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蕊姬(下)

這一日是臘月初一,皇帝照例宿在皇后宮中。如懿聽着窗外風聲淒冷,雪落綿綿,正對着燈花想着心事,卻見阿箬進來,抖落了一身的雪花,近前道:“小主。”

如懿將自己壺中的茶倒了一碗遞給她,又將暖爐給她捧在懷裡:“先喝杯熱茶暖一暖。”

阿箬凍得抖抖索索的,一氣把那茶喝盡了,方暖過來道:“都打聽清楚了。玫答應的確是出自咱們府裡,也是老主子手裡進來的人。不過那年先帝選充南府的樂伎,各府裡都挑了好的送進來,倒也不止咱們一家。奴婢問過了,玫答應今年十七,是十二歲的時候送進來的。”

火盆裡一芒一芒的紅籮炭燒得極旺,不時迸出幾星通紅的火點子。如懿慢慢地撥着指甲,凝神道:“難不成姑母這麼早就佈置下了人在宮裡?只是有這麼個人,姑母也不曾向我提過一句呀。”

阿箬搓着手取暖道:“奴婢也是這麼想。只不過最後那幾年老主子自顧不暇,與小主也來往不多,渾忘了也是有的。”

如懿點點頭:“也許也是咱們想多了,不過是各府裡都送了人進來,咱們恰巧也有一個罷了。落在別人眼裡,疑心便生了暗鬼,以爲是我唆使了送去皇上那兒的。”

阿箬冷笑道:“可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往咱們頭上栽,小主可別再那麼好性子了。什麼時候冷不丁給她們一下,她們就都知道厲害了。”

如懿一笑:“再厲害也厲害不過你的嘴!”她蹲下身,拿起烏沉沉的火筷子撥着火盆裡的炭,底下冒出一陣香氣,阿箬吸了吸鼻子,喜道:“好香!是烤栗子的味道!”

如懿笑道:“知道你愛吃,你剛出去我就往火盆裡扔了好幾個栗子,這會兒正好。你自己拿火筷子夾出來,仔細燙手。”

阿箬忙不迭地笑着答應了,取出烤得爆開的栗子,顧不得燙,就剝開吃了起來。

暖閣裡燈火通明,隱隱地透着栗子的甜香,主僕倆相視一笑,倒也開懷。

此後連着幾日,但凡有侍寢,必是永和宮的玫答應,得寵之深一時風頭無兩。加之數日鵝毛大雪,出門不便,皇后免了晨昏定省,一時之間衆人對這位未曾謀面的玫答應存了無數好奇之心。

好容易五六天後雪止晴霽,終於能出門了。這日的宮中請安,衆人便到得格外早。

果然才坐定陪皇后聊了幾句,殿外便有太監通傳:“玫答應到了。”

聽得這一聲,本來還在笑語連珠的嬪妃們都靜了下來,不自覺地向外看去。

只見殿門豁開,一個身着淺菊色繡碧桃花蝶蘇緞旗裝的女子低着頭盈盈走進,她梳着精巧的髮髻,發間不用金飾,只以碧璽花朵零星點綴,髻上斜兩支雪色流珠髮簪,捲起的鬢邊嵌着一粒一粒瑩瑩的紫瑛珠子。待到走得近了,纔看出她的衣裙上繡着一小朵一小朵淺緋的碧桃花瓣,伴着銀線湖藍淺翠的蝴蝶,精繡繁巧輕靈如生,彷彿呵口氣,便會是花枝展天地,春蝶翻飛於衣裾之上。

慧貴妃見她早不是昔日打扮,不覺擱下茶盞,冷笑一聲:“狐媚!”

因是玫答應一直低着頭,雖未看清模樣,嘉貴人已然奇道:“咱們冬日的衣衫厚重,怎麼她這一身卻輕薄,好像不怕冷似的。”

純嬪坐在她身旁,低低道:“聽內務府說江寧織造新貢了一種暖緞,雖然輕薄,卻十分暖和。”

嘉貴人鬱然嘆了口氣道:“自從皇上登基,皇后下了命令,不許用純金的首飾,不許金線織衣,更不許用江南的好料子,說是靡費。如今看她這一身衣裳便是蘇緞的料子,只是個答應也用了銀線織繡,雖未用金飾,可那碧璽又如何不貴重了?”

