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廟堂江湖 看誰揮斥方遒

朝廷新一輪打擊江湖遊俠豪強的運動,是從長安城內開始的。接連發生的兩場大火,讓很多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高層背後的博弈和較量,尋常百姓無從得知。但在他們眼底發生的大追捕,卻是雷霆霹靂,疾風驟雨!

無論是當了最終的替罪羊,還是早就有心把他們徹底的剷除,一些江湖遊俠兒這次算是倒了大黴。在王太后看到她言之鑿鑿的殺人兇手並沒有離開北疆回到長安的證據後,面對着皇帝的目光,她也只好閉上嘴巴。隨後未央宮內統一了意見,江都王之死,與那些恃武而驕的江湖豪客們脫不了干係。滿腔的怒火便傾瀉到了所謂的“匪類們”頭上。

既然有了這樣的打擊目標,尚是戴罪之身的長安府衙和巡武衛自然是全體出動雷厲風行。遵照朝廷和皇帝指令,進行了大肆的抓人。一時間,獄滿爲患。最後就連西鳳衛也參與進來,對那些桀驁不馴的較爲龐大勢力,如關中的樊仲子,槐裡趙王孫,漢中道的姚家諸雄,東南道仇景之徒,繫於監獄,株連者衆。隨之,這次大追捕運動,開始從長安三縣向天下郡縣蔓延。

在未曾公開的皇帝朝堂訓話中,這次制定的目標是十五萬囚徒,而且明確指示,這些人都將被徵發到草原上去築城。當時第一次聽到的許多大臣們不禁目瞪口呆。

徵發罪犯刑徒進行勞役,這是從遠古以來的一項傳統。不管是商周戰國,還是春秋秦漢,這種以役代刑的制度一直執行着。不過像這一次,一次性要根據皇帝陛下欽令徵集十五萬囚徒,卻是前所未有的大行動。而且,這次的對象,是特定的江湖遊俠輩們,就令人不免聯想到許多。

聽說前幾天長樂侯府發生的事,就有許多江湖人的影子在裡面。現在他們馬上就遭到了無情的打擊,如果說這裡面沒有元召的意志所主導,那是誰也不會相信的。

由丞相公孫弘和尚書令元召聯合署名的奏報,在朝堂上,皇帝命令殿前侍從當着所有文武大臣的面,大聲的誦讀了一遍。所有人都聽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以說,這真是一次大行動了。如果真的能夠在草原上築起三座大城,把漢朝與匈奴的最新的疆界劃至河套草原黃河岸邊,那麼就等於把匈奴草原一半兒的面積置於大漢兵鋒的威懾之下了,戰略意義無比重大。可是其中蘊含的風險,卻又不得不多加考慮。

首先大聲提出質疑的是御史大夫張湯。他的理由和丞相公孫弘最開始的顧慮是一樣的,即在什麼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想要在遼闊的草原上平地起城,所耗費的財力物力恐怕是國家不能承受的!

皇帝神色不變的點了點頭,卻並沒有立即表態,他想要看看,自己的臣子們到底有多少人的眼光可以看透這暫時困難的遮蔽,真正的認識到大城建成之後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結果讓他有些失望,經過一番議論之後,認爲弊大於利的還是佔了大多數。這其中除了一些持重的老臣之外,就連部分他親自挑選提拔的新進臣子們也表現出了顧慮重重,提出了許多在平常人眼中看來確實是難以克服的困難。

當然也有許多大力支持和贊成的。尤其是中大夫司馬相如站了出來,以他治理西南夷新郡的經驗,大聲的表達了自己的贊同之意。西南夷叛亂平定,劃郡而治後,也曾在扼守戰略要地的地點修築了兩座新的城市爲郡所,很快就成爲了各方面的中心,對於震懾不臣歸附民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西南夷地方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兩三年時間之內,就迅速的平定並且繁榮起來,這方面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

其他表達贊同的還有汲黯、石寬、終軍等人。他們大多是出於對元召素來的信任,相信他既然提出來了這個建議,就一定會有合理的辦法,絕對不會因爲修築這幾座雄城而弄得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的。

