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王培安的質問

第802章 王培安的質問

鶯兒把話講完,卻見寶釵毫無所動,這讓她覺得心裡很憋屈。

這似乎看起來有些“皇帝不急太監急”,但最本質的問題是包括鶯兒在內,坤寧宮絕大部分的奴婢,都跟寶釵這位皇后榮辱與共。

所以一旦出現對寶釵不利的苗頭,這些人就會自發爲其留意。

當然要做到衆望所歸,本身也需要高超的手段,寶釵自然是能達到這一點。

“娘娘,下面可還有人說,小四爺是陛下受封太子的祥瑞,您可……”

寶釵本是靠在軟榻上歇息,聽了這話頓時睜開了眼,只一眼就讓鶯兒閉嘴了。

“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不要理會這些閒言碎語,也別老是盯着瑤華宮,你們把我的話都當耳旁風了!”

“娘娘,奴婢等也是爲您着急!”

“着急?着什麼急?我的事用得着你們着急?”

接着寶釵調整了姿態,平靜說道:“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別給我惹麻煩,就算是盡了忠心了!”

摸了摸自己腹部,這將是皇帝繼位後的第一個孩子,一定程度上也可稱爲“祥瑞”。

如果懷的是兒子,那就更是非同一般了。

可寶釵一想到,自己已生了兩個兒子,若再來一個兒子,可不就跟上一代一樣了。

“把我的意思傳下去,往後不許再議論瑤華宮,違者……杖斃!”

“是!”鶯兒無奈應道。

其實寶釵也知道,她這句話的作用時間,最多不會超過半年,然後便又會有人替她着急了。

替她着急的人,往往是對她最忠心的人,這便讓她也不好真的處置太嚴,否則又會損害下面人的積極性。

如何把握其中分寸,如何維繫好身邊奴才,這是非常考驗手段的事,而這只是皇后職責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坤寧宮這位置,沒那麼容易把它坐好。

鶯兒退下之後,寶釵便嘆了口氣。

要說她沒有一絲的擔心,那當然也不可能,畢竟事情還未落定前,任何可能都存在。

但寶釵同時也認爲,黛玉不會跟她爭,且朱景洪不太可能越過嫡子,畢竟這大明傳承已經夠亂了。

當然,這些她都只能在心裡想想,關於立儲之事她絕不可能過問。

所以眼下她能做的,絕不是在這裡胡思亂想,而是要儘可能讓兒子們成材,這纔是堂堂正正之道。

“庸人自擾罷了!”寶釵失笑。

此刻她不免聯想到,比起自己過世的婆婆,自己的心胸和隱忍,確實是還是差了不少。

“說到心胸……今年下半年,待我誕下孩兒後,便該爲陛下選秀了!”

選秀一可以彰顯她皇后的胸襟氣度,二可以用來“稀釋”後宮的恩寵,對她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轉眼間,又是幾天時間過去,距二月初九的會試只有兩天,所有主副考官均已確定,且三場之題目也最終確定。

其中朱景洪最看重的策問,題目乃是由他本人欽定,內容是如何看待當下朝廷清丈。

這一次的科考,對朱景洪來說意義非凡,他必須要從其中選出典型,爲幹盛一朝開個好頭。

正月初八,朱景洪來到了上林苑,這裡有一支混編軍隊,等候着他來檢閱。

這支軍隊共有五千人,乃是從侍衛親軍和京營選拔而來,專門做會試時的“號軍”,即每個考試隔間的監考員。

如今做了皇帝,朱景洪每日要麼案牘勞形,要麼是接見官員大臣,和軍隊直接接觸的機會其實不多。

雖然他對軍隊的掌控力超強,但他還是覺得時不時見見,可以鞏固自己的威望。

作爲站在權力頂峰的人,此刻他已不可避免患上了,害怕失去權力的這種病。

接見軍隊,少不了是閱兵訓話,一番操作下來之後,士兵們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心中發誓一定要按照皇帝囑託,當好這次考試的監考員。

