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哲妃

紫禁城中的夜彷彿格外深沉。如懿記得在潛邸的時候,院子也是大院子,福晉侍妾們也各有自己的閣子院落,但那夜是淺的,這頭望得到那頭。站在自己的院中,默默數着,往前幾進院落便是弘曆的書房了。夜晚乏悶了,出了閣子幾步便是旁的妾室的閣院。雖然見面也有齟齬,也有爭寵,但那都是眼皮子底下的事。總有幾個稍稍要好些的,斟着茶水,用着點心,說說笑笑,便也填了寂寞。連弘曆走進誰的閣樓了,那得寵的人的樓臺燈火也格外明豔些,心酸醋意都是看得見的,也越發有了新的盼望。

可是如今,規矩越發大了,宮牆深深,硃紅的壁影下,人都成了微小的螻蟻。長街幽深,哪怕立滿了宮人侍婢,也是悄然無聲,靜得讓人生怕。很多次如懿坐在暖閣裡,安靜地聽着更漏滴滴,以爲四下裡是無人了,一轉頭,卻是一個個泥胎木偶似的站着,殿外有,廊下有,宮苑內外更多的是人。但那都是說不上話的人。一衆入宮的嬪妃裡,格外要好些的,只有蘇綠筠與珂里葉特氏海蘭。陳婉茵雖也來往,但她少言寡語,臉都不敢隨便擡起來。她們都是性情平和的人,從前如懿的性子尖銳孤傲,與高晞月一向是彼此看不過眼的。高晞月身邊有黃綺沄和金玉妍,更依附着富察琅嬅,她也只是冷冷地不與她們多言。可如今,蘇綠筠沉浸在兒子去了阿哥所不得相見的愁苦裡,每常見了也總是鬱鬱寡歡。海蘭呢,當年一夕承歡就被弘曆忘在腦後,受盡了奚落白眼。如懿雖然不喜歡弘曆有新寵,但到底也看不過人人都欺負她,偶爾在弘曆面前提了一句,才成全了海蘭的身份,在府裡有了一席棲身之地。爲着這個緣故,海蘭總也喜歡跟着她,怯怯的,像是在尋找羽翼蔭庇的受傷的小鳥,總是楚楚可憐的樣子。現下海蘭與晞月同住,她也不便總和海蘭來往,免得晞月介意,讓海蘭的日子越發難過。

如此一來,如懿便更覺得寂寞了。像一根空落落燃燒在大殿裡的蠟燭,只她一根,孤獨地燃燒着,怎麼樣也只是煎熬燒灼了自己。

皇帝剛剛登基,進後宮的日子並不多。每日敬事房遞了牌子上去,三四日才翻一個綠頭牌,先是皇后,然後是慧貴妃,彷彿是按着位次來的,如懿盼着數着,以爲總該輪到自己了,皇帝卻又久久地沒有翻牌子了。

漸漸地,她也曉得這寂寞是無用的了。宮中的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長,連重重金色的獸脊,也是鎮壓着滿宮女人的怨思的。

這一夜晚來風急,連延禧宮院中的幾色菊花也被吹落了滿地花瓣。京城的天氣,過了十月中旬,便是一日比一日更冷了。如懿用畢晚膳,換過了燕居的雅青色綢繡枝五瓣梅紋襯衣,濃淡得宜的青色平紋暗花春綢上,只銀線納繡疏疏幾枝淺絳色折枝五瓣梅花,每朵梅花的蕊上皆繡着米粒大的粉白米珠,襯着綰起的青絲間碧璽梅花鈿映着燭火幽亮一閃。地下新添了幾個暖爐,皆裝了上等的銀屑炭,燃起來頗有松枝清氣。

如懿捧了一卷宮詞斜倚在暖閣的榻上,聽着窗外風聲嗚咽如訴,眼中便有些倦澀。她迷濛地閉上眼睛,忽然手中一空,握在手裡的書卷似是被誰抽走了。她懶怠睜眼,只輕聲道:“阿箬,那書我要看的。”

