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朝局分析

第二天,李恪早早的穿戴整齊在陳其的護衛下來到了承天門,當他走到太極殿的時候才發現殿前人滿爲患,有不少新面孔,以往朝會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見過,顯然今天的朝會不同尋常。

李恪的到來讓很多身穿緋袍和綠袍的官員紛紛給他上前施禮,他挨個給衆人拱手施禮,一番寒暄下來已經到了上朝的時間讓他想跟李靖和李道宗聊幾句的機會成爲了泡影。李恪跟隨在衆人的身後緩步邁入太極殿,同衆人一同跪地施禮高呼萬歲。

“衆位愛卿平身。”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謝皇上。”衆人喊道,然後起身之後自動的站成兩排。

“衆位臣子。”李世民等衆人站定這才朗聲說道,“貞觀元年十一月突厥寇邊宿州,搶我財務,掠我百姓,燒我房屋是爲朕之恥辱,大唐之恥辱,”李世民話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衆人不由的低下了頭,李世民繼續說道,“宿州百姓被掠,朕欲以出兵討伐,但新軍訓練不足一年,戰鬥力難以跟突厥鐵騎一教高下,又有輔機等人多方勸阻,所以朕只能派遣使者前去議和用錢財贖回宿州百姓。”李世民說到這裡看了站在人羣中低頭不語的李恪繼續說道,“然漢王李恪長安縣令狄知遜不畏突厥之虎狼之地之兇險自薦出使突厥,僅用少量的錢財就贖回了我大唐宿州百姓,他們的功績不低於大唐對突厥的一次勝仗。所以,自宿州百姓贖回之日朕就想封賞兩人以表彰他們的功績,只是當時狄知遜還在宿州,又有太子大婚之事。所以,此事才推遲到今天。”李世民說到這裡,衆人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他是想封賞出使突厥的有功之臣李恪和狄知遜啊。

李恪聽到要給自己封賞不由的擡頭看向了李世民,見他正微笑的看着自己,眼中露出對他的讚賞,心裡安慰了不少。

“李恪、狄知遜上前聽封。”李世民說道,“王德宣旨!”

李恪和狄知遜兩人出班跪地,王德“諾”的答應一聲,拿出聖旨走上前念道,“漢王李恪忠心爲國.........”聖旨前面的李恪一句都沒有聽見去,就聽見後面王德念道,“以出使突厥有功,特賜封漢王李恪爲幷州大都督。”

“幷州大都督?”李恪心裡一驚,讓他去幷州是李世民在年前就告訴過他,只是當時他認爲頂多給他封個幷州都督的官職,沒有想到李世民對自己還是很看重,直接就封了個大都督的官職。都督和大都督雖然只差一個“大”字,但兩者在職權方面的區別很大。

首先各地的都督府以管轄軍務的大小不同分爲大都督府,中都督府和下都督府。大都督是從二品大員,中都督府都督是正三品,下都督府的都督是從三品。從官職的品級上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李恪的寵愛有加。官職的品級是一方面,還有另一方就是軍務的管轄大小和軍隊的節制。下都督府最多隻能管轄四洲軍事,中都督府管轄州數也不能超過十個,而大都督可以管轄十多個州的軍務,可以節制所管轄範圍內所有的邊軍和府軍。那李世民賜封給李恪的幷州大都督是什麼概念,就是管轄和節制着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的軍務軍隊。權利不可謂不大,通俗點說就是整個河東道的軍務和軍隊都掌握在李恪的手裡。

王德聖旨唸到這裡,大殿中突然靜了下來,所有的大臣都吸了一口涼氣,他們都被李世民的賜封給震住了。幷州大都督權利有多大,冊封幷州之地意味着什麼他們豈能不知道。所以,他們震驚的是沒想到皇上對漢王會如此器重,會把大唐李氏的根本之地交給李恪管轄。

王德在念完賜封李恪的聖旨之後沒有停頓繼續念李世民關於狄知遜的賜封,李恪沉浸在剛纔的賜封中還沒有回過神來,等王德唸完對狄知遜的賜封,狄知遜輕輕了拉了一下李恪的衣衫示意他謝恩時,李恪方纔回過神來。“兒臣——微臣,謝過父皇——皇上。”李恪和狄知遜謝恩完畢退了回去。

