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編修宋子瑜

何顧謹先一步回了家,而跟皇帝一起喝粥的王培安,在結束後則是先回了衙門,他要安排合適的人去江北巡查。

而最合適的人,在得知江北民變後,已在王培安值房內等着。

進到房間見到李自恆,王培安是一點兒都不意外,他也知道這位來的目的。

“大人,江北發生民變,多爲地方官員勾結豪紳,盤剝過甚所致……卑職願請纓前往江北,懲治不法解民之倒懸!”

李自恆說得熱切,但王培安卻面無表情,而是隻顧自走向了書案,他也還有不少事要處理。

“去江北的事,你暫時不必過問,我會另派人去!”

“派誰去?”

這樣直接質問上司,確實是非常沒有禮貌,但王培安對此並不在意。

“派的是劉彥!”王培安答道。

此時能被王培安派出去的人,那自然也是嚴格意義上的清官,只不過做不到李自恆這般捨去一切,但在官員中也屬於很難得了。

“我去更合適些,還請大人鄭重考慮!”

“此事我已拿定主意,對你我另有安排。”

“何事?”

“年底了,各部院要結算開支,這些賬目你去看吧,此事涉及上下衙門,也屬於頭等大事!”

“可是……”

提起筆來,王培安打斷道:“出去吧,不要打擾我做事,耽擱我就是耽擱國事!”

