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棄子爭先

劉澤心頭一喜,道:“軍師有妙計,不妨直言。”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肉餅,取過一隻酒杯來,置於劉澤的面前,含笑道:“主公視此物便解其意。”

那時候的酒杯,有很多種,名稱也各異,爵、樽、觥等等,但幾乎每種酒杯都是三足的,諸葛亮放在劉澤面前的便是一隻酒樽,寬口細腰,下有三足。劉澤本來也是聰明絕頂的人,經諸葛亮這一點撥,便恍然大悟了,樽有三足,諸葛亮的意思就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最可靠也最穩定的形態就是三強鼎足而立,而絕不是現在這般夾肉餅似的形態,兩面受氣。可現在曹操和孫權並不接壤,雙方也沒有利益衝突,想要爭取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必須要讓出徐州來,讓曹操和孫權的地盤相互聯通,最好是讓他們兵戎相見,這樣纔可以形成三足而立的局面。

但放棄徐州,對於劉澤而言,似乎是一個很難接受的提議,徐州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東西,這裡的一方沃土,是劉澤用心血澆灌出來的,從情感上講,劉澤是很難接受的。

“依軍師的意思,是要我們放棄徐州了?”劉澤眉頭緊蹙地問道。

諸葛亮笑而不語,令侍從撤去碗筷,擺上一付圍棋來,面對劉澤詫異的目光,諸葛亮呵呵一笑道:“亮聞主公也精於手談,亮先前有一殘局,百思而不得其解,想請主公賜教一二。”

劉澤現在那有下棋的心思。但諸葛亮如此說了,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不置可否地點點頭。諸葛亮出手倒是很快,不消片刻光景,已經在棋盤上擺出一付殘局。劉澤雖然算不上什麼圍棋高手,但前世他也是十分喜歡下棋,對圍棋倒也是略通一二,當下便低頭看去,此局雙方已是奕至了中盤,黑棋已是在中央腹地構築成了大模樣。而白棋則是在上面和右下方撈取了不少的實地並對黑方的大龍形成上下夾擊之勢。黑白雙方在右邊的搏殺陷入了膠着之勢,形成了打劫殺。

盤面上右邊的形勢看起來兇險萬分,一招不慎,黑方大龍的這條龍尾可就要吞入白方的口中。劉澤凝視着棋盤。陷入了沉思。解右邊危局並不太難。現在輪到黑方找劫,只要劫材足夠,保住這條龍尾還是大有希望。但……劉澤的目光,投向了棋盤左下角的那一大片空域,右邊的龍尾固然重要,但保住龍尾就要落爲後手,一旦白方在左下角搶先動手,將左下角的實地撈了去,這盤棋就真的是大勢去矣。

劉澤拾起一枚黑子,沒有再糾結於右邊的亂局,而是穩穩地在左下角小飛掛角。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微一笑道:“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主公這一手,的確是精妙異常啊!”

劉澤同樣對諸葛亮報之以微笑,諸葛亮擺出這盤棋局來,用意也是明顯無比,借棋局來比喻天下形勢,徐州就如同是棋盤右邊陷入危境的那塊孤棋,保住雖然不是太難,但因此劉澤就會喪失先手之利,如果單從局部而言,這一仗是勝利了,但就全局來說,卻是失敗的,保住徐州,勢必將陷入被動,對於劉澤而言,棄子爭先手,纔是無上妙招。

“軍師的這盤棋,擺得好啊,澤真有茅塞斷開,撥雲見日之感。”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亮深知主公對徐州的看重非同一般,徐州乃主公的發跡之地,在徐州主公也曾投入過無數的心血,猝然間要放棄徐州,於情於理都很難讓人接受。但主公可否想過,徐州乃四戰之地,強敵環伺,北有曹操,南有孫權,皆是虎視眈眈,主公若要想保得住徐州,就必須在徐州投入大量的兵力物力,做長期地備戰準備,一旦腹背受敵,還得從別處再抽調兵馬支援徐州,長此以往,主公所有的力量就會被鉗制在徐州,動彈不得。如果主公未得荊襄之前,徐州定然是要力保的,但如今主公已得荊襄,再死守徐州已無太大的意義。益州劉璋、漢中張魯、西涼馬騰,皆是庸碌之輩,居其土而不能自守,主公何不捨徐州之地讓曹孫相爭,主公則率精兵西進,取二川得關中,走高祖皇帝成就霸業之路,何患天下不定?”

