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三)

作爲遠東集團的最高決策者,李寧宇部署的任何計劃與安排,自然只要簡單的闡述自己的意見,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會有人去安排與處理,這一點倒是極爲省心,不過制定好對美國佬的戰略部署以後,他又要開始考慮另一方勢力,那就是英國。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國王相對權利較小,主要的權利都在議會和首相的手中,而議會又分爲上院和下院,上院一般是英國貴族,由英國國王任命,下院由百姓選舉而產生,議會對首相建立的內閣進行監督,首相內閣對議會負責。

英國內閣的其他首腦,按慣例由任命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早期時代,英國首先多由貴族議員出任,後來下院議員任首相者居多,目前已經形成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並由英王最後任命的憲法慣例。

內閣的大臣,原本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閣員人數也由首相最後確定,組成的人數經常會出現變動,內閣中除首相以外,通常有外交、國防 、財政、內政等重要部門的大臣一起組成,不擔負某一具體部門首長的大法官、樞密院院長、掌璽大臣,主管地區事務的蘇格蘭事務大臣、威爾士事務大臣、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內閣會議之前,首相會就重要政策方針先召集少數親近大臣開會討論,稱小內閣或內內閣。

首相內閣的主要職權包括,對提交議會的政策作出最後決定,按照議會規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的職權,此外,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的時候,有權採取緊急行動命令,可以事後告知英國國王。

內閣會議內容是絕對保密的,所有在會上討論的議題都不作任何記錄,也從不進行任何表決,最後由首相按自己的觀點歸納成最後的決定,所有內閣成員對政府政策和行動負連帶責任,不論閣員是否存在意見分歧,在對外上堅決必須保持一致。

不過愛德華七世執政時期,是個絕對的例外,因爲他沒有設置首相,但已經引起英國國內很多的謠言,對於內閣掌握實權,不對君主負責,君主只是統而不治,虛有其位,李寧宇甚爲了解,所以保持觀棋不語真君子,不過這次日軍侵華,卻有英國當局在背後耍手段,這一點,李寧宇很生氣。

所以,一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還是要做的。

隨着李寧宇又一封親自草擬的電文傳出,駐英國倫敦的遠東外交工作人員,連夜就去拜訪了英國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的黨魁。

可能這就是政治,政客們就是左手給出一顆糖,一轉身,立馬就會伸出右手來搶奪,含蓄一點的纔會帶一個面具。

制定好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後,隨着柏林的夜幕降臨,李寧宇所有的思緒都飄向國內的局勢,而兩大主戰場上,此時早就是屍橫遍野,血流如河,兩大主戰場卻有着一個明顯的不同,孔小平軍團目前還在繼續做着頑強的抵抗,而蔡松坡兵團積極的攻勢,依然在保持,很多軍團上至指揮官下至士兵,都顧不上吃飯,一直在向侵華日軍發起一次又一次的奮勇進攻。

因爲人人都知道,如果自己的進攻暫緩,小鬼子就有了喘息的機會,爲了能在每一次主動攻擊中,給小鬼子帶去終生難忘的教訓,遠東軍團全體將士,視死如歸的戰鬥着,表現出遠東軍團獨有的生命不止戰鬥不息地不朽拼搏精神。

而已經在北京地區苦苦,堅守陣地十六個小時的孔小平部,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那就是從朝鮮抽調增援的三個野戰步兵師,同期抵達的還有遠東軍團最新的秘密武器,有着陸地之王著稱的“坦克”。

抵禦八國聯軍的戰役中,遠東軍團的陸地之王爲兵團裝甲車,主要是車載重機槍,發揮出了巨大的威懾力和戰鬥力,而這一次上場的可是真正的陸地之王,遠東第一代輕型坦克。

坦克與特種裝甲車最大的區別有兩個,第一是使用履帶行走的陸地裝甲戰鬥車輛,集火力、保護性和機動性於一身,不但是移動炮臺,還是移動堡壘,可以對敵人的特種裝甲戰鬥車輛進行作戰,而隨着十五輛遠東第一代輕型坦克的出現,戰場上的局勢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也在這一次抗日戰爭中,大大出盡風頭,同樣使得坦克逐步成爲陸戰中不可缺少的主角,從此被稱爲“陸戰之王”。

