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馮琯出場

鄧同達和左翼出了漢王府,兩人急忙來到長安縣衙,發現仵作馮琯不在縣衙,鄧同達連忙命令左翼到馮琯家中找他,將他帶到縣衙。左翼領命,不敢怠慢,快馬用了半刻就到了仵作馮琯的家中。馮家世代都是仵作,因此在長安城雖不是富貴之家但生活也過的殷實,馮府的家人知道左翼的縣衙的捕頭,將他領進了客廳,急忙告訴了還在後院研究屍檢問題的馮琯。馮琯聽說左翼來府上找他,知道肯定有緊急之事,急忙跟家人回到了前廳。左翼看到馮琯也不多言,直接告訴他先到縣衙再說。馮琯也不多問,急忙換上衣服,拿上驗屍所需要的東西跟隨左翼來到了縣衙。

在長安縣衙鄧同達的書房,鄧同達對站在面前的馮琯說出了李恪的意思,就是將他推薦到大理寺。馮琯以爲自己聽錯了半響都沒回過神來,等到鄧同達再次傳到了李恪的意思,馮琯這才確定這是真的。他欣喜若狂的跟鄧同達謝恩,謝他對自己的引薦。

確實,作爲仵作,在大理寺當仵作和在長安縣衙做仵作馮琯,這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鄧同達自然不敢邀功,將李恪的話告訴了馮琯,馮琯點頭不已。

然後,鄧同達又吩咐左翼繼續調查李恪吩咐的事情,他帶着馮琯離開了長安縣衙向大理寺而來。鄧同達的長安縣令,他要覲見大理寺少卿戴胄自然不難。正好今天戴胄就在大理寺值班,他雖然不認識鄧同達,但武德九年鄧同達和李恪一同破獲了錢寧的案子,這讓對律法案件很有興趣的戴胄記住了鄧同達的名字。今天鄧同達求見戴胄,戴胄自然不敢怠慢,將吩咐大理寺的差役將鄧同達帶到了他的書房。

“下官長安縣令鄧同達,仵作馮琯見過戴少卿。”鄧同達和馮琯施禮道。

“鄧縣令不用多禮。”戴胄說道,然後他將目光轉向了馮琯,對鄧同達不解的問道,“鄧縣令這是?”

鄧同達表情嚴肅,答非所問的道,“戴少卿可曾聽說過武德九年的錢寧案?當年能夠破獲錢寧案,仵作馮琯的驗屍結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鄧縣令的意思是?”戴胄似乎聽出了鄧同達弦外之音,不等鄧同達繼續說完便急忙問道。

鄧同達飽含深意的看了戴胄一眼,小聲的道,“刑部和大理寺聯合審理皇后和貴妃中毒案,皇后的侍女香蘭的死因是一個重大的線索,戴少卿何不讓馮琯檢驗一番呢?沒準還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戴胄聽到鄧同達話中說道皇后和貴妃案的時候就知道了他心中所想,不過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他也不敢隨便讓這個來路不明的仵作驗屍,便道,“香蘭的屍體御醫已經驗過了,屬於溺水而死,還有什麼好查驗的,難道鄧縣令連御醫的檢驗也信不過?”戴胄說道這裡臉色一沉,沉聲道,“鄧縣令的好意本官心領了,你要是沒有別的事情的話本官還要處理公務就恕不遠送了。”

鄧同達好似對戴胄的舉動心裡早有準備,聽完戴胄的逐客令也不動怒,笑道,“戴少卿精通律法案件,應該知道仵作驗屍跟御醫看病情況不一樣,有些案子就戴少卿處理也不會查看死者的死因,只是根據仵作的驗屍而結論,像宮裡御醫都是給皇上和娘娘看病的人,他們會心細的檢驗嗎?”

