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

從皇帝處出來,朱景洪便宮外走了去,路上他在思索接下來如何把戲演得更像。

剛走出東華門,他就看到宮牆角落處,有幾名軍官正聚在一起閒聊,且屢有憤懣之言和唏噓聲。

從這些人的裝束可以看出,他們是皇城翊衛司小旗總旗,屬於比較低級的基層軍官。

“怎麼回事?”朱景洪上前好奇詢問。

正常來說,下值的翊衛司官兵會返回駐地,不會逗留在宮牆之內“礙眼”。

衆人轉過身來,才發現是朱景洪來了,嚇得連忙跪地參拜。

“參見王爺!”

“起來吧!”

待衆人起身後,朱景洪又問道:“聽你們氣急惱怒,怎麼回事?”

在問話時,朱景洪的目光看向中間一魁梧漢子,從衣着紋飾可看出此人是翊衛司總旗。

如此威猛的漢子,此時臉上卻帶着幾分委屈,朱景洪不注意到都不行。

聽到問話,衆人卻只是面面相覷,卻無一人出來開口說明。

“王爺,都是些瑣事!”另一總旗官小心答道。

但他這一開口,就更有在遮掩的意思,便讓朱景洪更好奇了。

“到底是何瑣事?”

內情他雖然不知道,但也能猜到是這威猛漢子遇到了難處。

和朱景淵對外展示仗義疏財相同,朱景洪也有給人消災解難的意圖,爲的也是要收買人心,只不過他主要是面向軍中。

尤其對這些基層軍官,拉他們的好感非常有好處,至少在中立時會有所偏向。

在朱景洪逼問下,剛纔答話那總旗只能答道:“回稟王爺,是許總旗家遇上了些麻煩!”

“遇着難處,說出來解決就是了,大男人豈能只是牢騷滿腹,作小兒女之態!”朱景洪看向那許姓總旗。

“王爺教訓得是,此乃家中一些瑣事,不敢污了王爺耳朵!”許姓總旗開口回話。

“婆婆媽媽……到底是什麼事?”

見朱景洪執意要聽,這許姓總旗只能說明情況。

原來,這位便是新安衛許姓僉事的長子,跟張家結親那位便是他的胞弟。

щшш.Tтká n.¢o

這件事崔秀青來求過寶釵,寶釵吩咐下去後李家不再威逼,但爲保全顏面卻沒明說不娶,想的是將此事冷處理而後不了了之。

然而張家託人找了賈家,接下來賈家找的那位雲同知,又向許家試壓讓他們退聘,還搬出了榮國府來威嚇許家。

榮國府在朱景洪這裡不算什麼,但賈家一門雙國公如今還出了太子妃,對下面人來說無疑是龐然大物。

在這樣的壓迫威逼下,許家即使不甘心也只能退聘。

然後如原著中那般,張家姑娘以爲是李家搗鬼,爲明心志再度選擇自盡。

好在下人來得及時,才把上吊的張家姑娘救下。

偏偏許家二公子,也是個至情至性之人,得知此事後便去雲家理論,直接被人給打成了重傷。

今天消息才傳到許家老大這裡,得知情況的他自是怒極,但也知道自己幹不過雲家,更惹不起站在雲家背後的人。

聽到這裡朱景洪總算明白,爲何這些人一直不願意說,原來此事還牽扯到了賈家,而賈家又跟太子關係緊密。

“就這麼點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雲家既然打了人,讓他們賠禮致歉不就行了!”

“還有你弟的婚事,既然雙方家裡都願意,而且也都下過了聘禮,就該早日完婚纔是!”

朱景洪很自然的說出了這番話,讓現場衆人是大感驚訝。

朱景洪是太子的胞弟,這件事他不偏幫雲家,在衆人看來就已經夠耿直。

可如今,這位爺當真秉公言事,竟有爲許家撐腰的意圖,在場衆人又豈能不意外。

“新安衛……我記得新安衛指揮使姓張,可對?”朱景洪看向許家老大。

這時旁邊一小旗官答道:“正是……現任新安衛指揮使長子,便是龍禁衛張臨張隊正!”

剛纔他們說話時,既是在爲許家鳴不平,同時也在替他們想辦法。

其中有一條,就是希望走張指揮使的門路,所以他們提到了張臨。

“去個人,把張臨給我叫來!”