T-57坦克是遠東軍事設計院,從1899年開始計劃設計,1901年5月才完成第一輛樣車,在李寧宇的同意下,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生產,但由於各種配套建設還在陸續建立,所以目前只生產了十五輛,但由於抗日戰爭的重要性,所以李寧宇纔將這個殺手鐗,提前拿出來。

在設計生產初期,遠東軍團將坦克定爲三個標準,分別是輕型、中型、重型,輕型坦克主要火力系統爲57-85毫米口徑主炮,雖然定性爲用於戰場上警戒、目標偵察或其他特殊任務,但在小鬼子沒有坦克車輛的面前,T-57完全可以做到全面投入戰鬥之中。

而中型坦克,火炮口徑定爲105毫米以內,重型坦克口徑在122毫米以內。

T-57坦克的整個車體結構爲全鋼板焊接,前上裝甲板有兩個艙口,左面是駕駛員的專用艙口,右面爲動力傳動裝置檢查維修口,駕駛員艙蓋安裝一個潛望鏡,T-57輕型坦克直接採用了搖擺式火力炮塔,炮塔位於車後部位,由上、下兩部分共同組成,下炮塔裝於車體之上,用滾珠座圈支撐而起,上炮塔利用耳軸裝於下炮塔突起部的槽中,並與火炮進行連接。

因此,炮塔的上部可以與炮身一起做同一方向運動,採取這樣的炮塔,主要是因爲他可以降低炮塔的高度、縮小炮塔座圈直徑,因此相應減小坦克的車寬、減輕總重量,還便於實現裝彈,但是缺點是炮塔密封困難、高低射界較小、防彈能力也差一些,不過坦克車可不是一動不動的等着敵人打過來。

