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好自爲之

第1011章 好自爲之

於府書房中,看着于謙不在意的樣子,俞士悅不由一陣無奈,他是瞭解于謙的,就單憑對方現在這副樣子,他便知道,自己剛剛說的話,這位是半句都沒聽進去。

也是,他要是能聽進去了,也就不是于謙了。

嘆了口氣,俞士悅將當日在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又細細的對於謙說了一遍。

“……張輗當時上奏要整頓軍府,不出意外的話,是想要藉機奪權,但是,他掐的時機極好,當時朝中諸臣憂心陛下有再度開戰之意,投鼠忌器,因此大多都猶豫不定……”

“所以,仕朝兄是故意的?”

于謙的目光一閃,道。

“你知道,陛下向來不喜黨爭,所以,刻意提出要將張輗的彈劾奏疏付諸朝議,就是爲了讓我回來?”

俞士悅一陣沉默,顯然沒有否認的意思。

當時的場面,文臣,勳貴,天子三方各有所圖,僵持不下,俞士悅如果不推這一把,到最後誰也無法預測走向。

沉吟片刻,俞士悅道。

“整頓軍府是好事,無非是誰來做,什麼時候做的問題,陛下有所遲疑,是顧忌到軍府之權落於誰手,但是,這般遲疑落在外朝眼中,就會越發使朝堂上下流言紛紛。”

“楊洪領兵重鎮宣府,這個舉動對於邊境各部來說,已經足以震懾,朝中所爲,不過輔助而已,過猶不及,是該稍稍收手的……”

“但是,如此一來,陛下對你,恐怕要有不佳的印象了。”

于謙皺眉看着俞士悅,開口道。

從俞士悅的敘述當中,他當然能夠判斷出當時的情勢,張輗在朱儀的幫助下,想要藉機奪權。

文臣這邊,礙於朝堂上下的輿論,又不好直接阻止,天子兩頭爲難,既不想放權給張輗等人,又需要安撫文臣,因此遲遲難下決斷。

這種情況下,俞士悅的提議,剛好可以破局。

將奏疏付諸朝議,軍府必定因此動盪,動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楊洪出京而引起的輿論,也會一定程度上的減弱。

與此同時,張輗沒有達到自己原本的目的,拿到軍府都督之位,那麼他面臨的境況也會變得艱難。

手中沒有足夠的權力,就算僅僅只是想要拿下他奏疏當中的那些官員,也並不容易,二者相爭,必有一傷,這對於天子來說,也是好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爲這個提議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滿足了天子和文臣的利益,讓勳貴武臣陷入內鬥僵持當中,甚至對於一部分勳貴來說,也是好事,可唯獨,對於社稷國家來說,有害無益!

無論是張輗拿到軍府大權,還是他的奏疏被壓下不提,對於朝廷來說,其實都是有好處的。

軍府糜爛已久,張輗肯刮骨療毒,雖然是爲了軍府大權,但是,從客觀上來說,也的確只有英國公府有這個底蘊,能夠平穩迅速的對軍府進行整頓。

張輗拿了權,就得要做事,不然的話,他坐不穩這個位置。

天子不願放權給他,是因爲英國公府雖有實力,但是,卻和南宮糾纏太深,早已經拔不出腳來,所以,天子可能傾向於壓下此事。

這樣做可以避免讓張輗拿權,同時,也可以繼續維持軍府的穩定,陳年舊痾,雖然嚴重,但是隻要不去動他,一時之間,倒也不會出事。

再加上那個時候,邊境局勢畢竟緊張,哪怕天子心中真的不打算動兵,可到底有備無患,纔是好的。

當然,就像俞士悅說的,缺陷就是,朝中的輿論會繼續發酵,文臣這邊肯定還會想其他的辦法,讓天子不勝其擾。

可無論是哪種選擇,雖然都要付出代價,但是也都會有所收穫,所以,代價是值得的。

唯獨是俞士悅的這個辦法,只是在照顧各方利益,如果真的做了,那麼,軍府短暫的陷入了混亂,可卻沒有換來軍府的澄清,換而言之,這個代價,就白白付出了。

所以實際上,這就是在黨爭!

多方利益可以滿足,但是,唯獨於國無益,只會徒增內耗。

這一點,于謙看的清楚,俞士悅也不會不懂。

他這麼說,目的其實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迅速解決爭端,逼迫天子放棄猶疑,儘快決定。

說白了,他的這個提議一出,諸多文臣必定心動,但是這絕對不是天子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

所以,天子必定會快刀斬亂麻,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一方面,天子放權給了勳貴,也算是對文臣做出了妥協,命範廣,趙榮,加上一個王欽,主持清查張輗彈劾軍府官員。

另一方面,傳召于謙儘快回京,以此來壓制剛剛出現苗頭的黨爭風氣,畢竟,以于謙的性格和眼光,他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必定是和天子保持一致的。

打壓勳貴可以做,但是,須得於國有益,僅爲文武利益之爭,陷入內耗,這並非正道。

俞士悅嘆了口氣,不過旋即,他擡起頭看着于謙,灑然一笑,道。

“你離京之前,我答應過伱,要看顧朝局,發生如此變故,我豈能置之不理?”

