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伊始,老爸老媽就教育着我,讓我光宗耀祖,出人頭地,要有大出息。
者者謙謙時期,老爸老媽就勸慰着我,讓我奮發向上,光耀門楣,考上好大學。
伶伶俜俜之際,老爸老媽就揶揄着我,讓我新婚燕爾,舉案齊眉,鶼鰈情意深。
人生很長,人生有韶韶年華,人生有黼黻年華,人生卻更多的是陂陀年華,是坎壈不平的年華。
自從大學畢業後,老爸老媽就給我規劃了按部就班的人生軌跡,找工作,結婚姻,生兒育女,和大多數尋常人一般無二的路途。然而,曾幾何時,我曾誤以爲我會是這朗朗乾坤中最獨一無二的人,之一。而現在,也只有暗暗發笑,聊以自嘲了。
對於未來兒媳婦,他們的要求是:品德淑真,模樣周正,下雨了知道往家跑就行。
他們覺得我將近30歲,已經不是跟酸甜的愛情結婚,而是要和穩定的生活結婚。
老媽經常咭咶,會絮叨不休,會佌佌不休,會刺刺不休,會呶呶不休,也會喋喋不休。而圍繞的話題,也“萬變不離其宗”——總是關於孫子與兒媳。
我知道,這是些車軲轆話語,會來回繞啊繞,讓我煩惱,也讓他們受累。我在家裡時,她總是旁敲側擊,甚至直言不諱,或委婉或直率的告訴我,誰誰家的孫子都會打醬油了。
甚至,老媽也經常會當着我的面,光明正大的和隔壁村叔叔的一兩歲孫女,有說有笑的視着頻,甚至還大聲呼喚着他孫女的乳名。我想,除了急切抱孫子的目的外,老媽的想法已別無二致了吧!
甚至,有時她還會說,當她趕集時,街上的商販對她說道,“看你這麼好,家裡肯定很幸福吧!孫子幾歲了啊?”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老媽都會和我說。
更甚者,老媽每逢外人,便說着我單身的事實,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別人幫我介紹相親對象。可哪次不是七八姑八大姨的外甥女,就是鄰村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阿姨的閨女,還問我考慮嗎,可哪次有靠譜過。
話說,您每次逢人就揭我短,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難道您不知道,我最羞恥的事情,莫過於此嗎?
其實,姐姐的婚姻一直不完美,甚至可以說很荒唐,但姐姐卻覺得很幸福。即使爸媽也覺得姐姐的婚姻有諸多不適,但他們還是勸說着姐姐趕緊離婚。雖然在他們看來,離婚是一個人重大的道德污點、人生瑕疵。但對他們來說,望子成龍,女兒結婚生子,才能是值得對外炫耀的資本。可惜,理想總是與現實差了好大一截。而我,也總是有負衆望,混成了吊兒郎當的兩袖清風的低賤模樣。
都說人心慾壑難填。小小錦鴿要吃粟米,人們總給它吃肉糜,美名曰“要喂最好的”。可是,鴿子日漸消瘦的身影,卻證明了這不是因材施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畢竟它從沒真正得到名爲“愛”的美好物什。
故而,老輩人的想法是,“你要用我喜歡的方式來過生活,因爲愛你。”或者是“因爲我對你好,所以你也要對我好。”然而,直到最後才發現,孩子結婚,並不是孩子的人生進入新的階段,而是父輩們的人生進入了新階段。
其實,我這個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多多尊重我的選擇。
“可是,你晚結婚,你不結婚,我們這輩子的人生意義就沒有了,我還奮鬥個球”,老爸如此說道。
讓人值得一提的是,現今的老一輩人會發現自己正在失去對成年子女婚姻的控制,而越來越多的成年子女欲搶回自我人生的自主權與決定權,兩代人在婚姻問題上的分歧,在每年春節時期集中爆發,甚至氣氛發生猛烈爆炸。
對於農村男孩們來說,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和農村裡對男娃的偏好,所以適齡女孩成爲了瀕危生物,導致他們不得不面對更爲激烈慘烈的農村婚姻市場:娶個本地女孩動輒需要花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可能是一個農村家庭幾十年間的所有措錢。因此需要他們趁早出手,奮力一爭,壯士斷腕,豪擲千金爲佚女。不然,就淪爲令人尷尬的大齡剩男一列了。
而對女孩們而言,由於女權意識的萌發以及壯大,她們更急於掙脫傳統婚姻觀念的桎梏,因爲在老一輩的社會文化理念中,生育是女人最本質的功能。其次,老一輩也篤定女人從來沒有自己的家,她必須是跟男人組成家庭後,她纔有家,這些都是中國很根深蒂固的迂腐觀念。