純嬪輕輕搖了搖頭,示意她噤聲。嘉貴人沒好氣地收斂了神色,只擰着絹子不做聲。

玫答應低頭欠身,行了一禮:“臣妾永和宮答應白氏參見皇后娘娘、各位小主。皇后娘娘萬福金安,各位小主順心遂意。”

皇后含了一縷妥帖雍容的笑意,和言道:“這便是玫妹妹了,本來早應相見的,只是一直大雪,到了今日才得見。起來吧,蓮心,賜座。”

玫答應擡起頭來,衆人見她這般盛裝打扮,只以爲是個千嬌百媚的絕色美人,誰知仰起面來,不過是個白淨嬌麗的面孔,雖然十分清秀,但也只是中上之姿而已。旁人倒還不覺得怎樣,嘉貴人先不由自主地鬆了口氣,只低頭撥着自己手腕上的銀鑲珠翠軟手鐲,笑吟吟地不說話。

蓮心在海常在之後添了一張椅子請玫答應坐了,又殷勤端上茶來。

玫答應倒也不羞怯,朗聲道:“本該早些來拜見皇后娘娘的,可惜一直天公不作美,到了今日才能來。”

皇后向上挑起的脣勾勒出一朵和婉的笑紋:“來與不來,都只是一份心意。以後朝夕相見,你就知道各位姐妹都是好相處的了。”說罷便由蓮心一一指了妃嬪引她見過。

嘉貴人輕聲笑道:“不僅咱們是好相處的,皇上也格外疼妹妹啊。妹妹這身料子,輕薄暖和,是江寧進貢的暖緞吧。”

玫答應淡淡笑道:“嘉貴人好眼力。”

嘉貴人脣際欲笑未笑:“不是我好眼力,而是乍一看見妹妹穿得單薄,害怕凍着了妹妹。原來是皇上的一片心意。只是這暖緞難得,連皇后宮裡也都沒有,我也只是聽說了胡亂一猜罷了。”

嘉貴人娓娓道來,衆人心裡難免多了一分醋意,玫答應還是那樣淡淡的神情:“是麼?皇上只是賞了我衣裳,別的我不多問,也全不知道。”

嬪妃們見她只是這樣疏懶的神情,也知道不好相與。倒是慧貴妃說了一句:“皇上登基后皇後孃娘就一直主張後宮簡樸。妹妹只是區區一個答應,這身衣服也略奢華了些。”

玫答應懶懶擡了擡眼:“是麼?皇上喜歡嬪妾這樣穿而已。”

慧貴妃一時噎住,不覺有些氣惱。

皇后看出幾分端倪,朗然道:“好了。外頭雖然雪停了,但天寒地凍,路滑難行,大家還是早些回去吧。快到年下了,別凍着身子纔好。”

衆人答應着散了,便各自上了輦轎回宮。

阿箬替如懿圍上雲白青枝紋雁翎氅,兜好風毛和暖爐,扶了她的手出去。如懿看着滿世界冰雪銀裝,便道:“別傳輦轎了,這麼好的雪景,咱們從御花園慢慢走回去。”

阿箬笑道:“也好。好些天沒出來了,悶得慌呢。”

二人正要邁步出去,忽聽身後一聲喚“嫺妃娘娘留步”。如懿轉過頭去,卻見玫答應攜了一個小宮女的手盈然上前,笑道:“嫺妃娘娘好雅興,嬪妾正好想去御花園中賞雪,不知娘娘可否願意與嬪妾同行?”

如懿笑道:“既然妹妹願意,獨行不如結伴罷了。”

二人慢慢踱步向前,雪後的陽光雖無多少暖意,但與雪光相映更加顯得明亮。多日來的積雪更是將御花園映得白光奪目,恍若行走在晶瑩琉璃之中。偶爾有樹枝上的積雪墜落至地發出輕微的簌簌之聲,越發襯得周遭安靜得彷彿不在人世。此時積雪初定,間或有幾株蠟梅正開得繁盛。那蠟梅素黃粉妝,色如蜜蠟,金黃燦爛一樹,加上梅枝間新雪相襯,呼吸間只讓人覺得清芬馥郁,冷香透骨如懿不覺深吸了一口氣,玫答應察覺,便笑:“嫺妃娘娘喜歡梅花?”

如懿伸手攀住一掛蜜凍似的花枝輕輕嗅了嗅,沉醉道:“是,尤其是綠梅,清雅宜人,不落凡骨。”

玫答應道:“娘娘見過綠梅?”

如懿頷首:“小時候和阿瑪去蘇州,在那時見過兩次,實在是人間至美之物。”

玫答應淡淡一嗤,脣邊露出三分清冷之意:“嬪妾也是因爲善彈月琴,才被人從蘇州買來。後來才機緣巧合被送進宮來。”

如懿奇道:“聽聞玫答應出身南府琵琶部,不是應該善彈琵琶麼?”

