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龍行歐洲

喬華把中國援助聯合國以及相關具體工作留給了錢玉副部長,自己率領其他人員離開了維也納,前往法國巴黎。

儘管中法之間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更多的只是虛無的意識形態層面上的。總體上雙方印象還不錯,在西歐列強中與新中國頗有“交情”的也算法國了,畢竟戴高樂將軍爲中法關係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使第五共和國成爲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而且法國是一九五五年唯一一個公開反對並拒絕參與北約盟軍侵蘇的西方強國。也正因爲這一點,復興後的羅曼諾夫蘇聯對法國也抱有好感,雙邊關係一直非常穩定。再加上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中國關於調停美蘇戰爭的計劃如果能得到法國的支持,無疑會增大不少成功係數。

從維也納傳來的消息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中國外長此次訪問歐洲,顯然爲了向歐洲就調停美蘇兩國戰爭尋求支持。果不其然,巴黎時間二十日下午三時,喬華見到法國外長埃米勒·讓·呂貝克後,禮節性地強調了中法關係如何重要,應該加強雙方在經貿、文化和政治上的進一步交流與來往後,便把話題引向了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並直接指出美蘇戰爭正朝着不可控制的規模和範圍擴大,世界各國面臨着越來越嚴重的戰爭威脅。喬外長宣稱,中國不希望看到戰火斷續蔓延,並繼而導致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全面升級與擴大。中國呼籲美蘇雙方本着《聯合國憲章》的精神與爲兩國人民着想,停止戰爭行動,在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兩國矛盾。

法國外長對中方的看法和立場深表贊同與支持,並認爲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一方面是美國的傳統朋友,一方面與蘇聯有着緊密的地緣政治關係,應該在協調美蘇矛盾上發揮更富有建設性的作用。呂貝克高度讚揚了中國對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並稱中國應該在這一方面發揮更富有意義的作用。

喬華對法國之行感到滿意,與法國的同行取得了順利的統一意見,雙方在最後達成一致,必須以多邊外交手段抑制美蘇之間的戰爭。不過,喬華並沒有向法方提出任何協調美蘇矛盾的實質性計劃。會後的聯合記者發佈會上,中法兩國外長共同呼籲美蘇交戰雙方儘快停火,運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矛盾。

在受到了法國總統和總理的接見後,喬華準備於第二天飛往德國。由於在法國取得非常順利的進展,預計在德國也不會遇到太多麻煩。

德國在一九五五雖然站在北約盟國一方,便並未派出一兵一卒——實際上也無法派兵參與戰爭,僅僅是允許盟軍從其邊境出擊。蘇聯若進攻西歐,德國自然是首當其衝。倘若歐洲盟國竭力反擊,德國的地理位置也決定其自身很有可能成爲反蘇主戰場。無論如何,只要一戰,德國遭受的災難必將十分深重。基於這些認識,再加上已經表明態度的法國的影響,喬華自信柏林之行必定順利。

按計劃,訪問德國後,喬華將在二十一日下午訪問意大利。中國政務院的智囊團相信意大利對中國的看法與立場表示贊同和支持。地中海地區目前雖然風平浪靜,但是這種和平是建立在美國第六艦隊撤離地中海的條件上的。隨着蘇聯的日益膨脹,其地中海分艦隊不斷得到擴充,蘇聯對該地區的野心也已經昭然若揭。這一點意大利是極爲顧慮的。

然後喬華將從羅馬飛往倫敦。考慮到英國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中國外長準備花一天時間來與勸說唐寧街做出比歐陸國家更積極的反應——向美國提出中國人設計的初步和談方案。中國的打算是由英國先向美國轉達中國的想法,如果得美國的積極反應,中國再向美國正式提交“白鴿”計劃。這樣可以避免直接向美國人提議卻遭對方拒絕而產生的尷尬場面,同時也顯現中國對英國的重視與尊重。

計劃完成歐洲大國的穿梭後,喬華在西班牙短暫訪問後將飛往蘇聯的後院,勸說那些昔日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歐國家支持中國的立場,並藉助它們向蘇聯轉達中國的想法。

喬華看着歐洲地圖上那些名城,維也納、巴黎、倫敦、羅馬、馬德里、華沙、布拉格、布達佩斯、布加靳斯特、索菲亞、貝爾格萊德,最後他還將到達雅典,並飛越土耳其海峽,抵達安卡拉,完成中國外交史上空前的歐洲之行。

然而,開啓和平絕不會那麼簡單。正當中國外長穿梭於歐洲,準備爲艱難的世界局勢打開一個局面之時。蘇聯的腹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西伯利亞荒原上,蘇聯增援部隊正陸續趕到,蘇聯英雄伊戈爾正準備發動一場反攻。

葉卡捷琳堡十月二十日中午,來自東方美軍接邊不斷的炮擊和轟炸總算結束了,五列來自南方的軍列陸續開進了伊夫傑利南方三十公里處安全的小鎮葉卡捷琳卡。來自車里雅賓斯克的紅軍第一坦克教導團迅速下車,在團長亞歷山大·阿納託利耶維奇·庫科夫上校的指揮下,開到了伊夫傑利,接受伊戈爾少將的指揮。

