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光陰如箭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不知不覺,李恪又在太原度過了四個年頭!掐指一算,李恪發現自己盡然在太原已經待了整整八年的實話。

書房外的院落,有三個四歲大小孩童在玩耍,嬉鬧之聲不斷,這才平常是不會出現的,誰敢在北王的書房外嬉笑打鬧呢?

可眼前的一幕真的出現,還是這麼真真實實出現在了這裡!

李恪舉目望向窗外,發些了門外的三個小傢伙,便對王中長說道,“讓他們來書房說吧!”

王中長領命,就見三個小孩子儀態端莊的走進了李恪的書房。

“參見父王!”

其中兩個外面有三分像李恪的男孩說道。

“參見義父!”另外一個居後一點的男孩也恭敬的施禮道。

“不用多禮,都起來吧!”李恪笑着對三個孩子說道。

眼前的這三個小孩,兩個的他的兒子李仁和李毅,另一個是早已被李恪收爲義子的狄仁傑。

李恪收狄仁傑爲義子,不是刻意爲之,而是無心之舉。他想讓狄仁傑跟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習文習武,好重點培養這個大唐名將,這對狄仁傑來說是好事,可狄仁傑的身份又使得它不能自由的出入王府。所以,李恪便認了狄仁傑爲義子,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居住在王府,跟李仁和李毅兩人一同接受先生的教導。而這也是狄知遜最爲高興的一件事情!狄知遜崇文,他自然清楚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能讓自己的兒子在王府讀書,陪伴兩個小王子,這絕對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對於李恪,狄知遜有着特殊的信任和自信,他很清楚李恪的志向,並認爲李恪肯定會實現自己的志向,纔會對狄仁傑陪伴兩個小王子一同讀書很滿意。在李恪當時提出的時候,說讓狄仁傑做他的義子,他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李恪。

“你們怎麼跑到書房禁地來玩耍了?該讀的書讀了嗎?該寫的字寫了嗎?”李恪淡淡的問道。

“父王,我只想問問你,我們過幾天是否要去長安見皇爺爺呢?”李仁開口向李恪問道。

“你是聽誰說的?”李恪目光嚴厲的盯住了李仁。

自從四年前來到太原,他就沒有再回去長安城,即便是去年長孫皇后病逝,他上書去長安奔喪也沒有接到李世民的聖旨讓他去長安。所以,這次房遺愛快要從陸軍學院畢業了,房遺愛一畢業,他便準備要迎娶高陽公主,而李恪的意思就是藉此機會去趟長安。所以,在這個時候聽到李仁這麼說,他心中頗爲不悅。他這次想借高陽公主的婚禮去京城,這只是跟狄知遜等心腹我們商量過之後做出的決定,至於去得成還是去不成,那還是要看李世民是否答應,而在這種情況下李仁去這麼輕描淡寫的說出了這一番話,他怎麼能不驚訝呢?想到去年長孫皇后病逝,自己沒有接到朝廷奔喪的聖旨,李恪的心裡就非常的揪心,而且疑雲頓起。他很清楚,皇后病逝,作爲皇子他怎麼能夠不去奔喪呢?朝廷官吏斷然不敢下這樣的命令,唯有自己的父皇才能下這樣的命令。所以,他隱隱的感覺到父皇對自己寵愛已經減少了喝多,更多的是將他移植到了李治和李承乾的身上。想到李承乾,李恪的心裡就不是滋味,當初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岌岌可危,可由於墜馬受傷,他又大義預先,舍小家而顧大義,不語追究墜馬責任,化解了大唐跟吐谷渾之間的一場爭鬥,這使得他不但得到了聽政的權利,而且又重新獲得了李世民的寵愛。

李恪覺得,正是因爲李承乾受寵,李治崛起,自己如今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降低了不少,纔會有去年皇后病逝而不能奔喪的尷尬之舉。而李恪自己也很清楚,這是父皇在告誡他,讓他認真待在太原,別有他想,同時也在告訴長安的臣子百姓李恪的身份。李恪似乎覺得,也就是從去年長孫皇后病逝之後,自己在太原的地位顯得很尷尬,似有被貶斥的味道。

所以,這次借高陽公主婚禮的機會,他想入京長安,目的很明顯,那就是想聯合李泰牽制李承乾,不能讓李承乾的勢力太大,不能讓李承乾這麼輕易的就獲得聖心。

而這是他的秘密,是他跟狄知遜等心腹謀劃了很久才得出的結論!所以,他想知道究竟是誰告訴李仁自己要去長安,還有想搞清楚李仁到底知道多少?

“是外祖父說的!”李仁低聲說道,即便是李恪語氣淡淡的一問,李仁已經被父親的威嚴嚇得不敢大聲說話,早已沒有了剛纔的幼稚和頑皮,顯露出來的則是不同於年齡的成熟之態。

“你們下去吧!”李恪淡淡的說道,李仁口中的外祖父自然就是突利,突利可汗這次去了趟長安,路過太原的時候在北王府待了幾天,他也是剛離開不久,他對李仁這話嫡孫子很喜歡,每次都會給他將一些自己的見聞和故事,這次可能是無疑中說道了吧!李恪心裡這麼想,也就不在追究李仁剛纔詢問自己的問題。