而太中大夫鄭當時的考慮則較爲周全。作爲朝廷重臣,誰不希望大漢朝向北開疆永固國土呢!可是,一些實際存在的困難,不得不提前考慮到。尤其是他作爲主管國家財富的人,當然要爲朝廷提前算好這筆賬。

皇帝劉徹終於聽完了他的大臣們的議論,然後他的臉上露出令人奇怪的表情。彷佛是暗中讚歎,又好像是驚奇某人的未卜先知。他伸出手示意侍從官把案上的另一份東西再好好的念給下面的大臣們聽聽。

於是,不管是剛纔表達贊同還是反對意見的,也不管是提出了什麼樣疑問和顧慮的人們,便都聽到了長樂侯元召在他附加的這份奏章中,對於這一切的完美解答。

“……此三城的重大作用以上皆是,就不必再細說了。至於說種種不便之處,臣已經爲陛下列好了詳細的解決之道……築城所需者,不過是人力、物力、財力和運輸罷了……人力方面,十幾萬勞役足矣,想來陛下自有辦法。財力方面,朝廷庫府只需出一半即可,另一半由臣自行籌措解決。北地有的是商賈豪門,參與這件事的熱情都很高,朝廷無需多管,以後分與其部分利益就好……。”

聽着大殿之中侍從官在抑揚頓挫念着元召的原話,所有人都挺直了身子,豎起耳朵在認真聽着。一條一條的詳細記述中,自己曾經擔心的問題,都有着圓滿的解決辦法。許多人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個小侯爺雖然身在千里之外,但此刻好像他就站在面前,在回答着每一個人的問題。

“……這三座城,臣打算嘗試一種新的建築方式。當年臣無償獻給朝廷的那種水泥,正好可以利用起來。另外還有一種燒製窯磚的新技術,臣也會把它們傳授給朝廷派來監督築城的相關人員,用此等主要材料築城,可固若金湯。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減少運輸的繁瑣……至於另外一些需要從中原運來的建築材料和各種所需物資,也無需擔心千里轉運的艱難。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溝通各大水系的漕運早已四通八達,運輸船隊從關漢之地溯江而上,至高原諸河流發源地,然後轉入黃河直下千里到達河套草原,這就是最簡捷的一條運輸線路了……。”

計劃都做得這麼詳細了,方方面面都考慮的準確周全,聽到這裡,無論是對元召懷有怎樣態度的人,都不得不深深的歎服了!在他們眼中,困難重重而且弄不好就有可能會重蹈秦朝修築長城覆轍的一件事,在元召輕描淡寫的分析中,竟然是如此的易如反掌。

世界上的人在做事之前,有些人會說的天花亂墜誇大其詞,實際操作起來根本就是空中樓閣,不可行。而有的人則說得細緻入微條理清楚,一聽就知道是最可行的辦法。在座的人當然都有自己的分析能力,也有着清醒的判斷力。他們只要略一思索,就已經明白,元召所說的一字一句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而是馬上就可以着手去做的現實。

所以,當殿前侍從官念完這份從千里之外傳來的奏章後,這件事已經有了定論。沒有用皇帝多費一點兒口舌,也不需要再進行激烈的辯論,不到千字的一份奏章,就統一了所有大臣的思想。

沒有一次的朝廷決議如同這次一樣達到空前的一致。即便是心有不甘的某些人,反對的意見也絕對再說不出口。於是,大朝會散去之後,很多與江湖上有着密切聯繫的侯門高官門第都密令手下,迅速去斬斷與他們的一切聯繫通道,要做的乾脆利落。順便不防把一些情況和信息暗中提供給已經開始行動的朝廷人馬。古往今來都一樣,已經沒有用了的這些江湖客、殺人刀,還是送他們去應該去的地方吧!