李自恆仍未被說服,但此刻王培安擺出不想交流的態度,他也只能先行退下,然後再找機會來進言。

轉眼間,又是兩天時間過去,北鎮撫司和江北按察司傳回了最新情況。

其中相同內容是,泗州城已被暴民佔據,知州及以下官員倉皇時被抓,其一共六人全被當衆處死。

奏報中不同點在於,按察司說是白蓮教匪煽動,而江北千戶所說是百姓流離失所,活不下去最終導致了民變。

又過了一天,江北都司的奏報也來了,其奏報說泗州叛亂擴大,大量流民已在往鳳陽府推進。

鳳陽是江北省治所在,也是朝廷所定的中都,更是朱家老祖宗陵寢所在之地。

這些人往中都殺去,其指向性已十分明顯,就衝朱家祖墳去的。

所以這時候,朱景洪是真的坐不住了。

畢竟連他老爹那樣的人,執政期間雖說時不時有叛亂,但也沒說有人衝着祖墳去,最多也就倭寇隔着孝陵幾十裡逛過。

像他這邊執政不到五年,老朱家祖宗舊地就有叛亂,也可以說是開了先河了。

隨後朱景洪立刻下旨,令河南、山東、金陵全力出兵平叛,同時派出都督僉事石崇趕赴江北,總督平叛諸多事宜。

臘月初十,大朝會照常舉行,一切按照計劃進行,朝臣們沒看出皇帝的異樣。

其實在兩天前,朱景洪就已經下過旨,只不過現在都還在路上,此番又下旨意催促各都司調兵,其實暫時起不到作用。

大概臘月十二,他的第一道旨纔會傳到陸續傳到各都司,然後這些的還得重新向各衛所傳達,即便調動起碼也得三五天。

而等外地兵開赴江北,至少又得四五天時間,換言之無論朱景洪如何催促,受限於當前的通訊條件,至少也得十天後各都司的兵才能到位。

十天時間,期間可能發生很多事,畢竟前面才過了兩天而已,亂軍就把泗州拿下並往鳳陽去了。

事實上,朱景洪的擔心有道理,而下面人比他更擔心,尤其是江北的文武官員們,爲了平叛可無所不用其極。

亂軍驟然起事,泗州城沒多少駐軍,被拿下一點兒都不奇怪,但前後也花了有七天。

七天的時間,足夠江北都司做出反應,一方面他們調集兵馬守備鳳陽,同時要以南北兩路兵馬,壓制亂軍不令其西進。

臘月初三泗州民變,初四泗州城下,初五知州及相關官員被殺,初八亂軍往西向鳳陽開進。

而在初十這天,官軍與亂軍在五河縣城東南爆發大戰,鳳陽前衛、中衛共六千人馬,大敗亂軍四萬餘衆。

亂軍看起來人多,但遇到真正的軍隊,尤其是訓練有素裝備齊整的軍隊,就跟紙糊的一樣脆弱。

四萬人還沒開打,就已經先跑了過半人數,交戰開始又跑了一半,留下的萬把號死硬份子,在大炮和火銃的重擊之下,留下一地屍體也作鳥獸散。

然而,這場戰鬥雖然擊潰亂賊,但其殺傷效果也才三千餘人,其餘亂賊四散而逃仍是極大隱患。

所以江北都司又連下令,各地衛所暫緩進兵堅守地方,只調鳳陽前衛、中衛做生力軍,分做三部往各個方向絞殺亂賊。

同時江北按察司也下令,讓各府縣衙門組織青壯自保,最大程度的減少亂賊肆虐危害。

幹盛思念臘月十五,朱景洪收到了江北的捷報,這一刻他的心裡才鬆了口氣。

老祖宗被驚擾倒在其次,他主要是面子上掛不住,畢竟這確實是太丟人了。

而相關情報陸續傳回,事情真相也開始浮出水面。

簡單來說,就是這幾年在江北尤其泗州之地,土地兼併實在是太過於嚴重,導致很多百姓失去土地淪爲佃戶。

淪爲佃戶也就罷了,即使日子過得差了許多,但苦熬着也能撐着過下去,可近兩年朝廷連番加徵,導致又有許多百姓破產失地。

即使這樣,也無非是佃戶規模更大,更多的人過苦日子罷了,然而今年大量被買進的日本奴隸,徹底斷送了佃戶們的生計。

那些個奴隸,只需要給吃飯就行,地主老爺們根本不用收租,餵飽這些人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財富。

到這裡,越來越多的百姓過不下去,早在一年前這裡就淪爲了火藥桶。

官員們只關心稅收上來沒,對底層的矛盾根本沒關注,最終在白蓮教煽動之下,一場叛亂就這樣發生了。

這裡面江北布政司責任最重,畢竟他們擔負着治民之事,於是朱景洪下旨將布政使白鴻軒革職下獄。

江北按察司、巡按都御史這些人衙門,全都處於戴罪狀態辦公。

………………

“幹盛四年臘月十八,帝御弘德殿,召五軍都督府諸將議平亂事……”

“臘月十九日晨,帝御昭仁殿,召戶部官詢江北民政事,令該部制策以撫泗州百姓。議事畢,帝詢戶部尚書何顧謹江北官員事,謹對奏詳盡,自陳用人不當,請罪御前,帝笑慰之!”

“臘月廿日昏,帝御崇政門聽政,五軍都督府進陳江北平叛事;都御史王培安奏請僉都御史李自恆往江北徹查不法事,帝曰從長計議!”

“臘月廿一日晨,禮部尚書賈化奏長公主冊封事,帝曰可!”

謄抄完最後一個字,翰林編修宋子瑜放下了筆,擡頭望向窗外已是夕陽西下。

今天沒下雪,天氣晴朗,所以能見夕陽。

夕陽雖美,然而宋子瑜卻無暇欣賞,他的心已如古井一般安定。

他是幹盛元年的榜眼,如今已是幹盛四年,同期進入翰林院的同學們,大多在一年前便散館授職。

這些人大多去了科道,少部分去了六部,只有少數人留在翰林院苦熬。

宋子瑜便是留院的人之一,他是聽從了老師賈雨村的建議,留院儲才養望意圖後進。

可是,這樣的日子太清苦了,尤其跟當老對手比起來,便更讓宋子瑜萬般失落。

他的老對手,當然是幹盛元年狀元馮淵,這位早在兩年前就已出仕,先是負責籌備皇家天工院,一年前已外放至金陵做巡按。

金陵本就富庶,如今又廣開海貿,那自然是繁華無比之地,在這裡做巡按是難得的肥差。

馮淵學問確實一般,但其做官卻很有手腕,把分內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宋子瑜還聽說這位又要升階了。

今天是臘月二十二,剛纔他抄寫的是前兩天的起居注,明天他又要抄今天的記錄,這樣的工作他已做了四年。

此刻的宋子瑜,突然對官場失去了留戀,便想着辭官回家閒雲野鶴去了。

可他纔回到家,便有下人來報說,賈老爺請他過府敘話。

得知是老師相召,宋子瑜也沒太激動,這幾年他的苦熬沒白費,已經變得沉穩了許多。

大概半個時辰後,宋子瑜來到了賈府,他的老師就在書房裡等他。

“先生召學生前來,有何賜教?”

“我有意舉薦你出任江北巡按都御史,你意下如何?”

