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

房玄齡來河東了,他是被楊銘叫來的。

因爲東宮也要換裝,不用楊廣提醒,楊銘也清楚最先打造出來的鎧甲兵器,應該優先給誰。

一是皇帝的禁軍,二是太子的禁衛,接下來才輪到其它軍府,有好處的時候,向來都是從上到下,沒見過從下到上的。

隨着一座座高爐立起,煉場的出貨量呈幾何式增長,楊雄在京師負責關中資源調度,其中一半留給關中煉窯,一半被運來河東。

因爲馳道大量消耗國庫,所以國庫其實沒多少錢,眼下全靠巴蜀那邊支援着。

楊銘早就跟西南行臺打好了招呼:搞錢,搞錢,還是搞錢。

巴蜀地方複雜的政治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但是搞錢可以,畢竟巴蜀這個地方,猶如大隋後院的一座魚塘,這座魚塘因爲各種因素,眼下魚兒肥美,正是垂釣的時節。

楊恭仁和王士隆,這都是搞錢的行家,套路多的一批。

巴蜀不同於其它地方,這裡幾乎每一個縣,都有所謂的甲姓大族,沒有如同關中、山東、江南那樣體量巨大的豪門大閥,他們比較分散,但是對當地的把控卻非常之深。

以至於大隋對巴蜀的管控,會形成一個奇怪的局面,就是官方權威和民間權威。

官方權威就是大隋下派的官員,民間權威就是本土大族,哪一家都不能完全說了算,必須兩家一致認可的事情,纔算數。

巴蜀本土豪族,非常好區分,只要是姓塗、昝、鄂、度、夕、巴、樊、瞫(覃),相、稅、果、通、萇、蔓、資、牟、度、庹、毋、母、苴、扶、譙、苟、勾、句、蘭、郫、存、羊、馳、若,灌、蟲、兔,十有八九是巴蜀人。

除此之外,還有謝、李、樸、羅、楊、杜、龔、秦、廖、何、鄭,這些姓氏中原也有。

巴蜀豪族是非常之多的,但是他們這個豪,跟關中的豪比起來,只是個小土豪。

正因爲多,所以才方便分而擊之,因爲他們不團結,巴蜀地區也沒有哪個豪族有足夠的威望實力,領導其它家族。

“熙載在那邊怎麼樣了?”楊銘帶着房玄齡,在煉場溜達,後者被周遭熱火朝天的景象所震撼,聽到楊銘問話,纔回過神來。

“譙、李、謝、楊、龔,眼下入仕最多,楊尚書開出來的一些官缺,基本都被這幾家給買了,”房玄齡道:

“裴熙載給東宮的奏報上說,好些巴蜀子弟,確實堪用,可以勝任更高的職位,只是涉及官階品級,楊尚書他們也不敢輕易做主。”

楊銘點了點頭:“巴蜀問題複雜,需要慢慢來,佐官小吏可以給,但主官萬萬不能,小心人家倚仗官權坐大,我這邊會跟楊恭仁和王士隆打個招呼,務必卡好這道關。”

巴蜀人想要做縣令以上的主官,只能在巴蜀以外的地方,本土是想都不要想,不然就是官方權威和民間權威一手抓,這可就不好管控了。

房玄齡道:“今年的科考在洛陽舉行,太子聽說了嗎?”

楊銘點了點頭:“你是說那個姓譙的吧?聽說被陛下點了進士,外放江南做縣令去了?”

譙姓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巴蜀顯赫大族,東晉十六國時期,有個叫譙縱的就是十六國之一西蜀的開國君主。

後來北魏鮮卑崛起,結束了十六國這一大分裂局面,進入南北朝,後由楊堅統一全國,促成華夏再次一統。

整個西方社會最爲推崇的華夏兩大帝王,就是秦始皇和楊堅,玩過帝國時代的都知道,遊戲裡面選中國的話,皇帝就是楊堅。

兩人的共同點在於,結束了華夏長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中華一統,還有就是中國古代兩大官制體系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其中三省六部制,爲後世所有王朝,奠定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以及封建制度官制的基本框架,一直沿用至清朝。

他們倆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兒子不爭氣,二世而亡。

歷史上,所有學者對楊廣的口誅筆伐,就是恨其不爭,胡亥還可以說是天下不穩,六國人心思變,但是大隋多好的局面啊,讓你給敗乾淨了。

今年的科考,巴蜀一個叫譙文定的順利冒頭,成爲進士,不是他有多大能耐,而是楊廣故意這麼做的,爲的就是以此人爲榜樣,讓巴蜀其它豪族看到那條人爲製造的上升渠道。

希望的力量是很可怕的,被中原王朝迴避數百年的巴蜀,一朝出現契機,自然會好好把握,於是他們就會想着怎麼往上走,而不是怎麼在下面搞小動作,這對巴蜀維穩至關重要。

房玄齡之所以提起這個人,是因爲不服氣,他也是科考選上來的,但當時只是外放到了隰城做縣尉。

縣尉跟縣令,那可是差的遠呢,縣令可以自己決定縣尉人選。

楊銘聽出房玄齡語氣中的不服,笑道:“玄齡的養氣功夫還欠火候啊,怎麼?你要是想做縣令的話,我給伱安排一個?”

