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大帝國5

從村級到內閣級,保持這麼龐大的公務人員羣體,自然也需要令人瞠目的俸祿和辦公經費。

在前周時代,每年8千萬貫的國家收入中,接近8成的6千萬貫用來支付軍費,剩下的部分中接近8成的1千5百萬貫用來支付官員俸祿,再剩下的部分用來支付給女真韃子的歲幣和皇室的花銷。

然後就沒了,這樣緊繃的財政,實際上一點冗餘都沒有,一旦什麼地方遇到點天災人禍,需要賑災救濟或者有別的額外支出的時候,大周朝廷的經濟就得出現赤字。

大周所有有點本事的宰相,大都進行過一定的財政改革,裁掉冗兵、冗官,儘可能開源節流。

但是,如果讓他們知道帝國的財政支出數字,估計所有大周賢相都會撂挑子不幹了——這數字大的足以讓他們絕望。

以共和1796年爲例,帝國軍費支出一項就是1億8千萬新幣兩,官員俸祿和辦公經費9千萬新幣兩,僅僅這兩樣加起來,就是2億7千萬兩!

除此之外,帝國還有穩定移民生活的財政支出8百萬兩;退伍、傷殘軍人安置費1千2百萬兩;工業企業投資1千5百萬兩;償還國債利息3千萬兩;國內賑災和災區恢復性支出4千萬兩;水利、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4千5百萬兩;醫療衛生財政補助4千8百萬兩;包含科技創新獎勵、科學院、工程院在內的教育和科學經費7千5百萬兩。

所有支出合計高達5億4千3百萬兩!

帝國的新幣兩購買力其實比大周的制錢貫還高一點,統一之後,內閣下令進行貨幣兌換,大周制錢(銅錢)按1050文(1.4貫)兌換1新幣兩。

也就是說,帝國去年的財政支出摺合7.6億貫!

這是前周9年半的財政收入總和!

也就是帝國沒有皇室和宗室費用(這是內府財政負責的),否則這個數字將更加驚人。

即使這樣,這個數字也已經不是前周的官僚們能夠想象的了,接近十倍收入的支出,你讓誰來能夠填平這個窟窿?

當然,帝國既然敢花這麼多錢,自然就能掙出更多的錢來。

現在的帝國是世界唯一一個接近工業G命的國家,生產力碾壓全世界,同時擁有整個東亞、中亞、北亞、東南亞所有原材料產地和市場,另外還可以通過海上貿易路線向天竺、帕爾斯以及更西方的世界出售各種產品以賺取利潤。

另外,帝國擁有更爲先進的稅收體系,可以通過海關和更加合理的稅收政策獲取更多財政收入。

共和1796年,包含增值稅、進出口稅、印花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在內的財政稅收就有4億5千7百萬兩,此外還有國有企業(含工業企業、銀行和農牧場)上繳利潤1億1錢2百萬兩,發行國債5千萬兩。

財政總收入6億1千9百萬兩。

財政剩餘7千6百萬兩。

這個數字只計算上繳內閣財政的部分,地方地稅留用的部分,國有企業的自留利潤,以及屬於皇室的內府企業利潤(內府企業繳稅,但利潤上交給皇室而不是內閣)。

按照1796年會議季,各部門的預算報告,估計1797年帝國財政支出會上升到6億3千萬左右,但財政收入妥妥的超過7億!

每年可以保證7到8千萬的財政剩餘,這種財政健康程度其實不如只有江北時期,因爲江南進入帝國的時間太晚,產業優勢暫時並未發揮出來。

等到更有優勢的江南經濟提升上來,帝國的財政盈餘肯定會更加豐富。

有錢的情況下,帝國內閣做什麼都顯得十分豪邁,他們敢一口氣向贛省災區運進390萬石糧食,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且,當你的資本足夠雄厚,且敢於投資到底的時候,你反而不會虧損。

連向贛省災區運送救濟都是一樣,等到士紳不得不虧本銷售囤積的糧食時,帝國反而能倒賺1百萬兩。

……

帝國現在是如此強大,以至於作爲掌舵人的徐世楊花起錢來也顯得有些大手大腳。

離開燕京,開始巡遊全國之前,徐世楊通過宣傳部門,高調提出一個懸賞:若是誰能發明出一臺能夠正常運行超過24個小時的蒸汽機,皇太子將以個人的名義給予其3百萬兩的直接經濟獎勵和伯爵爵位!