“這個法子並不難想,如果我當時沒有在御前提出,那麼,很有可能此事會被暫時擱置,張輗的奏疏已上,如果陛下沒有絲毫的表示,那麼朝中會議論紛紛,英國公府也必會再想別的法子。”

“與其讓局面變得更加詭譎莫測,倒不如我提出來,讓此事就此落定,雖然說陛下可能會因此對我有所不滿,可畢竟事情解決了。”

“而且,你離京多時,也該回京了……”

最後這句話,俞士悅似乎有些意猶未盡,但是,于謙卻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整飭軍屯已經到了尾聲,原本,他還要再有一段時間,才能徹底結束。

可偏偏這個時候,鬧出了邊境之事,于謙自己又不肯聽勸,上疏摻和到了這件事情裡頭。

從天子的那道詔旨當中,便可看出,于謙上奏的舉動,惹得了天子的不滿。

如果是面奏也就罷了,天子罵上兩句,于謙雖然性子硬,但是,該低頭的時候也會低頭,好好解釋一番,天子未必會放在心上。

可偏偏於謙不在京師,加上他擔心天子不聽勸,奏疏中的言辭又頗爲激烈,只憑奏疏來回,很多話說不清楚,便容易將一點點小小的矛盾放大成心結。

再加上,于謙身在地方,又得罪了許多宗室鄉紳,正是需要朝廷支持的時候,這個時候惹得天子不滿,對於謙來說,並非什麼好事。

所以,俞士悅此舉,其實是在提醒天子,朝廷需要于謙這樣的正臣,來壓滅其他的不正之風,同時,也是給於謙回京,創造一個良好的契機。

這番良苦用心,于謙豈能不察?

沉默了片刻,于謙道。

“仕朝兄,多謝了!”

雖然俞士悅說是這麼說,但是于謙很清楚,這件事情本質上,其實就是在給他的那份奏疏善後。

如果說于謙當時,聽了他的話,沒有干預邊境之事,或者言辭稍稍溫和一些,沒有惹得天子不悅,那麼,俞士悅也不必出此下策。

所以這聲謝,是真心實意的,而且,還罕見的帶了一絲愧意。

見此狀況,俞士悅倒是坦然,甚至還有心思開玩笑,道。

“真的想謝我,你就收斂點,趕明進宮,邊境諸事就不要提了,好好將這次整飭軍屯的成果說一說。”

“軍府那邊,陛下既然已有決斷,那便且等一等,陛下此次提拔了王欽出面,便是希望能夠借成國公府,讓英國公府低頭。”

“但是,我總覺得,張輗不會就此甘心,這件事情必定還會再生波折,等兵部這邊徹底結束了軍屯之事,若那邊真出了什麼變故,再伸手干預,也來得及。”

這一次,于謙沉默了許久,不過,到了最後,他擡頭看見俞士悅擔憂的眼神,到底還是點了點頭,道。

“仕朝兄放心,我有分寸……”

這話有些勉強,但是,能夠讓於石灰這麼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於是,俞士悅稍稍放下了心,隨後,于謙又問了一些最近京中發生其他諸事的細節。

畢竟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着實不少,從科道的改革,再到殿試一案的風波,又有邊境諸事,再到剛剛結束的冬至大節……

這麼一樁樁一件件,于謙問的很細,但是,卻沒有再發表什麼看法,大都是俞士悅說,他來聽,彷彿就只是想要更多的掌握京中的訊息一般。

但是,他這樣的沉默態度,反而讓俞士悅又有些擔心。

二人就這麼一直談話到了深夜,直到案上的一壺茶水都已經空了,俞士悅方站了起來,道。

“今日本不該攪擾你這麼久,但是,明日便是早朝,所以我想着,你知道的多些,總是有好處了,時間不早了,我就不多留了……”

見此狀況,于謙也站了起來,不過,他卻並沒有挪動步子,往前相送,而是神色罕見的有些躊躇。

俞士悅感到有些奇怪,問道。

“怎麼,廷益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于謙猶豫了片刻,到了最後,還是道。

“仕朝兄,我最近聽到消息,說前些日子,陛下召見太子殿下奏對時,徽王殿下也陪侍在旁,不知,是真是假?”