而朱景洪在訓話之後,則是與一衆將領返回皇宮,在弘德殿舉行了閉門會議。

參與會議的將領級別都高,除了五軍都督府的大佬們,還有在京的侍衛親軍諸衛指揮使、京營各營總兵、副總兵及各衛指揮使,這些人都是軍隊中的實權派。

而這次議事的內容很簡單,主要是從軍事角度分析,當前大明四方安全局勢,並按照需求進行應對佈防。

議事足足進行了一個時辰,最終得出了三個方面的結論。

其一南洋海上要關注,防備西夷再度來犯;其二是西南方向依舊不穩,一旦生亂要及時介入;其三是東北面的朝鮮日本,還是不斷有賊人造逆需重點防備。

總的來說,當前大明周邊局勢還算平穩,只是一些重點地方需要關注。

議事結束後,朱景洪又下令在武英殿賜宴,要與一衆將領同樂。

轉眼又是兩天時間過去,幹盛年代的第一次科考開始了,馮淵這位數次落榜中年舉子,再一次踏進了考場之中。

會試第一場在二月初九,然後在十二日、十五日測第二第三場。

前後一共七天,對朱景洪來說一晃就過,但對舉子們來說則難熬得很。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當前會試舉行之時,京城內的話題大多跟考試有關,學子們一出考場就在交流,即便回住處也會找同住之人聊聊。

馮淵也不免俗,只不過他跟別人比起來,多少要從容那麼一些。

這次科考他選擇了劍走偏鋒,直白且激進的表達了對朝廷新政的支持,同時從庶民和朝廷大計兩個方面,論述了朝廷推行新政的種種好處。

答完最後一場考試後,馮淵便回到了住處等消息,他已經做好了落榜的準備。

舉子們考試完解脫了,但那些主副考官們可得忙了,將近四千五百多人的答題,要看完絕對是很費力的一件事。

首先謄抄彌封完成,就花費了四天時間,這一步那些文字不過關,以及不注意避諱的答卷,直接在這裡就被淘汰掉了。

每次科考,都少不了犯低級錯誤的人,說來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試卷謄抄完畢後便是分送,即送到閱卷官手裡進行審閱,這一步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監督下抽籤分配,所以閱卷官員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閱卷人員將初閱後中意的卷子,推薦給同考官,這類試卷叫“薦卷”。

同考官即副主考,會在他中意的試卷上批一個“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給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

而一些責任心強的考官,則會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權力調閱副主考官未“取”的薦捲進行復核。

比如此番主考官之一,都御史王培安,他就比旁人忙得多,專門找各處“落卷”進行查看。

馮淵的劍走偏鋒,這一次還是被黜落了,連到同考官手中的機會都沒有,他前幾次科考基本也是這待遇。

總體來說,相較於那些早早蒙學,勤學苦讀的舉子們來說,馮淵近二十歲才發奮,底蘊上確實差了許多。

但這次他比較走運,他的卷子被王培安翻到了。

看完了馮淵的答卷,王培安便問閱卷官員道:“這份答卷,條理清晰,敘事詳實,內外皆備,爲何不取?”

改卷的是一位翰林院編修,也曾是前屆科考中的佼佼者,在看了馮淵的答卷後,遂答道:“回稟總憲大人,此人文藻淺薄,只看其文首便知,其學問……”

這位閱卷官對王培安很畏懼,但同時又有那麼一絲優越感,畢竟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而王培安只是個舉人出身。

在他侃侃而談之時,王培安目光中已有怒火,接着他便斥責道:“所以你只看了文捲開頭,後面的都沒看……就黜落了此人?”

被王培安這般怒聲質問,這位翰林院的編修頓時被震住,以至於連話都說不出來。

“此文經義不明,論事不……”

“我問你是不是隻看了開頭,就黜落了此人?”王培安又問。

當然就是這樣,可是能承認嗎?當然不能。

依照規制,只要文字格式沒有錯誤,閱卷官就該把文章看完,這種只看開頭就黜落考卷的行爲,當然是違反律令的做法。

當然,這樣做的考官很多,畢竟確實很多文章只看開頭,就基本可以斷定是什麼檔次。

所以從沒有人在這件事上糾結過,誰知今日遇上了王培安。

王培安確實剛正,但也知道見好就收,眼見震住了眼前這人,他便接着說道:“此卷行文質樸,所言之事鞭辟入裡,且於時政見解新穎,爲何不可入選?”

