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歷史的反思

夕陽中的皇宮在落日的餘輝中顯得有點疲憊,就像長途奔襲的騎士,到達了目的地一樣,雖然疲憊,但顯得從容而又淡定。

李恪在這樣黃昏中已經度過了自己來大唐的半個月時光。

而現在的他就站在太極宮楊妃的寢宮千秋殿後花園的亭子中沉思。

他已經接受了現在的身份,可是,這也意味着他要接受歷史上李恪的結局。

其實,他自己也很彷徨和迷茫,心中有無數的苦悶卻無法排泄。他就這麼靜靜的站在夕陽中,挺拔的軀體和暮色的天空融爲一體,讓他顯得孤單而又寂寥。自己該怎麼走今後的路呢?歷史上的李恪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人們都說,李恪沒有當上皇帝是大唐的損失,也上天妒忌他的才能。可是,他究竟在面對了什麼樣的一種現實之後放棄了自己爭奪皇位的雄心,而甘願沉淪歷史呢?

現在的李恪不知道,他只知道歷史書上記載,李恪是被冤殺的,是英年早逝。

所以,想到此處,李恪知道,自己今後的路並非是一帆風順。

如果自己認命呢?不可能,既然重生,既然讓他做了李恪,他就不能受命運的擺佈。

但是,不認命,自己今後又該如何做呢?自己是否這能夠改變自己在未來中的命運呢?

突然間李恪想起了前世的一首歌曲:縱馬江湖道,今生任逍遙,英雄不爲紅顏折腰。豪情比天高,一身冷傲骨,天地來打造,劍蕩羣魔鬼神驚,男兒正俠少。手握殘陽瀝血劍,心有冷月凝霜刀,絕頂一覽衆山小男兒世間走一遭,男兒世間走一遭。

“手握殘陽瀝血劍,心有冷月凝霜刀,絕頂一覽衆山小男兒世間走一遭,男兒世間走一遭。”

“男兒世間走一遭。”李恪道:“爭儲又有如何呢?男兒世間走一遭,既然,讓我重生成了李恪,那我就好好跟你們玩一玩吧!”

“哈哈....”李恪狂笑道

微風吹過,吹起了李恪披肩的長髮,突然間他又顯得如此孤單和高傲。這個歷史才棄兒,這個被人們惋惜的皇子,終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自古爭霸者,能有幾人的快樂的,幾人是開心的呢?自己只想過平淡的快樂是生活,難道連這樣的要求都不滿足嗎?

歷史上的吳王李恪是個文武全才的皇子,然而,最終皇位依然落在了性格懦弱的李治身上。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唐太宗最後沒有傳位給他,而是傳給了性格懦弱的第九子晉王李治,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個制度那就是傳位首選就是嫡出。二是李恪是楊妃所生,楊妃何人,她乃隋煬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煬帝的外甥,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騎射,在當時也不可能讓他當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爲儲,那羣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會玩命的反對,立太子這種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個人決定。所以,他是沒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就是國舅長孫無忌的阻擾,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他當然希望皇位傳給他的外甥。唐太宗統治後期,長孫無忌在朝臣中權重無比,爲了在太宗之後仍維持這種局面,長孫無忌希望未來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應該由一個仁孝聽話的外甥充當,這樣,自己會得到尊重,權勢會得到保障。而晉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爲他極力支持的對象。

起初唐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晉王李治爲太子後,又想廢掉李治改立李恪,不過長孫無忌力爭說國家的儲位怎麼能隨便更改,後來唐太宗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除了長孫無忌說的國家的儲位怎麼能隨便更改這個道理之外,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長孫無忌身爲開國第一功臣,他身後是關隴士族,是大唐的元老重臣,還有來自軍方支持。所以,李世民不能不顧及這方面的因素。

所以,李恪敗在那個時代,失敗在他是煬帝的外甥,敗在他不是嫡出,敗在了長孫無忌的手中。是那個時代毀滅了他,如果唐太宗真的把皇位傳給了他,或許大唐的江山就不會被武則天奪去了,或許歷史上就不會出現女皇帝了。

唐太宗辭世四年後,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把他送上了刑場,這個歷史上被唐太宗稱爲“英果類我”的王子,最後以一曲悲歌作爲自己生命的終曲。

很多人都在可惜,爲什麼?歷史上那麼優秀的李恪:既“善騎射”,又有“文武才”,卻得不到本該配得上他這樣一個身份的地位呢?是的,歷史上的那個李恪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迫使他放棄他的夢想,放棄他的野心,放棄皇位,甚至放棄生命。

只是現在的李恪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李恪了,現在的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

“生在帝王之家,這就是命,是沒的選擇的。”李恪沉吟道。

確實,生在帝王之家,能夠做到善終的王子沒有幾個。所以,李恪明白,他要好好的活着,有些人就不會放過他。

現在,自己不該再像歷史上那個李恪一樣,做一個溫順的王子。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爲自己能夠活着而努力了!