這……

俞士悅沒有立刻回答,遲疑片刻,他還是輕輕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鬧得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至少,在一衆重臣當中,早就已經小範圍的傳開了。

原本,涉及到太子的問題,不會這麼平靜,但是,邊境局勢日益嚴峻,有加上鬧出了軍府的事,所以,朝廷上下的目光都沒有在意此事,卻不曾想,于謙雖然遠在地方,卻注意到了這一點。

不過,沉吟片刻,俞士悅還是解釋道。

“其實也不能算是奏對,更像是隨手的教導和考校。”

“你知道的,太子殿下出閣後,陛下在乾清宮旁設了小學堂,教導宮中其餘皇子皇女。”

“那日,固安公主在小學堂當中,和先生起了矛盾,徽王殿下爲了護妹,也頂撞了先生,這件事情正巧被陛下撞見,許是因爲心情不好,所以,陛下回了趟後宮。”

“恰逢太子殿下前去請安,陛下不在,便多侯了一會,我去探問情況,正好碰到陛下留太子殿下用膳,席間,陛下借固安公主之事,詢問了太子殿下的看法,徽王殿下剛好在旁聽着,僅此而已。”

說着話,俞士悅便看到,于謙的臉色並沒有變好,反而隱隱透出一絲憂慮,見此狀況,他當然也猜到了于謙的想法,搖了搖頭,道。

“京中對此事頗有傳言,但是,陛下對太子殿下的態度,你是最清楚的,之前冊立,出閣,備府乃至探查民情等諸事,皆可看出陛下對太子殿下的栽培愛重之心。”

“這次的事,我在側觀之,覺得陛下也只是想借此事教導太子殿下和徽王殿下一心向學,你我不可草木皆兵,妄測聖意,這一點,你可明白?”

“我……明白。”

于謙點了點頭,但是,神色間卻依舊帶着一股憂色。

二人沒再說話,于謙將俞士悅送出書房,又送到大門處。

就在俞士悅打算離開的時候,于謙低低的聲音終於還是響了起來,帶着幾分矛盾和躊躇。

“仕朝兄,據說,宮中皇后娘娘已有孕數月,可是真的?”

俞士悅眉頭一皺,回頭望着于謙,問道。

“廷益,你想說什麼?”

于謙的神色十分複雜,眉頭緊鎖,看得出來,他此刻的心緒並不平靜。

但是,到了最後,他到底是沒有挑破什麼,只是道。

“只是問問而已,皇家子嗣興旺,於國於家,都是好事……”

“這是自然……”

俞士悅定定的看着于謙,也沒有多說什麼。

深深的看了于謙一眼,俞士悅轉身欲走,但是,身子轉了過去,又轉了回來,道。

“廷益,好自爲之……”

說罷,他似是想說什麼,又似是什麼都不想說,將雙手揣了起來,沉沉的嘆了口氣,轉身便走出了於府的大門。

俞士悅沒有回頭,于謙也沒有走,看着俞士悅離開的方向,于謙的神色複雜,片刻之後,他身子微躬,拱手一禮,直到俞士悅的身影消失在夜色當中,于謙的手也未放下……

第四百零八章:勸不動的於少保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五百零二章:詭異的平靜第六百三十六章:節節失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七十八章:逼宮(下)第五百三十二章:內閣存亡,在此一役第966章 不是錯第1200章 議定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七百五十章: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五百三十六章:楊信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四百九十二章:乖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六百七十六章:這叫,致敬!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百四十三章:也先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入詔獄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上架感言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五百零三章:論情緒的運用手法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勳戚的難題第四百七十六章:真真假假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吧!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三十八章:于謙的質疑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第1241章 社稷重臣於廷益第二百二十一章:胃口真大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六百六十章:三五太難了第1239章 犯錯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874章 問農第1176章 殿前對質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人不要臉第二百二十八章:內閣衝突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一百七十一章:有人不安分第九十五章:袁彬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902章 陳尚書的手段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四百零二章:演員請就位第五百九十六章:指東打西?順手牽羊?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1207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三十六章:楊信第938章 議事第一百四十六章:猜的?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
第四百零八章:勸不動的於少保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五百零二章:詭異的平靜第六百三十六章:節節失利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七十八章:逼宮(下)第五百三十二章:內閣存亡,在此一役第966章 不是錯第1200章 議定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七百五十章: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五百三十六章:楊信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四百九十二章:乖孩子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六百七十六章:這叫,致敬!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百四十三章:也先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入詔獄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上架感言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五百零三章:論情緒的運用手法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三百一十一章:守自己的道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三百八十一章:三個半的心腹大臣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徐有貞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勳戚的難題第四百七十六章:真真假假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吧!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三十八章:于謙的質疑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第1241章 社稷重臣於廷益第二百二十一章:胃口真大第八百六十九章:伴君如伴虎第六百六十章:三五太難了第1239章 犯錯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874章 問農第1176章 殿前對質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人不要臉第二百二十八章:內閣衝突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難題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一百七十一章:有人不安分第九十五章:袁彬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902章 陳尚書的手段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四百零二章:演員請就位第五百九十六章:指東打西?順手牽羊?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1207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三百二十一章:張軏的憂慮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三十六章:楊信第938章 議事第一百四十六章:猜的?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