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蕊姬(上)

這一日清晨,嬪妃們一早聚在皇后宮中,似是約好了一般,來得格外整齊。殿中一時間鶯鶯燕燕,珠翠縈繞,連薰香的氣味也被脂粉氣壓得暗淡了不少。

皇后尚在裡頭梳妝,並未出來。嬪妃們閒坐着飲茶,鶯聲燕語,倒也說得極熱鬧。怡貴人忍不住道:“昨兒夜裡吹了一夜的冷風,嗚咽嗚咽的。也不知是不是妹妹聽岔了,怎麼覺得好像有鳳鸞春恩車經過的聲音呢?”

嘉貴人冷笑一聲,扶了扶鬢邊斜斜墮下的一枚鎏金蟬壓發,那垂下的一綹赤晶流蘇細細地打在她脂粉均勻的額邊,隨着她說話一搖一晃,眼前都是那星星點點的赤紅星芒。嘉貴人道:“不是怡貴人你聽岔了,而是誰的耳朵也不差,掃過雪的青磚路結了冰,那車輪聲那麼響,跟驚雷似的,誰會聽不見呢!”

海蘭忍不住道:“別說各位姐姐是聽見的,嬪妾打寶華殿回來,正見鳳鸞春恩車從長街上過去,是載着人呢。”

這下連近來一直沉默寡歡的純嬪都奇怪了,便問:“我明明記得昨夜皇上是沒有翻牌子的,鳳鸞春恩車會是去接了誰?”說罷她也疑惑,只拿眼瞟着剝着金橘的慧貴妃,“莫不是皇上惦記慧貴妃,雖然沒翻牌子,還是接了她去?”

慧貴妃水蔥似的手指,慢慢剝了一枚金橘吃了,清冷一笑:“本宮怎麼知道是誰在車裡?這種有違宮規又秘不告人的事,左右不是本宮便罷了。”

如懿端着茶盞,拿茶蓋徐徐撇着浮沫,淡淡道:“不管是誰,大家要真這麼好奇,不如去喚了王欽來問,沒有他也不知道的道理。”

慧貴妃媚眼微橫,輕巧笑了一聲:“這樣的事只有嫺妃敢說,也只有嫺妃敢做。不如就勞駕嫺妃妹妹,去扯了王欽來問。”

如懿只看着茶盞,正眼也不往慧貴妃身上瞟,只淡淡道:“誰最疑心便誰去問吧。金簪子掉在井裡頭,不看也有人急着撈出來,怎麼捨得光埋在裡頭呢?”

嘉貴人拿絹子按了按鼻翼上的粉,笑道:“也是的,什麼好玩意兒,只怕藏也藏不住。等着看就是了。”

衆人正說着,只聽裡頭環佩叮咚,一陣冷香傳至,衆人知是皇后出來了,忙噤聲起身,恭迎皇后出來。

皇后扶着素心的手,行走間沉穩安閒,自有一股安定神氣,鎮住了殿中的浮躁心神。皇后往正中椅上坐下,吩咐了各人落座,方靜聲道:“方纔聽各位妹妹說得熱鬧,一句半句落在了耳朵裡,什麼好事情,這麼得各位妹妹的趣兒?”

衆人面面相覷,到底是嘉貴人沉不住氣先開了口:“臣妾們剛纔在說笑話兒呢,說昨夜皇上並沒有翻牌子,鳳鸞春恩車卻在長街上走着,不知是什麼緣故呢。”

皇后淡淡一笑,那笑意恍若雪野上的日光,輕輕一晃便被凝寒雪光擋去了熱氣:“能有什麼緣故?不過是咱們姐妹的福分,又多了一位妹妹做伴罷了。”

“多了位妹妹?”嘉貴人忍住驚詫之情,勉強笑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

“連着天寒,本宮囑咐你們不必那麼早來請安,所以你們有所不知。方纔你們來前,皇上已經讓敬事房傳了口諭,南府白氏,着封爲玫答應。本宮也已經撥了永和宮給她住過去。”

慧貴妃攥緊了手中的絹子,忍不住低呼:“南府?那不是……”