無數的丟車保帥、卸磨殺驢、出賣與背叛、冷血與無情……從長安到天下郡縣,陸續的上演着。在這樣的大勢面前,個人的武勇什麼都做不了,就算是再厲害的江湖豪客幫門勢力,也沒有辦法與朝廷的意志對抗。似乎唯一的反抗手段,就只有逃亡了。

可是逃得了嗎?皇帝陛下的嚴厲命令下,朝廷有的是對付他們的手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鳳衛、廷謂府、郡縣府衙、地方駐軍聯合行動下,出塞去修築三城的十五萬“勞改犯”很快就湊齊了。

長安城外,渾身是血趁着夜色終於拼殺逃亡出來的朱安世,圓睜着憤怒的雙眼 ,最後看了一眼那座巍峨的城牆,心中懷着無盡的仇恨,單身踏上逃亡天涯的道路。

由於受到庇護他們的背後力量的出賣,九州隱門在長安城內的所有人在這次行動中差不多都被一網打盡。父親朱雄死去後留下來的那些兄弟們,死的死,被抓走的抓走,只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懷有深仇大恨的這個人立下泣血的誓言,再次歸來時,長安城,必將血流成河!

第八百九十二章 絕境開啓死與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豈曰無家第二十七章 財貨天下重 權謀身爲輕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四百三十七章 赤火流雲 人揚眉劍出鞘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衣如雪血中傷第三百三十一章 情意重 仇恨深第三十九章 風動驚飛鳥 夜涼隱笛聲第八百一十三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五百九十章 囂張跋扈卻是誰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野草 暗夜滋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誅敵寇 傳大捷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決戰地 馬蹄霜第三百章 將軍令下生死關第五百七十九章 生死允諾此身輕第五百三十二章 英雄本自重橫行第八百三十八章 千秋功業徵與伐第四百六十六章 九劫不悔 唯吾尚且從容第七十一章舊夢沉香盡 山河幾回新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棋局 若似掌上煙雲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二百六十一章 深恩阻斷如參商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七十六章 黃沙埋玉骨 草木葬紅顏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一百七十二章 黑鷹展翅 征程萬里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一百九十一章 驚鴻掠影 絕代雙姝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五百零二章 豐碑銘刻未染塵第四百三十四章 衆生螻蟻 不過枉自算計第七十二章 雲山隔不斷 天外借三分第四百三十七章 赤火流雲 人揚眉劍出鞘第五十二章 商略開北疆 曲徑通瑤臺第三百六十六章 龍城風 關山月第三百三十八章 輕策馬 奏凱歌第七百二十四章 威名所在第八百一十章 一枕黃粱驚夢斷第二百二十章 一局黑白賭輸贏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史斑駁 紅塵傳說第八百七十章 天機難測已註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六百七十七章 生死在握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火以待借東風第二十三章 潛蹤匿影過 誰知他是誰第五百三十九章 單于夜遁走龍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長風吹度玉門關第二百四十二章 畫屏深處起天瀾第一百七十四章 牧馬在野 間關百戰第八百二十章 西域兵敗守孤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知天意當若何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山河託付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業 且待從頭第五十三章 畫山河表裡 踏縱橫阡陌第三百五十九章 伏兵起 烈火燒第五十章 流雲輕落葉 雛鷹試御風第十九章 鳴鏑風雷動 刀光霹靂驚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八百八十三章 千秋大業彈指間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一百五十六章 義烈傳說 此間英雄第六百八十五章 劍拔弩張第三百八十九章 何爲先 孰當重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二百七十九章 男兒心胸當似虎第五百八十三章 銀鞍曉月白馬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尺青芒劍流霜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六十一章 魑魅魍魎 明槍暗箭難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兒快意需殺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擒王埋伏已十面第八百五十八章 長刀所向殺無疆第九十一章 六出飛花落 駿馬嘯西風第六百三十五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零四章 風雨長安江山老第四百一十五章 身在溝渠 來去明月相照第八百七十八章 天地豪情在我胸第七百八十五章 殺伐果斷第七百四十章 爲卿披甲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四十一章 歸來應是 名動長安第一百六十一章 赤火涅槃 飲血試劍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四百五十九章 傳說蓬萊 曾借靈氣三分第八百五十六章 鷹武飛揚塵翕張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二百八十九章 朱雀門外人未發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