然後,李世民繼續長篇大論一番,又開始冊封和升遷一部分去年成績的優異官員。只是此時的李恪心裡一門心思的想着幷州大都督這件事情,所以整個朝會直到結束,他除了知道自己賜封幷州大都督;狄知遜爲幷州刺史;李泰遷升越王,爲揚州大都督;李佑齊王,被授予齊州都督;李靖任職兵書尚書;李道宗爲禮部尚書兼鴻臚寺卿記得很清楚之外其餘衆人的封賞他心裡很模糊。

李恪出了太極殿,先是來到楊妃的千秋殿給她彙報了一下自己被封爲了幷州大都督的事情,楊妃看到李恪臉上的興奮之色心裡安慰了不少,對於她而言,只要李恪開心,李恪過的幸福他就很滿意很知足了。出了千秋殿的李恪回到府上,漢王府衆人知道李恪被封爲大都督的事情,自然要爲他賜封幷州大都督祝賀一番。李恪不好意掃了大家的興,吩咐楊恩在聚義殿偏殿設宴。宴會從下午結束,李恪和衆人來到書房。對於今天朝堂對衆人的冊封他現在還是很恍惚,他想和馬周、許敬宗等人往清楚掠一掠。李恪認爲李世民這次大規模的賜封,簡直就是讓大唐的朝堂換了血一樣。

首先是李靖任職兵部尚書的事情就讓李恪難以理解,不過通過他對李靖往日的權利分析還是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作爲大唐邊關的主帥,李靖的職權很大,所有北方的兵馬都歸他節制。李世民這次將李靖調回長安入職中樞,雖然讓李靖有了入閣爲相的機會,但同時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唐北方兵馬歸一人節制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各路兵馬都由各地的大都督和各道的行軍大總管分而管之。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對軍權的看重和警惕,就是連李靖這樣的大唐軍人都不敢有所懈怠。

其次是李道宗爲禮部尚書兼鴻臚寺卿的冊封,李恪怎麼分析也難以理解李世民的這個舉措。李道宗是作爲李唐宗室除李孝恭之外的另一位能征善戰的將才,他在李唐宗室中有很高的地位,在數年的征戰中戰功彪炳,足以封侯拜相。可是,李世民給了他一個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尚書職銜職,再加上鴻臚寺這個專掌外交事務的卿。武將回朝之後在兵部任職的例子很多,但讓他去禮部做尚書,管朝廷中的禮儀、科舉、祭祀、外交等事務,李恪想不通這是對李道宗的晉升,反而覺得是對他的褒貶。

至於杜如晦坐上吏部尚書的位置李恪很坦然。他覺得杜如晦爲貞觀名相,吏部尚書的位置對於他來說已經很屈才了。然而,同時他也能想到李世民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給他出閣入相做準備。因爲,六部以吏部爲首,吏部尚書再往上升就只能是尚書僕射的位置了。

而魏徵出任秘書監卿的位置李恪到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這句話的後面還加了四個字“參掌朝政”,就是說可以參與和主持朝政。通俗的說就是他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權力不可謂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對他才華的欣賞和器重。

然而,最不能讓李恪接受就是封德彝致仕之後李世民將尚書右僕射的位置給了長孫無忌。對於封德彝致仕他沒有意見,畢竟年過花甲的封德彝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已經不適合出任尚書右僕射這樣擁有宰相實權的職位,早讓他致仕倒是可以讓他在家頤養天年。但是,李恪鬱悶的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被冊封爲尚書右僕射,他跟長孫無忌不對付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情,現在長孫無忌添爲尚書省副相,李恪心裡豈能安穩。然而,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也無能爲力,只求自己別犯在他的手裡,免得被他整死。

李恪想到的問題漢王府的衆人豈能想不到,只是這是朝廷的旨意,他們心裡雖然不舒服但也無濟於事。所以,馬周在訴說完關於長孫無忌的升遷之後說到了李恪比較關心的越王李泰。

然後,此時朝廷的封賞對於李泰而言確實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因爲他現在的實力大漲,足以抗衡李恪和李承乾。首先是他的老師王珪從諫議大夫升遷爲黃門侍郎,黃門侍郎是門下省除了侍中之外權利最大的官,是門下省的副長官,權力不可謂不大。其次是杜淹從御史大升一躍遷爲民部尚書(唐時稱民部),掌管一部之事,可謂位高權重。然後是韋挺遷爲正四品下的尚書右丞,雖然官職有些小但在尚書省裡是有實權的職位。王珪和杜淹還有韋挺是當時太子李建成的人,他們當時的關係就很好。當初三人被赦免回京,王珪爲李泰的老師時,杜淹和韋挺沒有多大官職,所以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此次他們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官職有所升遷,現在王珪又是李泰的老師,所以杜淹和韋挺自然而然會倒向了李泰一邊。而另一個李泰的鐵桿溫彥博升遷御史大夫的同時還兼任檢校中書侍郎,也是手握實權的職位。李恪通過對李泰實力的分析,發現李泰現在的實力足以抗衡李承乾。

