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

薛鳳翔蛋疼無比的出班道:“臣在!”

薛鳳翔自己心裡也清楚,永陵滲水這事兒肯定是要了命的大事兒,這板子卻肯定會打到自己身上,雖然不會要命,可是想要輕鬆過關,卻也不太可能。

問題在於,嘉靖十五年就已經開始了修建的永陵,選址是輔臣張璁及兵部員外郎駱用卿等人,最後確認的是江西一帶著名風水師楊筠鬆、曾文迪、廖三傳的後人。

甚至於陽翠嶺這個名字都是因爲世宗嘉靖皇帝嫌原本的十八道嶺這個名字不好聽而下詔改的。

主持修建永陵的是翊國公郭勳和輔臣李時。

這兩個人裡面,李時也在嘉靖十七年時去世,郭勳也在嘉靖二十年就已經被下了詔獄,論死。

至於營建永陵的工匠,那更是萬人之數,現在上哪兒找這些人去?

高居龍椅上面的崇禎皇帝冷哼道:“永陵到底是個什麼情況?當年何人主持營造?何人蔘與選址?爲何會突然之間滲水?”

崇禎皇帝冷冰冰的話問完之後,溫體仁就直接躬身道:“啓奏陛下,無論是主持之人還是營造之人,已經在嘉靖年間做古。工匠等人的資料如今也是多有佚失。

唯今之計,當討論如何善後之事,至於追責,不如等事情平定之後再議之?”

薛鳳翔感激的瞄了溫體仁一眼——這時候能伸手拉兄弟一把,夠意思!

果然,崇禎皇帝又是一聲冷哼之後,纔開口道:“那依溫愛卿的看法呢?”

溫體仁躬身道:“啓奏陛下,唯今之計,倒是有兩條路可以選。

其一,便是對永陵加以修繕,防止以後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其二,便是遷陵,另擇一處風水寶地。”

崇禎皇帝冷哼了一聲後,又將目光投向了翔鳳翔:“薛愛卿有何看法?”

悄然打量了崇禎皇帝一眼後,薛鳳翔躬身道:“啓奏陛下,臣以爲當以選陵爲上。

眼下陽翠嶺風水已破,不適合再做爲永陵之所,加以修繕也只是治標之法,倒不如遷陵爲上。”

崇禎皇帝噌的一聲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幾步後才怒道:“工部和禮部共同替世宗皇帝擇一處風水寶地重新安陵,原永陵廢棄不用。退朝!”

說完之後,崇禎皇帝便一揮袖子,轉回後宮去了,留下整個朝堂上的大臣們在那裡大眼瞪小眼。

這事兒實在是太詭異了,好好的永陵居然說滲水就滲水了?在此之前一點兒的徵兆都沒有?

回到內閣以後,薛鳳翔就找了過來,對着溫體仁拱手道:“今日之事,多謝溫閣老援手,下官感激不盡!”

溫體仁則是笑眯眯的道:“你我同朝爲官,本就是應有之意,薛大人又何必這般客氣。”

薛鳳翔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道:“永陵滲水一事非同小可,陛下的板子要是打下來,下官可是首當其衝,只怕因此事而告老也未爲可知。”

溫體仁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個慈祥的老者,依舊笑眯眯的道:“事涉世宗皇帝陵寢,陛下要是沒有任何的表示,只怕爲天下人笑。

薛大人此次臨陣受命,主持遷陵一事,身上的擔子可是不輕啊。”

薛鳳翔點了點頭,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要難看的笑容,苦笑道:“下官回頭便組織人手勘陵。”

說完之後,薛鳳翔正打算向溫體仁告辭,卻聽溫體仁突然間開口道:“對了,老夫冒昧的問上一句,不知道薛大人對永陵遷陵事涉之葬品怎麼看?”

像是溫體仁這種老狐狸,絕對不可能突然之間開口談起永陵葬品的問題,只要開口了,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在裡面。

斟酌了一番後,薛鳳翔才試探着道:“下官打算先組織人手勘陵,然後對其中的葬品進行清點後再行入葬。”

溫體仁喝道:“糊塗!世宗皇帝何等尊貴的身份?這些被起出來的葬品如何能再第二次陪葬?”

薛鳳翔道:“那溫大人的意思是?”