苦笑了一下,又搖了搖頭,“人活着終究是要做些事情的啊,那就讓大唐從我李恪開始吧。”想通這點的李恪覺得自己心裡豁然開朗,以前一直壓抑在他心中的苦悶也煙消雲散了。

這時,忽聽到身後有人輕聲喊道:“殿下,殿下,淑妃娘娘來看你來了。”

李恪知道這是自己母妃的貼身宮女蘭兒,在自己重病失憶的這段時間裡就是她奉了楊妃的命令,負責自己的生活起居的。他轉身問道:“母妃在哪?”

蘭兒看着眼前的李恪,稍微恍惚了一下後便已鎮定。她發現昨天還是眉頭緊鎖,唉聲嘆氣的殿下,今天又回來了,他依然還是以前那個自信滿滿,英氣逼人的高傲皇子。

而她爲李恪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以前的狀態而感到高興。她是一個孤兒,被好人家收留養大之後送進了當事的秦王府侍奉楊妃,在楊妃身邊一待就是四年,楊妃對她們這些宮女都很好。不但不打不罵,而且平時有都會賞賜下金銀首飾幫她們解決宮外家人拮据的生活。這對於一個下人來說是多麼不敢奢望的事情。所以,蘭兒心裡只有一個主子,那就楊妃,也只有一個殿下,那就是李恪。所以,發現李恪回到以前的狀態,她也打心眼裡高興,反倒忘記李恪問她的話。

李恪見蘭兒發愣,便知道她是因爲看到今天的自己和往日不一樣。也不怪她無禮,徑自往前院走去。

蘭兒在李恪從她身邊走過的時候隨即醒過神來,見李恪沒有怪罪她的意思,急忙跟在他身後。

來到前廳,李恪便一步上前行禮道:“兒臣給母妃請安。”

楊妃沒等兒子跪下,起身將他扶起,說道:“恪兒,你身體還很虛弱不用行此大禮。”

看到李恪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時繼續道:“今天身體好點了嗎?看到你現在的精神不錯,母妃心裡高興。”

李恪拉着楊妃的手,坐到椅子上說道:“母妃,兒臣身體已經康復,這段時間因爲兒臣的事情,讓母妃擔心,掛念,你看母妃都清瘦了好多,是兒臣不孝。”說着起身跪在了楊妃身前。

楊妃見兒子如此的孝順,雙手撫摸着他的臉頰,雖然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但李恪臉上已隱隱露出他外祖隋煬帝的輪廓,英氣逼人。

剎那間,楊妃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正微笑着看着她,她不由一顫,止不住眼淚流下來。

楊妃的表情讓李恪奇怪,問道:“母妃,你怎麼了?你別哭啊,兒臣以後一定會聽你話,不再惹事生非,不會讓母妃擔心了。”

楊妃醒過神來,這才意識到失態,趕緊扶起李恪愛憐的道:“你這一路吃苦了,後來又摔下馬來,幸虧沒出什麼大礙,現在你康復了,母妃高興。”

李恪調侃道:“只要母妃高興,兒臣多摔幾次也沒什麼關係。”

楊妃聽到李恪說的不像話,馬上板起臉來說道:“不許隨便瞎說,母妃只是希望你們都過平平安安就放心啦。”忽然嚴肅的說道:“不光我一個人擔心,你父皇也很擔心,皇后也過來看過你。這兩天你父皇很忙,每天都要和大臣們商議國事,只有晚上還有些空閒,你這兩天去甘泉宮的御書房給他請個安,免得讓他惦記。”

然後繼續說道:“過幾天你還要再跟我去皇后娘娘那裡道謝。”

李恪看到楊妃說的這麼嚴肅,便說:“兒臣謹遵母妃之命。”

楊妃恢復了和藹的表情,說道:“等你身體徹底康復了就去看看封大人吧,這次是他的人接你回來的。還有你的先生岑文本你也記得去看看。”