反觀自己一方,李恪就覺得這次冊封除了自己的幷州大都督,狄知遜的幷州刺史外,其他人的官職都沒有多大的變化。尤其是封德彝的致仕對自己一方實力的打擊很大。封德彝的致仕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除了蕭瑀之外,朝廷中樞當中沒有一個人可以爲自己說話。然而,對於蕭瑀李恪沒有接觸過,自然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支持自己呢?還是處於中立狀態,或者在兩者之間搖擺。除此之外孫伏伽坐了大理寺卿的位置,馬周從從六品下的待御史升遷爲正五品下的監察御史是漢王府升遷最快的一個人。其次是岑文本從從六品的秘書郎升遷爲正五品上的中書舍人,褚遂良因爲李世民對他書法的欣賞和喜歡坐上了岑文本秘書郎的位置。

李恪想想自己漢王府的人,再想想李承乾的實力,李泰的實力,他覺得自己在朝堂上現在已經真的沒有了跟他們一較高下的能力了。然而,戴胄任大理寺少卿的職位也是李恪沒有想到的。不過李恪仔細一想戴胄的身份,心裡就對他的任命有了解釋。戴胄本身就是以前秦王府的參軍,並且他的性格耿直,對於律令法規和典章制度頗爲通曉。從李世民任命他爲大理寺少卿的舉動可以看出他對大理寺這個管理司法的部門還是相當重視。

第451章 兩女的相處第530章 李恪的準備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589章 誰在算計誰呢?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469章 宇文過的身世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138章 約定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05章 坊間傳聞第503章 高陽的請求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610章 薛禮的瘋狂第6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611章 慘勝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1章 蠢蠢欲動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337章 軍人的悲哀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291章 李恪設計的騙局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688章 將相謀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23章 頡利第483章 陸軍學院的講話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310章 西征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9章 五虎一太歲第600章 祿東讚的陰謀和吐谷渾可汗的想法第521章 房遺愛大婚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661章 松贊干布的路第190章 七章 夜戰,又是夜戰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166章 探監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36章 強者的對決(五)第307章 漢王的心思——殺俘第305章 你也配稱自己爲驍將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20章 漢王府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293章 兵力部署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90章 亂戰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167章 鐵案第277章 心有猛虎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4章 歷史的反思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409章 北國之王第611章 慘勝第416章 辯機死了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357章 生者偉大第611章 慘勝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180章 斬首示衆第212章 三方匯合第72章 蠟丸密信第25章 劍名淵虹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72章 蠟丸密信第658章 給吐蕃人的沉重一擊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316章 朝堂上的戰爭第544章 李恪心裡的疑惑問題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69章 百步穿楊第181章 組建鬼面騎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
第451章 兩女的相處第530章 李恪的準備第225章 歷史的真相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589章 誰在算計誰呢?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469章 宇文過的身世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138章 約定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05章 坊間傳聞第503章 高陽的請求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447章 孫思邈的蹤跡第610章 薛禮的瘋狂第6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611章 慘勝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1章 蠢蠢欲動第364章 鷹衛和親衛的對峙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337章 軍人的悲哀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291章 李恪設計的騙局第188章 魔鬼騎兵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688章 將相謀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23章 頡利第483章 陸軍學院的講話第381章 不已勝利而喜悅第310章 西征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9章 五虎一太歲第600章 祿東讚的陰謀和吐谷渾可汗的想法第521章 房遺愛大婚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661章 松贊干布的路第190章 七章 夜戰,又是夜戰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166章 探監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36章 強者的對決(五)第307章 漢王的心思——殺俘第305章 你也配稱自己爲驍將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20章 漢王府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293章 兵力部署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90章 亂戰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167章 鐵案第277章 心有猛虎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4章 歷史的反思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409章 北國之王第611章 慘勝第416章 辯機死了第226章 錢留下,人走吧第388章 追殺頡利第357章 生者偉大第611章 慘勝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180章 斬首示衆第212章 三方匯合第72章 蠟丸密信第25章 劍名淵虹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72章 蠟丸密信第658章 給吐蕃人的沉重一擊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316章 朝堂上的戰爭第544章 李恪心裡的疑惑問題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69章 百步穿楊第181章 組建鬼面騎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