如懿心裡雖也意外萬分,卻也忍住了,只與海蘭互視一眼,暗暗想,難怪這麼重的薰香氣息,果然是這麼一個玉人兒了。

皇后面上波瀾不驚,只擡了擡眼皮看了慧貴妃一眼:“照理說貴妃應該是見過的,聽說是一個彈琵琶的樂伎。”

慧貴妃眉頭微鎖,凝神想去,昨日所見的幾個樂伎裡,唯有一個眉目最清秀,身形又豐腴多魅,想來想去,再無旁人。她咬了咬牙,忍着道:“是有一個彈鳳頸琵琶的,皇上還嫌她們彈得不好……”

純嬪鬱然吁了口氣道:“琵琶彈得好不好有什麼要緊,得皇上歡心就是了。”

旁人聽了這一句還罷了,落在慧貴妃耳中,雖然說者無心,卻直如剜心一般,一刀一刀剜得喉嚨裡都忍不住冒出血來。她死死抓着一枚金橘,直到感覺沁涼的汁液溼潤地染在手上,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忙喝了口茶掩飾過去。

嘉貴人柳眉揚起,不覺帶了幾分戾氣:“南府樂伎,那是什麼身份?比宮女還不如。宮女晉封還得一級級來,先從無名無品的官女子開始呢,她倒一夕之間成了答應了。”

皇后和藹道:“樂伎雖然身份不如宮女,但總比辛者庫賤奴好多了。康熙爺的良妃,不是還出身辛者庫麼?照樣生下皇子封妃,一生榮寵。也因着樂伎不是宮女,皇上格外恩賞些,也不算破了規矩。”

嘉貴人眉心微曲,嫌惡似的撣了撣絹子:“樂伎是什麼低賤身份,來日在這裡與我們平起平坐,是要和我們閒話南府裡的哪個戲子有趣呢,還是她穿上哪身樂伎的衣裳彈起琵琶來最勾魂?咱們已經有一個海常在平時陪着說說絲線刺繡了,如今倒來了個更好的。”

海蘭聽說到她,卻也悶悶地不敢說話。皇后臉上一沉,已帶了幾分秋風落葉的肅然之氣:“好了!”

嘉貴人一驚,自知失言,也不敢多說了。皇后緩和了口氣道:“不管怎麼說,玫答應都是皇上登基後納的第一個新人,皇上要喜歡,誰也不許多一句閒言碎語。本宮只有一句話,六宮和睦,才能子嗣興旺。誰要拈酸吃醋,彼此間算計,本宮斷斷容不下她!”

衆人諾諾答應了。一時間氣氛沉悶了下來,倒是純嬪大着膽子道:“皇后娘娘,臣妾有一個不情之請,實在是……”

皇后溫和道:“有什麼事,但說無妨。”

純嬪

躊躇片刻,還是道:“娘娘,昨兒夜裡颳了一夜的風,臣妾聽着怕得很。臣妾的三阿哥還在襁褓之中,一向怕冷畏寒的。臣妾心中掛念,想請皇后娘娘允准,允許臣妾今日去阿哥所多陪陪三阿哥。”

皇后一時也未置言,只是抿了口茶,方微笑道:“今兒本就是十五,你可以去看三阿哥。祖宗規矩,半個時辰也夠盡你們母子的情分了。”

慧貴妃笑言:“可不是!除了皇后娘娘,後宮妃嬪每月初一十五可去阿哥所探望,但都不許過了半個時辰。皇后娘娘常去探望幾位阿哥和公主,本宮也跟着去過一次,三阿哥受的照顧比皇后親生的二阿哥和三公主還好呢。饒是這樣,皇后娘娘還千叮萬囑了三阿哥年幼嬌嫩,要萬事小心。有皇后娘娘這麼眷顧,純嬪你還有什麼不足的?難道多陪了一會兒,你的三阿哥到了冬天便不知道冷了麼?”

純嬪被她一席話說得啞口無言,只得黯然垂下了眼眸。

皇后寬和一笑:“好了。你在意兒子本宮是知道的。只是阿哥所的事,你放心就是。再這樣成日記掛着兒子,還怎麼好好伺候皇上呢?”

