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戰爭1

“那位隆道官家居然忍住了,到現在他還沒進攻,真令人失望。”

“你很希望他進攻我們?”

“那當然,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機會,我們有足夠的實力把党項韃子和江南小朝廷一起幹掉。”

“可我們還得對付扶桑人。”

“那也是一樣,我們能同時打贏三場戰爭!”

“我認爲太勉強了,這不是三場局部戰爭,若是打起來,那就是三場全面戰爭。”

“你對我軍這麼沒信心?”

“我這是謹慎。”

“過度的謹慎就是怯懦。”

“隨你怎麼說,這一仗打不起來了,我們只需要對付兩家敵人就好。”

類似的談話在華夏帝國總參謀部和中高級軍官之間發生了很多次。

有人信心爆棚認爲應該趁早把江南一起解決掉,也有人認爲應該更加謹慎一些,一個個對付自己的敵人——甚至有人覺得這一次同時對付僞夏和扶桑就已經有些過了。

不過既然參謀部就是這樣制定的,那麼也只有按計劃執行,唯一的區別只是有人對沒把大周拉進戰場而感到失望,而另一些人覺得這樣更輕鬆而已。

……

高麗王國南部,濟州島。

華夏帝國佔領了三塊原高麗王國的領土,分別是高麗北部的平安道、鹹境道,如今這兩地已經合併成華夏帝國的樂浪州。

另外一塊土地就是這濟州島,這個曾經的高麗第一大島與之前被佔領的,屬於扶桑的對馬島合併成屬於齊省的濟州。

控制濟州後,華夏等於封鎖了高麗與扶桑之間的聯繫,兩國之間的海峽貿易必須經過華夏從中轉手,這讓佔領濟州成了一種十分有利可圖的行爲。

濟州每年給帝國上繳賦稅高達60萬兩,是單個州里面經濟條件最好的地方之一。

另外濟州島上還有馬場(原本高麗就在島上養了不少馬牛),擁有馬匹五千,牛三千,騾驢五千以上。

馬場除了給本土提供皮貨、筋腱、肉類和奶類之外,自然還要提供大量畜力。

因爲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濟州島自然成了華軍入侵扶桑的基地之一。

華軍在濟州駐紮了一支分艦隊,此外還有陸軍的幾個後勤單位,打算直接利用這裡的大牲畜,爲遠征扶桑提供支持。

“徐代炫少尉,本艦接到命令,要向前方運送三百匹挽馬和一百頭駝牛,你負責去跟馬場對接一下,這是命令書和調遣命令。”

“是!”

海軍運輸艦“登瀛洲”號見習少尉徐代灼敬了個軍禮,伸手從艦長手中接過命令書。

徐世楊的嫡長子,華夏帝國皇太孫徐代灼今年14歲,在海軍島城中等專科學校學習,今年因爲要以海軍爲主攻打扶桑,因海軍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而以實習的名義把海軍軍校中等專科以上學年的學生全部調進艦隊中。

徐代灼也是因此被調配到“登瀛洲”號,充當書記官職責。

他不想做書記官,軍艦的書記官實際上只負責一些抄抄寫寫,或者調配物資之類的輔助工作,這有些不符合少年人對軍隊的美好想象。

徐代灼想當炮長,以恐怖的火力把一切敵人化爲齏粉,或者當瞭望哨也行,站在高高的桅杆上,彷彿與藍天白雲和海鷗爲伴,仔細觀察敵人的位置。

如果爆發戰鬥,桅杆上的瞭望哨還可以用截短的特製步槍(其實就是騎兵馬槍)居高臨下狙擊敵人。

可惜,即使他是皇太孫,在海軍中也只是個沒畢業的軍校生,區區見習少尉而已。

他沒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位置,只有服從命令的義務。

徐代灼來到濟州的馬場,把自己手中的命令書交給馬場管理人員。

“三百匹挽馬?”馬場那個胖乎乎的管理人員爲難的撓了撓頭:“你們海軍爲何還要馬?”

“這次海軍陸戰隊要上岸作戰。”徐代灼板着臉回答:“我們需要馬匹拖曳甲板炮。”

華夏海陸軍火炮製式基本相同,也是五斤、十斤炮爲主,少數大型戰鬥艦上裝載二十斤和三十斤艦炮。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海上目標,用五斤、十斤艦炮已經足夠對付,而且兩種火炮都有陸用炮架,可以跟隨陸戰隊和水兵上岸作戰。

更重的火炮基本只用來對付沿海要塞之類的目標。

不過有陸用炮架不代表海軍就能在陸地上有效利用甲板炮,畢竟火炮很重,炮彈運輸更是要命的問題,若是沒有駝畜,只用人力替代,那麼一整個炮連有一門炮能夠在陸地上有效發揮就不錯了。