“是!”剛纔答話那小旗官立即應聲。

東華門離龍禁衛不遠,剛好此時張臨又未上值,所以幾分鐘後他就趕了過來。

“十三爺,您有何吩咐?”張臨不明就裡。

朱景洪問道:“新安衛最近發生了些事,你可知道?”

“這……臣許久沒回去過,所以不知道!”張臨答道。

他爹雖是新安衛指揮使,但其差遣卻是在京營做指揮使,如今應該是在帶兵訓練。

“跟他講講情況!”朱景洪看向了許家老大。

這人便把剛纔的話講了一遍,也讓張臨知道了究竟是怎麼回事。

“都在一個衛所,還是要以和爲貴,那雲家着實過分了許多,伱跟你爹說一聲……讓他要妥善處置此事!”

其實張臨不想管這些閒事,但既然是朱景洪吩咐他便只能答道:“是!”

朱景洪接着說道:“那雲家若是不服,亦或搬出什麼人來,你們就說這是我的意思,若是不服就讓他們來找我!”

這番話,纔可謂是點睛之筆,極致突出了他朱景洪的人格高度。

“臣明白!”

“此事儘快辦妥,沒事你就忙去吧!”朱景洪擺了擺手。

“臣這就遣人給家父帶話!”張臨給出了保證。

“嗯!”

待張臨離開後,朱景洪便看向一旁許家老大,說道:“如何……這不就完了!”

“叩謝十三爺!”

幾句話之間,讓家族大難迎刃而解,許家老大對朱景洪可謂感恩戴德。

接下來,朱景洪又勉勵了他幾句,而後才揹着手離開了。

這許家老大頗有些憨直,幹着守衛外東華門的重任,或許以後能用得上……朱景洪暗自想到。

而在他離開後,現場衆人的議論卻未停止,紛紛誇讚朱景洪的英明耿直。

以前是聽說他是這樣,如今則是傳說走近現實,這給他們帶來的衝擊極大。

而這件事情,在他們的傳播之下,至少會在皇城翊衛司傳播,給朱景洪再拉一波聲望。看着恩人離去的背影,許家老大心中暗暗發誓,若有機會一定要報答十三爺大恩。

而返回宮裡的張臨,立刻就找了去老爹駐地送信,向其轉達了朱景洪的意思。

張家本官是新安衛指揮使,但能兼任京營實權指揮使,壓壓雲家基本沒啥問題。

…………

又是幾天時間過去,朱景洪是每天都進宮去,把皇后是煩的沒奈何,最終乾脆避而不見。

而每一次進宮,朱景洪的語言和精神狀態,都有階段性的調整變化。

總結起來就一點,他越來越顯得失落和絕望,這一點連太子和睿王都看出來了。

當然了,朱景洪個人的變化,對朝局來說基本沒影響。

當下朝廷最大熱點有兩個,一個在明一個在暗處。

暗處的便是太子和睿王的爭鬥,雙方私底下的串聯密會集議,朝廷官員們多少知道一些。

唯一讓衆人焦慮的就是,不知雙方此輪爭鬥何時爆發,又會在哪個點來爆發。

這種最頂層的政治鬥爭,每一輪都會黜落許多官員,即使沒有參與到此事中,也會有可能遭波及而受難。

再說明着的那個,便是眼下由趙玉山所主持,對金陵之地進行的大規模人事調整。

雖然這份計劃已被通過,但在執行環節依舊出了問題,許多被任命的官員,都遭受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彈劾。

有的是欲加之罪,而有的卻是證據確鑿,搞得趙玉山一派的高官很是狼狽。

趙宅之內,與幾位同道商討結束後,所有人都告辭離開,唯有其門生梅敬文留了下來。

“先生,學生有話想說!”梅敬文鄭重開口。

起身走到窗前,趙玉山看着外面夕陽,頗爲疲乏道:“你不想去金陵?”

梅敬文乃正統二年二甲頭名,依例被選爲翰林院庶吉士,兩年散館後留院爲檢討。

後來其歷任翰林院檢討、編修,如今已是正六品修撰,如此清貴的履歷堪稱入閣拜相典範。

所以,梅敬文不願離開翰林院,摻和進金陵那攤子爛事之中。

對自家學生的心思,趙玉山自是一清二楚,所以他纔會有此問。

“學生才學不足,還需在翰林院多加學習,此番貿然被委以如此重任,學生實在是惶恐!”梅敬文鄭重道。

趙玉山淡然一笑,便見他轉過身來,徐徐說道:“我讓你去金陵,主要有三道考量!”