至此,衆人再無閒趣,便各自散了。

慧貴妃本在最後,正起身要走,見皇后向她微微頷首,便依舊坐在那兒,只剝着金橘吃。

待到衆人散盡了,皇后方嘆了口氣,揉着太陽穴道:“暖閣裡有上好的薄荷膏,你來替本宮揉揉。”

慧貴妃答應着跟着皇后進了暖閣。素心取出一個暗花紋美人像小瓷鉢擱在桌上,便悄然退了下去。慧貴妃會意,打開一聞,便有沖鼻清涼的薄荷氣味,直如湃入霜雪一般,登時清醒了不少。她用無名指蘸了一點替皇后輕輕揉着,低聲道:“不是臣妾小心眼兒,皇上納了這樣一個人,實在……”

皇后輕輕吁了口氣:“身份低賤也就罷了,只要性子和順總是好的。你卻不知道她的來歷……”

慧貴妃愈加驚疑:“什麼來歷?”

皇后彷彿無限頭痛,泠然道:“本宮只當皇上封了個嬪妃,也沒往心裡多想。誰知才讓趙一泰去南府問了底細,那白氏竟是和她有關的。”

慧貴妃大驚失色:“娘娘的意思是……嫺妃!”她愈想愈不對,恨聲道,“果然呢!臣妾以爲皇上不太去她那裡,她便安分了。原來自己爭寵炫耀不算,暗地裡竟安排了這個進來,真是陰毒!”

皇后用手指蘸了一點薄荷膏在鼻下輕嗅片刻,才覺得通體通泰許多:“不是她陰毒,是咱們整日裡以爲高枕無憂,疏忽大意了。一個不留神就出來一個玫答應,她若是個好的也罷了……”

慧貴妃切齒道:“南府裡出來的,能有幾個好的?一個個狐媚惑主,輕佻樣兒。臣妾方纔想起來,昨日臣妾覺着她們琵琶技藝不佳,白說了一句,便有一個膽子大的敢當着皇上回臣妾的話。一個兩個都是這樣膽大包天的,能有什麼好的?”

皇后倒吸一口涼氣,詫異道:“當着你的面也敢如此,那就真不是個安分的了。”她隱然憂道,“本宮顧着後宮千頭萬緒的事情,總有顧不到的地方。你是貴妃,一人之下衆人之上,你若不替本宮看着點警醒着點,哪日我們姐妹被人算計了去都不曉得!嫺妃近來無寵,可她才十八歲,來日方長……”

慧貴妃微微失神,按着太陽穴的手也不覺鬆了下來:“臣妾已經二十五了……”

皇后的手輕輕搭在慧貴妃纖白的手上,低低道:“你二十五,本宮也已經二十五了。”她語氣一凜,旋即沉聲道,“二十五又如何?只要咱們眼光放得長遠,萬事顧慮周到,一個人眼睛不夠,另一個人幫襯着,總不會有顧不到的地方,也容不得狐媚子媚寵。當日本宮分配殿宇的時候,特意把海蘭放在你宮裡,你知道是爲何麼?”

慧貴妃聽得皇后語氣沉穩,心下也稍稍安慰,忙道:“潛邸之時,除了臣妾與嫺妃、嘉貴人,其餘人等都不算得寵。皇后娘娘將海蘭放在臣妾宮裡,是要防着她哪一日又偷偷狐媚了皇上。皇后娘娘放心,皇上快連她是誰都不記得了呢。”

皇后的目光在她臉上輕輕一轉,見她只是一副篤定的樣子,不覺搖頭道:“這雖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最要緊的。海蘭向來不得寵,所以對皇上而言,既是一個記不得的人,也很可能會成爲一個新鮮人兒。你防着她不錯,但更要防的是嫺妃與海蘭的親近。”

慧貴妃旋即會意:“娘娘的意思是說,海蘭也會成爲第二個玫答應?”

皇后沉靜道:“那也未必。但凡事不能不多長個心眼。你自己宮裡的人,自己留心着吧。”

這邊廂延禧宮裡也不安靜,如懿正站在廊下看着從內務府領來的冬日所用的炭火份例。小太監三寶領着幾個人數清了,上來回話道:“娘娘,已經數清了,黑炭一千二百斤,紅籮炭三百斤,都已經在外頭了。”

如懿點點頭,問道:“海常在那兒如何?”

