第1171章 老師的責任

這一間茶室顯得很是雅緻,一罐罐茶葉擺在旁邊的架子上,上面都糊着茶葉的名字以便辨別。

一位身穿紫色羅裙的年輕女子將山泉水煮沸,款款地上前施禮,對着衆人溫婉地詢問道:“客官,請問要什麼茶?”

王弘海等四人哪裡敢做決斷,便是紛紛望向了林晧然。

這名年輕女子皮膚白皙,相貌中上,顯得有幾分姿色。她亦是一個精明之人,知道誰纔是這個羣體的核心人物,微微歪着脖子打量着林晧然。

林晧然一副士子裝扮,掃了一眼架子上的茶葉,當即做出選擇道:“松蘿茶!”

年輕女子的眼睛閃過一抹異色,但還是施禮應了一聲“喏”,接着悄然退到茶架那裡取下松蘿茶,爲着這幫貴客泡茶。

在這四個門生中,最小的是二十歲的王弘海,最大的則是四十歲的沈濤。由於王弘海的皮膚黝黑,看起來比皮膚白淨的林晧然還顯大。

只是在師生名分面前,縱使沈濤比林晧然的父親還要大,仍然還得畢恭畢敬的,且一輩子都得如此,這便是這時代的禮制枷鎖。

何況,林晧然是出身翰林院的正三品順天府尹,一個註定要入閣拜相的大人物,哪裡是他們這種官場小螻螻能相比的。

隨着那個女子走開,空氣便出現着一種尊卑的氛圍。

林晧然自是看明白這一點,但並沒有跟自己門生打成一片的意思,而是微微端着老師的架子,望向王弘海關切地詢問道:“紹傳(王弘海的字),瓊州府那邊可有消息了?”

王弘海在瓊州府已經定了親,此番高中後,兩家便是張羅着給王弘海成家立業。

由於京城離瓊州府隔着萬水千山,其中還有一道瓊州海峽,故而王弘海往返一趟瓊州府很耗時間,都不曉得要猴年馬月才能回來。

亦是如此,兩家都不願意因爲婚禮而耽擱王弘海的前程,故而決定將女方送到京城拜堂成親。

林晧然身爲人師,既有權利亦有義務。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便提議讓女方的人隨聯合商團的船隊北上,再轉由杭州從京杭大運河直至京城,由聯合商團負責女方的安全。

“回老師的話!我未來岳父原本擔心路上的安危,但得知是聯合艦隊護送,說他心裡已經踏實了,還讓我謝過老師!”王弘海的眼睛流露着感激,當即施禮道。

林晧然自是不求回報,顯得雲淡風輕地說道:“此事不過是舉手之勞!人要到京城,恐要數月之久。你現在擔憂和思念亦是無益,還是認真地做好份內之事,儘快融入到翰林院中去。”

“敢問老師,我具體該如何去做呢?”王弘海鼓起一些勇氣認真地求教,顯得很有上進心的模樣道。

林晧然擡頭望了他一眼,臉上露出追憶的微笑道:“昔日,我初入翰林院之時,亦是如同你這般,曾向我的老師即現在的泰山大人詢問過此事!”

“師公是如何回答的呢?”王弘海的眼睛充滿着好奇,當即進行追問道。

王軍等三人亦是紛紛望向了林晧然,顯得很是好奇的樣子。

在他們的心裡,師公更是一位傳奇人物。嘉靖十四年的探花郎,現任的戶部尚書,不僅學識過人,更是當世德行的模範,讓到他們這幫徒孫亦是臉上有光。

正說話間,那名女子將茶送了過來,小心翼翼地做着她的份內事。

林晧然輕輕地聞了聞松蘿茶,這才含笑地望着自己的弟子道:“我記得當年,你們的師公跟我說:修學儲能,先博後淵!”

這卻不是妄言,昔日的吳山確確實實希望林晧然安分地呆在翰林院進修,亦是跟他那般走上一條標準的詞臣之路。

王弘海等人一聽,眼睛頓時微微亮起,這不愧是他們師公說的話,當真是充滿人生哲理。

林晧然的嘴角微微翹起,而是扭頭望向王弘海認真地說道:“然,爲師現在卻不打算這般跟你說,而是贈送你另外八個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請老師指點迷津!”王弘海顯得很是迷茫地拱手道。

王軍等人亦是如此,紛紛不解地望向了他們的老師,卻不知這八字真言該如何理解。

林晧然輕輕地喝了一口茶,這才侃侃而談地道:“修學儲能,先博後淵,這是歷來詞臣的做法。他們將精力放於史籍中,以求治國安邦之道,成爲一名治國的賢臣。只是你們看這二十年來,有誰能夠真正走得通這條路子,真的能夠施展治國安邦之策的詞臣呢?”

頓了頓,又是望着王弘海詢問道:“你初到翰林院修檢廳,爲師便爲你開了一個方便之門,讓你直接進入《談古論今》的編輯部,可知爲師意欲何爲?”

“學生愚頓,請老師賜教!”王弘海聽着認真,亦是小心地回答道。

林晧然迎着他的目光,一本正經地解釋道:“爲師是希望你不僅僅鑽研於史籍,亦要將精力放在《談古論今》上,好好地看一看當前大明的情況,亦希望你能對此提出一些真正有用的對策。你在翰林院還是要低調地潛人學習,但在《談古論今》上,爲師希望你能夠高調起來,敢於發表一些你以爲對國家有益的時論策!”

