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還有更過分的

李信確實很緊張。

眼前的朱公子是什麼身份,自己心裡是一清二楚。

可以說,現在這朱公子的問話,其實就是自己以後自己的人生走向。

要說不緊張,那純屬就是扯犢子。尤其是在眼前的朱公子身上那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威勢,較之在陝西初見之時更甚數倍,別說是自己了,李信覺得哪怕是換當朝首輔來面對這位朱公子的問話,也不會比自己強到哪兒去。

只是朱公子一開口問話,就讓李信糾結不已:“李公子對於儒家衆學派是如何看的?”

李信所接受的儒家學問,其實就是傳統的程朱理學——自宋以來的傳統。

可是問題是,崇禎皇帝問的是自己對於儒家各個學派的看法。

這讓自己怎麼回答?

孔子他老人家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而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所涉及的範圍又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

所以,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

尤其是到了戰國的中後期,儒學在成爲“顯學”的同時,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儒家“八派”之說,始見於《韓非子》的《顯學》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子張之儒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明確反對“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言不忠信,行不篤敬”,君子應該“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子思,這位孔子他老人家的孫子,儒學理念則是慢慢消失了。等到了大明,已經找不到其具體理論了,怎麼沒的,這事兒不知道,但是自己肯定是不能對於子思之儒發表什麼看法了。

顏氏之儒一般認爲是以顏回爲代表的儒學理念,其學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安貧樂道,重在下工夫實踐孔子的仁德思想。

孟氏之儒則是以孟子爲代表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論,以及施行“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等。

漆雕氏之儒則是以漆雕開爲代表,不願做官,好勇任俠,屬於孔門弟子中任俠的—派;這一派主張人性有善有惡,宓子賤、公孫尼子、世碩等都是這一派的主要成員。

仲良氏之儒則已經不可考,這一派可能兼有曾參、子夏二家之學。

孫氏之儒就是以荀子爲代表的一派,倡言禮法兼治;認爲“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這一派看着孟子等學派就跟看二傻子一般。

樂正氏之儒也已經不可考。

這纔是孔子儒學學說的八大派系,它們之間的觀點很不相同,但都自認爲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學思想,主要是孟子的—派和荀子的一派,派影響頗大。

至於說公羊和穀梁,只是儒家對《春秋》的微言大義的不用解釋的兩派學說。針對其它問題,還有很多派別之爭。

比如左傳一系,魯儒、楚詩、韓詩等不同的派系。

偏偏這些傢伙都認爲自己是對的,其他的都是些渣渣,這種情況下,這些亂七八糟的派系自己就已經能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了。

比如戰國時期的孟子和荀子之爭,唐朝的韓愈和柳宗元劉禹錫的爭辯,自前宋時就開始的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之爭。

這也是李信所糾結的地方。

這他孃的儒家自己內部山頭林立,朱公子卻問自己怎麼看?

用眼睛看還是用心去看?

反正不管怎麼看都是亂的一逼,讓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本來這些破事兒在崇禎皇帝看來就他孃的扯蛋,孔子的學說就是孔子的學說,不過是因爲斷句不明還有到底是春秋注我還是我注春秋給搞成了一團亂麻而已。

想了半天,李信才拱手道:“信以爲不論何派學說,都要看其是否對我大明,對大明百姓有利。

若是有好處,則應該宣揚,若是有壞處,則應該禁止。”

詫異的看了李信一眼,崇禎皇帝暗道這不就是後世的那個著名的白貓黑貓理論麼?

別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李信回答的話裡的意思其實也是這樣兒,老大您不用管他什麼學派不學派的,有好處有用的就拿來用,沒好處的就扔唄。

這種回答很合崇禎皇帝的心意!

