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御前會議;文武對立特色

追溯官方公文體系的話,有明一朝無疑是這一體系的集大成者,趨於成熟的公文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又或者說是廢除丞相之後的合理演化。

在初期的時候,上朝議事還較爲普遍,但隨着時間流逝,以往每日一回的常朝就變得愈來愈少。

不過在內閣制度與完善的公文體系的作用下,即使是嘉靖、萬曆這二位慣於不上朝的皇帝也能掌控朝政,公文治國可以說也是大明特色之一。

時至今日也是如此,朱士堰素來不喜歡召集一幫子人一同議事,他認爲這樣的效率非常低。

由此,儘管內閣習慣於隔三差五就自行開會商討,但御前會議卻並不常見,可能一年下來纔有個三五回。

不過現在新皇繼位,一場明確各方利益、敲定國策的御前會議顯然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說整個帝國的權貴和商賈們都在時刻關注着,政策大方向如何變動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就比如說一家服裝廠,廠主就得千方百計的獲取各種信息來明確安排生產計劃——兵部什麼時候下訂單?在這期間是白等着還是先接其它民間訂單?接民間其它訂單的話,最多能接多大量?

如果把握的不到位,白等上幾個月、大半年,全廠不開工無疑會大虧特虧;如果開工的話,接下的訂單總量太多了,到時候又無餘力去接軍方訂單。

至於是否要臨時多招工人、添購新機器,這些同樣不能胡來,工人要發錢、機器要組裝和維護。

這就是信息的價值,而權貴們往往就是能掌握到一手消息的人,他們哪怕坐在家裡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上門送錢,只希望能問出少許有效信息。

文淵閣,從前用作貯藏圖書與內閣處事的地方,如今其第二功能被改爲了開會議事,而且基本上都是高等級的會議。

而今天的御前會議便在這兒的議事廳中召開。

“陛下到。”

載着朱泠婧的轎車緩緩停在了文淵閣前邊,其餘隨從乘坐的擺渡車也緊隨其後的停了下來。

前導車的錦衣衛軍士下車走來,伸手打開車門並順勢退到了旁邊。

至昌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10:03,因爲皇帝遲到了片刻,會議比計劃中開始的遲了一些。

周長風幾人跟在朱泠婧身後大約三、四步開外,與他一同隨行的還有方述均與蘇依依。

寬敞明亮的廳堂中整齊陳設了一組方桌,左邊一列、右邊一列,而中間靠邊的地方則單獨擺放着御案與御座。

這兒的桌椅皆是楠木材質,雕刻着精緻的紋飾;天花板上沒有大吊扇,取而代之的是前後兩處中央空調出風口。

走進這兒的第一感覺就是清涼,初秋的南京還有些餘熱,但在空調的作用下,室內溫度被剛好控制在了26℃。

已知參與會議的大佬們十餘人,分別是代表朝廷的內閣丞相高慶魁、國防閣臣林羲、外務閣臣餘慎華、財政閣臣李光遠,代表諮政院的總裁陳介禮、副總裁馬明利,代表軍隊的大都督吳維煥、大都督府陸海空三軍處的都督同知。

偌大的廳堂彙集了大明最核心的一批人,見慣了戰爭大場面的周長風也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了些——這兒無形之中傳來的氣場完全與危機四伏的沙場迥然不同。

在場的十餘人都站了起來,稍稍轉身,然後一齊躬身拱手行禮,“見過陛下。”

皇帝落座,然後招呼大家坐下,然而周長風三人本就無處可坐,他們並排佇立在皇帝右後方幾步遠的地方。

這兒的每個人都是大忙人,沒有多餘時間浪費,所以會議不可能毫無準備,否則極容易陷入無休止的扯皮推脫之中。

在這之前,有關議程早都安排好了,具體議題也都逐一羅列於紙上,開會之時非必要不許岔開話題。

首個議題最爲簡單直接,是關於皇太子的追封與下葬的事。皇太子英年早逝,太上皇執意要將他追封爲帝,直接下葬於現有的陵寢。

朱泠婧自然不可能有意見,大臣們也都贊成,皇太子這些年來的奔波與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名義上的追封於情於理都恰當,只是要多建一座陵寢罷了。

