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徐家重組2

“我答應你。”

看到父親放棄的表情,徐世柏輕輕說了一句:

“我殺徐管家,把他帶來吧。”

徐世楊微微笑了一下,放開他,走到大廳中間,滿意的說道:

“大伯賜他姓徐,那就在這祠堂,在徐家的列祖列宗面前處死他吧。”

“五哥兒,把你的刀借給二哥。父親,咱們先出去吧。”

徐世柏已經被繳械了,要殺人只能借別人的刀用。

徐世柳倒也沒說什麼,把腰間繳獲自倭寇的倭刀解下來遞給徐世柏,然後跟在徐睦河後面出去了。

徐世楊走在三個人最後,到門口的時候,他回頭說了一句:“動作快一點,還有很多事要做,時間並不寬裕。”

徐世鬆神色複雜的看着頹廢的父親和一臉茫然的弟弟,最後也是什麼都沒說,深深嘆了口氣後,轉身離開祠堂。

走出祠堂大門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十五屯的民兵像是拖死豬一樣把被五花大綁卻仍在扭動掙扎的徐管家拖進祠堂裡面。

兩個民兵也很快退出來了,祠堂裡只剩下徐睦江、徐世柏,以及徐管家三個人。

過了很久——大概有兩刻鐘的時間吧,祠堂裡傳出一聲嘶力竭的慘叫。

隨後,徐世柏提着徐管家的人頭走到祠堂門口,他隨手把首級和沾滿鮮血的倭刀向地上一扔,沉默的看着徐世楊。

“幹得好,二哥,你爲咱們徐家除去一個大奸細。”徐世楊笑着說:“請去休息吧,等三叔他們來,咱們家要開個內部大會。”

“別忘了你的承諾。”徐世柏依舊盯着徐世楊看。

“忘不了,還有,這段時間請照顧好大伯。”

徐睦江跟徐管家的感情一直不錯,他親眼看着兒子殺死徐管家,加上剛從家主位置上退下來,心裡一定很不平衡。

所以得讓徐世柏看着他,有徐世柏在眼前,徐睦江若是還想做些什麼,就得三思而後行了。

畢竟,他得爲徐世柏、徐世楨這兩個兒子的前途着想。

徐睦江離開祠堂的時候,一步三回頭,眼睛裡滿是不捨。

從今往後,他不在是這個地方的主人了,徐家的家主今天就算完成了交接,他的政治生涯,到此徹底結束。

徐睦河走上去,想再跟他說幾句話,徐睦江卻是理都沒理,按照徐世楊堅持的意見,他應該在兩天內收拾妥當,前往浮來山定林寺定居。

徐睦江走後,徐睦河也感到有些淒涼。

那畢竟是他的兄長,當初兄弟兩人一起考上進士,在整個齊省都算是一段佳話。

大周南遷的時候,也是兩人一起商議留在齊省老家,整合家族勢力,組織佃戶建設塢堡,這纔有了徐家如今的局面。

還有,當初也確實是兩人都同意,等大金過來他們就……。

“父親,事情還沒完呢。”

徐世楊站在徐睦河背後,輕聲說道:

“按照您答應孩兒的條件,那個韃子猛安,由您親手公開處決。”

這樣,新的徐家,上上下下,就跟韃子徹底不共戴天了。

沒錯,在徐睦河親手沾上韃子的血之前,徐世楊連他都不信任。

本質上來說,徐睦江和徐睦河,是兩個政治光譜完全一樣的人,如果不是徐世楊太年輕,資歷不深,必須找一個睦字輩的老爺出面維持牌面,他都想讓自己老爹也一起去定林寺。

‘算了,吃相不能太難看,反正這次過後,徐家已經是我的囊中之物。’

徐世楊感慨一聲,從自己腰間抽出繳獲自韃子的腰刀,遞給自己老爹:“父親,請快些。”

“你們這些孩子,都長大了啊。”

徐睦河看着一臉堅毅的徐世楊、徐世柳、徐世鬆這三個子侄輩,感慨的說:

“我們確實老了。行吧,爲父再幫你們撐幾年,之後徐家會成什麼樣,就全看你們自己的了!”

