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瓜分非洲

德國方面的快速反應其實早就在李寧宇的計算範圍內,不過對於德國藉機揩油的行爲李寧宇還是有點反感,不過好在李寧宇後面的要求都得到了答應,所以李寧宇勉強還是平衡了,接下來李寧宇就跟莫里尼在他的公使會議室中,閒聊了一會,其中李寧宇也說道自己最近會去非洲的事情。

在聽到李寧宇說向非洲進發,莫里尼感到一陣吃驚,因爲他知道非洲作爲世界列強爭奪最激烈的地方,那裡的生存環境不是一般人可以站住腳的,不過看着李寧宇這樣的一筆軍購後,莫里尼多少明白了一些,隨後莫里尼就將自己對於非洲現在的情況給李寧宇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而李寧宇也從莫里尼的幫助下受益匪淺,隨後兩人詳談了一夜,直到天亮之時李寧宇才告辭離開,而並告訴莫里尼今後能自己的代表人就是福叔,只有他纔有資格跟莫里尼談軍購的事物,而莫里尼也不忘記幫李寧宇在非洲可能遇得上的德國人勢力,幫助他寫了幾封介紹信,當然作爲對朋友的感謝,李寧宇自然絲毫不吝嗇給了莫里尼一張10萬英鎊的本票。

可是就在李寧宇乘車離開公使館之後,莫里尼又去電報室給德國本土發去了,李寧宇下一步將去非洲發展的計劃,而隨着這份電報引起的動靜則是無比的駭人,但是此時的李寧宇已經坐在前往上海的長江7號巡洋艦上了。

1870年左右南非鑽石被發現,蘇伊士運河的通航,陡增了非洲板塊在地球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戰略地位上的突出和重要性,隨後各個列強國家迫不及待地向非洲板塊伸手,惟恐在分割非洲的土地中自己落後其他人,接着總想盡量奪取更多的土地,不管這是一些什麼樣的土地,也不管採取什麼手段。

瓜分非洲板塊也就像分割世界其他領土一樣,列強們是根據資本、實力的兩大原則進行的分配,它們都把搶先佔領奉爲最高信條,實力強大的英國,依仗它在南部的開普殖民地和在埃及的地位,打算南北並進,吞併東北部非洲、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的大片土地,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英屬殖民帝國,也就是所謂2C計劃。

而作爲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法國,它企圖征服馬格里布各國,東、西蘇丹和剛果河流域,建立一個從瀕臨大西洋的塞內加爾河口起,經乍得湖至索馬里的法蘭西非洲殖民地,即所謂2S計劃。

德國興起較晚,1880年纔開始插足非洲的事業,所以控制的資源、地域也比較少,但是它的目標是沿赤道非洲兩側,建立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德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至於那些較小的國家,諸如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則利用大國之間的利益對立、摩擦和衝突,想達到分得一些殖民地,或者保持自己原有殖民地的目的。

列強分割非洲板塊的領土,不但要爲自己搶到豐厚的一份,而且還要同時削弱對方,摧毀對方的霸權,他們在激烈的角逐中,互相指摘、對罵,甚至訴諸武力,但有時也以非洲土地作爲籌碼,互相妥協,進行談判,達成分贓協議。

根據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倡議,1876年9月在布魯塞爾召開了國際地理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際勘察和開化中非協會”,各國設立分會,11月,比利時分會宣佈成立,並籌集50萬法郎作爲探險隊的費用,1879年利奧波德二世派遣斯坦利帶領一批殖民者,再次深入剛果河流域,他打着國際剛果協會金星藍旗,溯河而上,強迫當地酋長簽訂了近450個保護條約,建立了40個殖民據點。

與此同時,法國殖民者布拉柴從加蓬向剛果河流域推進,沿途強迫當地酋長簽訂保護條約,建立據點,佔有了剛果河北岸大片土地,1880年,他在剛果河湖區(普爾)北岸建立了布拉柴維爾城,並搶先控制了剛果河出海口。

