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才女昭姬

劉澤心中一樂,傳言阮籍猖狂到何種程度,便是喜則用青眼,厭則用白眼,青眼看曹魏,白眼看西晉,敢情這玩意也帶遺傳的,阮籍的猖狂看來全是他老子的遺傳因子在作怪,只不過發展地更加登峰造極了。

也顧不得理會阮瑀,劉澤搶走幾步,向蔡邕揖了一禮道:“學生參見老師。”

蔡邕微微頷首,道:“潤德勿須多禮,既然投在我的門下,那些繁文縟節就全免了吧。”傳言蔡邕爲人灑脫,不拘小節,就算是和弟子在一起也是不分尊卑,介乎亦師亦友之間。

當下劉澤命人將拜師之禮奉上。三個禮盒依次打開,第一禮盒是傳統的拜師的六道束脩,倒也沒有出奇之處。第二個禮盒,是兩套青花瓷器,劉澤明顯地看到在場之人臉上的驚異之色,單件的青花瓷器在洛陽市場上現在都二三萬錢,成套的價格更在百萬之上,劉澤隨隨便便拿來的竟然價值兩百萬的東西,不令人咋舌纔怪。

不過,從蔡邕口中,衆人都已經知道了這個人就是在轘轅關外揮金如土日耗萬貫的劉澤,如此比起來這些東西倒算是小兒科的了。

倒是第三件禮物讓人稱奇,禮品盒子裡靜靜地躺着幾卷破舊的竹簡。誰不知道蔡邕是個書癡,家中藏書萬卷,竟然有人給蔡邕送書,那不是石頭往山裡面搬麼?

就在衆人錯愕之際,劉澤只覺得面前香風拂過,其中的一卷已然被一隻纖纖玉手拾了起來,春蔥似的五指白嫩修長,塗着鮮紅的豆蔻,令人無限瑕思。

“咦,居然是《呂氏春秋》?爹爹,這可是你當年千金求不得的書呀。”

那少女向着蔡邕微笑道。蔡邕微露驚喜之色,但很快又淡漠下來,道:“琰兒,放回去吧,這等貴重之物我豈敢受之,只是你今日爲何換了女裝?”

這少女自然是蔡邕的女兒蔡琰了,淺笑盈盈地輕輕轉了個圈,身材曼妙的不可方物,直把幾個師兄看得鼻血都快噴了出來。蔡琰不經意地瞥了劉澤一眼,對着蔡邕道:“願賭服輸唄——爹爹,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

蔡琰現在穿了一身羅白色的衣裙,蔡邕無子,蔡琰自幼跟在父親身邊,四海飄泊,幾乎是當男孩子來養的,從來都是一件士子的衣服,換了一身女裝,居然如此的豔光四射,蔡邕不禁想到了他過逝多年的夫人,不禁心頭一黯,艱難地點點頭,道:“好看!”

劉澤傻傻地站在那兒,想死的心都有了,天吶,竟然有這麼巧,陰差陽錯昨天在街上遇到的少女竟然就是蔡文姬。

想到這裡,劉澤那個後悔呀,早知她是蔡文姬,劉澤可不敢生出半分輕薄之心,可他居然糊裡胡塗地抱了人家摸了人家,而且還……劉澤在心底裡狂呼:老天,給我個月光寶盒吧,讓我回到昨天就行——

蔡琰手握竹簡站到了劉澤的面前,微笑之中帶着一絲詭異。

劉澤艱難地嚥了下唾沫,生澀地道:“你——真是蔡文姬?”

蔡琰略感疑惑地道:“蔡文姬?小女子名叫蔡琰,表字昭姬,劉公子所言的文姬又是何人?”

劉澤恍然想到蔡琰本字昭姬,後漢書有她的傳記,作者因避司馬昭之諱才改爲文姬,改名的時候已經是西晉了,蔡琰也早不在人世了,只是後世人從此將她叫做蔡文姬,到了近代郭沫若還曾寫過話劇《蔡文姬》更讓她名聲大噪,被尊爲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才女之一,只是她本人又緣何能知道百年之後的事?劉澤揖禮道:“昨日冒犯之處,還請蔡小姐海涵。”

蔡琰臉上掠過一絲紅暈。“劉公子恐怕是認錯了人,你我素昧平生,何談冒犯二字。”