這算是給這位閱卷官臺階下,如果此人不識趣的話,剛纔的事王培安可就不會輕輕放過。

這位閱卷官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知道王培安做得出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所以無奈之下他只得妥協。

“王總憲,可否讓卑職重新審閱!”

“拿去,仔細的看!”

於是這人只能重看,並最終把答卷放到了“薦卷”一處,之後答卷便該被送往同考官處。

正常來說,得同考官看完之後,取中的試卷纔會交到幾個主考官處。

但作爲主考官,王培安可以直接提走答卷,與幾位主考官一同審閱,所以他毫不吝惜動用權力。

今日他看了不少試卷,即便在那些落卷中,也多的是文采斐然之卷,但王培安都沒有將其提出。

只因他看的這些卷子,基本沒有民生疾苦,即便有也只是泛泛而談,只有馮淵這篇論述詳實。

拿了卷子,王培安第一個找到了趙玉山,這位最重量級的主考官。

馮淵卷中說了很多新政的好話,也確實有其深刻見解,但其文采確實差了些,在趙玉山看來還需磨鍊。

可王培安認爲,此人哀民生之多艱,道出了新政對庶民的好處,雖然文采差些但瑕不掩瑜。

換言之,王培安主張將此人取中,趙玉山深思後沒有立刻迴應,而是把其餘兩位主考官請了過來。

另兩位主考官是大學士葉炳維,吏部尚書鄭顯林。

葉炳維還在細看文章時,鄭顯林便已支持王培安的看法,這算是他對王培安的示好。

眼見趙玉山態度曖昧,葉炳維也不再多說了,於是也贊同了王培安的看法。

最終,四位主考官達成一致,馮淵的答卷被放到了高中一欄。

轉眼又是七八天過去,時間來到了二月二十五,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馮淵並不着急,但他的一衆同鄉們,已經相互招呼一起去看榜,沒辦法馮淵也只能跟着去。

會試放榜是在大明門外,多數舉子們早早的就到了,其中老的少的都有,還有跟着他們來的僕人。

大明門外的天街雖寬,可好幾千人都聚過來,便讓此地仍顯得擁擠。

爲方便舉子們看榜,在天街左右各設置了兩個榜單,所以現場圍成了四個核心。

“金陵宋子瑜宋老爺,高中會元……高中會元!”

才走到現場,馮淵等人就聽到了這句,然後一衆金陵士子盡皆歡呼。

宋子瑜原本是金陵鄉試解元,如今又高中會試第一名爲會元,如此看來一甲已經在望了。

如果殿試順利高中狀元,那可是本朝第一個三元及第,更確切的說是六元及第,這可是非同一般的祥瑞。

大明開國到現在,三百四十餘年過去,前面也就兩位三元及第,六元及第可謂前所未有。

所以,金陵衆人與有榮焉,也是很正常的事。

馮淵當然也爲朋友高興,但此刻他更關心自己是否得中,於是便催促同鄉速去看榜。

其他人的心情和他差不多,在歡呼後也更在意自身,於是紛紛趕赴榜單前。

而高中會元的宋子瑜,此番並未與他們同往,畢竟他這樣有實力的人,自然是會派人前來查看,如此纔算是有逼格。

且說馮淵一行,他們好不容易擠到了榜單前,果然看到了第一名是金陵宋子瑜,然後他們便開始找自己的姓名。

一路看下去,馮淵是越看越心涼,最後甚至都不想看了。

而在他周圍,多的是垂頭喪氣之聲。

參加會試的舉子有四千五百餘人,而本次會試只錄取三百五十人,落榜本就是絕大多數。

“馮兄,你中了!”

聽到同伴的驚呼,馮淵只是茫然應了一聲:“啊?”

“馮兄,你中了!”

馮淵笑了笑,隨後答道:“中了邪還差不多!”

以往幾次科考,他也沒少被人捉弄過,所以他是根本不相信。

這時又有人道:“你真的中了,不信你自己看,倒數第三行那是誰?”

