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覲見陛下

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無不側目以視,雖然說劉澤平定袁術奪回玉璽有功,但漢獻帝直接就賜給劉澤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殊榮多少都出乎百官們的意料,衆官的目光都投向了此刻在大殿之上唯一能有同樣待遇的曹操。百官大都是曹操的心腹之人,朝議之時也是唯曹操馬首是瞻,雖然多數的官員對此都頗有微詞,不過曹操沒有表態,他們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

曹操沒有理會百官的目光,細目微閉,端坐如老僧入定。

劉澤行至駕前,施禮道:“臣徐州牧鎮東將軍劉澤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此次招劉澤入許都,完全是獻帝自個兒的主意,這位十九歲少年天子雖然是飽經磨難,但他卻始終沒有屈從於自己的命運,雖然他自認爲比不了開基創業的高祖皇帝,比不了雄才大略的孝武皇帝,但他一直將中興漢室的光武皇帝作爲自己的楷模,企盼着有朝一日能除盡奸佞,還劉氏皇朝一個朗朗乾坤。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從他被董卓扶立爲帝之後,幾乎就沒有過一天順心的好日子,先有董卓之殃,後有李郭之亂,顛沛流離,苦不堪言。後來得了曹操,以爲是社稷之臣,不意跟董卓相比也是別無二致,專國弄權,擅作威福,嚴然有篡位自立之心。

獻帝自幼聰慧,登基之後又飽受離亂之苦,雖然尚未到及冠之年,心志卻比尋常少年要成熟的多,曹操謀逆之心他豈可不聞,只是苦於曹操大權在握,自己形同傀儡。根本就無力和曹操來抗衡,此次召劉澤進京,就完全有要劉澤帶兵前來勤王的意思。

但不知是劉澤不明白自己的意思。還是劉澤畏懼曹操的勢力,此次劉澤護送玉璽上京。只帶了五百騎兵而來。想要對付曹操,這五百騎顯然是遠遠的不夠,這讓原本對劉澤寄以厚望的獻帝劉協不由地爲之失望。不過獻帝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宣劉澤上殿的時候,特別地命黃門侍郎前去傳諭,給了劉澤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權力。

等劉澤至近前行禮之時,獻帝這纔看清了劉澤的模樣,不禁是悚然一驚。因爲他認出了劉澤正是當年在北邙山的救駕之人。當時獻帝還不是皇帝,當皇帝的還是他的哥哥少帝劉辯,他還只是陳留王,被張讓挾持着離開了洛陽的皇宮,逃逸在北邙山之中,幸虧一位禁軍頭目救駕及時,少帝與他纔沒有爲張讓所害。獻帝一直感恩在懷,不曾忘卻,只是很來便出現了董卓擅權專政,天下大亂。獻帝再想找到這位救命恩人就如同是大海掏針,不過這位恩人的相貌,獻帝當時雖然年幼。但卻也一直牢記在心,始終沒有忘卻,想不到當年有救駕之恩的人竟然就是徐州牧劉澤,這讓獻帝不禁是喜出望外。

“劉愛卿平身——”

劉澤恭恭敬敬地道:“謝陛下!”而後退至一邊垂手而立。

獻帝難掩心潮的澎湃,道:“想不到劉愛卿乃昔日在北邙山救駕之人,朕多年以來一直苦苦尋找始終不得,未料到今日得睹真顏,竟然是劉愛卿救的駕,朕當好好謝之。”

百官俱是一怔。獻帝所提用的北邙山之事諸官都是很清楚的,張讓誅殺何進。挾持少帝與當時還是陳留王的獻帝逃到了北邙山,不是有句童謠說“帝非帝。王非王,千騎萬騎走北邙”,說得就是當時的情形。不過獻帝所說的救駕之事卻讓諸位臣工一頭的霧水,知道劉澤底細的,自然曉得劉澤當時還在青州平原縣當縣令,如何能到洛陽近郊來救駕,當真是匪意所思。