“將軍同志,紅軍第一坦克教團全體指戰員向您報告,隨時聽候您的調譴。”庫科夫一趕到伊夫傑利的臨時指揮部便大聲報告。

伊戈爾仔細端詳眼前年齡比自己稍大的庫科夫。這個人臉形略微瘦削,但兩眼卻炯炯有神,嘴上還特意留着兩撇緊挨在一起的濃密鬍鬚,顯得頗爲冷酷。

“庫科夫同志,你來得真是太及時了。”伊戈爾讚賞道,“美國佬剛剛停止了炮擊,但是他們在利亞夫金卡西面構築了防線,我估計他們不大可能在今天向我們發動進攻。但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今天晚上,我們將準備發起一場反擊。”

“太好了,將軍同志,我正期待着戰鬥呢。”庫科夫興奮地說。

第38節 將軍同志第18節 挺進第33節 超時空閃擊第45節 無望的突擊第42節 三路並進第33節 育空河畔的槍聲第36節 激戰利亞夫金卡第22節 尢裡的決策第23節 破碎的楓葉第47節 雙子星第33節 重壓之下第9節 最高指示第20節 楓葉飄揚第7節 黎明激戰第27節 密謀第15節 葬禮第39節 步兵對坦克第25節 牽引車第11節 西金克斯號第37節 末路血戰第71節 大師與英雄第23節 一線生機第27節 碟血紅楓第9節 側翼對側翼第2節 耶穌的聖槍第12節 情敵第20節 絕望與勝利第50節 布洛敦山第40節 聖槍的威力第7節 向心集中第44節 丟城將軍第37節 末路血戰第39節 聖槍下落第16節 最後的衝擊第10節 天啓的咆哮第59節 揭穿第3節 國恨家仇第40節 1979序曲第22節 近衛之殤第6節 伏擊第64節 千里之外第3節 夜襲第42節 殘兵敗將第11節 爭奪第20節 漁利第1節 降落第10節 天啓的咆哮第52節 突出部第2節 大洋彼岸第35節 紅色羽翼第15節 葬禮第6節 偵察兵的報告第2節 反對進攻第37節 末路血戰第7節 超時空傳送第8節 真相第38節 大使的威脅第19節 狂亂第18節 危急關頭第28節 杜根的對策第46節 南卡羅來納集團軍第20節 新中國與老歐洲第62節 超時空突擊隊第19節 異教徒第2節 勸降第44節 總統轉移第33節 超時空閃擊第47節 心靈的震撼第4節 將軍第18節 聯合國第59節 星條旗列第5節 正式錦標賽紅警平安夜派對第7節 英雄與榮譽第26節 內應第38節 大使的威脅第54節 接踵而來第31節 營救第40節 變革第5節 上帝之門第15節 大魚和大魚第3節 增援第14節 田納西方面軍第42節 神蹟第9節 防守反擊第10節 血雨腥風第33節 棄城第35節 總統大營救第69節 爲愛離開第50節 夕陽西下第49節 火神布魯克斯第13節 撤退第16節 超飽和攻擊第63節 秩序恢復第22節 飛翔的雙頭鷹第46節 鬧京師第5節 四個偵察兵第48節 大同江之怒第13節 撤退美軍進攻北京轉
第38節 將軍同志第18節 挺進第33節 超時空閃擊第45節 無望的突擊第42節 三路並進第33節 育空河畔的槍聲第36節 激戰利亞夫金卡第22節 尢裡的決策第23節 破碎的楓葉第47節 雙子星第33節 重壓之下第9節 最高指示第20節 楓葉飄揚第7節 黎明激戰第27節 密謀第15節 葬禮第39節 步兵對坦克第25節 牽引車第11節 西金克斯號第37節 末路血戰第71節 大師與英雄第23節 一線生機第27節 碟血紅楓第9節 側翼對側翼第2節 耶穌的聖槍第12節 情敵第20節 絕望與勝利第50節 布洛敦山第40節 聖槍的威力第7節 向心集中第44節 丟城將軍第37節 末路血戰第39節 聖槍下落第16節 最後的衝擊第10節 天啓的咆哮第59節 揭穿第3節 國恨家仇第40節 1979序曲第22節 近衛之殤第6節 伏擊第64節 千里之外第3節 夜襲第42節 殘兵敗將第11節 爭奪第20節 漁利第1節 降落第10節 天啓的咆哮第52節 突出部第2節 大洋彼岸第35節 紅色羽翼第15節 葬禮第6節 偵察兵的報告第2節 反對進攻第37節 末路血戰第7節 超時空傳送第8節 真相第38節 大使的威脅第19節 狂亂第18節 危急關頭第28節 杜根的對策第46節 南卡羅來納集團軍第20節 新中國與老歐洲第62節 超時空突擊隊第19節 異教徒第2節 勸降第44節 總統轉移第33節 超時空閃擊第47節 心靈的震撼第4節 將軍第18節 聯合國第59節 星條旗列第5節 正式錦標賽紅警平安夜派對第7節 英雄與榮譽第26節 內應第38節 大使的威脅第54節 接踵而來第31節 營救第40節 變革第5節 上帝之門第15節 大魚和大魚第3節 增援第14節 田納西方面軍第42節 神蹟第9節 防守反擊第10節 血雨腥風第33節 棄城第35節 總統大營救第69節 爲愛離開第50節 夕陽西下第49節 火神布魯克斯第13節 撤退第16節 超飽和攻擊第63節 秩序恢復第22節 飛翔的雙頭鷹第46節 鬧京師第5節 四個偵察兵第48節 大同江之怒第13節 撤退美軍進攻北京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