當斯坦利比布拉柴晚幾個月到達剛果河湖區南岸,與法國直接發生了衝突,斯坦利宣佈法國布拉柴所訂條約無效,又迫使當地酋長訂立了類似的保護條約,1882年,佔有安哥拉的葡萄牙也提出了對剛果河河口兩岸的領有,就這樣,比、法、葡展開了爭奪剛果河下游的激烈鬥爭。

英、德、美也乘機參與剛果河流域的爭奪,1884年初,英葡簽訂條約,英國承認葡萄牙佔有剛果河河口兩岸和南緯5度到8度的大西洋海岸,葡萄牙則同意英國享有同等貿易權利。

這個條約引起法國、比利時、德國和美國的強烈反對,爲了反對英葡勾結,法國承認國際協會對剛果河口的領有權,美德也宣佈支持國際協會反對英葡,他們認爲,小國比利時佔有剛果河口地區,有利於自己勢力的滲入,更可限制強大的對手英國在非洲進一步擴張,英國面臨幾個大國的反對,陷於孤立,被迫讓步,於6月宣佈英葡條約停止生效。

1884年在俾斯麥的主持下,舉行了柏林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法、德、比、美、俄、葡等15個國家,會議簽署了包括36條的總議定書,柏林會議是一次**裸地瓜分非洲的會議,是列強爭奪非洲的新起點。

柏林會議之後,根據有效佔領的原則,列強對非洲人民進行殘暴的武力征服,根據領土佔有必須通知各締約國的協議,簽訂了一系列雙邊協議,劃分了勢力範圍,英、法、德在西非進行了激烈的爭奪。

法國沿塞內加爾河向尼日爾河推進,先後佔領了塞內加爾、幾內亞、上沃爾特、馬裡、達荷美和尼日爾,英國除繼續侵略黃金海岸外,加緊在尼日爾河中下游擴張,把尼日利亞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和保護領。

德國於1884年宣佈佔領多哥和喀麥隆,就這樣,英、法、德三國在尼日爾河和乍得湖一帶到處發生了衝突,1893年締結的英德條約和1894年締結的法德條約劃分了喀麥隆的邊界,1897年協定劃分了多哥的邊界,1898年的英法協定,確定了雙方在尼日爾河流域的勢力範圍。