王軍等人這才恍然大悟,敢情這八個字是如此理解,同樣是蘊含着處事之道。

王弘海感覺到了林晧然的好意,更是給他指了一條光明大道,當即認真地拱手道:“老師如此提攜於學生,學生感激不盡!”

“你初入官場,恐怕還不知官場的險惡,且有什麼言論不可胡亂發表。日後若寫下時論策,還是先送給爲師這裡幫你先行過目吧!”林晧然很滿意這個子弟的態度,當即好意地說道。

王弘海眼睛當即閃過一抹喜色道:“如此,先謝過老師了!”

王軍看着正在幽雅泡茶的女子,卻突然發現老師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心裡當即一陣緊張,知道這是輪到指點於他了。

第1406章 無名之言第225章 憂第79章 憤怒的江月白第857章 黨爭第361章 圖窮匕現第538章 憤怒第354章 廷議第571章 大年初一第40章 蜂與蝶第1076章 衝擊波5第1714章 權力洗牌?第725章 升堂第954章 獻寶之人第1576章 分管工作第118章 叉燒第801章 請願第1502章 難唸的經第1407章 武力的強硬第346章 聽到了第391章 氣暈?第652章 緊張第1783章 烏雲第1109章 明爭暗鬥第643章 大陰謀第422章 新物證第1276章 平靜的大事件第427章 規規矩矩第46章 府試案首第629章 冤家路窄第437章 財路第1271章 大燈會第143章 接濟第76章 夜談第1156章 威脅利誘?第1013章 嚴家教子第1146章 門庭若市第8章 虎妞的底氣第1548章 破綻?第1499章 暗涌第677章 徐楫的未路第1523章 構想第1014章 徐嚴一家親?第1549章 默第741章 再臨濠鏡第189章 挫敗第1263章 心有所憂第1136章 突發意外第1602章 不妥?第1361章 微服第368章 又見竹詩第1246章 召見第1292章 還鄉第322章 行動第670章 亂第919章 虎妞的決定第1096章 無罪?第1180章 徐階的決定第702章 年底第279章 計劃第208章 低落(月票加更)第1393章 抽絲剝繭第874章 官場險惡第1312章 京察日第1478章 分歧第1449章 林晧然的決定第145章 明悟與曙光第1427章 林晧然之憂第205章 抗拒從嚴(蓋樓加更)第775章 天降第517章 京城第369章 誰的鹿鳴宴第1635章 謀巡撫官第1297章 陷阱第294章 嘲諷第1511章 後生可畏第1307章 施壓第447章 決心第1723章 嚴世蕃的遺念第916章 袁閣老的麻煩第318章 忙碌第1066章 嘉靖的抉擇第1679章 鄉試新規第396章 上天不薄第1044章 新官三把火第1358章 委任第466章 地主是怎樣煉成的第465章 一南一北第166章 風暴來襲第397章 隱忍與鼓聲第333章 三期第565章 今天我最大第1673章 亮劍第1311章 京城風雲第62章 村禍第1289章 不悅第804章 落幕和開始第166章 風暴來襲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371章 三日後第1679章 鄉試新規
第1406章 無名之言第225章 憂第79章 憤怒的江月白第857章 黨爭第361章 圖窮匕現第538章 憤怒第354章 廷議第571章 大年初一第40章 蜂與蝶第1076章 衝擊波5第1714章 權力洗牌?第725章 升堂第954章 獻寶之人第1576章 分管工作第118章 叉燒第801章 請願第1502章 難唸的經第1407章 武力的強硬第346章 聽到了第391章 氣暈?第652章 緊張第1783章 烏雲第1109章 明爭暗鬥第643章 大陰謀第422章 新物證第1276章 平靜的大事件第427章 規規矩矩第46章 府試案首第629章 冤家路窄第437章 財路第1271章 大燈會第143章 接濟第76章 夜談第1156章 威脅利誘?第1013章 嚴家教子第1146章 門庭若市第8章 虎妞的底氣第1548章 破綻?第1499章 暗涌第677章 徐楫的未路第1523章 構想第1014章 徐嚴一家親?第1549章 默第741章 再臨濠鏡第189章 挫敗第1263章 心有所憂第1136章 突發意外第1602章 不妥?第1361章 微服第368章 又見竹詩第1246章 召見第1292章 還鄉第322章 行動第670章 亂第919章 虎妞的決定第1096章 無罪?第1180章 徐階的決定第702章 年底第279章 計劃第208章 低落(月票加更)第1393章 抽絲剝繭第874章 官場險惡第1312章 京察日第1478章 分歧第1449章 林晧然的決定第145章 明悟與曙光第1427章 林晧然之憂第205章 抗拒從嚴(蓋樓加更)第775章 天降第517章 京城第369章 誰的鹿鳴宴第1635章 謀巡撫官第1297章 陷阱第294章 嘲諷第1511章 後生可畏第1307章 施壓第447章 決心第1723章 嚴世蕃的遺念第916章 袁閣老的麻煩第318章 忙碌第1066章 嘉靖的抉擇第1679章 鄉試新規第396章 上天不薄第1044章 新官三把火第1358章 委任第466章 地主是怎樣煉成的第465章 一南一北第166章 風暴來襲第397章 隱忍與鼓聲第333章 三期第565章 今天我最大第1673章 亮劍第1311章 京城風雲第62章 村禍第1289章 不悅第804章 落幕和開始第166章 風暴來襲第1746章 林晧然的對策第371章 三日後第1679章 鄉試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