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三生有幸

“人在何處?”劉澤急切地問道。

“就在帳外相候。”潘鳳稟道。

“速傳進來——”劉澤話剛出口,立即改口道,“噢,不,待我親自出迎。”說罷,信步出帳,潘鳳在他身後緊緊相隨。

帳外,不知何時竟然已飄起了雪,朔風勁吹,卷集雪花,飄飄灑灑,拂了一身還滿。諸葛亮佇立雪中,依然還是手搖羽扇,引得王帳周圍的人好生好奇,這世上當真是無奇不有,大冬天還扇扇子的,不是瘋子便是傻子,但諸葛亮一身布衣葛巾儒士打扮,生得是俊雅飄逸,氣宇軒昂,怎麼看也不會和瘋子傻子劃上等號。

諸葛亮氣定神閒,從容不迫,對周圍衆人異樣的目光視而不見。

劉澤快步而出,雖然他從來沒有見過諸葛亮,但還是一點也不妨礙他從人羣之中一眼就辨認出來,旁邊的士兵鎧甲鮮明整裝束備,唯獨只有一人葛巾儒袍,劉澤不用猜也自然識得他就是諸葛亮,何況諸葛亮的手中,還有他標誌性的物品鵝毛扇,這大冬天的,終了諸葛亮手不離扇之外,當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想要認錯何其之難。

“漢室末胄,涿郡凡夫,聞臥龍先生之名久矣,雷如貫耳,曾親往隆中晉謁,奈何天不遂願,與先生失之交臂,引爲平生憾事。今日在烏林得幸與先生相見,真乃三生有幸。”劉澤拜道。

諸葛亮倒是畢恭畢敬地還了一禮,道:“草民諸葛亮參見靖王殿下。南陽愚夫,山野散淡之人,卻不意蒙靖王殿下錯愛,在下惶恐不甚。”

劉澤擡頭看了一下漫天的風雪,牽諸葛亮的手道:“此地非是敘話之所。先生請隨我入帳一敘。”

諸葛亮倒也沒有拒絕,隨同劉澤入帳,自有下人奉上熱茶來。

劉澤含笑道:“外邊風雪甚緊。天寒地凍,先生冒雪而來。且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諸葛亮拜謝道:“多謝靖王。此番在下蒙靖王派人相救,才未有性命之虞,此等大恩,在下沒齒不忘,只是在下生性懶散,才疏學淺,無以能有報靖王之處,好生愧赧。此份恩情,容日後再報。”

劉澤淡然一笑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先生勿須掛懷。只是那周郎有眼無珠,錯將美玉當做頑石,差點就枉送了先生性命,某實不忍見如先生這般天縱奇才葬身在偏執狹隘小人手中,故而纔派人出手相救,營救來遲,讓先生受驚了。”

諸葛亮平靜如水地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既是在下命中劫數使然,自然是逃不過的。”

換作是旁人。經歷過如此的生死劫難,內心之中必是波瀾起伏,劉澤與諸葛亮對面而坐,卻始終看不透他內心深處的變化,諸葛亮一直就是一付處變不驚古井無波的模樣。按理說劉澤把他從死神的手中搶救下來,諸葛亮至少也是應當感恩戴德,竭誠投效過來,以期報答救命之恩。但劉澤從諸葛亮的嘴裡,除了一些客套的表示感謝的話之外。還真沒有聽到什麼以死相報之類的話。不愧是三國第一牛人,真心牛。諸葛亮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否則當日便不會以探望兄長爲名棄荊去吳了。單憑一次解救的恩情,就動搖掉諸葛亮的既定心思,顯然是不夠的,諸葛亮就是諸葛亮,三國之中獨一無二的諸葛亮,真要是施捨點小恩小惠就可以讓諸葛亮就範的話,那他可就真不是諸葛亮了。

不過劉澤可沒有死心,做爲三國時代最頂尖的智者,劉澤可是寤寐求之而不得,今天諸葛亮有幸就坐到了他的對面,如此失之交臂,那可不是劉澤的作風,沒能留住龐統,讓劉澤有些許的遺憾,今日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這種遺憾繼續了。