連續兩個人這麼說,而且語氣焦急不甘,馮淵這才半信半疑看了過去。

然後,他整個人就都石化了,因爲他看到了自己的籍貫和姓名。

“我……竟真的中了!”馮淵不敢置信。

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第809章 朱慕楨:本是同根生第511章 朝鮮王子122.第122章 啓程第111章 優勢在我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175.第175章 寶姐姐,我要審你!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第15章 小人物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822章 朱家小木匠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第101章 吐血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456.第456章 帝后齊至第510章 內府之事225.第225章 女漢子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第516章 暫避鋒芒第24章 我找薛蟠第587章 風起神都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484.第484章 首功第611章 獻俘儀式前第71章 震懾224.第224章 寶釵:十三爺請自重!380.第380章 六哥永遠支持你395.第395章 歸鄉第510章 內府之事第515章 父子對噴第818章 使臣哭廷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439.第439章 圍獵上林苑第51章 學子的要求第696章 一日丟三縣第679章 宣揚王化第691章 穿龍袍的是爹第645章 局勢突轉31.第31章 召見都司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第605章 姐夫你可算回來了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817章 孫紹祖:下輩子,不做官了!第619章 側妃歸府第694章 東宮或將動手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480.第480章 軍心在我第137章 戴權入賈家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第99章 攤派198.第198章 老六的佈置第533章 聯姻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40章 命懸一線賈寶玉第76章 談銀子356.第356章 可卿姐弟229.第229章 拿人手短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122.第122章 啓程第812章 寶琴的提奏第138章 賈家的憂愁第762章 行在之內417.第417章 可知側妃缺了一位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第740章 八月十四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375.第375章 初試雲雨情7.第7章 太子的憂愁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786章 消失的應俅17.第17章 護官符274.第274章 寶玉被逼第177章 全是關係戶203.第203章 與薛姑娘一見如故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第570章 小姨子第129章 看火器484.第484章 首功220.第220章 妯娌們1349.第349章 派系隱而發267.第267章 爹害苦了你190.第190章 揭你的皮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710章 太子多病,汝當勉勵之!14.第14章 震懾第178章 上林苑內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
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207.第207章 賈家的應對第809章 朱慕楨:本是同根生第511章 朝鮮王子122.第122章 啓程第111章 優勢在我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175.第175章 寶姐姐,我要審你!244.第244章 東廠的考量第15章 小人物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第822章 朱家小木匠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第101章 吐血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456.第456章 帝后齊至第510章 內府之事225.第225章 女漢子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第516章 暫避鋒芒第24章 我找薛蟠第587章 風起神都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484.第484章 首功第611章 獻俘儀式前第71章 震懾224.第224章 寶釵:十三爺請自重!380.第380章 六哥永遠支持你395.第395章 歸鄉第510章 內府之事第515章 父子對噴第818章 使臣哭廷227.第227章 邂逅可卿439.第439章 圍獵上林苑第51章 學子的要求第696章 一日丟三縣第679章 宣揚王化第691章 穿龍袍的是爹第645章 局勢突轉31.第31章 召見都司第488章 朕可沒他這麼勇第605章 姐夫你可算回來了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817章 孫紹祖:下輩子,不做官了!第619章 側妃歸府第694章 東宮或將動手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480.第480章 軍心在我第137章 戴權入賈家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197.第197章 一品誥命第99章 攤派198.第198章 老六的佈置第533章 聯姻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40章 命懸一線賈寶玉第76章 談銀子356.第356章 可卿姐弟229.第229章 拿人手短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122.第122章 啓程第812章 寶琴的提奏第138章 賈家的憂愁第762章 行在之內417.第417章 可知側妃缺了一位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第740章 八月十四235.第235章 兄弟之國第799章 慣例和制度375.第375章 初試雲雨情7.第7章 太子的憂愁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786章 消失的應俅17.第17章 護官符274.第274章 寶玉被逼第177章 全是關係戶203.第203章 與薛姑娘一見如故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第570章 小姨子第129章 看火器484.第484章 首功220.第220章 妯娌們1349.第349章 派系隱而發267.第267章 爹害苦了你190.第190章 揭你的皮345.第345章 金玉良緣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710章 太子多病,汝當勉勵之!14.第14章 震懾第178章 上林苑內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