許多時候,新皇一繼位就開始修建陵寢了,朱士堰的陵寢動工的比較晚,大概是十年前才陸續開建,在工程機械的幫助下大半年就完工了。

讓人唏噓的是,之後要下葬的卻並非本人,而是其子。

這個議題在現在起到的作用似乎是讓大家熟悉氛圍?一致同意之後,許久未曾召開的御前會議變得輕鬆了一絲。

接下來,外務閣臣餘慎華站起身來,對近來的世界局勢作說明。

“八月二十七,英、法、俄三國特使齊聚於埃及開羅,商談有關協同限制德國的舉措,具體內容尚且不知,但很大可能更側重於軍事同盟的籌備。”

“本月初四,意大利與奧地利爆發邊境小戰一場,前者大敗而歸,低調公佈傷亡四百餘人,但據我駐維也納公使館報告,其實際折損上千,另有大炮汽車若干。”

“本月初九,俄國杜馬通過了《總動員法》修正案,旨在進一步細化徵召,加快徵召流程;同時,他們又還有所擴軍,新編了十五個步兵師。”

“十八日,依照總統令,美國方面在已經實施的二次《文森法案》基礎上新增了一座八千噸浮船塢和十艘大型潛艇。”

他的話音落下以後,諮政院總裁陳介禮開口發問:“德國方面這兩日可有反應?至少大前天時還未有任何消息。”

“沒有官方對外消息,他們一直沉默。”餘慎華回答道。

隨後,丞相高慶魁站了起來,掃視了一圈在場的十餘人,開口道:

“陛下、諸位,當今的形勢日漸緊張,不容樂觀啊。”

“歐洲方面,德、奧等國與英法俄勢必要起大戰,二十年前是雙方都筋疲力盡、無力再戰,現在休養之後自然不可能長久相安無事。”

“在我國朝這兒,英國人謀劃調遣一支大軍前來震懾,制約我軍步伐。荷蘭人如影隨形,也在竭盡全力組織防備。”

“可不論如何,英國首重歐洲,荷蘭又已沒落得不成樣子,縱然二者聯合頑抗會有些麻煩,但不足爲懼。”

“與之相比,在大洋彼岸看似置身事外的美國纔是必須提防的,海軍條約到期後,美國人的造艦計劃堪稱龐大。”

“可以預見的是,最遲一年半以後,其太平洋艦隊便可相對我海軍全體不落下風。”

“歐洲的戰爭一旦爆發,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勢必會長期化、廣泛化、嚴重化。”

“美國方面現在還在跟雙方做生意,但並無可能坐視整個西歐那啥,也就是說,假使戰事不利於英法,美國有極大可能如從前歐戰一樣跨洋蔘戰。

“在此期間無疑是本國攻略南洋地區的絕佳時機,如若軍事上順利、外交手段恰當,英國人極有可能明智的退讓。”

“相應的,其談判條件應該會是中止南下,從而確保澳洲之安危。”

“綜合如此推斷,內閣設想的大體方略便是加緊備戰,我國朝須儘快完成能夠應付最險惡之大戰的準備,並以外交手段軟硬兼施,亦有微弱可能使得英國方面主動退卻,這自然皆大歡喜。”

“同時,假使歐洲戰端迸發,靜觀些時日過後,即可考慮趁機出動發兵(南洋)。”

如此講述完畢之後,他偏頭看向了皇帝的方向,拱手道:“以上便是臣等之料想,請陛下裁斷。”

人家軍部都沒開口說話,裁斷個鬼哦!

倚靠着椅背的朱泠婧看着很閒適自在,似乎把這兒當成了自己家一樣。

好吧,嚴格意義上來說,這裡的確算她家。一旁的周長風如是想到。

她揮了揮手中的摺扇,不緊不慢地說:“總結的很全面。那麼,衛國公如何看?”

吳維煥旋即站了起來,沉吟道:“這個分析的確無錯,可並不嚴謹。歐洲開戰之後靜觀其變?靜觀?靜觀多久?這一點必須明確,否則只是空談。”

這個問題不該由高慶魁答覆,面對如此具象的反問,身爲國防閣臣的林羲便起身作答。

“自然是得等戰況明晰。”林羲苦笑了一下,繼續說:“這話雖然含糊,但我想諸位應該都能明白。”

天知道戰爭打起來會是何模樣!我們又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忌憚無比的法國人在邊境線上修起了漫長而堅固的馬奇諾防線,法國陸軍又號稱歐洲最強。