劉澤心中倒也些窘迫,當日自己到洛陽來並非是救駕來的,而是到張讓趙忠那些十常侍府上打秋風來着,至於救了天子的駕,倒是劉澤碰巧撞上了,也算是無心之舉,事後劉澤早就忘了個一乾二淨,沒想到這十來年獻帝竟然是念念不忘。

“當日之事,陛下洪福齊天,自有天命護佑,臣不過是偶爾遇之,舉手之勞而已。”劉澤輕描淡寫地說着,絲毫沒有居功自傲之意,雙手捧了玉匣,高高舉起道:“臣奉旨討逆,不負皇命,已誅殺逆陳僞帝袁術,首級早些時日已獻至許都,今日奉上傳國玉璽,請陛下查驗。”

黃門侍郎接過玉匣,小心翼翼地捧了,呈放在了獻帝面前的龍案之上。玉匣打開之後,一方玉璽便呈現在了滿朝的文武百官面前,雖然多數的官員都有這個心理準備,但乍見玉璽還朝,還是大爲聳容,太尉楊彪等許多的老臣更是淚泗橫流,泣不成聲。

獻帝也是大爲動容,傳國玉璽失落之時正是洛陽宮變之日,張讓殺了何進,挾持着少帝和陳留王逃出宮城,袁紹等人帶兵殺進宮來,大肆殺戮宦官,宮闈內外一片混亂。混亂平息之後,檢點宮中,傳國玉璽並沓無蹤跡。後來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劉協登基之後,便成爲沒有傳國玉璽的白板天子,所以說獻帝也是壓根兒就沒有見過傳國玉璽的。後來董卓火焚宮闕逃離洛陽,傳說玉璽爲孫堅所得,爲此孫堅和袁紹反目成仇。再後來便是袁術得到了傳國玉璽,自以爲天命所歸,悍然稱帝。今日劉澤還璽於都,如何不令獻帝激動。

“劉愛卿戮除奸逆,還璽於都,功莫大焉。朕聽說劉愛卿亦本是宗室之後,卻不知高祖何人?”

劉澤奏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先祖曾封爵爲陸城亭侯,遺居涿縣三百餘載,東郡範令劉雄之孫,涿郡功曹劉弘之子是也。”

獻帝傳令宗正卿取宗族世譜來檢看。雖然自陸城亭侯劉貞以後,這一庶支就失侯沒落了,但做爲宗室,都是有記錄的,一代代查閱下來,劉澤與獻帝竟是帝之叔也。獻花帝龍心大悅,道:“按宗族排敘,劉愛卿乃朕之叔也,宗室之內,有劉愛卿爲朕分憂解難,攘除國難,朕心甚慰。”

劉澤倒沒有在乎什麼皇叔不皇叔的身份,雖然說自己的確是漢室宗親,不過是先漢景帝之後,與當今天子的血脈早已疏遠,家道中落,已與庶民無異。高祖皇帝開枝散葉,劉姓恐怕現在遍地都是了,想想光是自己的那位大種-馬的先祖中山靖王就生了一百二十個兒子,這子子孫孫地繁衍下來,獻帝的叔叔大爺恐怕多得都可以車載斗量了。何況經過西漢末年的王莽之亂,東漢末年的董卓李郭之亂,尤其是獻帝從關中長安逃回舊都洛陽,一路風餐露宿的,連吃飽肚皮都成問題,誰還會有閒功夫去保存那些宗室檔案,恐怕早就散佚難覓了。退一步說這些皇家檔案都還保存安整的話,劉澤真的就正好比獻帝高上一輩?這也太巧合了吧!

