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靈山

虛空之中,兩道身影盤坐,無盡異象演化,道韻瀰漫。

一株菩提樹矗立,樹影婆娑,枝葉“沙沙”作響,道音在其中迴盪,清氣垂落,虛空遍生菩提,智慧之音引人開悟。

準提聖人盤坐於菩提樹下,清氣繞身,身後顯化十萬八千相,舉手投足之間,自有慈悲之意,現衆生百態,影影綽綽,無窮無盡。

擡掌之間,一方淨土凝聚於掌指,納衆生之念於其中,衍化無量。

元易看着顯化而出的萬般法相,神情亦陷入沉靜之中,無喜無悲,一雙金色眼眸熠熠生輝,卻清澈通透如琉璃不染。

先天陰陽二氣環繞,本源之中的先天殺氣自然而然地流溢,交融於陰陽二氣之中。

那兇戾的殺氣此刻卻僅僅只是爲先天陰陽二氣更多添一份變化而已,並不狂暴。

變幻無定,恆易無常,歸於一元,演化陰陽,三生萬物......

盤坐於其中的元易,此際寶相莊嚴,更多出了幾分神性,頗有幾分開天神祇一般的氣象。

元易手中掐道指,心念一動,陰陽二氣交匯,化作一道朦朧的劍光,橫亙於身後。

劍光滔滔,不見其起始,不見其終焉,奔涌不息,演化不止。

劍光之中有萬古時光,有諸世沉浮,有一道闢而萬道生,有破滅劫而萬物成空。

一道劍光,映照天地始終,承載一切。

在那劍光映照而出的開闢與破滅之間,隱隱約約有三道身影屹立,矗立於不同的時空之中,各自演繹不同的大道,對應着天地不同的極端,瀰漫着聖人之威。

這般異象,卻又盡數化作一道似虛似實的純粹劍光,環繞在元易身周,生滅造化,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無始無終。

截天一劍,一劍截取天地,蘊於劍光之中,這便是元易大道完整的演繹,他那大道根本所成的一劍,截天。

不過這一切又隨即斂去,劍光散去,歸於寂滅。

在這寂滅之中,宏大禪唱之聲響起,金身璀璨,佛光隱隱,映照而出,以己身之性,映照衆生之性,與準提顯化的十萬八千相相對。

這雖是以西方教的道爲根基演化而來,卻是大師伯太清聖人所開闢,元易如今所做的,也是以自身道行來演化這大道的神妙。

或許對於元易而言,佛本是道,天地之道,衆生之道,皆是道。

這天地與衆生的幻滅,一切成住壞空的演繹,都映照在他道果之中,歸於他大道所衍的無窮變化之內。

陰陽爲基,窮盡大道之變,易無盡,道無窮。

這新證的佛道,既映照於衆生,合於天地,便也映照於己身的大道之上。

元易心中忽有領悟,原來自己並非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依舊身在局中,大勢之內。

佛入西土,再立新教,取西方教而代之,卻是讓這西方教的大道也與他扯上了關係。

諸道盡數匯聚於一身,無盡變數都入道果演化之內。

原來如此,大師伯果然從不虧待於人,好處從不會少。

許是一瞬,又或許是萬古。

時光長河無聲流淌,多寶道人邁出的腳步微頓,不禁擡頭向上望去,目光微凝。

那裡正有異象消散,歸於虛無,他隱隱看見了一株婆娑菩提,還有一道熟悉的白色道袍身影。

但這異象一閃而逝,再無其他動靜,更沒有絲毫異樣氣機流露而出,好似只是一場幻象一般。

再凝神望去之時,什麼都已看不見。

而大師伯騎乘青牛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不遠處,依舊那般古井不波,平平淡淡。

師弟元易依舊站在青牛之側,此時正整理着自己的道袍。

察覺到他目光望去,元易轉頭看來,又若無其事得收回。

前方,那須彌山上,衆多西方教弟子門人現身,兩道聖人氣息立於須彌山之上。

“大師兄,大道坦途,還不向前?”

元易的聲音傳入多寶的耳中,讓多寶心中一定,雙手合十於前,腳下朵朵金蓮綻放,鋪陳出一條大道,向着須彌山延伸。

須彌山,昔日洪荒天地與崑崙齊名的神山,高無量,雖斷折,依舊是這西方大地的地脈祖根,一等一的造化之地。

此際,一條金光大道鋪陳,向着山上延伸。

無邊氣運匯聚而至,道音不絕,在多寶道人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數千仙人入須彌山,引來的氣運也隨之匯入其中。

原本逸散的氣運再度匯聚,朽敗之相爲之一清,煥發新的生機,在不知不覺之中,經歷一番破而後立。

元易看着登山而上的多寶道人與其他衆人,身上的氣息重歸於平靜,斂去無聲。

他雖然沒有真正與聖人鬥法,卻是真正意義上與一位聖人論道了一番。

儘管自己是佔了大道的便宜,在大勢上壓人,合天時人和,爭大道之先。

但這已經可以印證一點,他的修爲境界,確確實實踏過了那一道天塹,邁入了這個境界的門檻。

不像是真正的聖人,卻又不同於混元道果。

論道分高下,不過並未分出一個高下來。

畢竟這其實算是大教之道的相爭,是一條普世衆生之道的顯化,而非他們自身道行論高低。

最後,西方二位聖人承認了這一條大道,也接受了這般結果,如此而已。

至此,元易護道一事,也算是達成了。

多寶道人登上須彌山,於須彌山上講經說法,璀璨佛光照耀天地,禪唱佛音響徹衆生,天花亂墜,地涌金泉,異象無盡。

佛教立,取代西方教,須彌山更名靈山,一方大教屹立當世。

雖非聖人所立,卻是當世唯一大教。

在那之後,多寶道人以乾坤尺與二十四枚定海神珠結合那承道玉簡,演化二十四方諸天,蘊諸多果位,分封各方。

二十四諸天化作恢宏淨土,這新立大教已然可見幾分鼎盛之相。

當然,距離那真正的西方大興之相,還有所差距。

待事情塵埃落定之際,元易也回到了瓊霄身旁。

至於大師伯太清聖人的顯化之身?