玫答應幽然凝眸,墨灰色的憂傷從眸底流過:“嬪妾本來擅長的是月琴,只因入了南府,教習師傅說先帝喜歡琵琶,才改學的。”她伶仃的嘆息轉瞬落在寒風裡,“哪裡不都一樣?喜歡什麼,中意什麼,都由別人說了算,半點由不得自己。”

如懿聽她感傷身世,便試探道:“這句話,你是在怪烏拉那拉府當年把你送進南府麼?”

玫答應冷然一笑:“送嬪妾是送,送旁人也是一樣,有什麼可怪的?不送嬪妾進南府,嬪妾也不過是府裡一個樂伎,漂若浮萍罷了。哪裡比得上嫺妃娘娘金尊玉貴,連喜歡的花都是骨骼清奇的稀世綠梅,相形之下,嬪妾不過是風中柳絮,蒲柳命數了。”

如懿正不知如何接話,只聽得後頭一個聲音道:“只可惜這綠梅實在是難得。凡事太過清奇,終究不容於世長久。嫺妃,你說是不是?”

如懿聞聲擡首,卻見慧貴妃攜了宮女站在不遠處一樹蠟梅下,手中折了兩枝蠟梅,盈盈向她笑語。

如懿見了她,便與玫答應屈身行禮道:“給貴妃請安。”

慧貴妃吩咐了“起身”,笑道:“風吹得順,聽見嫺妃與玫答應閒聊,倒惹得玫答應自傷身世了。”她笑着向玫答應瞥了一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的就是玫答應啊。”

玫答應微微低首:“再相見,貴妃娘娘雍容華貴,風姿依舊。”

慧貴妃細細打量着她,最後將目光落在她水蔥似的纖纖指尖上:“這麼會說話,南府裡應該選你去唱曲兒,只彈琵琶是可惜了。倒還沒問過妹妹,叫什麼名字呢?”

玫答應不信她不知,卻還是答道:“嬪妾姓白,名蕊姬。”

慧貴妃脣角漾着甜美的笑意,眼中的清冷卻與這冰雪並無二致:“果然是個好名字,一聽生來就是供人賞玩取樂的。”

玫答應眉心一跳,臉上卻平靜無波:“命裡註定的緣分,若能供皇上一時之樂,就是嬪妾的無上福澤了。”

慧貴妃聽她句句仗着皇帝的恩寵,笑意頓斂,冷冷道:“別以爲封了個答應,你的榮寵就長久了。你那一手琵琶,皇上閒時當麻雀唧喳似的聽個笑話兒,還真當自己成了鳳凰清啼麼?”

玫答應不卑不亢,只蘊了一抹淡淡笑意,悠然望着天際道:“嬪妾自知琵琶不如貴妃娘娘,姿容也不如貴妃娘娘。可是娘娘想過沒有,爲什麼皇上放着娘娘這一手琵琶絕技不聽,只喜歡嬪妾這些不入流的微末功夫呢?”

慧貴妃神色一冷,還不及回嘴,玫答應眼波悠悠在她面上一轉,恍若無意般望着近處一樹怒放的蠟梅,悠然道:“歲月匆匆,不饒人哪!”

慧貴妃臉色大變,只見一張粉面漸次蒼白下去,直如枝丫上透白的積雪一般,腳下微微一個踉蹌,身邊的宮人忙牢牢扶住了。

如懿聽得不對,立刻呵斥道:“放肆!貴妃和本宮面前,豈容你胡言亂語,肆意犯上!”

玫答應毫不畏懼,她的笑聲落在雪野中恍若檐下風鈴一般清脆玎玲:“嫺妃娘娘別吃心,娘娘只比嬪妾長了一歲,歲月怎捨得薄待了娘娘?嬪妾說的是誰,那人心裡自然清楚!”

如懿本是好意,念在同出於烏拉那拉氏門下,想替她圓了過去。誰知蕊姬毫不領情,越發指着慧貴妃不依不饒。饒是如懿這樣的外人,聽了亦覺得下不來臺。

慧貴妃才一站穩,聽得這一句,臉上騰地紅了起來,顯是怒到了極點。她的目光如利劍一般,恨不能在玫答應年輕飽滿的面孔上狠狠刺出兩個血洞來。片刻她口中迸出兩個字:“掌嘴!”

話音擲地有聲,不容半句辯駁。慧貴妃身邊的首領太監雙喜一個搶身,按住了玫答應的肩就要往下按。偏是那玫答應是南府出身的,身段水蛇兒似的輕靈,輕輕一擰便扭開了。雙喜一個手快,這下再不留情,往她膝彎裡狠狠一踢,玫答應吃痛,一下就跪在了雪地裡。雙喜一個耳光就要扇上去,玫答應如何肯受辱,喝道:“我是皇上親封的嬪妃,怎容你一個奴才欺辱?”