臉上似是被誰呵了一口氣,她一驚,驀然睜開眼,卻見皇帝笑吟吟地俯在身前,晃了晃手裡的書道:“還說看書呢,都成了瞌睡貓了。

如懿忙起身福了一福,嗔道:“皇上來了外面也不通傳一聲,專是來看臣妾的笑話呢。”

皇帝笑着搓了搓手在榻上坐下,取過紫檀小桌上的茶水就要喝。如懿忙攔下道:“這茶都涼了,臣妾給皇上換杯熱的吧。”

皇帝搖手道:“罷了。朕本來是去慈寧宮給太后請安的,內務府的人晌午來回話,說明日怕是要大寒,太后年紀大了受不住冷,朕去請安的時候就看看,讓內務府的人趕緊暖了地龍,別凍着了太后。這一路過來便冷得受不住,想着你這兒肯定有熱茶,便來喝一杯,誰知你還不肯。”

如懿奪過茶盞,虎了臉道:“是不給喝。現下覺得涼的也無妨,等下喝了肚子不舒服,又該埋怨臣妾了。”她回頭才見守在屋裡的宮人一個也不在,想是皇帝進來,都趕着退下了。如懿朝着窗外喚了一聲“阿箬”,阿箬應了一聲,便捧了熱茶進來,倒了一杯在金線青蓮茶盞中。

皇帝捧過喝了一口,便問:“是齊雲瓜片?”

阿箬嬌俏一笑,伶俐地道:“齊雲瓜片是六安茶中最好的。這個時候奴婢估摸着皇上剛用了晚膳,天氣冷了難免多用葷腥,這茶消垢膩、去積滯是最好的。”

皇帝向着如懿一笑:“千伶百俐的,心思又細,是你調教出來的。”

阿箬笑生兩靨:“奴婢能懂什麼呢?這話都是小主日常口裡顛來倒去說的,惦記着皇上用了什麼,用得好不好。奴婢不過是耳熟,隨口說出來罷了。”說罷她便欠身退下了。

皇帝握瞭如懿的手引她一同坐下:“難怪朕會想着你的茶,原來你也念着朕。”

如懿低了頭,笑嗔道:“皇上也不過是惦記着茶罷了。明兒臣妾就把這些茶散到各宮裡去,也好引皇上每宮裡都去坐坐。”

皇帝握了握她的手:“天一冷就手腳冰涼的,自己不知道自己這個毛病麼,也不多披件衣裳。”他見榻上隨手丟着一件湖色繡粉白藤蘿花琵琶襟袷馬褂,便伸手給如懿披上

,嘆口氣道,“這話便是賭氣了。”他攤開如懿方纔看的書,一字一字讀道,“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牀。”

如懿面紅耳赤,忙要去奪那書道:“不許讀了。這詞只許看,不許讀。”

皇帝將書還到她手裡:“是不能讀,一讀心就酸了。”

如懿不好意思,亦奇道:“宮詞寫的是女人,皇上心酸什麼?”

皇帝靜靜道:“朕在太和殿裡坐着上朝,在乾清宮裡與大臣們議事,在養心殿書房裡批閱奏摺。你想着朕,朕難道不想着你麼?你在‘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的時候,朕也在聽着更漏處理着國事;你在‘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的時候,朕在想着你在延禧宮中的日子如何,是不是一切順心遂意?”

如懿動容,伏在皇帝肩頭,感受着他溫熱的氣息。皇帝身上有隱隱的香氣,那是帝王家專用的龍涎香。那香氣沉鬱中帶着淡淡的清苦氣味,卻是細膩的,妥帖的,讓人心靜。暖閣裡豎着一對雙鶴比翼紫銅燈架,架上的紅燭蒙着蟬翼似的乳白宮紗,透出的燈火便落成了十八九的月色,清透如瓷,卻昏黃地溫暖。皇帝揹着光站着,身後便是這樣光暈一團,如懿只覺得沉沉地安穩,再沒什麼不放心的了。