“其一,離開以立功升遷最快,此去金陵你若把差事幹好了,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至少不會比留在翰林院差!”

“其二,你是我的學生,無論你願不願意,咱們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金陵事敗若他們把我推下臺去,你留在翰林院也不會有出路!”

“其三,太子和睿王兩位,纏鬥將是越發的激烈,你這等清流官員必被波及,屆時福禍難料命不由己,此去金陵恰好能躲過這些!”

趙玉山的三點考量,每一點都是替學生設身處地,所以此時梅敬文根本無言以對。

來到學生面前,趙玉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徐徐說道:“若你執意要留翰林院,我也不會勉強你!”

言罷,趙玉山返回了位置上,靜坐着等待梅敬文的決定。

幾息之後,便見梅敬文轉身面向老師,徐徐說道:“先生,學生願往金陵去!”

點了點頭,趙玉山沉聲道:“巡按都御史,職責是監察金陵文武官員,你要把各府縣官員看好,讓他們老老實實執行朝廷國策!”

金陵巡按都御史是正五品之職,比梅敬文正六品修撰高兩個品級,這樣的越級提拔絕大多數官員可望而不及。

“學生明白!”

趙玉山接着說道:“巡撫金陵的鄭顯林,按察司何顧謹和賈化,你可以信任和依靠他們,但也得防範着他們!”

接下來,趙玉山跟梅敬文說了許多,算是給學生臨行前的最後一課。

而恰如趙玉山所料,太子和睿王兩幫人,已在摩拳擦掌準備開打,零星的彈劾奏章已然飛進宮裡。

兩個兒子的爭鬥,朱鹹銘自是洞若觀火,這次他並未主動出手干預。

只要不影響朝局平衡,他覺得這樣的爭鬥不是壞事,可以讓兩個二人通過實操來玩政治。

當然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太子在這方面確實很差,而老六隻能說稍好一些。

以往朱鹹銘對老六評價很高,但其對朝廷新政的投機態度,以及在大事上的短視和自作聰明,都極大拉低了朱鹹銘對他的評價。

將一摞言之無物的奏章撂到一邊,朱鹹銘問向身側程英道:“老十三還是那個頹廢樣?”

程英謹慎答道:“聽東廠的人來報,十三爺確實……消極了許多,近兩日喝了不少酒,屢屢有抱怨自戕之言!”

聽到這話,朱鹹銘不由得嘆了口氣,他很擔心起自己這小兒子。

可要讓這小子高興,非得去把皇后說通才行,朱鹹銘自然不會去找不痛快。

“嗯……你去一趟襄王府,就說……算了!”

小孩子耍脾氣,朱鹹銘想了想還是不管爲好,免得又被老十三給纏上了。

皇帝不願意管,太子和睿王沒空管,這倆人的老婆可都沒閒着。

二人分別請了寶釵做客,但也只是開導勸慰而已,他們也不可能真的插手此事。

而相關的內情,也通過在東宮陪客的王夫人,傳到了榮國府內宅中去。

賈母院內,得知襄王府的事情之後,賈母徐徐說道:“襄王殿下想去西北,那地方如今正凶險,皇后娘娘不允也是人之常情!”

“正是如此!”王夫人答道。

她倆繼續閒聊時,坐在一旁的妙玉認真聽着,同時思索着該如何加以利用。

好幾天前她就進了賈府,在講經過程中討得了賈老太太歡心,如今已可自由出入榮國府。

今日聽了東宮和襄王府的事,便讓她覺得此行收穫滿滿,接下來她只需等待機會接近東宮。

但在“勾結”上東宮之前,她打算先去一趟襄王府,從另一個角度來實現接近東宮的目的。

雖然她受到過邀約,但妙玉不會主動去襄王府,而是打算搭着榮國府的人一起去。

據她在府裡聽到的風聲來看,就這幾日榮國府的太太小姐們,就會到襄王府去拜會王妃,到時她跟着一起去就不扎眼。

妙玉有充分的把握,憑藉着自己的學識,可以征服寶釵這位王妃。

然後再通過襄王妃,打通去往東宮的路,對妙玉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是的,無論接近賈家還是襄王府,都是妙玉接觸東宮的手段,而她的目的一直是接近東宮。