戰爭爆發之後,德國人該何去何從?這一切都不得而知。

假使德國人受阻於防線,不得不進行殘酷而緩慢的進攻,從而在邊境線附近來回拉鋸。那麼至少對於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戰爭規模就是可控的,可以從容應對。

於是,他們便還能有餘暇顧及遠東地區。

這不難理解,在場的衆人自然都明白,可朱泠婧對林羲的話不太滿意。

“這樣含糊其辭,卿等倒是都曉得,可或許朕沒聽明白呢?”她不鹹不淡地說道。

平常爲了高效交流,林羲肯定沒有閒工夫細緻解釋,形象來說就是領導們的經典用詞——先這樣、再那樣就行了。

“呃……臣……”

“不必解釋這個了,繼續議事。”

被懟得頗爲尷尬的林羲一時語塞,正欲詳細解釋,但是朱泠婧直接一揮手命令跳過了這段小插曲。

嘖!這女人說起話來還是一如既往的……讓人渾身不自在。

站在她右後方的周長風只覺得有些彆扭,禁不住回想起了自己從前與她的對話。

“我等倒是有過仔細考量,”吳維煥無視了現場的一絲尷尬氛圍,直截了當地說:“在不能料定戰事會如何發展的情況下,無需靜觀,最佳時機恰恰就是一開始。”

他的話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除了另幾位軍部人員——大都督府陸海空三處的都督同知仍然淡定。

吳維煥避開了其他人的目光,直接扭頭看向了皇帝。

“我們無法預判,難道英國人就有辦法嗎?戰事剛開、尚不明朗時立刻出手,料定他們不敢分兵支援,只能以保守態度應對。”

“在那之後,不論歐洲戰事如何變化,所勻出的時間足夠我軍高歌猛進了。”

ωwш● тTkan● c○

“況且,我等並不看好法國方面的防禦,大都督府數次推演,法軍往往三、四個月就頹勢盡顯了。鄙人認同這一結果。”

戰爭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次之則是預判敵人之預判。

相比起內閣方面的保守構想,軍部的計劃無疑就要大膽許多了。

直接趁英國人的家門口剛開始打架,就在後院趁亂搞事,這樣英國人只能捏鼻子認了,否則顧此失彼。

“但你們並未考慮到美國這一變數。”林羲皺眉道:“咱們早就獲悉英美之間在商定秘密協定了,究竟是不是共同防禦協定還不得而知,假如是,我軍如何同時應對兩大海軍?”

“你這個假定與你們內閣先前所言契合麼?”吳維煥有些惱了,他反問道:“如果英美共同防禦南洋,靜觀歐洲戰事之後再發兵又有什麼區別?”

“如果歐洲戰事吃緊,美國方面可能不會履行協定……”

“幼稚得可笑,滑稽無比!丁點膽識都沒有。”

周長風稍稍走了一下神,回想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調動所需時間,結果回過神來卻發現現場的氛圍不太妙。

呃…怎麼文武對立的傳統習俗時至今日還能見到?

合着雖然沒有陸軍與海軍之矛盾,但卻有中國特色的文武對立是吧?

對於雙方剛剛陳述的分析,純客觀的來說,周長風更加認可軍部的構想。

不是說後發制人不好,而是如今這個局面把主動權拿在手上顯然更好些。

至於英美共同防禦協定,在他的印象中歷史上這好像都是四〇年以後才落定的事了,在那以前英美可以說還在各玩各的。

何況美國人雖然也在備戰,但程度不高。尤其是陸軍,數量少、裝備差,M2A2輕型坦克堪稱鐵皮罐頭。

等歐洲那邊一開打,德國人都間接的幫忙分擔了大部分注意力了,這種情況下有什麼可怕的?直接幹就完了!

神色如常的朱泠婧輕笑了一下,然後叩了叩御案,平靜道:“這不是吵架的地方。”