社會經常貫徹一種思想,即25歲,是一個女人最值錢的年齡,也是一個女人最受歡迎的時期。所以那些超越過這個界線的女孩,成爲了世俗口中,偞卑不堪的大齡剩女。在很多老一輩的思想裡,還是覺得女人是等着男人來挑的,或者說這個婚姻本身就像股市,爲何不在股票最高點上拋售呢,還能大賺特賺一筆。
是啊,父母的確是爲了孩子,不過不是爲子女,而是爲了抱上孫子。 子女不結婚無所謂,別影響抱孫子就行。 所以子女只要胡亂結個婚,胡亂生一個,讓他們抱上孫子,就再也不會逼迫了。
時過境遷,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子女的婚事當成自己的任務,哪怕子女找的並不如意也無所謂,就像子女結婚了,他們就完成了一項光榮的使命似的,真是駭人聽聞,卻讓人無可奈何。
有很多次,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縱橫捭闔”,逐個擊破,讓父母一時語塞,棋差一招。但很多次,父母卻捲土重來,改弦更張,扛着“孝道”的旌旗,上升到“倫理綱常”的層次,讓孩子“欲說還休,欲語淚先流”,因爲被烙上“不孝”這個恥印,太讓人自慚形穢了。
從小到大,這個社會就一直在“弘揚”着這樣的風氣:長得醜沒面子,身材矮沒面子,體型胖沒面子,臉上有斑沒面子,大豁牙沒面子,沒零花錢沒面子,請不起客沒面子,吃泡麪沒面子,沒用蘋果機沒面子,沒考上大學沒面子,沒駕駛證沒面子,沒車沒房沒面子,媳婦孬沒面子,單身沒面子,父母都是老農民沒面子,倆閨女沒面子...好像,人們天生都是在爲了面子而活着似的,可是“面子”這種死物陋俗,真有這麼重要嗎?
而中國式解決問題的萬能名言也一直通用着,譬如“想想孩子”、“想想父母”、“想想家人”、“來都來了”、“大過年的”、“大喜日子”、“還是孩子”、“給個面子”、“都不容易”……哈哈,簡單的寥寥幾字,卻頓時能讓你啞口無言,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雖然時代的巨輪已經訇然行進,很多的傳統風氣,很多的糟粕文化,都已經拋卻在外,漸行漸遠漸杳杳。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許多傖俗陋物,許多腐朽傳統,就如同附骨之疽,依然在這個世界間橫行其道,猖獗不已,令人深惡痛絕。可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試着多理解下對方,多包容一下對方,畢竟從小到大,從學堂到家園,老師與父母經常會教誨小孩一句話,“換位思考一下唄”。
是啊,換位思考一下唄!可,刨根問底,歸根究底,到底是誰該換位思考下呢?
在我們古老的性文化裡,把愚昧媲美德行,把無知當作純潔,把偏見看成原則,生兒育女是性顛撲不破的最終目的,而性副產品孩子,則是能傍養終身,防老的保票。
其實每位孩子呱呱墜地時,會用慟哭悲痛的聲音,來奏出這生世的第一響始歌,來劃破那狹迮的安靜空間,來宣告幼小自己的蹶然來臨,是因爲尚在羊胎期間的嬰孩就知道苦海無涯,紅塵苦多樂少。佛家說:“諸漏皆苦,苦苦不得。”,也即是人生於世,就是來遭罪受苦的。
天涯有個久久不息的熱帖,內容有些悲懷傷感,說如果你現在還在老媽的肚子裡,能和老媽實時對話,你會說什麼?大部分人都說着:“老媽,請別把我生下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世歷經無數個朝代,而人類也繁衍了一茬又一茬。雖說孩子被生下來完全不由他自己做主,而父母也爲其,附加了一個又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大人應該感謝孩子,因爲是孩子爲他們安瀾如水的生活驚起了陣陣漣漪,濺起了點點浪花,是孩子給他們生活帶來了絢麗多彩的樂趣體驗。如此,他們才能進階“長大”的關卡,才能一步步真正長大起來。
......
雖然當下社會,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思想隔閡越來越大,頻頻會發生口角戰爭,甚至也有些肢體摩擦。而二老之間,也經常勃谿不斷,爲孩子吵着一場場架,摔着一件件傢俱。但尋根問底,只是當下社會的風氣還不夠醇正罷了。不過時光荏苒,一切光景都會變改,真心期待,期待未來的後來人,能隨心所欲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並可以挑揀出所不要的厭惡東西,畢竟人生何處不精彩,真心期待着這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