這是總教給她的任務,至於接近東宮之後的任務,到目前爲止妙玉還不清楚。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任務,她都會遵從師傅遺志,豁出性命把這件事辦好。

第695章 是大明朝離不開你男人第145章 被改變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468.第468章 交易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318.第318章 兩兄弟第771章 抱得三春歸第24章 我找薛蟠第110章 說情第649章 西夷遣使來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第793章 臘月之末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325.第325章 女兒家的心思第81章 觀“滄海”313.第313章 擦腳布和護心襖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第169章 闖宮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94章 提攜第48章 幫忙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雲289.第289章 西楚霸王之勇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第580章 知否知否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406.第406章 三堂合議第682章 我可自取之232.第232章 五軍府的高官們第18章 逢冤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第580章 知否知否第708章 策馬奔騰341.第341章 秦家事1476.第476章 薛家丫頭靠不住第676章 鼓動的風帆第706章 帝王之心186.第186章 皇后的考教第667章 京城之事484.第484章 首功第737章 皇家糟心事第520章 邂逅第784章 再見妙玉435.第435章 治家294.第294章 父子秘談第183章 尚儀局複選330.第330章 要談笑風生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729章 兩位王妃的創意第571章 村居第800章 寶釵的怒火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519章 陰差陽錯第177章 全是關係戶398.第398章 親迎280.第280章 寶釵力主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818章 使臣哭廷第615章 王府之宴399.第399章 結髮爲夫妻第59章 當堂拿人第619章 側妃歸府第638章 你在脅迫朕257.第257章 世外仙姝214.第214章 刀架脖子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第162章 拋開事實不談412.第412章 皇帝蓋飯第722章 朱鹹銘:我兒已有撼天之能!第641章 賜畫題詩第788章 朕欲寬之,天理難容!第727章 正統十七年第86章 密林中第549章 聖女妙玉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390.第390章 崔秀青373.第373章 鄧安與可卿言第676章 鼓動的風帆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611章 獻俘儀式前第752章 生日第656章 公主出嫁480.第480章 軍心在我309.第309章 臘八節第808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亂民第663章 金陵水師,深感榮幸!239.第239章 等哪一日你做皇帝第787章 恭順王之罪第769章 佛經得學啊
第695章 是大明朝離不開你男人第145章 被改變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468.第468章 交易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318.第318章 兩兄弟第771章 抱得三春歸第24章 我找薛蟠第110章 說情第649章 西夷遣使來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第793章 臘月之末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325.第325章 女兒家的心思第81章 觀“滄海”313.第313章 擦腳布和護心襖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185.第185章 果然是一支寶釵第169章 闖宮268.第268章 先邁右腳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94章 提攜第48章 幫忙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雲289.第289章 西楚霸王之勇438.第438章 都是實誠人第580章 知否知否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406.第406章 三堂合議第682章 我可自取之232.第232章 五軍府的高官們第18章 逢冤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第580章 知否知否第708章 策馬奔騰341.第341章 秦家事1476.第476章 薛家丫頭靠不住第676章 鼓動的風帆第706章 帝王之心186.第186章 皇后的考教第667章 京城之事484.第484章 首功第737章 皇家糟心事第520章 邂逅第784章 再見妙玉435.第435章 治家294.第294章 父子秘談第183章 尚儀局複選330.第330章 要談笑風生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729章 兩位王妃的創意第571章 村居第800章 寶釵的怒火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第519章 陰差陽錯第177章 全是關係戶398.第398章 親迎280.第280章 寶釵力主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818章 使臣哭廷第615章 王府之宴399.第399章 結髮爲夫妻第59章 當堂拿人第619章 側妃歸府第638章 你在脅迫朕257.第257章 世外仙姝214.第214章 刀架脖子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第162章 拋開事實不談412.第412章 皇帝蓋飯第722章 朱鹹銘:我兒已有撼天之能!第641章 賜畫題詩第788章 朕欲寬之,天理難容!第727章 正統十七年第86章 密林中第549章 聖女妙玉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390.第390章 崔秀青373.第373章 鄧安與可卿言第676章 鼓動的風帆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611章 獻俘儀式前第752章 生日第656章 公主出嫁480.第480章 軍心在我309.第309章 臘八節第808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亂民第663章 金陵水師,深感榮幸!239.第239章 等哪一日你做皇帝第787章 恭順王之罪第769章 佛經得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