抿了口茶後,溫體仁才淡淡的道:“不是老夫的意思如何,而是你薛工部如何。”

薛鳳翔聞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陵滲水這事兒,從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子詭異,只是沒有任何人敢說出來。

皇陵滲水這種破事兒在歷史上有沒有過?應該是有過的,歷史上埋了那麼多的皇帝,誰知道有沒有滲水的。

但是永陵能一樣?從埋了世宗皇帝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是短短的七十三年時間而已,現在就滲水?

真當給皇帝選陵的那些人都是混飯吃的?真當帝陵的營造標準跟百姓家裡蓋房子一樣呢?

三合土,包磚,機關,各種各樣的技術不說是當時最頂尖的,估計也找不出第二家敢這麼奢侈的。

這麼牛逼的技術營建好的帝陵居然有滲水的跡象,惹得皇帝大怒,然後不得不遷陵?

怎麼看都透着一股子詭異。

當溫體仁再提出來永陵的葬品之後,薛鳳翔頓時就感覺自己抓住了什麼東西。

靈光一閃間,薛鳳翔脫口而出道:“永樂大典!”

永樂三年開始編纂,動用文臣三千多人,涉及到的宿學老儒達到兩萬多人,直到永樂七年才完工的永樂大典!

明世宗十分喜歡《永樂大典》,經常隨身攜帶翻閱,這事兒大家都知道。

可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發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燒燬。火勢蔓延之下,連文樓中的《永樂大典》都有被焚燬的危險!

爲了防止再出現這種情況,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張居正等人負責重錄《永樂大典》。

爲了重錄大典,吏部和禮部主持了“糊名考試”,選撥出一百零九位善書人來謄抄,內府調撥了畫匠、砑光匠、紙匠等,惜薪司、光祿寺和翰林院也分別負責木炭、酒飯和月米的供應。

重錄《永樂大典》的繕寫者被規定每人每日抄寫三頁,這樣重錄工作整整花了六年時間,到穆宗隆慶元年纔算是匆匆完工。

問題是,按照這個速度來計算,《永樂大典》應該是沒有抄完的!

正本永樂大典約合五十五萬頁,理論上來說應該是謄抄完整了。

可是實際上,這一百零九個善書人還有休沐的時間,還有生病請假等等情況在內,很可能導致嘉靖副本的《永樂大典》沒有完全謄抄完畢。

依據江湖傳言,正本《永樂大典》已經陪着世宗皇帝下葬了!

前幾些日子,崇禎皇帝正好跟自己這些人說過,要把皇史宬裡面包括《永樂大典》在內的大部分藏書都要多印幾份!

然後永陵就發生了滲水事件,前後不過一旬的時間!

這些事情串聯到一起以後,薛鳳翔的額頭上開始不斷的冒出冷汗——細思極恐啊!

自己知道了這麼多的事情,會不會被廠衛給滅口?

大驚之下,薛鳳翔也顧不得什麼體面了,直接向着溫體仁哀求道:“首輔大人救我!”

溫體仁撫須道:“薛大人不必如此,其中忌諱,便是陛下的心中也是一清二楚,否則直接派廠衛去永陵中取了大典出來又有何難?

如今藉着永陵滲水之機把事情辦的完美一些,想必陛下那邊就能交待過去了。”

左右現在內閣裡面沒有其他人在,溫體仁乾脆又多說了幾句:“薛大人只消安心辦好差事,倒是不用擔心,魏公公身上擔了多少事?現在不也在安心養老?”

聽到溫體仁提起了魏忠賢,薛鳳翔一顆提着的心纔算是放下了一些。

論到身上背的黑鍋和罵名,自己這些所謂的閹黨成員比起魏忠賢魏公公來可差的遠了,那位可是當過九千歲的主兒!

定了定神後,薛鳳翔便向着溫體仁拱手道:“下官多謝閣老提點,以後願以閣老馬首是瞻,絕無二心。”

溫體仁依舊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你我一同爲天子效力,又何分彼此?”