三寶道:“按着常在的位分,沒有紅籮炭,只有按着每日二十斤的黑炭算。但是奴才方纔打內務府過來,聽說……”

如懿蹙眉:“說話不用吞吞吐吐,聽說什麼?”

三寶嚇得吐了吐舌頭,忙說:“聽說海常在宮裡總說黑炭不夠用,可那份例是定了的,哪有再多?怕是海常在正受着凍呢。”

阿箬替如懿將剛籠上的手爐捧了來,細心地套上一個紫絨爐套才送到如懿手裡,輕聲道:“外頭風大,小主仔細被風撲了腦仁,回頭着了風寒。”

如懿笑道:“總關在屋子裡悶得慌,這兒避風,倒也不怕。”

阿箬又道:“聽三寶說這話,海常在一向是老實的,若不是凍得受不住,怕也不會去跟

內務府再要炭了。只不知她宮裡統共就那兩個人,怎麼會不夠呢?”

如懿嘆息道:“這就是她的難處了。昨兒夜裡我和她都在寶華殿誦經祈福,才摸到她的手爐溫溫的,居然都不熱。我還以爲是伺候她的葉心和香雲不仔細,誰知道問了一句,她眼睛都紅了,說是份例的炭根本不夠用,她那西曬的屋子本來就冷,平日裡燒一個火盆就勉勉強強了,哪裡還顧得到手爐腳爐。我這才知道,她的日子竟這樣難過。”

阿箬正了正身上一色兒的暗紫色宮裝,寬慰道:“這也不能怪小主。貴妃向來和小主不睦,小主自然不便去她的鹹福宮看海常在,否則怎會顧不到?要說起來,也是貴妃太不當心了,由着自己宮裡人受苦。”

如懿心下難過,忍着氣道:“按理說海蘭只有兩個丫頭,兩個太監,東西自然不會不夠。但她告訴我,貴妃怕冷,總嫌着宮裡不夠暖和,內務府送來的炭都是剋扣了大半纔給她的。貴妃自己也就罷了,連奴才的屋子裡都燒得暖烘烘的,也不顧着海蘭。”

阿箬倒抽了一口涼氣:“那怎麼成?再往下正月裡二月裡凍得不行,海常在怎麼受得住?”

如懿嘆了一聲:“這何嘗不是我的不是,爲了避嫌避禍,這樣委屈了她。若我仔細些早發覺了,她也不必這樣受凍。”她喚過三寶,“你仔細些,悄悄兒送些炭到海常在那兒,別叫人留意着。還得記得只能是黑炭,她的位分不能用紅籮炭,那紅籮炭燒了的炭灰是銀白的,一眼就叫人認出來了,反而不好。黑炭卻是看不出多少的。”

三寶應了一聲道:“奴才明白。會趁貴妃去請安時隔幾天送一次,免得送多了點眼。”

如懿滿意微笑:“那就趕緊去吧。還有,內務府撥來的冬衣,你也挑一批好的,悄悄兒送過去。”

阿箬看三寶下去了,便道:“小主待海常在也算有心了,天剛冷的時候就送了好些新棉去,如今又送衣裳。”

如懿頗有觸動:“這宮裡有幾個人是好相與的?海蘭也算和我投契了,彼此照應些也是應當的。”她轉過臉問阿箬,“方纔讓你去永和宮送些薄禮給玫答應,可打聽到了什麼?”

阿箬眼光往四周一轉,忙輕聲道:“奴婢奉小主之命送了兩匹妝花緞過去,誰知道永和宮可熱鬧了呢,嘉貴人和怡貴人都送了東西去,連慧貴妃也賞了好些東西呢。”

如懿念及什麼,便問:“那純嬪……”

“奴婢去的時候純嬪宮裡還沒送東西去呢。”

如懿明白,剛離了皇后宮裡,純嬪一定是緊趕着去了阿哥所看望兒子。即便回來了,也必定傷感兒子不在身邊,一時也怕顧不到這些禮數。她便道:“那等下我去鍾粹宮看看純嬪,她也可憐見兒的。”

阿箬又道:“奴婢特意拜見了玫答應。雖然是答應,但永和宮的佈置,玫答應的打扮,比怡貴人還尊貴呢。可見雖然才侍寢了一次,皇上卻是極喜歡的。”

話音未落,卻聽嘉貴人婉轉的嗓音自院外傳入:“皇上怎麼會不喜歡玫答應?吹拉彈唱的有什麼不會?又是人家一手調教出來的好人兒!”