房玄齡趕忙擺手:“不不不,我只是心裡有些不暢快,太子最早提出十科取士,就是爲我大隋擇選良才,但是如今看來,只有皮相,沒有骨相。”

“不要着急,”楊銘邊走邊說道:“科考是我大隋首創,如此開天闢地之舉,需要時間來逐步完善成熟,非一蹴而就之事。”

你自己都是關係戶,你還好意思笑話譙文定?說白了還是中原氏族對巴蜀氏族,骨子裡存在的鄙視。

房玄齡接着道:“玄挺和魏徵這件事,殿下怎麼看?我這次回去,大家必然會詢問我您的意思。”

楊銘淡淡道:“告訴他們,東宮之事爲國事,國事有輕重大小之分,也有利弊權衡之處,要讓人說話,如果魏徵說句話,都能捱打,那麼東宮所有官員,是不是都該閉嘴呢?”

“臣必將殿下的原話帶回,”房玄齡點頭道。

本來房玄齡兩天之後就會離開,但是楊銘突然覺得,還是晚點讓他回去好。

因爲他要看看,李靖怎麼處理這件事,處理之後,楊玄挺他們又會怎麼做?

如果還敢放肆,楊銘說不得就得下狠手了。

眼看着氣候生變,一場大雪驟然而至。

對於這一點,煉場早有防範,每座高爐的頂上,都架着一層木板,就是爲了防止雨雪澆爐,而且大棚內的門檻也高,可以防止雨水進入,

古人在建築這一行當,經驗之豐富,構建之精巧,是完全出乎楊銘預料的。

真的,後世的建築論美觀性,確實不如古代,主要就在一個木雕上面,要麼說木匠在古代是最吃香的,有了這門手藝,真的餓不着。

眼下的大都督府,一直在不斷的改造營建,正常來說,應該設在聞喜縣城,又或是河東縣城,但是煉場太重要了,以至於大都督必須在當地,而且河東有兩座軍府,也正在往湯營鄉遷移。

楊銘就住在這裡,所以獨孤懷恩這個大都督,只能蝸居在偏僻小院。

“外面下雪,你在這沐浴?”楊銘好奇的看着浴盆中的獨孤鳳兒,令侍女又添了幾個火爐,以防獨孤鳳兒凍着。

獨孤鳳兒雙手抱膝,蹙眉笑道:“非禮勿視。”

楊銘笑了笑,在一旁坐下,道:“樓嬤嬤已經在往這裡趕了,過幾天就能見到,有些東西,得她來教你。”

獨孤鳳兒不解道:“嬤嬤能教我什麼?”

“當然是取悅丈夫,”楊銘狡黠道。

獨孤鳳兒瞬間臉紅。

她對於那方面的事情,屬於是一知半解,獨孤伽羅對她調教,多是性格方面的,沒有涉及到男女行房之事。

而獨孤家那邊也忘了教了,畢竟閨女不是明媒正娶,一切都沒有來得及準備。

之所以還算一知半解,是因爲獨孤鳳兒問過陳淑儀。

你問誰不行,你問她?

於是獨孤鳳兒道:“你先閉上眼睛。”

楊銘配合着將眼睛閉上,然後就聽到出水的聲音,漸漸的,一股香風襲來,獨孤鳳兒就這麼坐在了楊銘身上。

但是接下來,她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陳淑儀告訴她,在椅子上是可以的,但是她覺得,好像不可以。

片刻後,楊銘睜開眼睛,看着一臉窘迫的獨孤鳳兒,笑道:

“你把我衣服都弄溼了,好了,我還有公事,以後再說。”

獨孤鳳兒慌慌張張起身,然後光着跑回浴盆蹲下,低頭不敢再看楊銘。

而楊銘則是繼續一臉壞笑的打量着她。

第一次見到鳳兒的時候,她已經消瘦的不成人形了,但是眼下身體已經恢復過來,骨肉均勻,肌膚也呈健康的白裡透紅。

想想這丫頭從前的經歷,楊銘一陣心疼。

如果當初祖母獨孤伽羅,不是將鳳兒配給自己,她也就不會遭遇那場磨難。

楊銘起身打算離開,獨孤鳳兒聽到動靜,猛地擡頭道:

“爲什麼非要等嬤嬤呢,你不能教我嗎?”

楊銘駐足原地,沉吟半晌後,搖頭笑道:

“那樣會很沒意思。”

(本章完)

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750章 名字不好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七六章 至善至孝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712章 你別幹了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526章 形勢複雜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595章 嘔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五九章 豪放名士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91章 謝恩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640章 蘇夔無父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766章 體面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574章 平反八三章 皆大歡喜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六一章 背鍋俠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736章 徐景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504章 五女山城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645章 蘭陵蕭銑三九四章 三推讓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44章 苛捐雜稅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05章 水軍出動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
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第750章 名字不好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734章 禮部侍郎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七六章 至善至孝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77章 我舅老爺第712章 你別幹了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578章 舊時父女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526章 形勢複雜三五二章 卸任大將軍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595章 嘔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五九章 豪放名士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第691章 謝恩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640章 蘇夔無父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660章 世嫡皇孫三零七章 你祭誰的祖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766章 體面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574章 平反八三章 皆大歡喜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六一章 背鍋俠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591章 駙馬都尉第736章 徐景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504章 五女山城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第651章 你是我大哥二零五章 東京洛陽第645章 蘭陵蕭銑三九四章 三推讓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541章 嶺南爆雷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四七二章 具裝甲騎四四四章 請君入甕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606章 自己人才罵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644章 苛捐雜稅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第705章 水軍出動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