薛鳳翔再一次致謝後才道:“下官這就先行告辭了。”

從內閣向溫體仁告辭以後,薛鳳翔就去尋了孟紹虞,打算找這個禮部尚書一起研究下該如何遷陵。

孟紹虞揮揮手命人都退下了之後,才親自倒了杯茶水給薛鳳翔,笑道:“孟某可是等候多時了。”

薛鳳翔勉強笑道:“孟大人等候本官,也是爲了遷陵之事?”

孟紹虞笑道:“孟某方纔與禮部諸位同僚已經商議過了,四月十八日是個好時機,宜破土,遷墳,祭祀。”

薛鳳翔拱手致謝後才斟酌着道:“是不是太急了些?”

孟紹虞有些意味深長的道:“帝陵滲水之事非同小可,若是遷延日久,水滲入了玄宮,只怕你我都沒辦法向陛下交待啊。

更何況,孟某對永樂大典也是仰慕以久,正好藉此機會一觀?”

薛鳳翔忽然之間哈哈大笑了起來,向着孟紹虞拱手後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薛某便回去準備一番,三日後破土。”

匆匆告辭而去後,薛鳳翔便直接往工部而去。

其他人的事情都少得多,就是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命苦。

遷陵這種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裡面的彎彎繞更是多不勝數。

比如什麼時候破土挖墳,什麼時候開建新墳,迎出來的棺槨該怎麼存放,什麼時候再次下葬等等。

這些跟禮部糾纏不清的破事兒太多,自己要考慮的也就多。

真不知道爲了一部永樂大典就挖了世宗皇帝的墳,到底值得還是不值得,哪怕自己也想見識一下真正的永樂大典到底是什麼樣子。

……

這是一出大戲,從導演到演員都在盡力的演出。

崇禎皇帝自以爲自己乾的很到位,卻不曾想下面的官員們早就看破了一些。

但是該配合皇帝的演出,下面的官員們都用生命在努力的配合着,以保證這場大戲可以完美收官。

禮部跟工部這兩個衙門再加上少府的官員們跟瘋了一樣,大有要把天壽山掘地三尺的氣勢,以求再找到一個適合於重建永陵的地方。

短短几天的時間,新陵就選好了址,然後開始破土動工,開始修建新永陵。

原本的永陵在四月十八那天經過繁瑣的祭天祭祖等儀式後就開始了破墳。

就連崇禎皇帝也躲進了靜室齋戒三日,對自己不孝的行爲表示懺悔和思過——連老祖宗的墳都下手挖了,可以說是不孝至極了。

但是崇禎皇帝卻從來沒有後悔過。

能拯救出《永樂大典》,別說是世宗皇帝朱厚熜,就算是永樂皇帝朱老四的墳,崇禎皇帝也敢挖!

最爲關鍵的是,現在離着朱厚熜埋墳裡的時間纔過去七十三年,永樂大典在墳裡保存的應該是完好的。

等過上個幾百年,連無字天書都剩不下了,還扯什麼永樂大典!

這麼珍貴的典籍隨着一具屍體靜靜的埋在歲月的長河裡,簡直就是犯罪!

隨着時間的一點點推進,嘉靖皇帝的墳頭也終於被挖開了,琳琅滿目的陪葬品沒有人去關心,所有人關注的重點都是佔據了幾間房子大小的永樂大典。

崇禎皇帝也見識到了傳說中的《永樂大典》——在剛剛被挖出來之後,《永樂大典》就立即送入了已經騰好了地方的皇史宬。

一衆打理皇史宬的大小太監們得到的命令有點兒嚇人——整個京城毀了都沒關係,但是大典稍微損毀一處,所有打理皇史宬的人都要爲之抵命!

崇禎皇帝知道自己的這個命令有些誇張,也有些過分了。

但是在對面着《永樂大典》這麼一部典籍的時候,再如何小心都不爲過!

除了《春秋釋例》、《元和姓纂》、《舊五代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醫學名著《蘇沈良方》、《博濟方》、《傷寒微旨》之外,更多聽都沒有聽過,更沒有見過的典籍也赫然收錄其中!

京城與《永樂大典》,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真的不好說。

在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的心裡,自己穿越一回,能拯救出《永樂大典》,這次穿越就有意義!