良久,如懿才依偎着皇帝極輕聲道:“臣妾初初嫁給皇上之時,其實內心忐忑,不知自己託付終身之人會是怎樣的男子。可是成婚之後日夕相對,皇上體貼入微,臣妾感激不盡。如今皇上身負乾坤重任,雖然念及後宮之情,卻也隱忍以江山爲重,臣妾萬分欽佩。”

皇帝的聲音沉沉入耳:“朕忍的是兒女私情,不過一時而已。而你也要和朕一樣,有什麼委屈,先忍着。朕知道入宮之後,你的日子不好過,可再不好過,想想朕,也該什麼都忍一忍。朕才登基,諸事煩瑣,你在後宮,就不要再讓朕爲難。”

如懿雙眸一瞬,睜開眼道:“皇上可是聽說了什麼?”

皇帝道:“朕是皇帝,耳朵裡落着四面八方的聲音,可以入耳,卻未必入心。但朕知道,住在這延禧宮是委屈了你,僅僅給你妃位,也是委屈了你。”

如懿道:“延禧宮鄰近蒼震門,那兒是宮女太監們出入後宮的唯一門戶,出入人員繁雜、關防難以嚴密,自然是不太好。但宮裡哪裡沒有人?臣妾只當鬧中取靜罷了。至於位分,有皇上這句話,臣妾什麼委屈也沒有了。”

皇帝微微鬆開她:“有你這句話,朕就知道自己沒有囑咐錯。”他停一停,朝外頭喚了一句,“王欽,拿進來吧。”

王欽在外答應了一聲,帶着兩個小太監捧了一幅字進來,笑吟吟向如懿打了個千兒:“給嫺妃娘娘請安。”

如懿含笑頷首:“起來吧。”

王欽答應着,吩咐小太監展開那幅字,卻是斗大的四個字——慎贊徽音。

皇帝笑道:“朕親手爲你寫的,如何?”

如懿心頭一熱,便要欠身:“臣妾多謝皇上。”

皇帝忙扶住了她,柔聲道:“《詩經》中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即爲美譽,這個‘慎’字是告訴你,唯有謹慎,才能得美譽。日後宮中度日,朕是把這四個字送給你。”

如懿明白皇帝語中深意,沉吟着道:“那臣妾便囑咐內務府的人將皇上的字做成匾額,放在延禧宮正殿,可好?”

皇帝攏一攏她的肩:“你與朕的意思彼此明白,那就最好。”

往下的日子,皇帝依着各人位分在各宮裡都歇了一夜,是謂“雨露均沾”。之後皇帝便是隨性翻着牌子,細數下來,總是慧貴妃與嘉貴人往養心殿侍寢的日子最多。除了每月朔望,皇帝也喜歡往皇后宮中坐坐,閒話家常。如懿的恩寵不復潛邸之時,倒是隨着純嬪、怡貴人和海常在一般沉寂了下來。

無寵,無子,無顯赫家世,突然成了清靜自然身,如懿再無人理會。

紛紛揚揚地下了幾場雪之後,紫禁城便入了冬了。內務府忙碌着各宮的事宜,漸漸也疏懶了延禧宮的功夫。這日午後如懿正坐着和海蘭描花樣子,卻聽阿箬掀了簾子進來道:“內務府越發會看臉子欺負人,皇后娘娘今兒賞給各宮的白花丹和海枯藤是做成了香包的,說是宮裡溼氣重,戴着能祛風溼通絡止痛的。結果奴婢打開一看,裡面塞的白花丹粉末全是次貨,想要再跟內務府要,他們說太醫院送來的就是這些,沒更好的了。奴婢想,慧貴妃那兒,他們敢送這樣的?連縫製的香包都鬆鬆散散的,針腳不成個模樣……”

海蘭停了手,含了一縷憂色:“姐姐這兒都是這樣的,我那裡就更不必說了。”

如懿擡頭看了看阿箬:“既是次的,也比不用好。先擱着吧。”

海蘭道:“也是。外頭快下雪了。省得來回折騰。這樣吧,阿箬,你先把這些香包都送到我那兒去,我替姐姐把針腳都縫一縫吧,省得用着便散了。”

如懿道:“這些微末功夫,叫她們做便罷了,你何必自己這麼累?”

