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夜

“燕雲十六州啊!”趙禳聽到這個詞,也禁不住臉露蕭瑟。

如果說釣魚島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一根刺,那麼燕雲十六州就是宋朝身上一道沒有辦法可以癒合的創傷。

失去了燕山防禦,北宋在河北邊關最著名的就是三關,只要三關不失守,基本上遼國就威脅不到宋朝。問題這三關修建在什麼地方上?

三關中比較著名的瓦橋關是修建在枯竭的河湖鹽鹼地面上。河湖的地平面壓比其他地方低,要不然存儲不了河水。本來在平原上防禦就比較困難了,現在還是在這樣的地方上防禦,其防禦力之薄弱可想而知。

想想就叫人感覺心痛了,搖了搖頭,趙禳岔開這個叫人難受的話題。“子高,你派人到穆陵關那裡知會一聲,讓他們安排營地給本王的兵馬駐紮休息吧!”

錢彥遠應諾一聲,下去和趙嬴武等人商量。沒有多長時間,便有兩名騎手背插紅色三角旗幟,策馬絕塵而去。

當真是望山跑死馬,遠遠就可以看到穆陵關,但真的走到穆陵關那裡,已經是黃昏時間。更叫趙禳氣憤的是,等趙禳來到穆陵鎮的時候,才知道這個穆陵鎮守將居然沒有在城內準備好休息的地方,而是說穆陵關城小,讓趙禳的鐵甲都到五里外的一個軍營駐紮。

趙禳嘛!這守軍自然不敢得罪了,只是安排趙禳和十幾個親兵居住的地方而已!

而給鐵甲都駐紮的那個軍營,歷史相當悠久,竟然是三十年前的!三十年前便是澶淵之戰,這營寨也是因應當時的情況而修建的。這澶淵之戰也就是宋朝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剛剛開戰的時候宋真宗被遼國的長驅直入嚇住了,一心想着南遷。南遷自然不可能二話不說就逃跑的了,得有所準備。於是就在穆陵關西北方五里外修築了一座營寨,加強穆陵關的防禦力,不過戰爭最後以澶淵之盟結束,這營寨倒是沒有發揮出他的作用。

既然結束了,這個在戰爭裡面打醬油的營寨自然也就沒有用了,駐軍慢慢撤退出去。雖然當時因應戰爭的緣故而修建,防禦力頗爲堅固,但怎麼說也好,都已經過去三十年了,期間還沒有經過修葺,怎麼不叫趙禳憤怒?

趙禳當下策馬到穆陵關,找來那守將,化身吹風機咆哮一翻。

那守將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指揮使,那裡經得起趙禳的咆哮。不過最後他也這是能夠做主,讓一百人進駐穆陵關,這還是他最大的讓步了。

之所以只能夠允許這麼少人駐紮在穆陵鎮,實在是因爲穆陵關一來太小了。另外一方面是穆陵關人口密集。作爲戰略要點,穆陵關自然是走南闖北商人的必經之路了,小小一個穆陵關卻是有六百戶人口。別看六百戶人就少了,在宋朝設定縣最少人數是五百戶。

也就是說,只要朝廷有命令,這穆陵鎮就可以升級爲穆陵縣。一個名爲鎮,實際上卻有縣人口的地方,再加上位於兩道山脈之間的山谷處,地方很是狹窄,那守將也是空不出地方來。

趙禳也無奈了,知道這事情那守將也沒有辦法的了,總不好驅趕百姓出城,自己帶兵搶佔民房吧?無奈下令駐紮在城外的鐵甲都轉移到五里外的廢棄營寨。

穆陵鎮的守將爲了彌補自己在趙禳心目中的形象,自然一臉諂媚的讓趙禳在穆陵鎮休息了,並且暗示了有一些讓人身心愉快的活動。

趙禳卻是出人意料的拒絕了。這事情也叫趙嬴武和李禮仲有些驚訝,因爲趙禳的認識裡面似乎沒有和士兵同甘共苦這個名詞。

在去廢棄營寨的路上,趙嬴武因爲是趙禳的發小,比較隨意一些,最先忍不住問道:“王爺啊,你今天是怎麼了,怎麼不在穆陵鎮上休息的?”

趙禳看了趙嬴武一眼,一臉認真的說道:“凡事都要區分好!嬴武你雖然看到本王平曰沒有和士兵同甘共苦,但都居住在營地內。爲什麼?因爲只有這樣,纔是一個團體!就好比村莊的大戶和佃戶,他們雖然生活差距很大,但他們都是這個村莊的人,有賊人來,他們都會團結一致。如果一個汴梁城的流民到這個村莊,他雖然和佃戶過的生活差不多,但你認爲佃戶會認同他嗎?”