“獄事莫大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戴少卿身爲大理寺主管刑獄的主官,有些事情還需要慎重,不要過於輕視。”鄧同達吟出了李恪寫給馮琯的驗屍書籍上的一句話,語氣嚴厲的說道,“卑職官職卑微,就打擾戴少卿了。”

鄧同達說完,便領着馮琯就要李恪戴胄的書房。戴胄被鄧同達口中所說的這句精闢而至理的句子所震驚,他沒有想到鄧同達能夠一針見血的支出刑獄當中驗屍的重要性,細細一想覺得鄧同達的建議確實有可取之處。隨即喊住跨出書房門檻的鄧同達,賠笑道,“鄧縣令的話讓戴胄如夢初醒,剛纔戴胄無禮之處還望鄧縣令不要見怪。”

鄧同達自然不敢怪罪戴胄剛纔對自己的輕視,嘴上說不怪不怪,手已經將馮琯拉到了戴胄眼前,急忙給戴胄將馮琯介紹了一番。戴胄聽說馮琯是仵作世家出身,再加上錢寧一案的出色表現,心裡對他的能力肯定不少。

最終,戴胄接受了鄧同達的建議,想讓馮琯再給香蘭驗屍。

而鄧同達見李恪吩咐他是事情辦妥,跟戴胄告辭將馮琯留在了戴胄的書房,自己獨身離開了大理寺。不過在他走出戴胄書房的時候突然說了這麼一句話,“戴少卿,如果馮琯驗屍查出香蘭的死因並非御醫檢驗的結果的話,那麼身在刑部大牢裡的張忠所說的話也就值得推敲了。”

鄧同達離開之後大理寺,戴胄對他最好告訴自己的話陷入了沉思。確實,如果真像鄧同達說的那樣,香蘭的死因跟御醫的檢驗有出處的話,那麼張忠的證詞就確實該值得商酌。不過鄧同達的話畢竟只是猜測,戴胄也不敢肯定,他吩咐差役備車去刑部。

因爲,皇后和貴妃的案子由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審理,因此戴胄有權利到刑部的屍房眼看屍體而不需要通知刑部主官。戴胄和馮琯到了刑部,刑部差役告訴戴胄,刑部尚書劉政會已經進宮面聖,戴胄阻止了差役回稟刑部侍郎的請求,將馮琯帶到了停放香蘭屍體的停屍房。

馮琯的驗屍和大理寺仵作的驗屍有所不同,他首先跟差役詢問了屍體運到停屍房的時間,詢問了在此期間刑部差役對屍體做出什麼處理,等到差役將他說問的問題回答完畢,馮琯這纔要求差役那盆炭火洶洶的火盆,將蒼木和皁角放入火盆,把火盆放到門口,這才謹慎的走到驗屍臺上。

馮琯先從正面頭部開始,頭髮、頂門、滷門、髮際、額頭、兩眉、兩眼、鼻子、嘴巴、牙齒、舌頭等一一經過查驗。然後將屍體翻身檢查背面,後腦、枕部、項部、兩個肩胛、背脊、腰等地方都一一查驗,最後不避嫌的從侍女的陰處驗到了兩腳的腳底。

驗屍結束,馮琯一臉嚴肅的跨過火盆,讓差役將火盆撤掉,將戴胄帶到無人之處纔開口說道,“戴少卿,小吏檢驗的結果是,死者是先被殺害,然後才被推入井中。”

“什麼?”戴胄驚訝道,他沒有想到馮琯的驗屍會跟御醫的結果出處這麼大,而且,他看過馮琯的驗屍過程,心裡認爲馮琯的驗屍結果肯定不會錯,那只有一個可能,御醫的驗屍結果錯誤。他確實不敢想想這麼大的一個案子,原來御醫驗屍提供給他們的死因都是僞證。

“你確定嗎?”戴胄再次問道。

“小吏以項上人頭擔保驗屍結果沒有錯!”馮琯語氣堅定的說道,“只要戴少卿給小吏時間,小吏有可能還可以查出死者是如何被致死的真正原因。”

沉默,戴胄開始沉默,他在心裡做決定,馮琯就在一旁沉默的等待馮琯的答覆。

半響,戴胄做了一個決定,他語氣嚴厲的朝驗屍房門外的大理寺差役喊道,“來人,將屍體帶回大理寺,本官要親自檢查!”