第八百九十二章 絕境開啓死與生第六百一十二章 豈曰無家第二十七章 財貨天下重 權謀身爲輕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四百三十七章 赤火流雲 人揚眉劍出鞘第二百六十五章 白衣如雪血中傷第三百三十一章 情意重 仇恨深第三十九章 風動驚飛鳥 夜涼隱笛聲第八百一十三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五百九十章 囂張跋扈卻是誰第一百四十六章 心如野草 暗夜滋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誅敵寇 傳大捷第三百七十三章 朔風侵 兵鋒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決戰地 馬蹄霜第三百章 將軍令下生死關第五百七十九章 生死允諾此身輕第五百三十二章 英雄本自重橫行第八百三十八章 千秋功業徵與伐第四百六十六章 九劫不悔 唯吾尚且從容第七十一章舊夢沉香盡 山河幾回新第八百零四章 一劍光寒魄千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棋局 若似掌上煙雲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二百六十一章 深恩阻斷如參商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七十六章 黃沙埋玉骨 草木葬紅顏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機初綻透甲光第一百七十二章 黑鷹展翅 征程萬里第一百八十七章 榮辱興衰 系一念間第一百九十一章 驚鴻掠影 絕代雙姝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五百零二章 豐碑銘刻未染塵第四百三十四章 衆生螻蟻 不過枉自算計第七十二章 雲山隔不斷 天外借三分第四百三十七章 赤火流雲 人揚眉劍出鞘第五十二章 商略開北疆 曲徑通瑤臺第三百六十六章 龍城風 關山月第三百三十八章 輕策馬 奏凱歌第七百二十四章 威名所在第八百一十章 一枕黃粱驚夢斷第二百二十章 一局黑白賭輸贏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史斑駁 紅塵傳說第八百七十章 天機難測已註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六百七十七章 生死在握第五百七十七章 引火以待借東風第二十三章 潛蹤匿影過 誰知他是誰第五百三十九章 單于夜遁走龍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長風吹度玉門關第二百四十二章 畫屏深處起天瀾第一百七十四章 牧馬在野 間關百戰第八百二十章 西域兵敗守孤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知天意當若何第三百三十章 玄機藏 有妙策第七百七十五章 山河託付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業 且待從頭第五十三章 畫山河表裡 踏縱橫阡陌第三百五十九章 伏兵起 烈火燒第五十章 流雲輕落葉 雛鷹試御風第十九章 鳴鏑風雷動 刀光霹靂驚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八百八十三章 千秋大業彈指間第三百九十八章 匿行跡 藏迷蹤第一百五十六章 義烈傳說 此間英雄第六百八十五章 劍拔弩張第三百八十九章 何爲先 孰當重第八百六十一章 甲光曜日風雲決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染長街第二百七十九章 男兒心胸當似虎第五百八十三章 銀鞍曉月白馬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爲惡者 殺無赦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尺青芒劍流霜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四百六十一章 魑魅魍魎 明槍暗箭難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兒快意需殺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擒王埋伏已十面第八百五十八章 長刀所向殺無疆第九十一章 六出飛花落 駿馬嘯西風第六百三十五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零四章 風雨長安江山老第四百一十五章 身在溝渠 來去明月相照第八百七十八章 天地豪情在我胸第七百八十五章 殺伐果斷第七百四十章 爲卿披甲第六百七十四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四十一章 歸來應是 名動長安第一百六十一章 赤火涅槃 飲血試劍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四百五十九章 傳說蓬萊 曾借靈氣三分第八百五十六章 鷹武飛揚塵翕張第八百六十章 刀頭血是英雄血第二百八十九章 朱雀門外人未發第二百九十二章 玄刀金羽曾沾血第五百七十八章 蘆葦灘前飛鳥驚第三百二十四章 肝膽氣 摧鋒芒第六百二十六章 塵世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