在崇禎皇帝看來,什麼狗屁派系都是扯蛋的玩意,除了因爲沒有標點符號而導致了一地的雞毛鴨血之外,剩下的屁用都沒有。

除了公羊派的大復仇思想還值得提倡一番。

李信這種答案看起來雖然是很有些萬金積的意思,可是卻直指了一切學說的本質:必須得是對於國家百姓有用處才行。

微微點了點頭,化名爲朱公子的崇禎皇帝道:“那麼,本公子還有第二個問題。”

李信的神色微微一僵——剛纔你不是說就一個問題來着?

向來就不怎麼要臉的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在乎李信的表情,而是直接道:“如果李公子真個應了心思去了東瀛倭國,那倭國之百姓?”

李信卻是想都沒想的答道:“從陝西歸家之後,信曾經陷入了認識障,好在度了過來,如今卻是想的明白了。”

好奇的崇禎皇帝沒有打斷李信的話,反而頗感興趣的盯着他,等着他繼續說下去。

李信沉吟了一番之後才接着道:“信雖然不才,卻也悟通了一個道理。大明的百姓所繳賦、稅,再被天子用之於天下,這纔是正理。

可是那東瀛倭國之處可有我大明百姓?彼國盡皆禽獸之徒,無信無義,唯利是圖,弱則卑服,強則寇盜,倭亂正是由此而生之。

若是小可有機會去東瀛倭國,必然伺機挑拔其中,使其無瑕西望我大明之海,待我大明水師盡復永樂之盛況時,再提一師以平之。”

李信嘴裡的平,可不是說打仗了就算是完事兒了。

中原的農耕堂口向來就有記黑賬的習慣。

比如說被某某某給欺負了,那沒說的,什麼史書啊,野史啊,戲說啊,傳說啊,凡是能記下文字的地方里面恨不得都記上這麼一筆。

但是自己家幹過什麼事兒,基本上都沒有什麼記載。

最多的就是某某某不敬天朝,大將軍某某率軍平之。

這個平之,基本上就是不敬天朝的那個堂口被殺了個差不多或者乾脆殺光。

而穿越之後喜歡上了這種形式的崇禎皇帝在聽到李信的回答之後,當下便應許道:“那李公子可以安心等候了,陛下必然同意李公子所請。”

李信聞言大喜,向着崇禎皇帝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李信就先謝過朱公子了。”

崇禎皇帝也不客氣,當下便收下了李信的致謝,兩個人便繼續吃菜喝酒。

而在樓下的酒樓掌櫃的,卻是反覆的盯着大堂還有往來的人羣看着,讓人頗爲好奇這個往日裡總是喜歡睡覺的傢伙今天怎麼這般的積極。

此時街面上行來了一隊的捕快,看着方向正是酒樓。

掌櫃的心中暗罵一句,卻在那捕快及帶隊的捕頭進了酒樓之後先迎了上去。

捕頭刑新錄覺得應該是自己的機會來了——好好的大街上被罵死個老童生,恰好是在陛下在南京的時候。

如果自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罵人致死的那個公子哥拿了回去,這功勞豈不就落在自己身上了?

至於五城兵馬司的那些孫子們,可沒有自己在這南直隸的街面上人頭熟悉,一問就問到了那罵人的公子哥之所在。

至於會不會因此得罪了什麼惹不得的貴人家族甚麼的,刑新錄覺得現在完全沒有必要在乎。

得罪了最好,最好是有人爲了包庇人犯而打壓自己,甚至於威脅自己的小命。

那樣兒的話,自己就趁着這個機會去敲登聞鼓,妥妥的一朝成名天下知。

再想到簡在帝心和青雲直上幾個字眼,刑新錄覺得往日裡這吵鬧不已的酒樓也是這般的可愛。

只是在看到掌櫃的袖中特意讓自己一個人看到的某塊牌子之後,刑新錄的眼睛便縮了一下。

這個牌子,天下之間但凡是吃衙門這口飯的,不論官職大小,甚至於只要是和衙門沾上了邊兒的,就不可能不識得。

那是一塊牙雕的牌子,自己看到的那一面,橫刻着錦衣衛三個字,從上往下,豎着寫聚寶門千戶所百戶幾個字。

自己沒有看到的那一面寫的什麼,刑新錄心裡卻是記得清清楚楚:朝廷官員帶此牌,無牌者依律論罪,借出者與借與者罪同,出京不用。

至於編號和姓名什麼的,刑新錄不用去想,也用不着去看。

在大明,還沒有聽說過誰也僞造這玩意。

僞造官員印信的故事話本倒是聽說過,可是敢僞造錦衣衛腰牌的卻是一個也無。

可能也有,只是都死絕了而已。

刑新錄的眼睛一縮,那掌櫃的卻是賠笑道:“捕頭大人借一步說話?”

