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于謙的質疑

很顯然,于謙這幾天也沒閒着。

這番話說下來,必定是經過了實地的視察和確認的。

這些情況,朱祁鈺前世的時候便已經知曉的七七八八,如今重活一回,大方向上沒什麼變化,故而他也沒有太過意外,繼續問道。

“京師糧草儲備如何?”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此番雖是固守,但是糧草也是重中之重,若是再被人斷了糧草,纔是真正的大難臨頭!

聞聽此言,于謙眼中也是掠過一絲讚許之色。

在他看來,朝廷此次大敗於土木,最大的原因,就是後勤輜重被瓦剌截斷。

否則,二十萬官軍,怎麼都不會打成這個樣子。

這位郕王一開口,便問京師糧草儲備,可見並非毫不知兵。

于謙道:“臣和戶部沈侍郎亦曾盤點過國庫,因天子親征,靡費甚重,我京師如今存糧約有一百一十萬石,各地夏糧剛收,不日即將轉運至京師,約有四十萬石,京衛屯豆二萬三千餘石。”

“不夠!”

朱祁鈺皺了皺眉,斷然道。

這些糧食,維持京城日常的用度是夠了,但是若說要打仗的話,是定然不夠的。

何況,憑京營如今剩下的幾萬殘兵,不可能守得住京師。

從外地調兵過來,是肯定的!

既然要調兵,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草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因爲這次親征,動用的人數太多,朝廷幾乎是傾盡了全力,在支持親征。

國庫的那點底子,基本上都被禍禍乾淨了。

何況朝廷雖然一年有夏糧和秋糧兩次徵收,但是大頭都在秋糧,夏糧的數量,大約只有秋糧的五分之一左右。

所以哪怕有剛剛轉運過來的夏糧,也是不夠的。

想了想,朱祁鈺道。

“通州倉情況如何?”

到現在爲止,大明收取的稅賦,還是以糧食,布匹等實物爲主。

但是各地收取的糧食,卻並非都轉運到京師,而是就近轉運到各地的官倉當中。

按例,只有山東、河南、直隸以內的糧食,會轉運到京倉當中。

正常情況下,如果是秋糧的話,一般會有接近四百萬石,京倉無法儲存這麼多的糧食。

因此在宣德年間,先皇便下令,凡轉運至京師的夏糧秋糧,皆分開儲存,其中四成儲備京倉,另外六成,儲存在通州倉內。

所以要調糧,最近的就是通州倉。

于謙答道:“此次天子親征,優先轉運的是京倉糧食,通州倉尚有盈餘,加之通州倉夏糧轉運早於京師,半月前,已有六十萬石入庫,如今儲備糧草數,應有一百八十萬石有餘。”

話至此處,于謙略停了停,臉上浮現一絲爲難之色,道。

“不過通州至京師,轉運尚需時日,我調糧官軍並未大量儲備車馬,恐一時之間,難以大量轉運。”

“無妨……”

朱祁鈺擺了擺手,道。

“可命順天府,通州府下令,徵召民間車馬運糧,命戶部撥銀,按轉運數量付給百姓酬勞便是。”

頓了頓,朱祁鈺又道。

“除此之外,自九月起,京師文武百官,所需俸祿米糧,俱從通州倉支取,京師糧倉僅供官軍百姓取用。”

這些都是前世的時候,朱祁鈺帶着兵部的一干官員一塊討論出來的,此刻說出來,倒是讓于謙有些意外。

他的確想過這些措施,但是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形成正式的方案。

卻不曾想,這位郕王爺先提了出來。

兩邊想法一致,於是于謙點頭稱是。

“王爺所言甚是,臣回去之後,便與戶部聯名上奏,儘快施行。”

“嗯……”

朱祁鈺點頭,繼續道。

“除此之外,軍器盔甲之物,京師並無太多儲備,但是南直隸設有軍器大倉,本王記得,兵器盔甲加起來,約有一百三十餘萬件,抽取八十萬件,令南直隸速速轉運進京。”

“還有便是,此次土木之役當中,我軍雖死傷慘重,但應有大量兵器輜重殘留於各關隘及戰場之上,可命各關隘守將,收攏殘軍之時,同時收集殘留可用的兵器盔甲,一併送入京師。”