第437章 東北戰爭中的辛秘第271章 陸地新火炮第423章 國內局勢不容遲疑第3章 知識生產第17章 聖旨來了第229章 夜見西摩爾第49章 軟禁北京第590章 新版二戰(十一)第128章 貪污腐敗第444章 李寧宇的首次讓步第93章 豐島海戰第214章 神馬是浮雲第3章 知識生產第248章 路見不平事第431章 中東與西亞基地羣第110章 婚禮進行第34章 京城衙內第181章 盛京的異動第265章 局面的突變第47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三)第336章 實施大被同眠計劃第187章 海軍指揮部第39章 離開朝鮮第581章 新版二戰(二)第491章 全面抗日戰爭(三)第350章 沙塵暴之暗藏殺機第116章 閩浙總督第231章 十九世紀末第602章 中途島海戰(三)第324章 突然的一紙軍購第178章 遠東風起兮第131章 法蘭西帝國第429章 內外交困的哈米德第422章 指揮車上秘密協商第226章 夜會義和團第319章 神秘的黃金寶藏第360章 沙漠之目的是什麼第123章 觀看極光第88章 1893年第136章 遠東之打劫第137章 瑪麗亞太后第200章 拋灑的熱血第297章 民族的崛起第547章 日德蘭海戰(十二)第353章 沙漠之狡猾的敵人第235章 六方協商會(二)第238章 六方協商會(五)第153章 南非爭奪戰(三)第439章 無憂宮婚禮進行時第591章 新版二戰(十二)第374章 俄美日的三國同盟(二)第56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第493章 遠東地區最後的海戰(一)第599章 新版二戰(二十)第534章 全面封鎖地中海航道第516章 第一代地對地導彈(一)第333章 西亞病夫奧斯曼第537章 日德蘭海戰(二)第274章 東北亞戰爭(二)第222章 遠東大反擊第268章 前往穆斯林第580章 新版二戰(一)第594章 新版二戰(十五)第555章 神兵利器飛向小日本第35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9章 義和團運動第186章 大型運輸隊第349章 苦惱的哈米德二世第234章 六方協商會(一)第286章 揮劍取南亞第96章 甲午海戰第485章 陪同四美逛大街(三)第44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第240章 六方協商會(七)第462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六)第1章 初來乍到第170章 一九九零年第578章 首次危機(二)第193章 黃海之終結第549章 日德蘭海戰(十四)第383章 戰事局勢都是大事第176章 跨過鴨綠江第25章 上尉亨利第84章 浮出水面第275章 東北亞戰爭(三)第182章 旅大四季港第354章 深入險地越陷越深第285章 炮火邊境線第218章 騷亂四處起第348章 李大少爺親自動手第535章 一切只爲了爭取遠東第126章 滿載而歸第250章 用尿澆死你第152章 南非爭奪戰(二)第294章 太平洋艦隊第463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七)第377章 遠東與奧斯曼宣戰第544章 日德蘭海戰(九)第64章 十一峰會第37章 甲申政變
第437章 東北戰爭中的辛秘第271章 陸地新火炮第423章 國內局勢不容遲疑第3章 知識生產第17章 聖旨來了第229章 夜見西摩爾第49章 軟禁北京第590章 新版二戰(十一)第128章 貪污腐敗第444章 李寧宇的首次讓步第93章 豐島海戰第214章 神馬是浮雲第3章 知識生產第248章 路見不平事第431章 中東與西亞基地羣第110章 婚禮進行第34章 京城衙內第181章 盛京的異動第265章 局面的突變第47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三)第336章 實施大被同眠計劃第187章 海軍指揮部第39章 離開朝鮮第581章 新版二戰(二)第491章 全面抗日戰爭(三)第350章 沙塵暴之暗藏殺機第116章 閩浙總督第231章 十九世紀末第602章 中途島海戰(三)第324章 突然的一紙軍購第178章 遠東風起兮第131章 法蘭西帝國第429章 內外交困的哈米德第422章 指揮車上秘密協商第226章 夜會義和團第319章 神秘的黃金寶藏第360章 沙漠之目的是什麼第123章 觀看極光第88章 1893年第136章 遠東之打劫第137章 瑪麗亞太后第200章 拋灑的熱血第297章 民族的崛起第547章 日德蘭海戰(十二)第353章 沙漠之狡猾的敵人第235章 六方協商會(二)第238章 六方協商會(五)第153章 南非爭奪戰(三)第439章 無憂宮婚禮進行時第591章 新版二戰(十二)第374章 俄美日的三國同盟(二)第567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第493章 遠東地區最後的海戰(一)第599章 新版二戰(二十)第534章 全面封鎖地中海航道第516章 第一代地對地導彈(一)第333章 西亞病夫奧斯曼第537章 日德蘭海戰(二)第274章 東北亞戰爭(二)第222章 遠東大反擊第268章 前往穆斯林第580章 新版二戰(一)第594章 新版二戰(十五)第555章 神兵利器飛向小日本第35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69章 義和團運動第186章 大型運輸隊第349章 苦惱的哈米德二世第234章 六方協商會(一)第286章 揮劍取南亞第96章 甲午海戰第485章 陪同四美逛大街(三)第449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第240章 六方協商會(七)第462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六)第1章 初來乍到第170章 一九九零年第578章 首次危機(二)第193章 黃海之終結第549章 日德蘭海戰(十四)第383章 戰事局勢都是大事第176章 跨過鴨綠江第25章 上尉亨利第84章 浮出水面第275章 東北亞戰爭(三)第182章 旅大四季港第354章 深入險地越陷越深第285章 炮火邊境線第218章 騷亂四處起第348章 李大少爺親自動手第535章 一切只爲了爭取遠東第126章 滿載而歸第250章 用尿澆死你第152章 南非爭奪戰(二)第294章 太平洋艦隊第463章 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七)第377章 遠東與奧斯曼宣戰第544章 日德蘭海戰(九)第64章 十一峰會第37章 甲申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