刑新錄揮了揮手,對着自己身後的捕快們吩咐道:“爾等且先在此等候。”

吩咐完之後,刑新錄便隨着這酒樓的掌櫃向着旁邊走了幾步。

見旁邊人都不太可能聽到自己這個距離說話的聲音了,那酒樓掌櫃的纔開口道:“樓上有貴人用餐,不得打擾。”

刑新錄大大咧咧的嗯了一聲,只是卻又小心的賠笑道:“街上死了個童生,兇手就在樓上,若是有貴人在樓上,豈不危險?”

酒樓掌櫃的冷笑道:“人死了就死了,人家家屬可曾告官?你管這事兒幹什麼?”

說完之後,酒樓掌櫃的又接着道:“帶着你的人手滾蛋!若是有什麼不滿的,儘管去尋了聚寶門千戶所來說話。”

刑新錄被酒樓掌櫃給罵了,可是臉上卻絲毫的不敢有惱怒之色,當下只是陪笑道:“是,請大人放心。”

刑新錄正欲轉身離去,那酒樓掌櫃的卻是一把拉住了他,悄然指了指天花板後低聲道:“貴人。”

見刑新錄了然的點頭,酒樓掌櫃的才接着道:“那老童生自然有取死之道,今日便是沒有在街上吐血而死,他也活不過今夜。”

刑新錄的額頭上已經開始冒出了冷汗。

如果這個錦衣衛百戶說的是真的,那這個老童生得罪的人物可就太大了。

說他活不過今夜都是往好了說,很有可能半路上就被車撞死一類的。

如果再爲了這麼個蠢貨把自己給搭進去,那自己不也就成了蠢貨了?

覺得自己不能當蠢貨的刑新錄當下便向着掌櫃的拱了拱手,隨後便一言不發的帶着自己手下的捕快們撤離了酒樓。

酒樓掌櫃的在刑新錄撤離之後,才冷笑道:“惹陛下生氣還想活過今夜?當爺們都是死人不成?”

而酒樓之上的崇禎皇帝根本就不清楚樓下還上演了這麼一出好戲。

等到酒足飯飽之後,崇禎皇帝纔對李信道:“等以後去了九州島,好生跟着九州島總督施閣老學習。

另外,我大明向那邊兒賣的酒,鹽,福壽膏,本公子都是知曉的,若是有什麼發現,也不必大驚小怪。”

李信驚道:“福壽膏向來是天家貢品,當今陛下已經明旨不許民間擁有此物,又如何向倭國販賣?

尤其是鹽和酒,酒是要消耗糧食的,而人更是不可缺了鹽,否則脖子和腮部腫大無比,不知天子爲何要向倭國賣這兩樣兒東西?”

崇禎皇帝冷笑道:“賣便賣了,你管那麼許多幹什麼。不過本公子覺得你小子是個人才,便偷偷的告訴你。

那酒和鹽裡是摻了東西的,吃的越多,越的越快。那福壽膏雖有助興之用,可是消耗的卻是人體之本源精血,一日不吸便有如萬蟻噬心。

天長日久,鐵打的漢子也熬不住那精血如此敗壞。”

李信聽完之後,額頭上的冷汗卻是一點點兒的流了下來。

原本以爲自己不把倭奴當人看就已經很過分了,沒曾想這裡還有個更過分的。

倭奴真是倒了祖宗十八代的血黴了!