“可是陸軍已經派人來過了,他們要求把我們馬場所有可用的挽馬登記造冊。”那個胖子說:“他們已經把馬全都預定下了。”

華夏的海陸軍是有軍種矛盾的,目前主要集中在爭奪軍費和各種資源上。

比如海軍這次就想以陸戰隊的名義裝備一些馬匹,而陸軍甚至有過造船的計劃——不過被總參否決了。

“陸軍這種用不了也要先佔着的習慣到哪都改不了。”

徐代灼不滿的說道:

“把馬給我,不用管他們,如果他們找你麻煩,你就說馬被海軍的徐代灼少尉要走了,讓他們去‘登瀛洲’號找我。”

“少尉?這……,陸軍來的是少校……,等等!你是徐代灼!?”

胖子一開始想要推諉,不過回過味來之後,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名字意味着什麼。

“沒錯,我姓徐,名徐代灼。”

年輕人一開始很不喜歡強調自己的身份,他覺得那樣是藉助父親的威名,不是自己的本事。

不過學校和軍隊也是社會,徐代灼學到了不少東西,他現在覺得,能用自己的身份在規矩之內獲取一些好處,實在沒必要裝清高。

“把馬給我,順便調給我二十個馬伕。”

徐代灼說道:

“若是全給陸軍,我們海軍不給他們運,他們還能游到扶桑去不成?在海上,我們海軍說了算,海島也是,別忘了這一點。”

……

共和1792年9月,颱風季節大致過去之後,華夏帝國遠征扶桑的艦隊和陸軍力量已經基本做好了準備。

陸軍和陸戰隊的前鋒部隊已經抵達華夏在扶桑的租借地長崎,後續部隊在濟州集結,而高麗軍集結在釜山。

只要一聲令下,華軍將會立刻出擊。

第701章 南征1第178章 收容所第708章 南征8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46章 牽制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146章 賺到了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369章 喜憂第295章 忠臣2第55章 總攻開始第656章 南北3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172章 困難第340章 缺點第470章 巡邏隊第541章 落幕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594章 機會第709章 南征9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716章 大帝國1第711章 升龍府2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158章 知恥而後勇第259章 戰黃河2第444章 烽燧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90章 嚴肅軍紀第678章 邕州2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604章 突變1第223章 條例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475章 和平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638章 孩子們第466章 衛生第243章 進軍2第719章 糧食第250章 鄉紳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180章 青州軍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10章 傷亡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83章 直白第631章 西征1第292章 勝利2第497章 新春4第260章 戰黃河3第385章 滅蝗2第612章 西域1第156章 時局圖2第318章 賊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2章 夜間第717章 大帝國2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376章 工廠第311章 水利第615章 興靈2第352章 返回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70章 反擊1第621章 興慶府2第507章 各方1第363章 激戰1第166章 死諫第165章 主戰派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203章 問題第272章 豬突1第701章 南征1第453章 鐵錢第508章 各方2第680章 大捷1第342章 思過第364章 摘果子第272章 豬突1第317章 戰1第629章 去江南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642章 父親第350章 金礦第79章 暢快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274章 豬突3第285章 韃奸第556章 黑店第749章 周史案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667章 暴秦7第495章 新春2
第701章 南征1第178章 收容所第708章 南征8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46章 牽制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146章 賺到了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369章 喜憂第295章 忠臣2第55章 總攻開始第656章 南北3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172章 困難第340章 缺點第470章 巡邏隊第541章 落幕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594章 機會第709章 南征9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716章 大帝國1第711章 升龍府2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158章 知恥而後勇第259章 戰黃河2第444章 烽燧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90章 嚴肅軍紀第678章 邕州2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604章 突變1第223章 條例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475章 和平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638章 孩子們第466章 衛生第243章 進軍2第719章 糧食第250章 鄉紳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180章 青州軍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10章 傷亡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83章 直白第631章 西征1第292章 勝利2第497章 新春4第260章 戰黃河3第385章 滅蝗2第612章 西域1第156章 時局圖2第318章 賊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2章 夜間第717章 大帝國2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376章 工廠第311章 水利第615章 興靈2第352章 返回第54章 準備總攻第270章 反擊1第621章 興慶府2第507章 各方1第363章 激戰1第166章 死諫第165章 主戰派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203章 問題第272章 豬突1第701章 南征1第453章 鐵錢第508章 各方2第680章 大捷1第342章 思過第364章 摘果子第272章 豬突1第317章 戰1第629章 去江南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642章 父親第350章 金礦第79章 暢快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274章 豬突3第285章 韃奸第556章 黑店第749章 周史案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667章 暴秦7第495章 新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