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明悟與曙光

形勢彷彿在眨眼間就變了,本以爲清流會重新執掌朝政,但誰都沒有想到,來臨的卻是一場寒冬。南京的清流沒有回到權力中心,反倒迎來了更多的清流官,這包括他現在的上司禮部尚書王用賓。

一個個清廉的官員被打上了李默同黨的標籤,紛紛分配到了南京這裡,有的甚至還直接被免了職。

亦是從那一天開始,尹臺才清晰地認識到,皇帝重用李默僅僅是平衡之術,從來沒有想過要讓清流主導朝政,青睞的還是嚴嵩這種阿諛奉承的聽話官員。

嚴嵩無疑是合乎皇帝心意的首輔,他可以將大倉庫的錢銀全部轉移到皇帝一人的腰包裡,每年從大倉庫調到內庫的錢銀就達一百多萬兩之巨。

若是他們這些清流官當權,像胸懷天下的李默擔任首輔,怕是不會同意皇帝如此恣意妄爲。特別是現在北有俺答犯疆、南有倭寇之患,內有流民遍野,國家的財政怎麼能只供皇帝一人揮霍呢?

一念至此,尹臺知道若是抱着清流這棵大樹不放,那他只會終老於南京禮部,起碼在嘉靖一朝他就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張璁和嚴蒿能從南京這個泥澤跳出去,怕是看透了這其中的玄機。

就在他思索着何去何從的時候,南京這潭平靜的湖面再揪波瀾,一道聖旨自北而來,讓南京禮部主持南方數省的鄉試事宜。

在朝政的權柄中,除了人事權和財權外,還有就是科舉的主考權。科舉入仕,這是大明唯一的做官之路,而把守這條路的那個人獲益良多,因爲這些新科舉人或進士會成爲他的門生。

尹臺在被授予廣東鄉試主考官後,他這個一直無人問津的南京禮部右待郎,一時間竟然被踏破了門檻。除了一些想要爲自家子弟說項的,還有一些則是覺得他有重新啓用的可能,便亦是來巴結。

不過在這麼多人中,卻是迎來了一個令他深感意外的人,準確來說是一封書信。

“舊山,莫負皇恩,來日京城小聚!”

這是他的同鄉嚴閣老的親筆書信,而傳信的人頗令他感到意味深長,正是工部尚書右待郎戴義,而戴義果然有所託。

說起來,嚴嵩對他亦是頗爲賞識,在他剛中得進士之時,就拋來了橄欖枝,想要跟他結姻親。

只是那時嚴蒿雖然是吏部尚書,但爲官之地卻是在南京,而且已經是五十五歲的高齡,官聲還不佳。反觀他尹崇基,新科一甲進士出身,入官之地是北京翰林院,前途一片光明。

正是如此,他當時拒絕了這位南京吏部尚書的招攬,義不容辭地投入清流的懷中。

只是誰能想到,僅僅一年後,嚴嵩以賀萬壽節來到京城。由於廷議重修宋史,遂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銜主持其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嚴嵩一直對他頗爲賞識,一直都有招攬他之意。只是他自命清高,不願意跟着這種奸臣爲伍,寄望於朝廷能撥亂反正。

哪怕被外調至南京國子監祭酒,他仍然抱着這個念頭不放。但現實對他還是殘忍了一些,被他寄予厚望的吏部尚書李默倒臺了,這才讓他幡然醒悟過來。

嚴蒿選擇在這個時候找他,意圖無疑很明顯,有着一個考覈之意。顯然是希望他在這次廣東鄉試中有所“做爲”,若是將事情辦好,那他就會被調回京城。

在李默死於獄中、王用賓被貶到南京後,嚴蒿在吏部尚書推舉了嚴黨的吳鵬,不過禮部尚書卻沒用安排他們自己人,而是用了爲官剛正的吳山。

按着嚴嵩的一慣做法,必然會在禮部待郎上面安排自己人,而他似乎正是嚴嵩想要的那個人。

“禮部待郎啊!”

尹臺的眼睛徐徐睜開,望着大門外,眼睛帶着一絲嚮往。他只需要將自己亦染黑了,那迎接他的不是雷霆,而會是雨露。

四位同考官卻不知主考官的複雜內心,這時正用心地審着卷子,狗屁不通的考卷會毫不留情打落,但稍微通暢的考卷都會推薦上去。

副主考官李木亦很是認真,他的審卷標準又提高了一層。對平庸的試卷會打落,稍顯出彩的考卷會寫一個“取”字,然後會遞給尹臺。

審卷的流程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越來越多的考卷送到了尹臺的案前。

或許是有着心事的緣故,尹臺的速度並不算快,眨眼間都已經是夕陽西下。

“舊山兄,這份考卷頗有文采,還請仔細過目!”李木又遞送了一份考卷過去,並且留給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尹臺當即“咯噔”一聲,他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只是他壓抑着心裡的緊張,不着痕跡地接過試卷,展開了這份剛送過來的考卷,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

文章寫得其實還可以,是在取與不取間,不過他發現了三處古怪的地方。第一篇,用了虛詞“若夫”,第二篇用了虛詞“於休哉”,第三篇則用了“豈不惜哉”。

尹臺自然不是蠢人,如何不知這些就是“通關字節”。他現在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上面寫一個“中”字,錦繡前程將會等着他。

他提起了筆,內心卻突然掙扎了起來,一面是他堅持了二十年的信仰,一面卻是有着真正實權的禮部待郎。

只是他卻是不知,在他提筆掙扎的時候,李木正在偷偷地注視着他,除此之外,還有此次鄉試的內簾總監官錦衣衛千戶朱九。

朱九是廣州衛的千戶,這次鄉試便由他來擔任監官。跟着這些主考官一樣,這陣子他亦要生活在這裡,直到審卷結束才能離開。

他長得一張棺材臉,但那雙鷹眼頗爲犀利,注意到李木的異樣後,目光便落在了主考官尹臺的身上。

呼!