李恪一一答應了楊妃給她叮囑的事情,母子兩個人又說了一會,李恪都一一對答着楊妃,楊妃看到兒子大病一場之後性格有所改變,心裡很高興,說了很多的話,最後因爲時辰已過多時,不想打擾李恪休息纔不舍的離開。走的時候將自己身邊的一個小內侍,叫小寶子的留在了李恪身邊,讓他照顧李恪,並告訴李恪,等他從甘泉宮出來之後直接來她千秋殿,然後再去拜見皇后。

楊妃一走,小寶子立馬走到裡面,躬身道:“小寶子見過殿下。”

“小寶子?”李恪笑道:“名字不錯嗎?你真的姓寶?”

小寶子被李恪問的啞口無言,好半天才道:“回殿下,不是,我叫張寶,不過大家都喜歡叫我小寶子。”

“恩,其實,叫你阿寶比小寶子好聽。”李恪道:“陪本王出宮走走吧。”

小寶子一驚,道:“殿下,你身體未好,恐怕不妥吧?”

其初,李恪因爲新鮮和好奇,待在皇宮裡覺得很舒服。慢慢的,他發覺皇宮裡的每個人做事說話都小心翼翼的,自己也處處受到約束,還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所以,時間一長他已經有點厭煩了這樣的生活。而今天正好有這樣一個熟悉長安城的小寶子,他怎麼能放過機會呢,所以,嚴肅道:“到底是你聽本王的,還是本王聽你的?”

“小寶子,噢不,阿寶不敢。”小寶子被李恪一嚇,語無倫次的說道:“不知道殿下要去哪裡?”

“不要這麼緊張嗎?不過,阿寶這個名字確實很好聽啊。”李恪玩笑的道:“隨便走走,看看長安城的風景。”

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522章 置身事外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556章 詭異的朝堂第39章 朝會風波第664章 千萬別低估你的對手第373章 真正的決戰(八)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208章 戰鬥力不到五成的渣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51章 兩儀殿論朝政第322章 狼騎營的任務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582章 改革軍制第一步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385章 又是一場大勝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26章 發行唐幣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35章 現代意義的蹴鞠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213章 王子和公主第464章 聽到談話了第175章 晚宴第92章 扶持衛王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180章 斬首示衆第189章 鬼面騎的處女戰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683章 有個辦法第423章 婚禮進行時(二)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344章 李敬玄的選擇第510章 四將會聚大典第675章 這隻老梟第317章 君王的心思誰也不透第94章 不敢居後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353章 各方的動靜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195章 黎明的反擊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424章 婚禮進行時(三)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634章 我們可以談談第124章 被動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623章 又要結婚了第535章 殿下哥哥第30章 黑衣衛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270章 罷黜和貶黜第166章 探監第23章 李泰的心思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42章 球館的組建第267章 交易和協定第429章 北王的意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7章 英雄救美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366章 真正的決戰(一)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456章 懷孕了第151章 書房談話第216章 約戰李承乾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705章 自白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442章 又是賭注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謎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92章 扶持衛王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151章 書房談話
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522章 置身事外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556章 詭異的朝堂第39章 朝會風波第664章 千萬別低估你的對手第373章 真正的決戰(八)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208章 戰鬥力不到五成的渣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51章 兩儀殿論朝政第322章 狼騎營的任務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582章 改革軍制第一步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385章 又是一場大勝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26章 發行唐幣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35章 現代意義的蹴鞠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213章 王子和公主第464章 聽到談話了第175章 晚宴第92章 扶持衛王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180章 斬首示衆第189章 鬼面騎的處女戰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683章 有個辦法第423章 婚禮進行時(二)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344章 李敬玄的選擇第510章 四將會聚大典第675章 這隻老梟第317章 君王的心思誰也不透第94章 不敢居後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353章 各方的動靜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195章 黎明的反擊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424章 婚禮進行時(三)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634章 我們可以談談第124章 被動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623章 又要結婚了第535章 殿下哥哥第30章 黑衣衛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270章 罷黜和貶黜第166章 探監第23章 李泰的心思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33章 殿下,大家都說你毒害皇后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42章 球館的組建第267章 交易和協定第429章 北王的意第332章 強者的對決(二)第7章 英雄救美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366章 真正的決戰(一)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456章 懷孕了第151章 書房談話第216章 約戰李承乾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705章 自白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442章 又是賭注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謎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92章 扶持衛王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151章 書房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