第七章 首輔的票號?砸了!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二百九十七章 誤會了第三十一章 生兒子沒那啥第一百七十章 凌遲之又見凌遲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爲了睡個安穩覺第七百七十九章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你就從了本公子吧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五百七十七章 萬歲爺聖明第三百五十七章 駕臨孔府,誰敢舉旗?第三百一十九章 看在黨國的份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戰與騎兵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五百四十章 火炮準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滅,香火永存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禎寶鈔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七百零二章 黃河大橋必須修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平等的條約才叫條約!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六百九十三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年根底下剮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要那些蠻子三百萬人陪葬!第七百五十七章 籠罩在世界幕後的黑手第四百四十章 大明爸爸的兩個孝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三百七十五章 達則自古以來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裡到底歸誰?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要臉的君臣(4千字大章第二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說帝心憐赤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給歐羅巴放血第八百四十八章 第三條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六百三十三章 通知他們,滾蛋!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逼迫建奴北上西進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六百零四章 日子不過了,敗家!第六十章 折割第七百五十四章 都是吃飽了撐的!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八百五十章 赫梅利尼茨基很蛋疼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稅第七十章 糧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三章 他們的炮彈,快不夠用了吧?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七十章 糧食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將軍可曾婚配?第五百七十六章 各種各樣的藩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不科學!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二百七十三章 掀桌子第三十二章 滿營建奴菊花殘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七百五十章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PY交易幾本書祭天!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崇禎,不高興第四百五十六章 向張狗少學習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便背了這萬世罵名罷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幹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凍死哪個王八犢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到底誰能殺了誰第一百四十二章 後宮中崇禎泡妞第八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七十三章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鍋才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講究的老家雀第一百六十二章 作死的福王朱常洵(3K章節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六百零六章 搶生意的來了第十七章 錦衣衛辦事,白桿兵進京第七十一章 陰損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
第七章 首輔的票號?砸了!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二百九十七章 誤會了第三十一章 生兒子沒那啥第一百七十章 凌遲之又見凌遲第五百八十二章 蠻子的新玩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爲了睡個安穩覺第七百七十九章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你就從了本公子吧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五百七十七章 萬歲爺聖明第三百五十七章 駕臨孔府,誰敢舉旗?第三百一十九章 看在黨國的份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戰與騎兵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五百四十章 火炮準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十二章 大明不滅,香火永存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禎寶鈔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七百零二章 黃河大橋必須修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腰牌的主人在哪兒?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平等的條約才叫條約!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頭滾滾福王府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六百九十三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年根底下剮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要那些蠻子三百萬人陪葬!第七百五十七章 籠罩在世界幕後的黑手第四百四十章 大明爸爸的兩個孝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三百七十五章 達則自古以來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裡到底歸誰?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要臉的君臣(4千字大章第二更)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說帝心憐赤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給歐羅巴放血第八百四十八章 第三條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臉的第四十九章 殺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過第六百三十三章 通知他們,滾蛋!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逼迫建奴北上西進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六百零四章 日子不過了,敗家!第六十章 折割第七百五十四章 都是吃飽了撐的!第七百零八章 當復蒙元故土!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八百五十章 赫梅利尼茨基很蛋疼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稅第七十章 糧食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三章 他們的炮彈,快不夠用了吧?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夷之三問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七十章 糧食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漢奸之初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將軍可曾婚配?第五百七十六章 各種各樣的藩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不科學!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二百七十三章 掀桌子第三十二章 滿營建奴菊花殘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大買賣了!第七百五十章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PY交易幾本書祭天!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崇禎,不高興第四百五十六章 向張狗少學習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便背了這萬世罵名罷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幹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凍死哪個王八犢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到底誰能殺了誰第一百四十二章 後宮中崇禎泡妞第八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七十三章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島之行第四百七十章 得有人背鍋才行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講究的老家雀第一百六十二章 作死的福王朱常洵(3K章節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有點兒蠢第六百零六章 搶生意的來了第十七章 錦衣衛辦事,白桿兵進京第七十一章 陰損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