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

這次的河東之行,讓楊銘心裡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他是第一次離開京師大興,來到這樣一個在大隋還算是比較繁華髮達的郡城。

和大興相比,河東真的是一個非常窮的地方,也許正如楊麗華所說,如果楊銘一直待在大興,會被逐漸腐蝕,對權力生出渴望。

這是事實,住慣了大興那樣的地方,實在接受不了小縣城。

但命運如此,他是郡王,將來是親王,必須就藩,京師不是他該呆的地方。

正如蜀王楊秀,漢王楊諒,非徵召不得入京,老三楊俊掛了,他們都不能回來看一眼。

而李淵和房玄齡這樣的人,卻是一門心思想要從地方混進京城,

當然,李淵心裡也清楚,將來他還得外放出去,不過要等到他再往上爬一爬,等到夠資格外放個刺史的時候,他自己就會想辦法。

翌日,楊銘返程離開,竇慶等人一直站在城門口,目送着楊銘的車隊消失在視野。

竇慶找人打聽過,李靖之所以能夠擔任河東郡丞,就是楊銘跟吏部打的招呼,所以他一直以來對李靖還算不錯,也沒給他穿過小鞋。

當下的他就更不敢了,因爲他已經從大興那邊得到消息,晉王將來貴不可言。

這個時候,除非腦袋被驢踢了,纔會去得罪楊銘。

「這幾日辛勞藥師了,走,去我府上喝一杯。」

李靖當然不會拒絕,笑道:「竇公請。」

太守府,竇慶與李靖相對而坐,令身邊侍女爲其斟酒,笑道:

「藥師與河東王殿下相交多久了?」

李靖道:「算起來,也有近兩年了。」

兩年不短了,人家深居皇宮,養在聖後膝下,都能與你有兩年之交,可知關係不同尋常,

於是竇慶試探道:「藥師近段時間,可從京師風聞什麼?」

「京師?」李靖搖了搖頭:「只是聽說上一任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剛剛過世。」

他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竇抗又道:「晉王滯留京師已有半年,藥師怎麼看?」

李靖聞言皺眉:「難道其中尚有內情?」

竇慶捋須笑道:「藩王無徵召不得入京,晉王雖因弔唁太子妃而來,後又領兵北上攜大勝而返,但眼下實不該滯留京師這麼久,再者說,蜀王漢王都沒有入京弔唁,爲什麼偏偏只有晉王?」

爲什麼?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啊,李靖實在是資格不夠,所以事關上層的事情,他是沒有消息來源的,

不像竇慶,人家是外戚,哥哥竇抗,還給楊堅當過千牛備身。

不過李靖也從對方試探的話語中,大概聽出一些問題,晉王本是揚州總管,鎮守大隋南方,都督四十四州諸軍事,如此關鍵位置,確實應早早返回封地,長期滯留京師,事出反常,必有大事發生。

他心裡也好奇,於是小聲道:「還請竇公解惑。」

….

竇慶現在有心巴結楊銘,所以當然會對李靖這位楊銘眼裡的紅人主動示好,於是模棱兩可的回答道:

「河東這樣的小地方,恐非河東王久居之地。」

李靖一愣,隨即在心中慢慢品味這句話,楊銘是郡王,河東乃富饒之地,怎麼能說小地方呢?

在大隋,比河東更好的藩地,屬實不多。

而竇慶方纔又拿晉王滯留京師說事,難道

李靖虎軀一震,不可思議的看向竇慶。

竇慶看得出,對方這是心領神會了,於是舉杯道:「竇某日後說不得,還要向藥師多多請教啊。」

「不敢不敢,」李靖趕忙舉杯,心中的震

驚實是無以復加。

常聞太子失寵於二聖,但他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竟然會有這一天

太子可是嫡長啊,雖有過失,應不至於此。

這麼說,楊銘未來會是

楊銘這次返程,還是走蒲津渡,本來打算繞個遠路往北去龍門渡瞧一瞧,但眼瞧着似乎要變天,所以最好還是趁早過了浮橋,免得水位一漲,就過不去了。

蒲津渡和龍門渡,是山西入京的兩大關口,當年李淵父子造反,如果打不下霍邑的宋老生,那麼他們父子只能南下尋求出路,或與李密的瓦崗結盟攻打洛陽王世充,或者與河北竇建德結盟對付李密。

總之,只要他們過不了這兩個渡口,晉陽也是保不住的,因爲突厥和劉武週會突襲晉陽。

他們必須找人結盟,否則河東的屈突通看到他們南下,必會一路銜尾追殺。

其實霍邑之戰,宋老生只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不該被誘出城,只要不出城,背後一河之隔的龍門關,自會有援軍解圍,不需要多少,一兩千人足矣。

不要太看得起李淵父子,他們那會沒多少兵,說他們是烏合之衆也不爲過。

宋老生當時就是這麼想的,所以纔會輕敵,冒然出城。

李淵父子真正起勢,還是在進入關中之後,因爲關中地區的主力都被屈突通和宋老生帶走,以至於京兆空虛,使得李淵父子得以攻佔大興,反過來對付屈突通。

屈突通雖然指着自己脖子說過「當爲國家挨一刀」這句話,但他最後還是降了,李淵冊封他爲兵部尚書,李世民的行軍元帥長史。

雄踞關中地區,便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

楊廣昏庸無道是天時,佔據京師是地利,李淵父子之所以能得天下,就是因爲佔據了關中地區。

屈突通這小子,眼下還只是個車騎將軍,至於宋老生,沒聽說過,回去以後可以找吏部打聽打聽。

返京之後,剛回王府,就聽蕭妃說,李淵的夫人進京了。

看樣子,世民小兒也來了。

李淵夫人竇氏,出身代北竇氏,鮮卑族,原姓紇豆陵氏,北魏時期改爲竇氏。

父親竇毅是北周神武郡公,上柱國、大司馬,關隴集團領袖宇文泰的女婿。

….