“諾”差役答道。

隨即,戴胄想到了鄧同達最後離開書房時告訴他的話,不由的一驚,又吩咐道,“命令下去,將刑部大牢中的張忠也帶來大理寺大獄。”

“戴少卿,你這是?”刑部的差役聽到戴胄的話急忙問道。

“你們不用管,本官會給你們劉尚書解釋的。”說完不理會差役,臉色嚴肅的離開了刑部驗屍房。

對於戴胄在刑部驗屍房帶走了香蘭的屍體,從刑部大牢中提走了張忠的事情刑部尚書劉政會一點都不知道,不光是劉政會不知道,就是大理寺的主官孫伏伽也不知道戴胄會這麼做。此時,劉政會和孫伏伽兩人正在跟主審魏徵、陪審李孝恭和王珪三人一同在御書房跟李世民彙報今天審理李恪的結果。

李世民聽完了魏徵的彙報,沉默了半響問道,“那你們覺得這件案子接下來該怎麼審理?”

魏徵不說話,其他四人自然也不敢第一個開口,而魏徵自己也是沉思了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這才說道,“張忠的供詞真僞還需要驗證,微臣想從當天守衛宮門左右監門衛和宿衛皇宮的千牛衛開始調查,還有對藥膳房的內侍和皇后娘娘、陰妃娘娘兩宮的內侍和宮女也要做詳細的盤查。”

李世民沒有答應他的請求,而是沉聲問道,“你難道對之前向侍衛和宮女太監做出的調查不滿意?”

魏徵沒有反駁,義正言辭的說道,“微臣只是想事必躬親,不想出現任何疏漏而已。”

李世民這麼問魏徵的原因是之前的調查的由長孫無忌主審時做是調查,他要是答應了魏徵的要求話就等於否定了長孫無忌之前所做的努力,同時否定了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忠誠度。但是,魏徵沒有正面回答李世民這個問題,而是從他作爲主審的身份用自己“受君之命,忠君之事”的端正態度來回答李世民,讓李世民也沒有理由拒絕。

“好吧!”李世民嘆道,“既然朕已經任命有你全權負責此案,那朕就依你所湊。”

“臣領旨!”魏徵道,“皇上放心,微臣已經派人去查詢膃肭和檀香兩物出現在宮內的出處和原因,對於漢王證詞中的線索也在搜查當中,臣不會冤枉一個好人,同樣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好!朕信你,沒有什麼事情的話你們就先下去吧!”李世民對於長孫皇后中毒案心裡很矛盾,聽到魏徵剛纔的這句話,他突然覺得有點累,不由的嘆道。

“微臣告辭!”衆人給李世民施禮,在魏徵的帶領下退出了御書房。

李世民的御書房當中魏徵和審理皇后貴妃中毒案的主審的陪審剛彙報完剛離開不久。太子李承乾的東宮就收到了御書房魏徵等人彙報的消息。

李承乾最近笑容時常掛在臉上,剛纔又聽到魏徵在御書房跟李世民說的那句話,李承乾陰陰的笑道,“魏玄成果斷是個牛脾氣啊,難怪父皇會沒有聽他繼續彙報就將他遣出了書房。只是父皇這樣的態度,孤真的不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難道最後查出下毒是李恪所爲也不想追究嗎?”

“大哥,你的擔心有點多慮了,就是父皇不想懲罰李恪,難道朝中大臣就能這麼輕易的放過他?”李佑突然陰陰的說道。

李佑因爲將解毒的藥材主動讓給皇后得到了李承乾的好感,而兩人又有共同的敵人李恪。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他們倆最近的關係很親密,李佑也時常的出現在李承乾的東宮之中。

李承乾聽到李佑的話,心裡明白了李佑話中的意思。確實,如李佑所說,如果到時候最後查出下毒是李恪所爲,就是李世民不處理,難道自己就不能引導羣臣諫言李世民嗎?