尹臺彷彿有了決斷,手上的手筆徐徐落向試卷,而一旁的李木的嘴角微微後翹,而朱九卻是一臉的森然,眼神變得陰沉。

第1690章 火字第1112章 嘉靖的反應第1203章 落幕第709章 芙蓉帳暖第691章 閣樓上第293章 徐遠平的反擊第1159章 波瀾起第957章 這就是命第1292章 還鄉第1638章 各有謀劃第289章 分歧第907章 年夜2第1493章 反應第1583章 突發事件第1367章 且慢第1706章 無如我富第97章 主心骨第431章 一個決定第1668章 林府家風第639章 螃蟹和蜈蚣第139章 獨此一份第1142章 鄢二公子第1228章 爲官之道第1章 寒門書生第585章 年例第1512章 衝擊波第1581章 一個平凡的日子第727章 訟師第281章 閃亮登場第79章 憤怒的江月白第1499章 暗涌第49章 給乞丐第1365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1373章 揚州暗涌第1657章 隱憂和放糧第664章 大風起第543章 珍珠惹的禍第147章 覆滅第607章 香山知縣第1303章 自救第430章 生活不易第613章 重磅炸彈第224章 哥哥,我來了第67章 待客第548章 初見第529章 煙霧彈?第840章 後知後覺第1730章 丹毒第1207章 手諭第1069章 背叛第1754章 六部第一侍郎第220章 第一張關係網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152章 榜下捉婿第707章 快馬遠來第1300章 贈詩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355章 關宮門第1290章 延杖第1345章 變數第1463章 才藝第937章 一戰成名2第1618章 魚死網破?第898章 蹊蹺第1085章 徐階的應對第639章 螃蟹和蜈蚣第1019章 癥結第312章 深意第1177章 長生夢第1662章 難題第715章 來頭驚人第227章 趣事第409章 觀音姐姐第896章 通州驛站第153章 放榜後第973章 府衙下的暗流第892章 啓程第124章 廣州府第1490章 紮根第1197章 嚴世蕃的焦急第845章 八打雁第1055章 三十年河西第337章 提名第1215章 臨別第1161章 樂極生悲第1233章 得償所願?第1046章 不速之客第760章 京城紛爭第800章 風波起第1608章 京報第1778章 三步一算第369章 誰的鹿鳴宴第1695章 清官之殤第1544章 送別第502章 經濟價值第129章 科考第1642章 任人唯親第1602章 不妥?第1253章 勝算第101章 拿下
第1690章 火字第1112章 嘉靖的反應第1203章 落幕第709章 芙蓉帳暖第691章 閣樓上第293章 徐遠平的反擊第1159章 波瀾起第957章 這就是命第1292章 還鄉第1638章 各有謀劃第289章 分歧第907章 年夜2第1493章 反應第1583章 突發事件第1367章 且慢第1706章 無如我富第97章 主心骨第431章 一個決定第1668章 林府家風第639章 螃蟹和蜈蚣第139章 獨此一份第1142章 鄢二公子第1228章 爲官之道第1章 寒門書生第585章 年例第1512章 衝擊波第1581章 一個平凡的日子第727章 訟師第281章 閃亮登場第79章 憤怒的江月白第1499章 暗涌第49章 給乞丐第1365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1373章 揚州暗涌第1657章 隱憂和放糧第664章 大風起第543章 珍珠惹的禍第147章 覆滅第607章 香山知縣第1303章 自救第430章 生活不易第613章 重磅炸彈第224章 哥哥,我來了第67章 待客第548章 初見第529章 煙霧彈?第840章 後知後覺第1730章 丹毒第1207章 手諭第1069章 背叛第1754章 六部第一侍郎第220章 第一張關係網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152章 榜下捉婿第707章 快馬遠來第1300章 贈詩第740章 興師問罪?第355章 關宮門第1290章 延杖第1345章 變數第1463章 才藝第937章 一戰成名2第1618章 魚死網破?第898章 蹊蹺第1085章 徐階的應對第639章 螃蟹和蜈蚣第1019章 癥結第312章 深意第1177章 長生夢第1662章 難題第715章 來頭驚人第227章 趣事第409章 觀音姐姐第896章 通州驛站第153章 放榜後第973章 府衙下的暗流第892章 啓程第124章 廣州府第1490章 紮根第1197章 嚴世蕃的焦急第845章 八打雁第1055章 三十年河西第337章 提名第1215章 臨別第1161章 樂極生悲第1233章 得償所願?第1046章 不速之客第760章 京城紛爭第800章 風波起第1608章 京報第1778章 三步一算第369章 誰的鹿鳴宴第1695章 清官之殤第1544章 送別第502章 經濟價值第129章 科考第1642章 任人唯親第1602章 不妥?第1253章 勝算第101章 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