如果有誰能把蒸汽機裝在船上並且使船隻平穩運行超過24個小時,那麼他將得到5百萬兩獎勵和侯爵爵位!

如果能把蒸汽機裝在車上,那就能得到8百萬兩現金,以及公爵爵位!

爲了讓世人明曉蒸汽機到底是什麼東西,徐世楊甚至發佈基礎科普,介紹了蒸汽機的原理,和熱脹冷縮等基礎知識。

這是徐世楊又一次不顧一切的試圖強行拔高帝國的科技水平。

當然,他也不是不明白,相對與某項重要發明,其實一些基礎研究更加重要。

所以徐世楊設立了帝國皇家科學進步獎,每年評選一次,分別獎勵數學、物理、化學三個學科的新發現。

這些獎項將偏重於數字、公式一類,看似“無用”的基礎研究,而且獎勵同樣十分豐厚。

每個學科每年前三名的獎勵將是50萬、30萬、10萬兩,只要能夠正式其驗算和數據的正確性,獎勵可以並列獲得。

金獎擁有者可以直接獲得貴族身份。

華夏帝國的皇家科學進步獎將很快成長爲世界上最高規格的科學獎項,並且將會持續到很久很久以後。

……

相對徐世楊花錢催生科技提高。

皇帝就特別喜歡花錢蓋宮殿。

金陵的長樂宮投資已經超過3百萬兩,而且還沒修好,估計今後每年還會再投入2百萬兩左右,一直投資十年纔有可能完全竣工,之後估計還要立刻進行舊殿改造工程,每年1百萬的維護費都不算多。

這還沒算宮內各種皇家器物和女官、宮女、太監等工作人員的花銷。

而且,只是長樂宮而已,泉城還有個美泉宮,燕京還有紫禁城,甚至將來還有可能在長安修大明宮……。

如果放在前面任意一個朝代,這都是帝王奢侈無度的亡國之兆。

然而在華夏,這些費用都是屬於皇室的內府自行出資,跟帝國財政沒有半毛錢干係。

不,還是有些關係的——這種消費需要交奢侈稅。

第4章 夜戰1第60章 湯隆2第25章 未來2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706章 南征6第385章 滅蝗2第432章 從容第456章 索倫部第171章 人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23章 不妥協第398章 降服4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751章 民心1第740章 人力第556章 黑店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173章 緊迫第549章 帝國第243章 進軍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365章 教訓第495章 新春2第227章 留人第135章 乃服第246章 牽制第178章 收容所第274章 豬突3第100章 備戰2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128章 訓狼第559章 三沙1第352章 返回第604章 突變1第685章 野心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53章 炮灰2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608章 射白馬第721章 大帝國5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3章 南下2第266章 情報2第685章 野心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42章 分享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219章 祝家莊6第442章 賀使1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51章 民心1第558章 去北方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656章 南北3第520章 世侯2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477章 珍惜機會第485章 會見第314章 教育第254章 幫助第543章 野店2第313章 非常事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324章 佈局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718章 大帝國3第403章 再擴軍第27章 集市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15章 馬賊第310章 糧食第666章 暴秦6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59章 佈局1第617章 興靈4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58章 擴散第77章 齊射第425章 決心第16章 買賣第229章 貨幣第104章 開始
第4章 夜戰1第60章 湯隆2第25章 未來2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706章 南征6第385章 滅蝗2第432章 從容第456章 索倫部第171章 人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23章 不妥協第398章 降服4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751章 民心1第740章 人力第556章 黑店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173章 緊迫第549章 帝國第243章 進軍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365章 教訓第495章 新春2第227章 留人第135章 乃服第246章 牽制第178章 收容所第274章 豬突3第100章 備戰2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128章 訓狼第559章 三沙1第352章 返回第604章 突變1第685章 野心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53章 炮灰2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608章 射白馬第721章 大帝國5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3章 南下2第266章 情報2第685章 野心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42章 分享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219章 祝家莊6第442章 賀使1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751章 民心1第558章 去北方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656章 南北3第520章 世侯2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477章 珍惜機會第485章 會見第314章 教育第254章 幫助第543章 野店2第313章 非常事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324章 佈局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718章 大帝國3第403章 再擴軍第27章 集市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15章 馬賊第310章 糧食第666章 暴秦6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59章 佈局1第617章 興靈4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58章 擴散第77章 齊射第425章 決心第16章 買賣第229章 貨幣第104章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