“五弟說的不錯,孤倒是忘記了這個辦法。”李承乾笑道。但是,隨即他臉上一沉說道,“對於李恪我們確實不能手軟,可是對於候若依請求孤又該怎麼回答呢?”

李承乾想到今天候若依來到東宮跟他說的條件,說只要他出手營救李恪,自己就嫁給他。李承乾知道候若依對李恪的情意,對李恪恨到骨子裡的他豈能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因此便答應了候若依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李恪清晰嫌疑和罪名。現在,聽到李佑的話,他又想到了候若依,便不由的愁苦不已。

李佑看了一眼自言自語的李承乾,臉上露出了一抹得意之色,道,“大哥你何必將候若依的話放在心裡呢?他已經被父皇下旨爲太子妃,現在她因爲病情耽誤而沒有成爲太子妃,但是以大唐的律令她現在的身份依然是太子嬪妃,所以她話中所說的嫁不嫁又有什麼區別呢?”

“以前大哥迎娶候若依是爲了打擊李恪,那麼現在這個案子足以要他的命,大哥又何必捨近求遠利用候若依來打擊李恪呢?”李恪陰陰的笑道。

李承乾聽完李佑的話,點頭表示他說的很對,同時臉上出了笑意。

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538章 第一次,沒了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705章 自白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570章 本王讓你噴血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66章 心急如焚第160章 小強一樣的錢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171章 哭泣的元宵佳節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302章 大戰(一)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488章 太子摔下馬背了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129章 妒第400章 陰謀很深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423章 婚禮進行時(二)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92章 扶持衛王第340章 鬼面騎的意志(上)第313章 妒忌是怎麼產生的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704章 發兵長安城(六)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272章 我們一起回太原第323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一)第512章 北府面授機要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319章 兵到定襄城第658章 給吐蕃人的沉重一擊第617章 晚宴也能這樣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302章 大戰(一)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92章 北上第99章 書房論勢第109章 搶錢搶糧搶女人第479章 嗜血的七殺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93章 雲妹妹又漂亮了啊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戰第89章 要過年了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54章 渭水送別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351章 張公謹的軍報第405章 坊間傳聞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43章 賽前的擔心第67章 鷹的故事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365章 精兵簡政第31章 文本的憂慮第250章 偷聽者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69章 真正的決戰(四)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127章 帳中對話第375章 背水一戰(一)第372章 真正的決戰(七)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472章 這纔是較量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196章 鬥將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
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538章 第一次,沒了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705章 自白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570章 本王讓你噴血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66章 心急如焚第160章 小強一樣的錢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171章 哭泣的元宵佳節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302章 大戰(一)第170章 平平淡淡纔是福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488章 太子摔下馬背了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129章 妒第400章 陰謀很深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480章 李佑,你去長安搗亂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423章 婚禮進行時(二)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92章 扶持衛王第340章 鬼面騎的意志(上)第313章 妒忌是怎麼產生的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704章 發兵長安城(六)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272章 我們一起回太原第323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一)第512章 北府面授機要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319章 兵到定襄城第658章 給吐蕃人的沉重一擊第617章 晚宴也能這樣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302章 大戰(一)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92章 北上第99章 書房論勢第109章 搶錢搶糧搶女人第479章 嗜血的七殺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393章 雲妹妹又漂亮了啊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戰第89章 要過年了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54章 渭水送別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351章 張公謹的軍報第405章 坊間傳聞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43章 賽前的擔心第67章 鷹的故事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365章 精兵簡政第31章 文本的憂慮第250章 偷聽者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69章 真正的決戰(四)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127章 帳中對話第375章 背水一戰(一)第372章 真正的決戰(七)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472章 這纔是較量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第141章 六千鐵騎出漠北第196章 鬥將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