劉澤親自給諸葛亮斟了一杯茶,含笑道:“某曾聽聞孔明先生向孫權建言獻策,欲行劃江而治之謀,孫權若是採納先生之計,依託水軍優勢,坐擁江南半壁江山,其地位,天下諸侯,恐無一人可以撼動,進可攻,退可守,先生此謀略堪稱是完美之至,比之昔年張良爲高祖出謀也不遑多讓。我初聞之,亦是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孫權如果依先生之謀,澤必將裹足於長江北岸不得寸進。只是周瑜驕狂恣恃,不用先生之計,輕兵冒進,澤方略有微勝,實在是僥倖之至。”

諸葛亮微微聳容,劉澤的話,無疑是對他謀略的最高認可,諸葛亮嘗自比管仲樂毅,自負安國之材,本來他是無心致仕江東的,但孫權以禮相待,諸葛亮倒也不藏拙,爲孫權定下了這劃江而治的基本國策。可惜江東無人識此良謀,執掌江東權柄的大都督周瑜更是深惡痛絕,讓諸葛亮頓有明珠蒙塵之感,劉澤的一席話,無疑是對他的一種肯定,就連對手都有如此高度的評價,證明諸葛亮的謀略的確是高瞻遠矚,本身事實也已經證明了諸葛亮的策略對於目前的江東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知己難求,知音難覓,江東無人可識諸葛大材,反而是作爲敵人的劉澤卻對其倍加讚賞,不禁讓諸葛亮生出些許感慨,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劉澤對諸葛亮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諸葛亮倒也不咎溢美之辭,不過就此番赤壁之戰劉澤所表現出來的過人智謀,讓諸葛亮也是心生敬佩的。

“靖王過譽了,亮不過一村野匹夫,目光膚淺,安敢論軍國大事,所議不過信口而言,見笑見笑。此番赤壁交鋒,靖王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穩如磐石,料算如神,果真有大將氣度王者風範,周郎技窮,慘敗在靖王手下,這一仗,他倒也是輸得不冤。”

劉澤微微一笑道:“周瑜氣量狹隘、剛愎自用,若聽先生之言,又何致於有今天?依先生之策,劃江而治,水軍虎峙與長江之上,是該我頭疼纔是。”)。

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571章 曹家兒郎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30章 桃園結義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77章 調虎離山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469章 覲見陛下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29章 龍淵太阿第15章 初識張飛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31章 黑色火藥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82章 五原呂布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99章 絕色女子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60章 勢如破竹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32章 販煤進京第60章 勢如破竹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91章 車裂酷刑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450章 風露中宵第266章 拜訪田豐第75章 千里之徵第144章 慶功之宴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329章 不讓鬚眉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296章 喜得貴子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83章 噩耗傳來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78章 廖化歸降第11章 忠孝難全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197章 太僕袁逢第35章 生意興隆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25章 插標賣首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32章 販煤進京
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571章 曹家兒郎第55章 踢雪烏騅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30章 桃園結義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175章 欺君罔上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102章 稱重石獅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77章 調虎離山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469章 覲見陛下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29章 龍淵太阿第15章 初識張飛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31章 黑色火藥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82章 五原呂布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248章 血染五社第99章 絕色女子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60章 勢如破竹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204章 靈帝其人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652章 到底降誰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32章 販煤進京第60章 勢如破竹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610章 劍指巴蜀第91章 車裂酷刑第242章 刀斬華雄第450章 風露中宵第266章 拜訪田豐第75章 千里之徵第144章 慶功之宴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329章 不讓鬚眉第468章 劍履上殿第296章 喜得貴子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603章 峰迴路轉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83章 噩耗傳來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78章 廖化歸降第11章 忠孝難全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197章 太僕袁逢第35章 生意興隆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435章 背水一戰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25章 插標賣首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32章 販煤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