第366章 喜迎王師收復舊港!戰爭債券和黃金第20章 臨危受命第415章 海闊憑魚躍;擦槍走火只是時間問題第574章 中型通用底盤;糟糕的爛攤子誰去收第85章 東拼西湊第225章 加冕儀式;閱艦式的風波第253章 第二五章 不準帶女人回來;抵抗與否第202章 奇葩潛逃;決戰前夕第381章 刺蝟彈;大明海軍決戰策略第93章 不忍吐槽的工業垃圾第353章 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末日第653章 不論如何擊沉她!落幕炮戰第542章 列剋星敦更名;蘑菇的肥料第663章 逼人太甚;真是杞人憂天?第464章 第四七章 飛蛾撲火;目標,胡蜂!第649章 大白天關燈?這肯定是個圈套第128章 安葬;繼續挖牆腳第309章 第三五章 新建邯鄲兵工廠;逃出生天第284章 三基發射藥?搶坦克訂單關於女主和女配的公告第668章 我不吃裝甲;建議用黃色炸藥衡量威力第536章 之前你們還勸降來着?最後一戰阿羅第46章 血戰廓爾喀營第588章 南部戰線的故事第452章 裝母三號改六方案;被俘獲的後果第267章 德國人的提議;怎麼是你?第141章 跟鎢字沾邊的都便宜第632章 太平洋特色甲彈對抗;龍朔!龍朔!第218章 從重治罪;轉機第289章 演練?皮托管第480章 自認倒黴;這裡只有一支王牌第397章 除草劑行動的結局;久違的時光第516章 此消彼長;漸變爲持久之戰第328章 貪腐事小 怠政事大;代號“北極光”第287章 僱保姆贈保鏢;護衛艦第607章 第六一章 老虎泥地跑 十里一拋錨;第199章 突破;爲正義而戰!第310章 第三六章 技高一籌;不該說的別說第236章 具裝騎警,出擊!多親親就不會喘不第504章 第五一章 望而生畏的距離;夏威夷空第569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第71章 空心裝藥破甲彈第365章 意外一換一;我們失敗了第420章 火力還不夠!虛眩行動第663章 逼人太甚;真是杞人憂天?第125章 視察生產線的太子第163章 第一六〇章 你想當旅長不?第255章 踏上異國土地;激烈抵抗第359章 簡兮簡兮;血痹行動第531章 最殘酷一戰;究竟誰該投降?第219章 食物問題;大魚吃小魚第151章 到無錫春遊去第272章 初出茅廬第一戰;愈演愈烈第98章 揚長而去第213章 第二一〇章 閱艦式;戰車評估第2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中)第566章 第五七章 死在最後一英里;教科書式第368章 捅他腰子;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30章 強攻;拿騷?定叫他有來無回!第678章 機降突襲;紅日燦爛第325章 拒不讓步;初衷差異第347章 里程碑的一戰;雷擊處分!第434章 第四三章 陽謀有解?再這樣下去就別第633章 22號水線欺騙塗裝;五兄弟之死第155章 火焰會淨化一切第674章 萬籟俱寂!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第613章 餛飩級航母;林溪下士,準備好了沒第241章 逐利乃天性;真實面目第638章 零敲牛皮糖;美工刀放血第196章 識人不善!第209章 第二〇六章 這是雙贏啊;御下不當第581章 賜你一柄吳王劍;四式全地形多用途第609章 塔拉瓦的家書;絕罰菸斗胖子第261章 膽大包天;敕書到來第93章 不忍吐槽的工業垃圾第97章 省得清理現場第15章 夜襲鋼纜橋(下)第454章 第四六章 火爆的債券;周某人的論文第679章 鏖戰布里斯班;第二輪太陽第326章 傘兵腿袋;大明地方官竟如此之慫?第388章 防彈背心和三聯胸掛;鐵道炮第496章 第五二章 雙方之博弈;空城計?第687章 第六九章 創造書寫歷史;經典嘴炮關於劇情和更新的二三事第500章 第五六章 腳踏夏威夷;重裝炮艇機,第339章 打仗還是打靶?絕望之戰第691章 精益求精;阿拉斯加灣以南海戰第180章 套路,都是套路第392章 法式嶄新步槍;德社的初步戰略第37章 伏擊空投(下)第449章 捷報抵京;政治和軍事的差別第352章 步炮坦協同;向大海迂迴!第345章 肩負大英帝國威望;速度230邁?第510章 慘烈的一天;恨鐵不成鋼!第146章 隔岸觀火;你爹兇不?第162章 翊安軍第454章 第四六章 火爆的債券;周某人的論文第77章 身後事第548章 順利敲定;不妨您親自出馬第47章 看誰更兇悍