如懿微一揚眸,就見金玉妍穿了一身玫瑰紫柳葉穿花大毛斗篷,扶着侍女麗心的手風擺楊柳似的進來。玉妍見了如懿便躬身福了一福,笑聲冷冽如檐下冰:“恭喜嫺妃,賀喜嫺妃了。”

如懿一怔,旋即笑道:“嘉貴人這句話合該對着永和宮的玫答應說。怎麼錯到了延禧宮呢?”

嘉貴人冷笑一聲:“嬪妾沒這樣好的本事,調理得出花朵兒一樣的人兒吹拉彈唱,歌舞迎人。娘娘一手栽培出了這樣得意的人來,怎麼不算喜事呢?”

如懿心下含糊,雖不知出了什麼事,卻聽得金玉妍句句話都衝着自己來,便也不假辭色:“嘉貴人一向快人快語,今兒有話也不如直說。本宮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嘉貴人盈盈一笑,那笑意卻似這天氣一般,帶了犀利的寒氣,“嫺妃娘娘聽琵琶曲兒聽得熟了,何必今日早上要和咱們一樣糊塗,還議論玫答應的來歷呢?”

如懿聽她提得“來歷”二字,心中越發糊塗。卻見金玉妍一臉瞭然,想是什麼都知道,與其自己揣測,還不如聽她說來。如懿只得道:“不管嘉貴人說什麼,關於玫答應的來歷,本宮真是懵然不知。若是嘉貴人覺得不必白來這一趟延禧宮,不如賜教告訴本宮一聲,也好叫本宮落個明白。”

嘉貴人姣好的長眉輕輕一挑,疑道:“你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如懿坦白:“真不知。”

嘉貴人似信非信地挑眉看着她,緩了口氣道:“玫答應不是娘娘母家烏拉那拉府邸送進南府的麼?”

如懿與阿箬對視一眼,彼此俱是愕然,嘉貴人見她神色不假,也有幾分信了:“你真的不知道?”

如懿走到廊下,坦誠道:“這件事本宮也是毫不知情,正打算讓阿箬去打聽了的。妹妹若是知道,不妨直言。”

嘉貴人冷冷看了她一眼:“玫答應是先帝雍正八年,你母家烏拉那拉府邸送進來的人。”

如懿凝神想了一想:“雍正八年本宮才十三歲,如何能得知這些事?”

嘉貴人撫着指上尖尖的護甲:“你不知道,不代表當年的景仁宮皇后不知道。慧貴妃和嬪妾已經查問過,當年玫答應入南府,是景仁宮皇后允許的。你當年雖不知情,難道後來也一無所知麼?何況玫答應突然得寵,也太奇怪了些。其中的關節,也只有娘娘你自己知道了。”

金玉妍言畢,扶了麗心的手徑自離去。唯餘如懿站在院中,聽着檐下冰柱滴答落下冰水來,滴答,滴答,敲在她疑惑不定的心上。

(本章完)

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四章 直言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章 自處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六章 君心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六章 棄婦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六章 君心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六章 棄婦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章 哲妃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一章 靈前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十九章 兩敗第四章 直言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四章 直言第二章 自處第六章 棄婦第十五章 凌辱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四章 直言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章 漁翁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五章 皮影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九章 名分(下)
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四章 直言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章 自處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六章 君心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六章 棄婦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十六章 君心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六章 棄婦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章 哲妃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一章 靈前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十九章 兩敗第四章 直言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四章 直言第二章 自處第六章 棄婦第十五章 凌辱第八章 名分(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四章 直言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十四章 風波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章 漁翁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五章 皮影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九章 名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