于謙詫異的擡頭望了一眼朱祁鈺。

如果說剛剛問糧草的那些話,讓他對這位郕王加深了一層認識的話,那麼現在朱祁鈺的話,更是讓他心中倍感意外。

要知道,南直隸的確有數量巨大的兵器儲備,畢竟那裡原本是都城。

事實上,原本京城也是有的,但是二十餘萬大軍出征,基本上都用作大軍裝備了。

讓于謙感到詫異的是,這位郕王,竟然知道南直隸具體的儲備數量。

要知道,此乃機密之事,就算是在朝堂之上,知道的人也並不多。

難不成……

于謙想了想,繼續開口道。

“王爺,京師守衛,核心在於可戰官軍,如今京師可戰官軍太少,必然難以久持,兵部這幾日商議,可調遣駐守運河沿線的運糧官軍四萬,兩京及河南等地備操軍六萬,同赴京師,充入京營操備。”

朱祁鈺點頭,旋即便道。

“嗯,可,不過備操軍畢竟是後備官軍,平素操練不夠,戰力不足,本王記得,山東等地有備倭軍五萬餘,大多都熟稔戰事,可抽調三萬入京,壯我京營戰力。”

這也是前世的經驗之談。

備操軍,顧名思義,就是大明用作後備軍的二線部隊。

這些年來軍備廢弛,就是京營將士,都不曾日日操練,備操軍的質量更是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備倭軍雖然習於海戰,但是畢竟是打過仗,見過血的,戰力要高得多。

前世的時候,備倭軍也是京師保衛戰當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所以朱祁鈺沒怎麼考慮,便說了出來,不過話音落下,他便看到,于謙望着他的目光變了變,隱約間,多了幾分防備和警惕。

“王爺何以知道,備倭軍共有五萬餘衆?”

于謙目光灼灼的盯着朱祁鈺,口氣生硬。

朱祁鈺瞬間便反應過來,自己此刻面對的,不是自己最信重的大臣于謙,而是朝廷的兵部侍郎于謙。

備倭軍的體制特殊,因爲沿海倭寇繁多,所以備倭軍大多時候,是以小股部隊分別行動的,所以備倭軍的總數到底有多少,亦是朝廷的一個秘密。

雖然地位稍高一些的大臣基本上都大約知道一些,但是作爲一個閒散親王,朱祁鈺能夠隨口道出這等敏感的機密,顯然超越了他作爲一個親王的本分……

第八十九章:王文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九十章:裂痕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老謀深算王首輔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1221章 這是警告第六百八十八章:翁婿第八百四十五章:忠義無雙成國公第七百五十三章:躥騰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百六十二章:這是一章鋪墊,又名:矛盾的太上皇第五百七十章:天子黨不打天子黨第七百一十一章:玩真的?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七百七十八章:激將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第972章 聖旨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證據嗎?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十七章:回憶(下)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一千一百二十八章:總有搶功的第1262章 番外:東宮之爭(四)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一百八十八章:誰都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1233章 靜觀其變。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1202章 以戰養軍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987章 你說了不算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八百五十章:可惜了……第六百零七章:換人了也不通知一聲?第882章 于謙出京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1267章 尾聲:東宮之爭(九)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三章:也先的野望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六百二十章:倒扣的杯子第一百七十五章:來啊,吵架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二百零七章:抽絲剝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三十一章:此地無銀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七百五十七章:天天捱罵於少保第一百八十三章:撥雲見日第五百七十六章:大宗伯的業餘愛好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老謀深算王首輔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五百八十章:兵部兩侍郎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
第八十九章:王文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九十章:裂痕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老謀深算王首輔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1221章 這是警告第六百八十八章:翁婿第八百四十五章:忠義無雙成國公第七百五十三章:躥騰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百六十二章:這是一章鋪墊,又名:矛盾的太上皇第五百七十章:天子黨不打天子黨第七百一十一章:玩真的?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998章 謎語人去死第七百七十八章:激將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第972章 聖旨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四百三十三章:不是要證據嗎?第六百五十六章:篩子樣的南宮第十七章:回憶(下)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一千一百二十八章:總有搶功的第1262章 番外:東宮之爭(四)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一百八十八章:誰都不簡單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1233章 靜觀其變。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1202章 以戰養軍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987章 你說了不算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八百五十章:可惜了……第六百零七章:換人了也不通知一聲?第882章 于謙出京第八百三十章:這不就來填坑了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1267章 尾聲:東宮之爭(九)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三章:也先的野望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雷擊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六百二十章:倒扣的杯子第一百七十五章:來啊,吵架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二百零七章:抽絲剝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四百二十四章:質問與補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980章 老胡從不摸魚第三十一章:此地無銀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七百五十七章:天天捱罵於少保第一百八十三章:撥雲見日第五百七十六章:大宗伯的業餘愛好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老謀深算王首輔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五百八十章:兵部兩侍郎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四百八十二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