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疫病來襲

起初的時候,在烏林沿江的幾個漁民染病身亡,在這亂世當中,死上幾個平民百姓絲毫沒有讓人感到奇怪的,所以當地的官府也沒有對此事過多關注。**但不出數日,染病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症狀出奇的一致,都是患病之後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脣發紺,寒戰持續約一柱香到一個時辰左右,接着體溫迅速上升,身體發燙,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一到三個時辰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而且普通的藥物根本就無法治癒,患病之後的死亡率極高。

但人們意識到這是一場瘟疫的時候,疫情已經以極爲可怕地傳播速度蔓延開來,烏林已經成爲了重災區,與之相鄰的南郡江夏幾個縣也受到波擊,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民衆染病,每天有上萬成千的患者死去,烏林一帶已經淪爲了白色的恐怖地獄。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完全打亂了劉澤的進軍計劃,他不得不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抗瘟疫的方面來。

去年底赤壁之戰,五萬多江東士兵葬身在了烏林,現在烏林地區突發瘟疫,而且這場瘟疫來得十分迅猛,完全讓人措手不及,於是在荊州出現了一個謠言,說是在烏林戰死的江東士兵冤魂不散,戾氣凝結成惡瘴。向荊州人討命索魂來了。

謠言的傳播速度比瘟疫更快,很快地就傳遍了整個的荊襄地區,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鄉紳耆老聯名向劉澤請命,要求大設祭壇,請法師佈道,祭祀亡靈,招魂超度,以消彌這場瘟疫災禍。

劉澤不禁是啞然苦笑,真是愚昧無知到了極點。裝神弄鬼就能驅走瘟疫。簡直就是笑話!

這場瘟疫固然與去年的赤壁之戰有關聯,但絕對不會是什麼吳兵鬼魂作崇,五萬多的吳兵在烏林陣亡,加上靖軍人員方面的損失。此次死難的人數的確是不少。雖然劉澤在戰後做了特別的指示。囑令各軍團各師旅嚴格清掃戰場,安葬死難者,但由於死的人數過多。在埋葬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敷衍了事的情況,屍體腐爛,病菌滋生,不爆發瘟疫反倒是怪事。自漢桓帝以來幾十年間,天下已經爆發過較大規模的疫病十多次,大賢良師張角不就是乘着疫病橫行之際在民間廣施符水招攬信徒起義造反嗎?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在衛生條件堪憂的漢代,在民不聊生的三國,疫病橫行,十室九空,更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劉澤沒有理會這些鄉紳耆老的請求,而是雷厲風行地採用一些特殊的手段的來遏制疫病的蔓延。首先就是隔離,將受瘟疫感染的烏林、華容、州陵等幾個縣劃爲疫區,派駐軍隊在所有通道上設卡攔截,禁止疫區內外交通。其次,緊急調撥糧食、藥物送往疫區。通過和軍中的醫匠交流,劉澤已經認定此次引起大規模瘟疫的病是瘧疾,也就是醫匠們口中所稱的瘴瘧。劉澤雖然沒有學過醫,但也並不妨礙他知道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蚊子,在水網密佈的江南之地,想消滅蚊子這種傳染源幾乎是不現實的,而且普通的藥物對瘧疾幾乎沒有療效,唯一特效的藥物就是奎寧,一種金雞納霜的提煉物。

一想起金雞納霜,劉澤便頓時想起若干年前曾託波期商人魯卡茲從非洲帶回來的金雞納樹皮來,這玩意擱在倉庫中已經是很多年了,從洛陽搬到了芒碭山,又從芒碭山搬到了下邳,輾轉多年,現在終於是可以派上用場上。劉澤一直派專人負責保管,只要防潮防蟲,這些樹皮的藥效應該不會有所降低吧。劉澤立即令人向下邳飛鴿傳書,將金雞納樹皮火速運住荊州來。

瘧疾的由蚊子來傳播的,切斷傳染源和傳染途徑纔是根治這些瘟疫的關鍵所在,劉澤傳令,所以感染瘧疾的而亡的屍體一律就地做焚燒處理,不得掩埋更不得水葬。荊州當地漁民有水葬的傳統,人死之後將屍體投放入江中,勢必對瘟疫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焚燒屍體則有利於清除傳染源,另外劉澤令人在疫區範圍之內對於陰暗潮溼利用蚊蟲滋生的水塘陰溝投放大量石灰殺滅蚊蟲,清除傳染途徑。

由於措施得力,此次瘟疫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形勢依然很嚴峻,劉澤不顧衆臣的反對,親自趕到了烏林以北的竟陵,督促和指揮此次的掃除瘟役大行動。

竟陵尚未發現染病者,靖軍官兵在此地設立了重重的關卡,無論是南來的北往的,一律禁止通行,以防止疫病的蔓延。

劉澤剛到竟陵關卡的時候,就聽到前面傳來一陣吵嚷之聲,便令潘鳳前去查看。

潘鳳很快地就去而復返,稟道:“回稟主公,前面有一人想要前往烏林,被士兵攔阻,故而發生爭執。”

劉澤一皺眉道:“烏林乃重疫區,一旦染病,九死一生,守卡的兵士理應給過往旅客講明情況,陳說厲害,不要太簡單粗暴了。”

潘鳳倒是一臉的無奈。“稟主公,守卡的士兵已經和那人講得清清楚楚,可是那人還是執意要前往,死活不聽勸告。”

劉澤微微一怔,道:“究竟是何樣的人,明知是去送死還要執意前往?”

潘鳳道:“看那付模樣和打扮,應該是一位醫匠無疑,口口聲聲說什麼救死扶傷,醫者本分之類的,士兵們不讓他通行還勃然大怒,與士兵發生了口角。”

醫者仁心,這當世之間倒也是不乏一些懸壺濟世的醫生,劉澤倒是心生敬佩,在這亂世之中還能有如此敬業的醫匠真是好生難得,對潘鳳說道:“走,我們過去瞧瞧。”(未完待續。。)

第11章 忠孝難全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79章 富可敵國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261章 東點軍校第19章 初入洛陽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347章 密謀叛亂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29章 龍淵太阿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57章 引蛇出洞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447章 倚老賣老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509章 蒯良蒯越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583章 血染隘口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6章 爭鋒相對第70章 驚見子龍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98章 平生之志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61章 貴山之戰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484章 另投新主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414章 天璧佳人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80章 揚威鏢局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34章 免費試用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220章 孔雀換鴿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129章 打個五折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219章 平原王府第81章 擂臺比武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297章 遠交近攻
第11章 忠孝難全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79章 富可敵國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322章 用心良苦第261章 東點軍校第19章 初入洛陽第633章 三渡涪水第347章 密謀叛亂第643章 獻城投降第682章 狂妄匈奴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29章 龍淵太阿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57章 引蛇出洞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447章 倚老賣老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702章 死當同穴第502章 劉表之死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659章 逃過一劫第509章 蒯良蒯越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583章 血染隘口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6章 爭鋒相對第70章 驚見子龍第407章 舊情難捨第98章 平生之志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61章 貴山之戰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484章 另投新主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414章 天璧佳人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80章 揚威鏢局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529章 蔡氏詐降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34章 免費試用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220章 孔雀換鴿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129章 打個五折第391章 回師郯城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219章 平原王府第81章 擂臺比武第453章 臣有一計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663章 司馬仲達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297章 遠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