江北巡按都御史,權力大然而品級不高,宋子瑜升任並無問題,只不過這種位置非常搶手,一般不會直接從翰林裡錄用。

“那地方亂的很,我不是讓你去享福,你要考慮清楚!”

那地方現在確實很亂,但宋子瑜更關心的是,這位老師想讓自己去做什麼。

宋子瑜面不改色,答道:“恩師如有吩咐,還請明示!”

“那邊鬧出了民變,牽涉到藩臬二司以及各府縣衙門,波及甚廣利害牽扯甚大,爲保江北局勢穩定……你去了,既要查明情況又要注意分寸!”

至於如何注意分寸,其實就是隻查何顧謹一系,其他人都不要亂動。

東南各省附屬,士大夫羣體根基深厚,牽連的人多了難免會出大事,到時候反倒會得罪許多人,對賈雨村來說毫無必要。

宋子瑜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但他仍有顧慮:“恩師,只怕陛下……不會讓學生前去江北。”

“學生久在翰林院,對一應庶務並不熟悉,如此大事豈會委任於我!”

賈雨村搖了搖頭,提點道:“這你就過慮了,朝廷此前派了劉彥去江北,然則時過半月其毫無建樹,陛下其實已有換人打算!”

“再換人,若又在督察院選人,只要不是王李二人,其他人去了一樣於事無補!”

賈雨村說完,喝了口茶正打算繼續說,誰知宋子瑜卻道:“陛下未必不會派王李二人前去,且學生去了也未必有建樹!”

看着這位思維敏捷的學生,賈雨村心裡便更是滿意了,畢竟能提出問題的人,才具備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其一,如今江北亂局未定,藩司臬司乃至於巡按皆爲戴罪,已經鬧的是人心惶惶了,陛下不會再讓局面失控!”

“其二,那劉彥去了是想查明情況,自然遭受地方官員抵制,你去了可就不同……是給他們消災去的!”

聽到自己去查案,反倒是給地方官消災,宋子瑜一時還真沒反應過來。

“你不是去查真相,而是查白鴻軒一干人,下面多的是人願意配合,把髒水全倒在他們頭上,好把自己給摘出去!”

聽到這般解釋,宋子瑜總算明白了過來,瞬間覺得自己和老師水平還差得遠。

“學生受教了!”宋子瑜答道。

“你可願去江北?若是願意,明日廷議,我向陛下舉薦你!”

如果尋常時候,基本不會舉行廷議,近期平叛廷議次數增多,所以明天又有一點兒都不奇怪。

“學生願往!”

“好,你且去江北做兩年巡按,過兩年再換個地方任職,按察司布政司走一圈,回來就可進六部爲佐了!”

這一句話裡,從正五品的巡按到正三品侍郎,中間差着有近四級八階,是大部分官員一輩子都跨不過的歷程。

沒有人提攜,即便是翰林院出身,也只是跨越的概率大些,不能保證一路升上來,畢竟歷年來翰林院“積壓”的人才,可比六部堂官的位置多得多。

“多謝恩師提攜!”宋子瑜鄭重行禮。

時間來到次日,廷議開始之前,何顧謹找上了鄭顯林,跟這位老搭檔一起進宮去。

“鄭兄,江北那邊傳來消息,白鴻軒引咎自盡了……天下總算太平了!”

聽到這話,鄭顯林幾乎第一時間想到,定是何顧謹使了手段讓人去死。

這甚至都不必懷疑,畢竟此前何顧謹幹刑名時,刑訊逼供栽贓陷害的事沒少幹,弄死個把人更是無比簡單。

對此鄭顯林沒有深究,而是嘆道:“他死了,不等於朝廷不追查!”

“即便追查,以咱們如今的位置,聯手起來什麼壓不下去?”

一位吏部尚書,一位戶部尚書,兩個人聯起手來,確實很少有壓不下的事。

“我們?老何啊……你說的這個我們,可不該有我吧!”鄭顯林冷冷道。

何顧謹笑容消失,遂問道:“老鄭……你這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你的事還是自己料理爲好,我卻是不好摻和其中,你也知道如今形勢不同了,你我皆爲朝廷重臣,還是不要走太近爲好!”