第261章 名將的不同第36章 轉戰朝鮮第386章 意外發現神秘電臺第534章 全面封鎖地中海航道第28章 雙管齊下第397章 時局轉變只在一瞬第173章 演習的始末第290章 徵聯合艦隊第240章 六方協商會(七)第245章 投資與建設第435章 志向不同不相爲盟第95章 第四艦隊第395章 利雅得城夜會列寧第168章 羅得斯家族第44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第594章 新版二戰(十五)第308章 花開花落風雨聲第232章 最後的戰役第355章 敵情突變隨即迎戰第46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四)第440章 無憂宮婚禮進行時(二)第482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六)第45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四)第81章 南北戰爭第186章 大型運輸隊第61章 欲靜不止第119章 書房密聊第238章 六方協商會(五)第377章 遠東與奧斯曼宣戰第113章 皇上照打第476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十)第358章 沙漠中的強悍敵人第236章 六方協商會(三)第559章 珊瑚海航空母艦大戰(三)第199章 一波接一波第290章 徵聯合艦隊第289章 首戰的結束第208章 坐愛楓林晚第515章 奇怪的太后埃瑪公主第47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二四)第417章 第一天的聯合軍演第492章 全面抗日戰爭(四)第270章 世界新格局第76章 琉球會議第360章 沙漠之目的是什麼第125章 斯里蘭卡第252章 軍事科技部第347章 生不如死死不如生第514章 喝人血的東印度公司第131章 法蘭西帝國第312章 俯視天下看羣雄第27章 一氣孤拔第503章 建設新西伯利亞(四)第207章 全面大反攻第465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九)第397章 時局轉變只在一瞬第143章 地中海之戰(一)第224章 奢靡之貪腐第385章 致電日不落愛德華第210章 進入北京城第141章 刺殺李寧宇第426章 沙特王宮的議事廳第542章 日德蘭海戰(七)第461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五)第597章 新版二戰(十八)第365章 沙漠之逆境中行軍第144章 地中海之戰(二)第430章 巴爾幹戰爭下半場第274章 東北亞戰爭(二)第244章 想發展囧境第9章 十里洋場第453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七)第159章 陸地之戰艦第122章 1895年第419章 參觀颱風戰略潛艇第391章 武林高手遠東內衛第414章 提前十年的大革命第249章 日美的條約第12章 生絲之戰第428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404章 李寧宇與列寧列維(二)第416章 聯合軍演背後意義第50章 更待何時第192章 上半場結束第179章 爭奪大沽口第521章 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第222章 遠東大反擊第72章 惡狗擋道第466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二十)第45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三)第113章 皇上照打第312章 俯視天下看羣雄第228章 低頭思故鄉第52章 李府面談第239章 六方協商會(六)第563章 珊瑚海航空母艦大戰(七)第110章 婚禮進行第79章 非元發行第170章 一九九零年第289章 首戰的結束
第261章 名將的不同第36章 轉戰朝鮮第386章 意外發現神秘電臺第534章 全面封鎖地中海航道第28章 雙管齊下第397章 時局轉變只在一瞬第173章 演習的始末第290章 徵聯合艦隊第240章 六方協商會(七)第245章 投資與建設第435章 志向不同不相爲盟第95章 第四艦隊第395章 利雅得城夜會列寧第168章 羅得斯家族第44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第594章 新版二戰(十五)第308章 花開花落風雨聲第232章 最後的戰役第355章 敵情突變隨即迎戰第46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四)第440章 無憂宮婚禮進行時(二)第482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六)第45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四)第81章 南北戰爭第186章 大型運輸隊第61章 欲靜不止第119章 書房密聊第238章 六方協商會(五)第377章 遠東與奧斯曼宣戰第113章 皇上照打第476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十)第358章 沙漠中的強悍敵人第236章 六方協商會(三)第559章 珊瑚海航空母艦大戰(三)第199章 一波接一波第290章 徵聯合艦隊第289章 首戰的結束第208章 坐愛楓林晚第515章 奇怪的太后埃瑪公主第470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二四)第417章 第一天的聯合軍演第492章 全面抗日戰爭(四)第270章 世界新格局第76章 琉球會議第360章 沙漠之目的是什麼第125章 斯里蘭卡第252章 軍事科技部第347章 生不如死死不如生第514章 喝人血的東印度公司第131章 法蘭西帝國第312章 俯視天下看羣雄第27章 一氣孤拔第503章 建設新西伯利亞(四)第207章 全面大反攻第465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九)第397章 時局轉變只在一瞬第143章 地中海之戰(一)第224章 奢靡之貪腐第385章 致電日不落愛德華第210章 進入北京城第141章 刺殺李寧宇第426章 沙特王宮的議事廳第542章 日德蘭海戰(七)第461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五)第597章 新版二戰(十八)第365章 沙漠之逆境中行軍第144章 地中海之戰(二)第430章 巴爾幹戰爭下半場第274章 東北亞戰爭(二)第244章 想發展囧境第9章 十里洋場第453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七)第159章 陸地之戰艦第122章 1895年第419章 參觀颱風戰略潛艇第391章 武林高手遠東內衛第414章 提前十年的大革命第249章 日美的條約第12章 生絲之戰第428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404章 李寧宇與列寧列維(二)第416章 聯合軍演背後意義第50章 更待何時第192章 上半場結束第179章 爭奪大沽口第521章 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第222章 遠東大反擊第72章 惡狗擋道第466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二十)第45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三)第113章 皇上照打第312章 俯視天下看羣雄第228章 低頭思故鄉第52章 李府面談第239章 六方協商會(六)第563章 珊瑚海航空母艦大戰(七)第110章 婚禮進行第79章 非元發行第170章 一九九零年第289章 首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