劉澤在後世讀三國之時,就已經知道劉備家的出身是羅貫中給杜撰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不假,可自陸城亭侯劉貞因爲酎金之事失侯之後,他們這一庶支從此就中道旁落了,別說是王侯了,就連個功名都沒有了,混跡於平民百姓之中,祖父劉雄出仕爲東郡範令,好歹纔算有些中興之相,所以這侯傳那侯的,純粹是瞎扯。而且老羅光顧着證明劉備是漢室宗親的正統身份,排輩的時候算輩數,劉備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十九世孫,而漢獻帝是劉邦的第十四世孫,按這個算法,獻帝那就是劉備劉澤的五世祖叔,皇叔的稱謂可謂是個大漏勺。

今天劉澤見獻帝拿出來的宗譜多多少少透着一種詭異,如果不是巧合的話,那就是漢獻帝的有意安排了。劉澤想想也正常,漢獻帝現在被曹操挾持急欲自立,能倚仗的人廖廖無幾,不過就是董承、種揖、吳蘭等幾個文臣罷了,掀不起風搞不起浪,而劉澤身居徐州牧之位,手握重兵,正是獻帝急欲想仰仗的人,既然劉澤是漢室宗親的身份,獻帝也就不管誰比誰高几輩的問題了,奉劉澤爲皇叔,正好可以倚爲心腹,將來對付曹操,那就一枚重要的法碼。

既然名份已定,這也不是劉澤能推託了的,衆文武諸臣雖有疑惑,卻也無人敢質疑真僞,劉澤揖禮道:“臣身爲宗室之後,爲陛下排憂解難乃是份內之事。”

這時,曹操站了出來,出班奏道:“劉使君除奸鏟逆,功勳卓著,臣請陛下厚賞之,以安其功。”

獻帝道:“曹司空所言極是,皇叔功在社稷,理當厚賞,只是不知該賞賜何等爵祿方可匹皇叔之功。”

曹操道:“今逆陳袁術佔據之揚州爲劉使君所破,揚州六郡皆復爲我大漢疆土,原揚州刺史劉繇敗亡豫章,揚州刺史出缺,臣擬請劉使君兼理揚州牧,統領徐揚二州,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33章 峽江航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43章 力撥頭籌第77章 調虎離山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13章 返回故里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93章 轘轅舍粥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14章 醫治父親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563章 勸降黃忠第79章 富可敵國第18章 生意本錢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91章 車裂酷刑第87章 匯通天下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535章 調兵遣將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49章 尋找通譯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85章 二十及冠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78章 廖化歸降第86章 遼西採礦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155章 別部司馬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17章 君子六藝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95章 千金購書第28章 血戰羣狼第99章 絕色女子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271章 西去長安第49章 尋找通譯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194章 秉燭夜談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36章 青花瓷器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673章 救援曹洪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95章 千金購書第174章 揮師兗州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300章 秒殺文丑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84章 守孝百日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95章 千金購書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18章 生意本錢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652章 到底降誰
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33章 峽江航第464章 衆說紛紜第101章 阮瑀元瑜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43章 力撥頭籌第77章 調虎離山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13章 返回故里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93章 轘轅舍粥第366章 開科取士(二)第14章 醫治父親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563章 勸降黃忠第79章 富可敵國第18章 生意本錢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58章 笮融出逃第91章 車裂酷刑第87章 匯通天下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535章 調兵遣將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49章 尋找通譯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235章 盧植遇刺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521章 龐統來訪第85章 二十及冠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78章 廖化歸降第86章 遼西採礦第324章 初至小沛第169章 乘勝追擊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155章 別部司馬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17章 君子六藝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95章 千金購書第28章 血戰羣狼第99章 絕色女子第384章 偷營劫寨第271章 西去長安第49章 尋找通譯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106章 才女昭姬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194章 秉燭夜談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36章 青花瓷器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177章 臨河賦詩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673章 救援曹洪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95章 千金購書第174章 揮師兗州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300章 秒殺文丑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84章 守孝百日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95章 千金購書第348章 應對之策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18章 生意本錢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644章 入主成都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652章 到底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