言罷,鄭顯林沒有再多說,他雖然不想看何顧謹倒黴,但更不想被他給牽連到。

看着鄭顯林走遠,何顧謹臉色變得陰沉,鄭顯林不上道讓他很不爽。

但對這位老搭檔,他也一點兒沒辦法,畢竟人家已是吏部尚書。

第802章 王培安的質問第40章 審不動第530章 天家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這是?269.第269章 寶釵告假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78.第78章 閣臣第712章 朱慕楨出擊466.第466章 總督西北平叛行署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33.第233章 烏龍跑偏第92章 回城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220.第220章 妯娌們1第822章 朱家小木匠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第715章 朱景洪:我講四點意見第554章 妙玉到訪第640章 鬨堂大笑第559章 銀安門外的槍聲第501章 夜襲第692章 夫妻閒話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第803章 賈雨村的御前進奏231.第231章 朱景淵的處置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464.第464章 鞍前馬後第546章 離別第787章 恭順王之罪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247.第247章 更喜微胖型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255.第255章 去見林妹妹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395.第395章 歸鄉第804章 三棍打碎大城魂第520章 邂逅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第114章 好聖孫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370.第370章 恭賀吾皇,上元安康!335.第335章 江城子第591章 登陸作戰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156章 寧壽宮內第637章 烏紗翼善冠之重272.第272章 柳湘蓮的智慧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業,允膺守器!第570章 小姨子第493章 流言起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246.第246章 吃醋了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284.第284章 誰是你妹妹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第549章 聖女妙玉第651章 什麼特麼的叫驚喜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第88章 寶釵的決斷351.第351章 英雄豪傑的定義474.第474章 精誠合作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第633章 高端局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7.第7章 太子的憂愁第630章 林家父女第818章 使臣哭廷300.第300章 議定第650章 老爺子總想着你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735章 火燒起來了446.第446章 陳雲泰的選擇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775章 遺詔353.第353章 斷腿第786章 消失的應俅第522章 鞭笞第539章 連襟第521章 薛蟠的惶恐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第798章 體察聖意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35.第35章 錦衣衛報第702章 朱重八爲何不報官第700章 請恕兒狂妄52.第52章 是錦衣衛的意思第620章 王府的女人們第606章 量朝鮮之物力第145章 被改變463.第463章 寧煥祥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
第802章 王培安的質問第40章 審不動第530章 天家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這是?269.第269章 寶釵告假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78.第78章 閣臣第712章 朱慕楨出擊466.第466章 總督西北平叛行署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33.第233章 烏龍跑偏第92章 回城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220.第220章 妯娌們1第822章 朱家小木匠208.第208章 這件事別再鬧了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第715章 朱景洪:我講四點意見第554章 妙玉到訪第640章 鬨堂大笑第559章 銀安門外的槍聲第501章 夜襲第692章 夫妻閒話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第803章 賈雨村的御前進奏231.第231章 朱景淵的處置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464.第464章 鞍前馬後第546章 離別第787章 恭順王之罪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247.第247章 更喜微胖型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255.第255章 去見林妹妹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395.第395章 歸鄉第804章 三棍打碎大城魂第520章 邂逅第107章 爲了兩國邦交第626章 你他孃的是饞人家身子第713章 林丫頭,該歇息了!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第114章 好聖孫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370.第370章 恭賀吾皇,上元安康!335.第335章 江城子第591章 登陸作戰344.第344章 探黛玉寶釵半含酸第156章 寧壽宮內第637章 烏紗翼善冠之重272.第272章 柳湘蓮的智慧第758章 敕曰:宜乘鼎業,允膺守器!第570章 小姨子第493章 流言起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246.第246章 吃醋了第782章 忠君且謀私284.第284章 誰是你妹妹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第549章 聖女妙玉第651章 什麼特麼的叫驚喜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第88章 寶釵的決斷351.第351章 英雄豪傑的定義474.第474章 精誠合作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第633章 高端局第816章 爲什麼不向朕陳奏!7.第7章 太子的憂愁第630章 林家父女第818章 使臣哭廷300.第300章 議定第650章 老爺子總想着你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735章 火燒起來了446.第446章 陳雲泰的選擇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775章 遺詔353.第353章 斷腿第786章 消失的應俅第522章 鞭笞第539章 連襟第521章 薛蟠的惶恐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第798章 體察聖意355.第355章 正月裡第一盆涼水35.第35章 錦衣衛報第702章 朱重八爲何不報官第700章 請恕兒狂妄52.第52章 是錦衣衛的意思第620章 王府的女人們第606章 量朝鮮之物力第145章 被改變463.第463章 寧煥祥第678章 夕陽無限好第595章 錦衣衛的看家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