第366章 喜迎王師收復舊港!戰爭債券和黃金第20章 臨危受命第415章 海闊憑魚躍;擦槍走火只是時間問題第574章 中型通用底盤;糟糕的爛攤子誰去收第85章 東拼西湊第225章 加冕儀式;閱艦式的風波第253章 第二五章 不準帶女人回來;抵抗與否第202章 奇葩潛逃;決戰前夕第381章 刺蝟彈;大明海軍決戰策略第93章 不忍吐槽的工業垃圾第353章 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末日第653章 不論如何擊沉她!落幕炮戰第542章 列剋星敦更名;蘑菇的肥料第663章 逼人太甚;真是杞人憂天?第464章 第四七章 飛蛾撲火;目標,胡蜂!第649章 大白天關燈?這肯定是個圈套第128章 安葬;繼續挖牆腳第309章 第三五章 新建邯鄲兵工廠;逃出生天第284章 三基發射藥?搶坦克訂單關於女主和女配的公告第668章 我不吃裝甲;建議用黃色炸藥衡量威力第536章 之前你們還勸降來着?最後一戰阿羅第46章 血戰廓爾喀營第588章 南部戰線的故事第452章 裝母三號改六方案;被俘獲的後果第267章 德國人的提議;怎麼是你?第141章 跟鎢字沾邊的都便宜第632章 太平洋特色甲彈對抗;龍朔!龍朔!第218章 從重治罪;轉機第289章 演練?皮托管第480章 自認倒黴;這裡只有一支王牌第397章 除草劑行動的結局;久違的時光第516章 此消彼長;漸變爲持久之戰第328章 貪腐事小 怠政事大;代號“北極光”第287章 僱保姆贈保鏢;護衛艦第607章 第六一章 老虎泥地跑 十里一拋錨;第199章 突破;爲正義而戰!第310章 第三六章 技高一籌;不該說的別說第236章 具裝騎警,出擊!多親親就不會喘不第504章 第五一章 望而生畏的距離;夏威夷空第569章 能將兵,無事少干涉;展望辦法師第71章 空心裝藥破甲彈第365章 意外一換一;我們失敗了第420章 火力還不夠!虛眩行動第663章 逼人太甚;真是杞人憂天?第125章 視察生產線的太子第163章 第一六〇章 你想當旅長不?第255章 踏上異國土地;激烈抵抗第359章 簡兮簡兮;血痹行動第531章 最殘酷一戰;究竟誰該投降?第219章 食物問題;大魚吃小魚第151章 到無錫春遊去第272章 初出茅廬第一戰;愈演愈烈第98章 揚長而去第213章 第二一〇章 閱艦式;戰車評估第2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中)第566章 第五七章 死在最後一英里;教科書式第368章 捅他腰子;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30章 強攻;拿騷?定叫他有來無回!第678章 機降突襲;紅日燦爛第325章 拒不讓步;初衷差異第347章 里程碑的一戰;雷擊處分!第434章 第四三章 陽謀有解?再這樣下去就別第633章 22號水線欺騙塗裝;五兄弟之死第155章 火焰會淨化一切第674章 萬籟俱寂!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第613章 餛飩級航母;林溪下士,準備好了沒第241章 逐利乃天性;真實面目第638章 零敲牛皮糖;美工刀放血第196章 識人不善!第209章 第二〇六章 這是雙贏啊;御下不當第581章 賜你一柄吳王劍;四式全地形多用途第609章 塔拉瓦的家書;絕罰菸斗胖子第261章 膽大包天;敕書到來第93章 不忍吐槽的工業垃圾第97章 省得清理現場第15章 夜襲鋼纜橋(下)第454章 第四六章 火爆的債券;周某人的論文第679章 鏖戰布里斯班;第二輪太陽第326章 傘兵腿袋;大明地方官竟如此之慫?第388章 防彈背心和三聯胸掛;鐵道炮第496章 第五二章 雙方之博弈;空城計?第687章 第六九章 創造書寫歷史;經典嘴炮關於劇情和更新的二三事第500章 第五六章 腳踏夏威夷;重裝炮艇機,第339章 打仗還是打靶?絕望之戰第691章 精益求精;阿拉斯加灣以南海戰第180章 套路,都是套路第392章 法式嶄新步槍;德社的初步戰略第37章 伏擊空投(下)第449章 捷報抵京;政治和軍事的差別第352章 步炮坦協同;向大海迂迴!第345章 肩負大英帝國威望;速度230邁?第510章 慘烈的一天;恨鐵不成鋼!第146章 隔岸觀火;你爹兇不?第162章 翊安軍第454章 第四六章 火爆的債券;周某人的論文第77章 身後事第548章 順利敲定;不妨您親自出馬第47章 看誰更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