雙喜稍一猶豫,按着玫答應肩膀的手卻絲毫不肯放鬆。

如懿看情勢不好,忙求道:“貴妃娘娘,蕊姬剛成答應不久,宮中的規矩禮數還沒有都懂得,但請貴妃寬恕,饒了她一遭吧。”

慧貴妃冷冷一笑,根本不去理睬如懿,只看着玫答應道:“自己才從奴才堆裡爬出來,就嫌棄人家是奴才不配動你了?你是皇上親封的答應,本宮是皇上親封的貴妃,雲泥之別,你敢冒犯本宮,就活該要受責罰!雙喜,給本宮狠狠掌她的嘴!”

話音剛落,玫答應雪白嬌嫩的臉頰上便已經狠狠捱了一掌。雙喜顯是用足了力氣打下去,玫答應的左側臉頰立刻高高腫起,嘴角溢出猩紅一抹血痕。她猶自不怕,仰着頭道:“旁人說奴才兩個字就罷了,貴妃娘娘自己也是包衣出身,和嬪妾有什麼兩樣?又誰比誰高貴了!”

慧貴妃自擡旗爲高佳氏之後,平生最恨人提起她是漢軍旗包衣出身,生生地比如懿矮了一截。此時又正當着如懿的面,她愈加氣得渾身發顫,指着玫答應厲聲道:“雙喜,她這樣不知死活,你也不必留情!給本宮狠狠地打,打到她老實爲止!”

這一吩咐,雙喜更落了十二分的力氣,又狠狠扇了兩下。如懿轉過頭不忍去看,那聲音卻噼啪響亮入耳,想躲也躲不過去。

突然耳邊利落一聲“住手”,衆人聞言轉身,舉目卻見洋洋灑灑一行人,前導四人執銷金鳳首提爐,隨侍太監在後執翟扇、掌曲柄五色九鳳傘,色彩灼灼,在紛白雪地中格外奪目。皇后身邊的趙一泰走在前頭,喝道:“皇后娘娘駕到!”

衆人一個醒神,忙一齊屈身下去,齊聲道:“皇后娘娘萬福金安。”

皇后的神色並不好看,一時也未叫“起來”,居高臨下看着衆人:“本宮本想去阿哥所探視幾位公主阿哥,誰想才走到這裡,就聽見你們喧譁吵鬧,毫無體統!”她的目光從貴妃、嫺妃、玫答應身上從容滑過,帶了幾分沉肅之意,“這裡是宮中御苑,不是你們自家的刑場,容得你們在這兒失了皇家的體統。”

慧貴妃恨恨瞟了玫答應一眼,努力擠出幾分笑色,回稟道:“皇后娘娘息怒。娘娘有所不知,玫答應出言狂妄,肆意犯上,不僅譏笑臣妾出身包衣,又譏諷臣妾人老珠黃……”

玫答應毫不示弱,仰起臉露出脣角兩道血痕,她雪白的面孔尤顯得淒厲猙獰。“皇后娘娘明鑑,臣妾是說過慧貴妃出身包衣,但就因貴妃出身包衣纔有今天的榮寵,這話並沒有錯。但貴妃娘娘所言‘人老珠黃’,臣妾絕對沒有說過這四個字,只是嘆息歲月匆匆罷了。”她轉頭看了如懿一眼,“皇后娘娘若是不信,大可問一問嫺妃娘娘。”

如懿聽她辯駁,雖然意指貴妃人老珠黃,但的的確確沒有說出“人老珠黃”四個字,只得回道:“方纔玫答應的確是出言不敬,但‘人老珠黃’四個字,確實是沒有說過。”

慧貴妃愈加不忿:“她雖沒有說過這四個字,但的的確確就是這個意思。嫺妃你如此縱容包庇,要說和玫答應絕無勾連,本宮實在不信!”

如懿心中一驚,再想分辯,想想慧貴妃已然認定,再多言也是無濟於事,索性別過臉去不再應對。

皇后臉色一沉,喝道:“好了。各人有各人的意思,一時誤會也是有的。”她緩了緩聲氣,和言道,“玫答應新晉嬪妃,自然有禮數不周的地方。你是僅次於本宮的貴妃,管教約束也是應該的。既然掌嘴也掌了,臉也成了這個樣子。罷了,都起來吧。”

衆人忙謝過起身,玫答應倔強道:“皇后娘娘,臣妾的確言語有失,但貴妃娘娘氣急敗壞便叫掌嘴。臣妾新侍皇上不久,就損傷了容顏,皇上若是問起,臣妾不敢不答。”

皇后看她的目光並不含任何溫意:“皇上若是問你,你們各執一詞,皇上誰的也不會聽。本宮只會秉公直言。你錯在言語犯上,貴妃罰你不錯,只是罰你的人下手太重罷了。你要再不安分,頻頻生事,本宮也不會容你!”