也就是說,竇氏是宇文泰的外孫女,建成世民是宇文泰的曾外孫。

他們這一家子,既是北周的外戚,也是大隋的外戚,相當厲害。

別看隋唐演義把李淵的家世描述的多麼不堪,人家的家底厚着呢。

蕭妃整日呆在王府,也無事可做,正好李淵夫人入京,便想着前往探視,好找個能說上話的打發時間。

她也是有閨蜜的,一個是宇文述的妻子獨孤氏,一個是郭衍的妻子王氏。

宇文述的妻子獨孤氏,很多野史記載乃獨孤信第五女,獨孤加羅的姐姐,其實不是,只是出身洛陽獨孤氏而已。

要不然的話,宇文述豈不是楊廣的姨夫?

這天,楊銘跟着母妃一同前往李淵府上,探望夫人竇氏。

本來李淵早就派人傳來口信,說是夫人安頓好了,自會來給蕭妃請安。

但蕭妃本就想出門透透氣,於是便主動前往探視。

李淵有錢,非常有錢,家住隆慶坊,與晉王府所在的崇仁坊,只有一坊之隔,都處在大興城九三這條線上。

不管怎麼說,人家是國公,開國公,爵位和楊素、蘇威、賀若弼一樣,都是第三等。

李淵夫婦得到消息,早早便在府門外等候,

楊銘走出車

廂,一眼便看到李淵身旁那位雍容貴婦,以及她左右手分別牽着的兩個小孩。

一個是建成小兒,一個是一歲半的世民小兒,準確來說是兩歲半,因爲生下來就算一歲。

楊銘忍不住打量起對方,建成無疑相貌隨了乃父,至於世民,看起來應偏向竇氏多一點,不過才兩歲嗎,模樣還沒徹底長開呢。

李淵夫婦恭迎蕭妃入府,而楊銘則是被主動上前的建成拉着手,說要帶着他到府內逛一逛。

世民還小,所以有乳母跟着,楊銘主動過去將他抱起,擡手將對方鼻子下掛着的兩條鼻涕擦掉,然後抹在了世民的衣服上。

這小子,就是你端了我們楊家的老窩?

李世民現在還不會說話,只會伊呀伊呀,他甚至覺得鼻涕抹在身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於是也有樣學樣,手指伸進鼻孔勾了一把鼻涕,抹在自己身上,然後衝着楊銘咧嘴直笑。

楊銘也被逗笑了,小孩子就是好玩哈。

不過這小子吃的可胖,楊銘抱了一會便扔給了他的乳母。

興許是年齡太小的緣故,所以楊銘並沒有從這位未來的大唐皇帝身上感受到絲毫威脅,不過這小子長大了可真不是善茬。

殺兄弟,佔弟媳,逼迫父親退位,哪一樣也不是一般人能幹出來的。

至於李淵將來會不會如同歷史上那樣,成爲太原留守,這不是楊銘說了算的。

老爹楊廣雖然眼下還沒上位,但是性格中真實的那一面,已經漸漸開始顯露,楊銘越來越覺得,自己對老爹楊廣的影響力,其實非常有限。

他如果穿越成華夏曆史上隨便一位中庸皇帝的兒子,肯定會選擇躺平。

吃喝玩樂,悠閒瀟灑的過完這一生,不好嗎?

人生的真諦便在於吃喝嫖賭,這是一位姓秦的老爺子活到七十歲才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

楊銘深表贊同。

可惜,他爹是楊廣,他如果躺平了,未來會跟着楊廣同志一起,躺進地底下。

那樣躺着,才真是躺平了呢。

圓盤大佬粗

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三七章 救人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四五三章 苦肉計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四二七章 捱打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十三章 老實人五四章 配婚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13章 臨陣抗命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39章 隔代親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五七章 胡姬酒肆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490章 非大不可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549章 家宴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724章 傳染第634章 東西聯盟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479章 任人唯親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672章 離強合弱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八二章 實話實說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761章 勸酒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539章 遼東郡王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739章 隔代親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541章 嶺南爆雷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49章 家宴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八一章 嚴重警告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526章 形勢複雜三六章 晚宴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603章 依律而行第730章 殺心起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766章 體面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
七二章 佛道領袖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五八章 王府參軍四三零章 遊子歸鄉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三七章 救人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四五三章 苦肉計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四二七章 捱打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三四章 造化弄人四一章 宇文娥英第640章 蘇夔無父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第686章 立個字據吧十三章 老實人五四章 配婚第五章 坐地分贓第513章 臨陣抗命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667章 正前方來人皆爲敵第739章 隔代親三一九章 祁連山城五七章 胡姬酒肆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490章 非大不可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523章 掘墓人衛玄也第662章 解百姓於倒懸第549章 家宴第746章 齊王楊暕第682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724章 傳染第634章 東西聯盟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479章 任人唯親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672章 離強合弱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八二章 實話實說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761章 勸酒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第539章 遼東郡王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739章 隔代親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第541章 嶺南爆雷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549章 家宴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八一章 嚴重警告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526章 形勢複雜三六章 晚宴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603章 依律而行第730章 殺心起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第766章 體面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