李仁、李毅和狄仁傑都是李恪之子,李恪也經常會給幾人講課,教授他們一些知識,包括書房和繪畫等,而他教授的時候比較嚴厲,這使得三人對李恪很畏懼。

就父王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李仁立馬告退,兄弟三人離開了書房。

三人消失在書房,李恪開始這次是否能夠取得了長安,開始思考自己今後該怎麼佈局。

這四年的時間,因爲李承乾突然得勢,獲得了聽政的權利,而他自己人又不在長安城,遠離了政治中心。所以,這四年時間過的倒是很安穩,漢學院和中醫學院的發展也很快,現在兩個學院學生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八千之中,可謂是成了真正的學術聖地。至於陸軍學院的發展,那就更加不用說了,經過四年的錘鍊,薛仁貴和薛崇、房遺愛、蒙昭、宇文過等都有了大將之才,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軍旅鍛鍊和戰場的洗禮,他們保證會成爲大唐未來四十年的名將,而在他們只會還有以王方翼等的一批青年將領我們,以填補他們的年老之後的空缺。所以,陸軍學院的發展和它培養出的人才使得李恪在將才方面一點都擔心。而最讓李恪欣喜的還是幷州的繁華程度,它基本已經達到了長安城的水平,就快要成爲了繼長安之後大唐最爲龐大的一個城市。而經過了四年的謀劃和發展,現在幷州已經不再種植罌粟,李恪將罌粟全部都遷到了營州一代種植,由劉仁軌負責。這樣,幷州又開始發展農業,因爲有了漢學院方面的技術支持,幷州的農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商業方面就更加不用說,以隴右世家爲主的幾大作坊和商隊,現在已經統治了整個北方的商道,即便的長安以前的地域,也遍地是太原幾大作坊的貨物。而在此期間,許敬宗將北府銀行發展壯大,已經的分行已經遍及到了整個北府地域,除了極少部分李恪權利不能達到的的地方,如朔方之外,其他的地方已經都開設了好幾處分行,而且業務做的也很大。所以,整體來說,現在的太原已經上了李恪預定的軌道,已經在不斷的像商業大都市發展。

只是,在取得了這樣驕人的成績的時候,李恪也對李世民對自己的態度差生了一絲懷疑。所以,他覺得這次爭取的長安之行對他很重要,他必須要去長安,必須要親自面軍。還有一點李恪很清楚,今後已經是貞觀八年了,聽暗衛的密保,吐谷渾在朔方邊境上活的越來越活躍,國內兵馬調動和糧草調集也很頻繁,這是不好的預兆,預示着大唐跟吐谷渾的戰爭會在年底爆發。

而大唐跟吐谷渾的戰爭少不了北府騎兵的參與,僅靠朔方那幾萬守軍和長安城的幾萬府兵根本取不了勝利。所以,他覺得這次自己回長安,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解決,那就是兵權問題。他很清楚這次跟吐谷渾一戰,自己領兵的可能性很小,但朝廷有需要北府鐵騎。在這種情況下,他覺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協,還有就是從中得利。

李恪靜靜的在思考這次去長安自己究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就見朱童快步走進書房。

“殿下,通知劉都督、蘇大都督、杜長史和陳將軍的密探已經傳來消息,他們會在後天達到太原!”

“恩!”李恪淡淡的說道,“陸軍學院學生的畢業典禮,他們能趕得上,這已經很不錯了!”

說完便不在言語,而朱童則是識趣的退出了書房。

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599章 吐谷渾的進退兩難第203章 述職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326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三)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81章 反思和反擊第22章 王府易主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16章 朝堂上的戰爭第53章 寶藏和皇位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379章 背水一戰(五)第249章 晚上要釣魚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143章 追兵,還是追兵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28章 王府宴會,褚馬歸心第145章 突厥也玩夜襲第145章 突厥也玩夜襲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147章 感動第564章 峽谷布兵第144章 營救第167章 鐵案第689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154章 信第467章 叔舅,咱別這樣第196章 鬥將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308章 梟雄就是梟雄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9章 五虎一太歲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193章 回家!第4章 歷史的反思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435章 蒐羅人才第507章 孝便是刀,殺你於無形第505章 東王府的兩大勢力第213章 王子和公主第136章 遭伏第132章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第114章 一人滅一國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29章 各懷心事第401章 這裡也有陰謀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105章 御賜真跡第465章 仕隋老臣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70章 回長安,喝老酒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70章 罷黜和貶黜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295章 李恪到訪第664章 千萬別低估你的對手第191章 黑鷹vs魔鬼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705章 自白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175章 晚宴第422章 婚禮進行時(一)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33章 第一次射獵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599章 吐谷渾的進退兩難第203章 述職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326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三)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81章 反思和反擊第22章 王府易主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16章 朝堂上的戰爭第53章 寶藏和皇位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379章 背水一戰(五)第249章 晚上要釣魚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143章 追兵,還是追兵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28章 王府宴會,褚馬歸心第145章 突厥也玩夜襲第145章 突厥也玩夜襲第161章 長安城的基佬基地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50章 兩國所謀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147章 感動第564章 峽谷布兵第144章 營救第167章 鐵案第689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154章 信第467章 叔舅,咱別這樣第196章 鬥將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431章 商業帝國第308章 梟雄就是梟雄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9章 五虎一太歲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193章 回家!第4章 歷史的反思第148章 反正李恪信了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435章 蒐羅人才第507章 孝便是刀,殺你於無形第505章 東王府的兩大勢力第213章 王子和公主第136章 遭伏第132章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第114章 一人滅一國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29章 各懷心事第401章 這裡也有陰謀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105章 御賜真跡第465章 仕隋老臣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334章 梟雄的手段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70章 回長安,喝老酒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270章 罷黜和貶黜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295章 李恪到訪第664章 千萬別低估你的對手第191章 黑鷹vs魔鬼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705章 自白第449章 商業合作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175章 晚宴第422章 婚禮進行時(一)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