已然散去無蹤,連帶着坐騎青牛一起,事了拂衣去,當是歸去天庭了。

第276章 龍吉第305章 盛會第156章 盤古殿第205章 瓊霄第152章 五色五方旗第487章 大盜竟是我自己第144章 抉擇第65章 麒麟崖第346章 一千七百殺劫第345章 劫應天起第77章 鬥法第252章 低調不了第82章 劍鞘第329章 執我第180章 道不在此,莫急於一時第273章 月桂第291章 請君入陣第212章 雷劫第457章 陰陽第385章 封神榜第81章 它吃素第399章 造訪者第153章 食言當受罰第136章 玄龜,鬼車,九嬰第196章 天庭根本第68章 貧道亦如此第70章 劍胚初成第66章 尚未開始,已然落幕第162章 玄龜之困第450章 太乙第385章 封神榜第138章 屠巫劍第3章 三霄,猜測第378章 餌第234章 化龍第486章 無需再探第104章 法天象地第436章 絕無僅有的機會第204章 儘管立功第55章 趙公明第44章 截教首徒第206章 碧霄第357章 世間沒有第二個鴻鈞第333章 大寂滅之境第152章 五色五方旗第319章 過渡第261章 斬三尸之法第54章 一個交代第463章 元易第31章 崑崙鐘聲第102章 天庭第383章 大事有二第44章 截教首徒第22章 弟子有事請教第187章 勾陳上宮第380章 成於衆生第151章 破陣之議第182章 闡與截第461章 道,無處不在第224章 魔由心生第72章 去問玄都第13章 天庭與仙庭第384章 好事?第271章 昊天所託第294章 祖龍的交代第277章 會面第274章 仙凡有序第425章 不得逍遙第286章 日月珠第155章 玄都之託第361章 潛入第28章 天庭盛事第250章 扔出去第488章 求仙問道,長生之道第371章 相問第246章 龜靈第277章 會面第414章 龍吉記大功第378章 餌第455章 燈芯第124章 斬第323章 嚴明第440章 追債第217章 截天之道第128章 使者第34章 三人同行,陰陽秩序第71章 首陽山八景宮第363章 動靜第16章 踏入洪荒“小友境”第330章 定海神針鐵第38章 遷教之事第217章 截天之道第292章 寒徹東海水第195章 三十三第161章 玄都之請第66章 尚未開始,已然落幕第171章 道恆易第144章 抉擇第427章 封神第84章 龍王送禮
第276章 龍吉第305章 盛會第156章 盤古殿第205章 瓊霄第152章 五色五方旗第487章 大盜竟是我自己第144章 抉擇第65章 麒麟崖第346章 一千七百殺劫第345章 劫應天起第77章 鬥法第252章 低調不了第82章 劍鞘第329章 執我第180章 道不在此,莫急於一時第273章 月桂第291章 請君入陣第212章 雷劫第457章 陰陽第385章 封神榜第81章 它吃素第399章 造訪者第153章 食言當受罰第136章 玄龜,鬼車,九嬰第196章 天庭根本第68章 貧道亦如此第70章 劍胚初成第66章 尚未開始,已然落幕第162章 玄龜之困第450章 太乙第385章 封神榜第138章 屠巫劍第3章 三霄,猜測第378章 餌第234章 化龍第486章 無需再探第104章 法天象地第436章 絕無僅有的機會第204章 儘管立功第55章 趙公明第44章 截教首徒第206章 碧霄第357章 世間沒有第二個鴻鈞第333章 大寂滅之境第152章 五色五方旗第319章 過渡第261章 斬三尸之法第54章 一個交代第463章 元易第31章 崑崙鐘聲第102章 天庭第383章 大事有二第44章 截教首徒第22章 弟子有事請教第187章 勾陳上宮第380章 成於衆生第151章 破陣之議第182章 闡與截第461章 道,無處不在第224章 魔由心生第72章 去問玄都第13章 天庭與仙庭第384章 好事?第271章 昊天所託第294章 祖龍的交代第277章 會面第274章 仙凡有序第425章 不得逍遙第286章 日月珠第155章 玄都之託第361章 潛入第28章 天庭盛事第250章 扔出去第488章 求仙問道,長生之道第371章 相問第246章 龜靈第277章 會面第414章 龍吉記大功第378章 餌第455章 燈芯第124章 斬第323章 嚴明第440章 追債第217章 截天之道第128章 使者第34章 三人同行,陰陽秩序第71章 首陽山八景宮第363章 動靜第16章 踏入洪荒“小友境”第330章 定海神針鐵第38章 遷教之事第217章 截天之道第292章 寒徹東海水第195章 三十三第161章 玄都之請第66章 尚未開始,已然落幕第171章 道恆易第144章 抉擇第427章 封神第84章 龍王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