趙嬴武聽的很是懵懂,似懂非懂的點下頭。

趙禳沒有再說,有的話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說的再多也沒有用。

在談話中,鐵甲都一行人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那廢棄的營寨處。

雖然此刻天色已經黑下來,趙禳只能夠靠火把照明,但依舊可以看得出這營寨很破舊了。進去後,讓趙禳感覺心情放寬一些的是,營寨裡面的情況要比趙禳預料的好一些。營房什麼的,雖然倒塌了不少,但還有一部分能夠用。最重要的是當初這個營寨是駐紮四千兵馬的,現在趙禳只需要駐紮三百人,挑挑揀揀,怎麼也能夠找到容納三百人居住的房屋吧?

以五十人爲單位,各部在營寨裡面尋找居住的地方。因爲此時的時辰已經很晚了,再加上一天的行軍,士兵們都很累,煮了一些熱水,湊合着乾糧食用。

其實如果不是趙禳明文規定,行軍途中,不得飲用生水,一律發現,先責打五十軍棍,再驅逐出勝捷軍。怕是鐵甲都的士兵,都不想這麼麻煩。

事實上正因爲趙禳這個規定,在古代士兵出征,大量出現的水土不服情況,大大的減少了。雖然有不少人注意到,自己軍中水土不服的士兵很少,而且情況都比較輕微,但知道歸知道,他們卻沒有人想過這緣由是出現在喝沸水身上。

第227章 定棺第36章 全城熱武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95章 公孫(中)第163章 情斷還連第124章 東口鎮遭遇戰(3)第282章 陝西事(上)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90章 機遇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17章 雜兵第271章 出使(下)第225章 小娘娘第23章 說書人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196章 回朝(上)第29章 楊文廣第186章 勸農(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00章 母心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85章 王王聯手(中)第85章 王王聯手(中)第182章 一文錢難倒長沙王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135章 優勝劣汰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106章 呼延灼闖王府(下)第229章 信第96章 公孫(下)第100章 王珪第97章 囚中對(上)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71章 出使(中)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05章 踏春(4)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83章 西華第131章 攻城戰(3)第23章 說書人第205章 踏春(9)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贖身第54章 招賢(上)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19章 商謀(中)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85章 走私第10章 舌戰宰相第42章 善後第312章 武延山(中)第184章 政令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230章 丁憂第210章 杜獻升第312章 武延山(下)第142章 夜第216章 宗舉令第285章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312章 武延山(中)第237章 融溪大敗(下)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300章 史吉第54章 招賢(上)第172章 獄訟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28章 天慶觀第31章 汴梁論劍第48章 陽光下的黑暗(中)第223章 宮火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11章 苦肉計第29章 楊文廣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36章 彈劾第17章 軟刀子第228章 天慶觀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44章 博彩巨利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101章 要人第169章 四大儒第73章 今夜後,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5章 足球(上)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
第227章 定棺第36章 全城熱武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95章 公孫(中)第163章 情斷還連第124章 東口鎮遭遇戰(3)第282章 陝西事(上)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90章 機遇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17章 雜兵第271章 出使(下)第225章 小娘娘第23章 說書人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196章 回朝(上)第29章 楊文廣第186章 勸農(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00章 母心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85章 王王聯手(中)第85章 王王聯手(中)第182章 一文錢難倒長沙王第149章 跳躍的火焰(5)第77章 風起雲涌(下)第135章 優勝劣汰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106章 呼延灼闖王府(下)第229章 信第96章 公孫(下)第100章 王珪第97章 囚中對(上)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71章 出使(中)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205章 踏春(4)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83章 西華第131章 攻城戰(3)第23章 說書人第205章 踏春(9)第246章 再見縣主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贖身第54章 招賢(上)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19章 商謀(中)第87章 打破困局的力量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85章 走私第10章 舌戰宰相第42章 善後第312章 武延山(中)第184章 政令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230章 丁憂第210章 杜獻升第312章 武延山(下)第142章 夜第216章 宗舉令第285章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312章 武延山(中)第237章 融溪大敗(下)第62章 以直報怨 得人心第300章 史吉第54章 招賢(上)第172章 獄訟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28章 天慶觀第31章 汴梁論劍第48章 陽光下的黑暗(中)第223章 宮火第148章 跳躍的火焰(4)第11章 苦肉計第29章 楊文廣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36章 彈劾第17章 軟刀子第228章 天慶觀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213章 燙金請柬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44章 博彩巨利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101章 要人第169章 四大儒第73章 今夜後,天下誰人不識君?第45章 足球(上)第267章 南營換將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