劉澤沉吟片刻,道:“誠如軍師所言,澤受教了。”

諸葛亮道:“擅謀大局者,必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舍徐州一地而得天下,主公自然清楚孰輕孰重。更何況今棄徐州,來日主公執掌天下之時,徐州亦可復得矣。”

劉澤點點頭道:“好,就依軍師之言。不過,徐州就算要棄,也須得想個萬全之策纔是。”

諸葛亮微笑道:“曹操孫權皆有覦覷徐州之心,曹操兵據彭城,孫權南圍廣陵,都是想分徐州的一杯羹,主公想要看二虎競食,倒不如把徐州讓給孫權,曹操必不甘心孫權坐享其成,必定是興兵來犯,曹孫一旦交惡,戰火勢必綿延日久,這鶴蚌相爭,終歸是漁翁得利。”

劉澤微微下皺眉,道:“只怕孫權心知是計,不肯就範。”

諸葛亮依然是一臉的從容,道:“這個倒是無妨,自赤壁之戰以來,孫權屢犯我境,所倚仗者,不過是水軍強悍而已,主公已令甘寧在洞庭湖督戰船訓練水軍,現在也該是利刃出鞘之時了,就算我們要和孫權談和,也須得給他點教訓纔是,城下之盟,不容他不肯答允。”

劉澤點點頭,這兩年來甘寧的水軍一直練而未戰,第七軍團戰船的已經是恢復了不少,該是能夠派得上用場了,何況新型戰船已經下水試練過了,今後的大江之上,將不會再是東吳水軍橫行無忌了。

“赤壁以來,孫權三攻合肥,四圍廣陵,簡直是欺人太甚,來而不往非禮也,該是給他們點顏色瞧瞧了!”(未完待續。。)

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455章 楊弘戰死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62章 西域九國第176章 冰河難渡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28章 血戰羣狼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233章 混水摸魚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394章 坑陷陣營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2章 地獄之旅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281章 止水微瀾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481章 蒙衝鬥艦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97章 坐而論道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332章 三讓徐州第588章 炮轟曹操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642章 四渡涪水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192章 再宴盧府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59章 匈奴來襲第650章 進軍漢中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113章 月蝕之夜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546章 諸葛歸心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73章 軍法三章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700章 武昌烽煙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386章 半渡而擊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94章 輕取章陵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404章 再收張遼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84章 守孝百日第32章 販煤進京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83章 噩耗傳來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77章 調虎離山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397章 困守孤城第669章 馬超雪恨
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455章 楊弘戰死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62章 西域九國第176章 冰河難渡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621章 藤甲覆滅第28章 血戰羣狼第581章 華費小道第233章 混水摸魚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154章 應敵之策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612章 進軍南中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394章 坑陷陣營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42章 地獄之旅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281章 止水微瀾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481章 蒙衝鬥艦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97章 坐而論道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332章 三讓徐州第588章 炮轟曹操第193章 錢莊議事第642章 四渡涪水第436章 降者免死第559章 陰損招數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533章 捨我其誰第192章 再宴盧府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59章 匈奴來襲第650章 進軍漢中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250章 曹操敗績第113章 月蝕之夜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134章 洛陽紙貴第691章 巧使離間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546章 諸葛歸心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73章 軍法三章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344章 風尖浪口第700章 武昌烽煙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386章 半渡而擊第491章 兩脅插刀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351章 殘月之夜(上)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283章 歸途渺茫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94章 輕取章陵第355章 補個洞房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111章 鳳尾焦琴第404章 再收張遼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84章 守孝百日第32章 販煤進京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305章 火燒平原第262章 最終測試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83章 噩耗傳來第388章 夜襲徐州(上)第77章 調虎離山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397章 困守孤城第669章 馬超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