海蘭靜靜一笑:“姐姐忘了,我本閒着,最會這些功夫了。就當給我打發時間吧。”

這一日下了一上午的雪點子,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親自過來了。那王欽本是先帝時的傳奏事首領太監,因皇帝爲皇子時侍奉殷勤,十分得力,皇帝登基後

便留在了身邊爲養心殿副總管太監。因總管太監的位子一直空缺,他又近身伺候着皇帝,言語討喜,所以宮中連皇后也待他格外客氣。

王欽進來時,皇后穿了一身藕荷色緞繡牡丹團壽紋袷衣,外罩着米黃底碧青竹紋織金緞紫貂小坎肩,籠着一個畫琺琅花鳥手爐,看着素心與蓮心折了蠟梅來插瓶。

王欽見了皇后,忙恭恭敬敬行了一禮,道:“奴才王欽給皇后娘娘請安。”

皇后含笑道:“外頭剛下了雪,地上滑,皇上怎麼派了你過來?可是有什麼要緊事?”說着一壁吩咐了蓮心上茶賜座。

王欽諾諾謝恩,方道:“謝皇后娘娘的賞,實在是奴才不敢逾越。話說完了,還等着別的差事呢。”又道,“皇上吩咐了,明兒是十五,要在娘娘的長春宮用晚膳,也宿在長春宮,請娘娘預備着接駕。”

皇后眉目間微有笑意,臉上卻淡淡的:“知道了。夜來霜雪滑腳,你囑咐着擡轎的小太監們仔細腳下,還有,多打幾盞燈籠,替皇上照着路。”

王欽忙道:“娘娘放心,奴才不敢不留心着呢。”

皇后微微頷首,揚了揚臉,道了句“賞”。蓮心立馬從屜子裡取出十兩銀子悄悄兒放在王欽手心裡。

王欽嘴上千恩萬謝了,眼睛往蓮心臉上一瞟,蓮心紅了臉,忙退到後頭去了。王欽又道:“還有一件事。昨兒夜裡下了一夜的雪,皇上想起去年潛邸裡歿了的大阿哥的生母,道了好幾句‘可惜’。”

皇后惋惜道:“諸瑛是本宮富察氏的族姐,伺候皇上也久。誰知去歲病了這一場,好好的竟去了,也沒享這宮裡一日的福。”說罷便拿絹子按了按眼角,慢慢說,“諸瑛是大阿哥的生母,當年也只是潛邸裡的一位格格,位分不高。如今她雖福薄棄世而去,但皇上也不能不給她一個恩典,定下名分,給個貴人或嬪位,也是看顧大阿哥的面子。”

王欽恭謹道:“皇后娘娘慈心,皇上昨夜便說了,是要追封爲哲妃,過兩日便行追封禮,還要在寶華殿舉行一場大法事,還請皇后娘娘打點着。”

皇后微微一怔,旋即和婉笑道:“還是皇上顧慮周全,先想到了。那你去回稟皇上,哲妃與本宮姐妹一場,又是本宮的族姐,她的追封禮,本宮會命人好好主持的。”

王欽笑道:“是。那奴才先告退。”

皇后眼看着王欽出去了,笑容才慢慢凝在嘴角,似一朵凝結的霜花,隱隱迸着寒氣。素心素知皇后心思,忙端了一盞茶上來,輕聲道:“天冷了難免火氣大,這江南進貢的白菊還是皇上前兒賞的,說是最清熱去火的,娘娘嚐嚐。”

皇后接過茶盞卻並不喝,只是緩緩道:“本宮是皇后,六宮之主,有什麼好生氣的?”