劉澤愕然,不過他想想也正常,那麼丟人的事蔡琰又怎麼會去認。

蔡琰淡淡地道:“方纔家父有言,如此貴重的東西我們小門小戶地可受不起,劉公子還是請拿回去吧。再者劉公子乃富豪之身,敝舍簡陋粗鄙不堪,恐污了公子的衣衫,若無別事,公子還是請回吧。”

劉澤不禁苦笑,古人有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看來也倒也一點不假,得罪誰也不能去得罪女人。倒是蔡邕張口道:“琰兒,不得無禮,劉公子乃是盧公的高足,經盧公舉薦,拜到我的門下,以後你們便是師兄妹,多多照應纔是。”

蔡琰蓮步輕移,走到蔡邕身邊,嗔道:“爹爹,天下誰人不知你收徒甚嚴,多少王孫公子都吃了你的閉門羹,你什麼時候這麼市儈了,連個商人都能成入室弟子了,難不成真看得上他送的這些東西不成?”

蔡邕一皺眉地道:“琰兒,看你說的,爲父有那麼勢利嗎?”

這時,阮瑀上前一步拱手道:“師傅,琰師妹言之有理,收徒之事還請慎重,蔡門清譽不容有毀。”

劉澤看了一眼阮瑀,這傢伙果然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敢情昨天失了臉面今日便在這裡報復。不過劉澤也不是好惹的主,微微一笑道:“依阮兄之見,讓石匠鋪的老闆賠個傾家蕩產倒是能保住蔡門的清譽了?”

阮瑀臉上刷地變得慘白,劉澤這是那壺不開提那壺,他怨毒地道:“那就由在下討教一下劉兄的文采,若劉兄勝得過在下的話,在下自然無話可說。”阮瑀分明是向劉澤下了挑戰書,想入蔡門,那就得先過我阮瑀這一關。

蔡邕臉上微微作色,劉澤的文采他倒是清楚,但一兩首詩作並不能代表什麼,但阮瑀可是他的高徒,堪稱奇才,文章表記寫得十分出色,就是有點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本來劉澤是盧植介紹過來的,蔡邕和盧植相交一場,自然不可以駁了盧植面子,真要是劉澤輸給阮瑀掉頭走了的話,盧植面上如何交待。

正在蔡邕躊躇之際,劉澤又是爽朗地道:“如此甚好,久聞阮兄大名,能和阮兄切磋一下文采,實乃平生之幸。”

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80章 揚威鏢局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42章 地獄之旅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223章 勸降於毒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71章 粗茶淡飯第73章 軍法三章第421章 一念之間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26章 大賢良師第1章 離奇穿越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章 爭鋒相對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59章 匈奴來襲第33章 峽江航第209章 難得糊塗第146章 兄弟談心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98章 平生之志第546章 諸葛歸心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2章 與狼共舞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62章 西域九國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404章 再收張遼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46章 連鎖經營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161章 百死莫贖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245章 三英戰呂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211章 誓堵決口第645章 踏出牢籠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37章 虧本買賣第146章 兄弟談心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541章 惱羞成怒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271章 西去長安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41章 三萬戰俘第84章 守孝百日第8章 峰迴路轉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5章 公孫世家第437章 紀靈敗亡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637章 炮擊白帝第486章 安陸陳兵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141章 三萬戰俘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701章 禍及江東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53章 白羚上谷第590章 重返徐州
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80章 揚威鏢局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42章 地獄之旅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223章 勸降於毒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71章 粗茶淡飯第73章 軍法三章第421章 一念之間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26章 大賢良師第1章 離奇穿越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章 爭鋒相對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59章 匈奴來襲第33章 峽江航第209章 難得糊塗第146章 兄弟談心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98章 平生之志第546章 諸葛歸心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2章 與狼共舞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62章 西域九國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404章 再收張遼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216章 處以笞刑第46章 連鎖經營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161章 百死莫贖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245章 三英戰呂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211章 誓堵決口第645章 踏出牢籠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37章 虧本買賣第146章 兄弟談心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541章 惱羞成怒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271章 西去長安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41章 三萬戰俘第84章 守孝百日第8章 峰迴路轉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5章 公孫世家第437章 紀靈敗亡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637章 炮擊白帝第486章 安陸陳兵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253章 孫堅離去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141章 三萬戰俘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701章 禍及江東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53章 白羚上谷第590章 重返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