皇后甚少以這樣的口吻說話,如懿知道利害,忙在後頭悄悄拉了拉玫答應的披風。玫答應聽得皇后如此語氣,一時也不敢再言。

皇后見衆人都是默然無聲,便向如懿溫和道:“嫺妃,這件事你未曾過多參與。這樣吧,就由你送玫答應回去,好好勸解她幾句。”

如懿本不欲接這差事,免得衆人都以爲她真與蕊姬有何勾連。可偏偏方纔有些話沒有問完,想想既然身在這嫌疑裡,一時也避不開,便也答應了。

慧貴妃見二人去得遠了,忍不住憤憤道:“皇后娘娘寬厚仁慈,只是這種小婢子出身寒微,輕狂驕縱,若不好好教導規矩,只怕仗着皇上寵愛要翻了天了。”

皇后冷然瞟了她一眼:“打你也打了,雪地裡你也讓她跪着了。你還要怎樣?真打破了臉,跪傷了膝蓋,皇上問罪下來,你怎麼回話?”

慧貴妃賭氣道:“臣妾就實話實說罷了。左右也是玫答應自己先錯了。”

皇后看了她一眼,搖頭道:“她的確是錯了,但你是貴妃,是居上位者,應該有容人之量,這樣發作鬧起來,只爲了幾句言語口角,即便真是玫答應錯了,皇上也只會怪你心胸不夠開闊。”她推心置腹道,“好妹妹,不是本宮要說你,她是皇上的新寵,無論如何,你都應該要忍過這一時之氣。等到時日長了,皇上冷了下來,你要打要罰,皇上不會心疼,反而還覺得你對。你可明白麼?”

慧貴妃這才露出幾分懊喪之情:“那臣妾已經把她的臉打成那樣了,皇上會怪罪臣妾麼?”

皇后微微嘆息:“你呀!好了,這件事皇上要真過問,本宮會替你圓過去。另外,本宮會讓人從太醫院拿些清涼消腫的藥膏替你送過去。這件事畢竟她也有錯,若她知道其中的利害,也不敢隨意去皇上那兒哭訴。”

慧貴妃這才稍稍放心,心悅誠服道:“有皇后娘娘做主,臣妾就安心了。”

皇后轉頭吩咐:“素心,你即刻去太醫院送些膏藥去永和宮,別耽誤了。”

素心答應着去了。慧貴妃感激道:“臣妾謝過皇后娘娘。”

皇后含了一分欣慰的笑,道:“好了。你若有空,就陪本宮去阿哥所吧。”

慧貴妃忙扶過皇后的手,兩人攜着手踏雪而去。

(本章完)

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章 哲妃第一章 靈前第四章 直言第一章 靈前第二章 自處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一章 琵琶第三章 風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四章 直言第四章 直言第六章 棄婦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六章 君心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一章 靈前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章 漁翁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二章 自處第十一章 琵琶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三章 風雨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章 漁翁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五章 皮影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一章 靈前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一章 靈前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一章 靈前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六章 棄婦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五章 凌辱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四章 直言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章 自處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章 漁翁
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章 哲妃第一章 靈前第四章 直言第一章 靈前第二章 自處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一章 琵琶第三章 風雨第十二章 蕊姬(上)第四章 直言第四章 直言第六章 棄婦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七章 求存第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六章 君心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一章 靈前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十章 漁翁第四章 直言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十四章 風波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二章 自處第十一章 琵琶第三章 風雨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三章 風雨第三章 風雨第七章 求存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七章 對食第七章 求存第九章 名分(下)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三章 風雨第二十章 漁翁第十七章 玉面(上)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五章 皮影第二十九章 獨自涼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一章 琵琶第十八章 玉面(下)第八章 名分(上)第一章 靈前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四章 風波第一章 靈前第十五章 凌辱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八章 西風恨第六章 棄婦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一章 靈前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六章 阿箬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二十三章 得子(上)第十九章 兩敗第二十一章 永璜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二十四章 得子(下)第六章 棄婦第十章 哲妃第二十五章 山雨第十五章 凌辱第一章 靈前第二十二章 封誥第四章 直言第十三章 蕊姬(下)第九章 名分(下)第二章 自處第八章 名分(上)第十六章 君心第九章 名分(下)第十一章 琵琶第二章 自處第二十章 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