素心看了皇后一眼,低婉道:“娘娘說得是。其實皇上給哲妃臉面,也是看着皇后娘娘的緣故,要不是哲妃和娘娘同宗,都是富察氏的女兒,哪怕她生了大阿哥,又算什麼呢?純嬪生了三阿哥,皇上不也只給她嬪位麼?”

皇后淡淡一笑:“哲妃是與本宮同宗,可她伺候皇上早,和皇上好歹也有些情分,所以也是她先生了大阿哥。”

皇后鬱然嘆了口氣,望着榻上內務府送來的一疊精心繡制的幼兒衣裳:“這件事本宮想起來便有些心酸。當年本宮嫁給皇上爲嫡福晉,諸瑛原本是富察族人裡派去潛邸協同料理婚事的,誰知被皇上看上了,有了身孕。本宮的母家就着急了,也不嫌這是丟人的事兒,硬生生塞了諸瑛進來,說是本宮的族人,她萬一得幸生下了孩子,就等於是本宮的孩子。”

素心慨然道:“這件事,娘娘是受委屈了。”

“結果本宮大婚沒多久,諸瑛就生下了大阿哥,本宮心裡雖然欣慰,卻更難過。幸好後來皇天有眼,皇上對本宮越來越眷顧,這纔有了二阿哥。”皇后愛惜地撫着那些孩兒衣裳,心酸道,“只是嫡子非長子,本來就是失了本宮的顏面了。”

素心道:“雖然都是富察氏,可哲妃的身份卻不能和娘娘比肩了。再怎麼樣,在潛邸時也不過是個格格。”

皇后搖搖頭,雙眉微蹙:“她身份如何且不說,皇上如今追封她爲妃,就不能不當心了。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是祖宗家法。如今慧貴妃和嫺妃都無所出,純嬪身份略低。除了本宮的二阿哥,就是大阿哥身份最尊了。古來立太子,不是立嫡就是立長。若是永璉是嫡長子,那就更好了。”

素心忙勸解道:“不管怎麼樣,哲妃都已經沒了。大阿哥哪怕再爭氣,沒孃的孩子能翻出什麼天來?娘娘可是正宮皇后呢。”

皇后喝了口茶,沉吟道:“凡事但求萬全,本宮已經讓哲妃福薄了,可不能讓大阿哥再福薄。記着,照顧大阿哥的人必須多,萬不可虧待了這沒孃的孩子。”素心略略不解:“娘娘,是像厚待三阿哥一樣麼?”

皇后微微一笑,神色端然:“太后和皇上素來誇本宮是賢后,本宮自然要當得起這兩個字。但是三阿哥還小,從襁褓裡寵愛着,自然能定了性子。大阿哥年紀卻長成了,先頭在潛邸的時候皇上還親自教導過一陣,這個時候才寵着護着,由着他淘氣,豈不是背了皇上的心思?福薄的額娘最會生下福薄的孩子,哪怕多多的人照顧着,也是不濟事的。人多,才手忙腳亂麼。”

素心會意,即刻笑道:“奴婢知道了。”

(本章完)

第三章 風雨第四章 直言第七章 求存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三章 風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三章 風雨第四章 直言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七章 求存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三章 風雨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五章 皮影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七章 求存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六章 棄婦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一章 靈前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十九章 兩敗第七章 求存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五章 皮影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五章 皮影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四章 直言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章 哲妃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五章 皮影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章 哲妃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五章 凌辱第十章 哲妃第二章 自處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九章 兩敗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四章 直言第十四章 風波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五章 凌辱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章 自處
第三章 風雨第四章 直言第七章 求存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三章 風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三章 風雨第四章 直言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七章 求存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三章 風雨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五章 皮影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七章 求存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六章 棄婦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一章 靈前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十九章 兩敗第七章 求存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五章 皮影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五章 皮影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四章 直言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章 哲妃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五章 皮影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章 哲妃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五章 凌辱第十章 哲妃第二章 自處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九章 兩敗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五章 凌辱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四章 直言第十四章 風波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五章 凌辱第五章 皮影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章 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