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反擊開始(下)

原城。

唐景深深地呼了一口氣,故作輕鬆地打開了摺扇,卻是覺得這封書信重若泰山,在心頭積起一塊大石。

他平素多謀善變,可是真到了臨機決斷的時候,卻是有些猶豫不決,總放不下去,碎碎念着:“大清……這大清啊……臣是大清朝的忠臣啊!”

大清朝入關兩個半世紀,已經在他的骨子裡深深銘刻進一種忠順的想法,讓他總抱着那麼一絲一線的希望,何況他的家人父兄,都握在大清之手。

又是一聲長嘆,才從茶几上拿起了這封書信,正是潘鼎新的手書,他暗道:“來勸降的嗎?”

他略略看了幾眼,卻是勃然大怒起來:“潘鼎新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他把我當作了什麼?當作李世忠那等三姓家奴?”

這李忠義正是潘鼎新舉的例子,說是讓唐景“莫學苗沛霖、李世忠之流首鼠兩端”,後面又是一陣罵話,卻是犯了唐景的忌諱。

這兩位都是天國軍興的名人,苗沛霖是淮上豪強,擁衆數萬,號稱有八百萬雄兵,遊移於天國、捻軍、清軍之中,時而投效天國,時而執李玉成獻於清軍,最後玩火自焚,被清軍剿滅。

至於李世忠,出身捻子,那更是個三心二意屢叛屢降的小人,雖然曾作到了江南提督的位置,可是有點操守的士大夫都不恥其人,更別提自視甚高的唐景。

“李世忠?”一想到這名字潘鼎新越發憤憤不平,一想到李世忠降清之後的種種節端,再想到前幾年他被清廷誘殺,只逃出一子:“嗯!那我便作個小人!”

他一想到這。總算燃起殺機來:“且看看誰地人頭會落在我地手上!大家好好拼殺一回。”

與此同時。從太原到北寧地大道之上。一羣羣地清軍穿着號衣。提着剛發地開拔費就興高采烈地小跑起來。

他們屬於不同系統地各個營頭。或是楚軍。或是湘軍餘脈。或是淮軍雜枝。甚至還有從貴州趕來地幾個營頭。都加入了這次狂歡地盛宴中來。

他們時不時朝着兩側地山林放上幾槍。然後膽氣更壯。邁地步子也更大了。

雖然不是大清朝最強地一支武力。卻是大清在越南境內可以拼湊出來地最強軍旅。也不乏有戰力地營頭。現在這支部隊已經把熱情投入到眼前地戰事中去。

王德榜更是直接走在隊伍地最前列。親自觀察山河情勢。身側只有數騎。皆是營中老將。

這是湘軍地傳統戰法,他指點山河,意氣奮發:“瞧!這黑旗軍也不過是豆腐一般的營伍,別看他們表面光鮮,實際沒什麼能耐!”

實際上他想說的,這次統帥大軍的潘鼎新纔是沒什麼能耐的傢伙,如果讓他來統率大軍,說不定早就拿下河內了,何必還在這山窩窩打轉。

一想到這,王德榜就越發有雄心壯志了,規復北寧地首功是他,而接下去再立下幾樁奇勳,說不定便是第二個左宗棠了:“這一次進兵太原,我軍必可得完勝!”

他說得如有十成把握:“我若是潘帥,現在必已在河內宴請諸位了……”

自從軍以來,他從來還是沒有用過已方餉械有如此完備,那簡直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作爲第一等的列強,法國人即便是拔出一根毛來,也夠這數萬大軍吃一頓地,何況現在河內危急,爲了解河內之圍,法國駐華公使、印度支那總督加上廣州領事那是不要錢一般地給清政府以無償性質的貸款。

左宗棠徵西之際,也曾借過幾次洋款,但是洋行要價既高,左季高自己又要從指間漏過不少,所以不曾象這次這般銀錢如同流水一般花出去。

到現在爲止,整個入越清軍的供給幾乎都是由法國人供應,每天都從香港運來了成箱的快槍、洋藥、軍裝行李,甚至連軍食和軍餉都是法國人想辦法供應,法國人花在這支軍隊上的本錢已經不下千萬法郎。

只是對於這樣的列強來說,這僅僅是一筆小錢而已,但是現在王德榜就覺得一切皆有把握,不論是在北寧留守地一營法軍,還是在太原的數營黑旗軍,他都可以輕鬆解決。

現在整個清軍如同開了閘地洪水一般,不受控制地如同蝗蟲一般涌向了太原,企圖解決當面的任何一支黑旗軍。

“我已經搞清楚了,唐景在太原不過是七營兵而已,就只有七營新兵,主力盡在河內,我們解決他們沒有任何問題!”

光他手上有十個營頭地嫡系部隊,再加上三營收編的桂軍作爲先鋒,還有兩營越南義勇負責兩側展開,現在潘鼎新砸在太原這個方面上地營頭不下三十個。

有三十個步營,便是太平天國重生都翻不起什麼大浪來,更別提只有區區數營的唐景,他縱馬狂奔,大聲叫道:“封候正當此時!”