建興十一年十一月初五

徐家新任家主徐睦河在一屯宗祠前面的曬穀場上,親手處決女真猛安主海林保,並用其首級祭祀徐家的列祖列宗,他對着徐家祖先的牌位,率領徐家長房、二房諸位子侄,當衆發誓,要以“驅逐韃虜,復我華夏”爲畢生己任。

隨後,徐家家主親手把一首短歌寫在徐家宗祠的照壁上: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

看天下,盡胡虜,天道殘缺匹夫補。好男兒,別父母,只爲蒼生不爲主。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才罷手。我本堂堂男子漢,何爲韃虜作馬牛。

壯士飲盡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頭。金鼓齊鳴萬衆吼,不破黃龍誓不休。

全文是徐世楊一字不差的剽竊自另一個時空,元末紅巾軍起義的軍歌,放在這裡,似乎剛剛好。

只是徐世楊並不打算以文才留世,因此把這首剽竊作品的著作權給了自家老爹,這樣的話,如果將來能夠成功,徐睦河應該也能名垂青史吧?

想必,作爲一個文人,他應該能夠滿足了。

……

建興十一年十一月初七

徐睦海抵達第一屯,隨後徐家召開內部塢堡主會議。

按照徐世楊當初的設想,原本的徐家十八個塢堡(十五屯一直只算一個),重組成新的六大塢堡,每個塢堡都相當於以前2到3個塢堡的實力,最強的徐世楊甚至擁有相當於以前5個塢堡的人口!

六大塢堡的塢堡主分別是:1屯徐睦河、2屯徐世鬆、3屯欒廷玉、4屯孫立、5屯徐世楊和6屯徐睦海,不在名單內的原塢堡主,一律解職。

至於他們去幹什麼,今後再另行安排。

徐睦海並未反對這個決議,一個原因是他本來就對家族內部爭權奪利的事不怎麼感興趣,另一個原因是,他自己也知道,憑他手上那點力量,反對也沒什麼用。

於是,徐家三老爺痛痛快快的答應前往浮來山任職,同時他提出自己不宜再與家主平坐,這個請求得到了徐睦河的首肯。

至此,徐家三足鼎立的局面徹底瓦解,原本實力龐大的庶子派和舅子派也垮臺了。

原徐家二房掌握徐家整體大權,由於徐世鬆、徐世楊都是嫡子,因此嫡子派也算取得了這場無聊“宮鬥”的全面勝利。

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333章 金州2第182章 網絡第309章 市場第479章 絕望第374章 憂心第709章 南征9第6章 勝利第221章 破莊第292章 勝利2第661章 暴秦1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31章 一個不留第527章 晉省2第475章 和平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740章 人力第80章 別矯情第107章 來了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617章 興靈4第455章 目的地第391章 伐高麗3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18章 大帝國3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701章 南征1第173章 緊迫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371章 不怕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719章 糧食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612章 西域1第83章 結盟提議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681章 大捷2第582章 爲什麼第725章 麻六甲2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325章 炮第581章 得與失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433章 仙釀第500章 春天7第163章 鎮邪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60章 湯隆2第614章 興靈1第352章 返回第304章 兵變1第89章 剿匪第71章 徐世柳第168章 動容第677章 邕州1第675章 統一第581章 得與失第227章 留人第56章 破寨3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13章 非常事第572章 北行記4第215章 祝家莊2第97章 兄弟並肩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174章 人市第334章 細紅線第679章 邕州3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396章 降服2第486章 選擇第431章 踏陣第152章 採購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455章 目的地第90章 嚴肅軍紀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340章 缺點第54章 準備總攻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648章 峻法第323章 虧空第717章 大帝國2第470章 巡邏隊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373章 財政2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649章 政策
第713章 勝利果實2第333章 金州2第182章 網絡第309章 市場第479章 絕望第374章 憂心第709章 南征9第6章 勝利第221章 破莊第292章 勝利2第661章 暴秦1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31章 一個不留第527章 晉省2第475章 和平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740章 人力第80章 別矯情第107章 來了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617章 興靈4第455章 目的地第391章 伐高麗3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18章 大帝國3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701章 南征1第173章 緊迫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371章 不怕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719章 糧食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612章 西域1第83章 結盟提議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681章 大捷2第582章 爲什麼第725章 麻六甲2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325章 炮第581章 得與失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433章 仙釀第500章 春天7第163章 鎮邪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60章 湯隆2第614章 興靈1第352章 返回第304章 兵變1第89章 剿匪第71章 徐世柳第168章 動容第677章 邕州1第675章 統一第581章 得與失第227章 留人第56章 破寨3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13章 非常事第572章 北行記4第215章 祝家莊2第97章 兄弟並肩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174章 人市第334章 細紅線第679章 邕州3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396章 降服2第486章 選擇第431章 踏陣第152章 採購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455章 目的地第90章 嚴肅軍紀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340章 缺點第54章 準備總攻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648章 峻法第323章 虧空第717章 大帝國2第470章 巡邏隊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373章 財政2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649章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