不過,也正是在崇禎皇帝的這道命令之下,所有皇史宬的太監們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對待《永樂大典》,生怕出了一點兒的問題就是人頭落地的下場。

與此同時,國子監也開始忙了起來。

挑出來一百餘個字寫的好的監生之後,就開始進駐皇史宬,開始對《永樂大典》進行謄抄。

少府也跟着忙碌了起來——國子監的人是玩了命的進行謄抄,少府則是要弄出印模還有圖形的雕版出來,再拓印上二十多份。

第四百五十七章 單挑還是羣毆?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零六章 集體辭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雞犬不留(4千字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聖人不仁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洗澡的歐洲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六百三十章 聽說,大明的皇帝還要臉?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瘟疫的瘟疫?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誘也得把事兒把了!第三百七十章 不養米蟲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八十章 移封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時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黑鍋的毛文龍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番外篇----狗皇帝碼字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徹底內附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臨時軍團(還債3/100)第一百二十九章 肯數鄴下黃鬚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禮可是有學問滴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番外篇----大明民警胡小波,沒有先帝崇禎的日子裡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裡是真正的天堂!(爲萌主狗雷加更)第三十九章 難收的商稅第八十七章 處置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五百七十五章 作死的魯王世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營嘯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第六百五十二章 吊起來抽第八百六十一章 綠色出行,文明打仗第七百一十五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更)第七百九十章 讓火炮去跟他們宣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二百九十二章 還是罰的輕了第六百八十章 學生等,有冤要伸第八百一十五章 矯枉不怕過正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古以來的中原土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未必就會虧!第八百四十四章 夜路走多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哥薩克騎兵的絕唱第五百零八章 我信了還不行麼第四百九十四章 讓你們做一個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脫褲子放那啥?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個好東西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較煩第三百八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抄西襲成文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誤會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動一動軍事體系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三百六十五章 還有更過分的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禎寶鈔第十九章 范文程借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兩口呢?第七百章 流氓不可怕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官府不反皇帝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零五章 這些百姓究竟該怎麼辦?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下血本坑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焚其祖廟,絕其苗裔!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四百四十六章 關門,放瘋狗(還債4/100)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四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八百一十七章 三個壞種第四十三章 刺王第六百八十六章 坑人的朝貢體系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不需要補償!第七百一十六章 兩個混賬(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九章 蠻子沒人權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五十二章 養廉
第四百五十七章 單挑還是羣毆?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零六章 集體辭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雞犬不留(4千字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聖人不仁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洗澡的歐洲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六百三十章 聽說,大明的皇帝還要臉?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第七百零七章 不是瘟疫的瘟疫?第五百一十二章 威逼利誘也得把事兒把了!第三百七十章 不養米蟲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八十章 移封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時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黑鍋的毛文龍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番外篇----狗皇帝碼字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徹底內附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臨時軍團(還債3/100)第一百二十九章 肯數鄴下黃鬚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禮可是有學問滴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番外篇----大明民警胡小波,沒有先帝崇禎的日子裡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五百三十六章 坑死人的損招第八百二十六章 這裡是真正的天堂!(爲萌主狗雷加更)第三十九章 難收的商稅第八十七章 處置第三百四十七章 兩派都是華族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五百七十五章 作死的魯王世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營嘯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第六百五十二章 吊起來抽第八百六十一章 綠色出行,文明打仗第七百一十五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更)第七百九十章 讓火炮去跟他們宣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二百九十二章 還是罰的輕了第六百八十章 學生等,有冤要伸第八百一十五章 矯枉不怕過正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古以來的中原土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遍地烽煙的根源(4千字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未必就會虧!第八百四十四章 夜路走多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哥薩克騎兵的絕唱第五百零八章 我信了還不行麼第四百九十四章 讓你們做一個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二十七章 脫褲子放那啥?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個好東西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較煩第三百八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抄西襲成文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誤會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動一動軍事體系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三百六十五章 還有更過分的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禎寶鈔第十九章 范文程借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兩口呢?第七百章 流氓不可怕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官府不反皇帝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人搶生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零五章 這些百姓究竟該怎麼辦?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下血本坑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焚其祖廟,絕其苗裔!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四百四十六章 關門,放瘋狗(還債4/100)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四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八百一十七章 三個壞種第四十三章 刺王第六百八十六章 坑人的朝貢體系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不需要補償!第七百一十六章 兩個混賬(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九章 蠻子沒人權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五十二章 養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