抱着這樣的想法不僅僅是王德榜一人,而是整個入越清軍,特別是一部清軍投入黑旗軍之後,雖然經過黑旗軍的改造,但這些人始終是遊移不定,有奶就是娘,現在聽說幾十營大兵要來攻打太原,就立即動搖了。

他們看到在太原附近並沒有什麼太有戰力的營頭,恰恰相反,多是新兵,因此他們紛紛想拉着隊伍回到清軍那去,這短短的數天時間,唐景已經連斬了三十多顆人頭。

可是還是有一百多人跑回清軍那去了,可黑旗軍也不是吃素的,這些降軍發現他們只有零零星星的少數人員拉出來,根本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拉出來。

但是這些降軍讓清軍的士氣大振,他們以爲攻克太原只是反掌觀紋一般,但是他並不清楚,現在從河內已經有一個步兵團的隊伍帶着雄心壯志朝着太原前進。

他們是第二支趕去增援太原的部隊,甚至連法國人的投降儀式都沒來得及參加,他們就主動加入到更廣泛的戰場上去。

一面戰旗顯示着他們的榮譽:“細柳第二團!”

第151章 軍人的天職第9章 驚變(上)第211章 反正(上)第44章 對峙第55章 十洲第216章 飲馬(下)第116章 分配第101章 河內第33章 練兵(下)第24章 漁翁(上)第187章 意外(上)第216章 飲馬(下)第67章 出資第199章 猛虎撲羊(下)第42章 暗流(上)第198章 開戰第97章 誘敵第202章 投誠(上)第31章 成軍(上)第150章 女官第88章 河內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下)第100章 勝利第187章 意外(下)第156章 決定的炮擊第204章 桂林(下)第215章 長江(下)第128章 順化第19章 餘波(下)第17章 野蠻(下)第75章 採購(上)第71章 紙幣(上)第24章 漁翁(上)第40章 授業(下)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40章 授業(上)第19章 餘波(中)第165章 決定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7章 連珠(下)第47章 逆推第39章 相見歡(上)第202章 投誠(上)第38章 小把戲(下)第144章 野心第135章 內帑第201章 北伐第53章 取而代之第19章 餘波(中)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82章 乘勝(上)第21章 儀式(中)第204章 桂林(下)第33章 練兵(下)第188章 王德榜的威脅第99章 巴尼廟第185章 妥協(上)第16章 勝負(下)第39章 相見歡(上)第131章 皇城第19章 餘波(下)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16章 勝負(下)第207章 出師(中)第62 躍進第179章 決戰開始(上)第138章 完勝第158章 反攻第40章 授業(下)第18章 文明(下)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216章 飲馬第27章 山西(下)第59章 合歡第193章 導火索第29章 安身(上)第73章 貸款(上)第213章 生死線(上)第212章 潰滅(下)第111章 完勝第159章 佈局第199章 猛虎撲羊(上)第138章 完勝第218章 開戰(上)第89章 殘局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39章 插柳第27章 山西(上)第182章 乘勝(下)第182章 乘勝(下)第19章 餘波(下)第25章 逆水(下)第196章 反擊開始(下)第28章 衝突(下)第127章 洪流中的戰果第134章 內藏庫第69章 接戰(上)第205章 決心(中)
第151章 軍人的天職第9章 驚變(上)第211章 反正(上)第44章 對峙第55章 十洲第216章 飲馬(下)第116章 分配第101章 河內第33章 練兵(下)第24章 漁翁(上)第187章 意外(上)第216章 飲馬(下)第67章 出資第199章 猛虎撲羊(下)第42章 暗流(上)第198章 開戰第97章 誘敵第202章 投誠(上)第31章 成軍(上)第150章 女官第88章 河內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下)第100章 勝利第187章 意外(下)第156章 決定的炮擊第204章 桂林(下)第215章 長江(下)第128章 順化第19章 餘波(下)第17章 野蠻(下)第75章 採購(上)第71章 紙幣(上)第24章 漁翁(上)第40章 授業(下)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40章 授業(上)第19章 餘波(中)第165章 決定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7章 連珠(下)第47章 逆推第39章 相見歡(上)第202章 投誠(上)第38章 小把戲(下)第144章 野心第135章 內帑第201章 北伐第53章 取而代之第19章 餘波(中)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82章 乘勝(上)第21章 儀式(中)第204章 桂林(下)第33章 練兵(下)第188章 王德榜的威脅第99章 巴尼廟第185章 妥協(上)第16章 勝負(下)第39章 相見歡(上)第131章 皇城第19章 餘波(下)第191章 決死的輸送第16章 勝負(下)第207章 出師(中)第62 躍進第179章 決戰開始(上)第138章 完勝第158章 反攻第40章 授業(下)第18章 文明(下)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中)第216章 飲馬第27章 山西(下)第59章 合歡第193章 導火索第29章 安身(上)第73章 貸款(上)第213章 生死線(上)第212章 潰滅(下)第111章 完勝第159章 佈局第199章 猛虎撲羊(上)第138章 完勝第218章 開戰(上)第89章 殘局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139章 插柳第27章 山西(上)第182章 乘勝(下)第182章 乘勝(下)第19章 餘波(下)第25章 逆水(下)第196章 反擊開始(下)第28章 衝突(下)第127章 洪流中的戰果第134章 內藏庫第69章 接戰(上)第205章 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