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良渚神器

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屬於考古學的文化範疇,上承凇澤文化發展演化而來。按照對良渚遺址出土物所做的物理炭14測年法,距今約5300年~4300年,也有晚於4000年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學術界取是按中間範圍取值,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確。

良渚文化最早發現於上世紀30年代,最早的發現者施昕更。上世紀50年代環太湖地區的考古工作有諸多發現,先後發掘了上浦馬橋、無.錫鮮魚墩遺址。1959年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夏乃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1973年草鞋山良渚文化精美玉器的出土,更是將長江流域的玉文化一下子提早了上千年,堪稱我國南方燦爛文明的奇葩,成爲全世界玉器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終極藏品。

然而良渚文化古玉的仿製品,卻也如影隨形,一直在困擾着良渚古玉的收藏愛好者,早期仿品在宋代已經出現,帝都故宮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宋仿的神人獸面紋良渚式玉琮。

張天元拿着手中的玉琮,對那持寶人說道:“這個叫玉琮,你知道嗎?”

“什麼是玉琮?”很顯然這個持寶人對於自己手裡的東西並不懂。

張天元笑了笑道:“玉琮在古代,主要被統治階級作爲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而這種祭祀儀式在清代仍然存在。西周時期的著作《周禮.考工記》記載,琮作爲禮器用時,它的大小規格應與其主人地位相匹配。這一點。考古學家從衆多出土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主身份越顯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顯示生前的榮華富貴。玉琮用於隨葬能說明墓主原有身份,成爲其在各部落中權利和財富的象徵。也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的一種葬制。”

“哦,是這樣啊。”

“這件玉琮呈黃白色,有規則的暗黃色瑕斑,紋飾繁複精緻。形爲方柱體,內圓外方,通高8.8釐米,上下端爲圓面的射,射徑17.1至17.6釐米,正中有對鑽圓孔。孔徑4.9釐米。重達6500克。跟曾經發現玉琮王幾乎是一模一樣。”張天元接着說道。

“什麼,玉琮王?”一旁閒着的馬雍聽到張天元的話,急忙就探過腦袋來看。

那件玉琮王他以前去江浙的時候見過,雖然工藝上來說,當然沒辦法跟很多後代的作品相比,但是卻充滿了神秘氣息,現在居然在華夏之寶節目上遇到了一件同樣的東西,他能不驚訝嗎?

“馬老,您來看看。根據我的判斷,這東西應該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做工還是特點,都與那個時代特別相符。最重要的是,它和之前發現的良渚玉琮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上面的圖案稍有不同。我覺得應該是一對。”張天元解釋道。

“我來看看。”馬雍拿過那玉琮,其餘幾個人也都湊了過來。仔細的鑑賞。

這幾位專家雖然並非玉器專長,但像這種比較有特點的玉器。他們還是有所涉獵的,在鑑賞了一會兒之後,馬雍就捋了捋鬍鬚道:“天元,你說的沒錯,這東西與我之前見過的玉琮王非常相似,只是圖案上略有差異,好像真得是一對,而且這玉器也不像是作假的,應該是古玉器。”

“我也是這個看法,小張老師你是怎麼判斷的?”秦牧問道。

張天元想了想道:“你們大概也知道吧,我是學考古出身的,所以對於考古學方面比較擅長。”

“沒錯,這個跟考古學有什麼關係嗎?”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當然有關係了。大量考古發現顯示,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州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史前玉琮以蘇江南部和江浙北部的良渚文化遺址、墓葬出土最多,甚至成爲良渚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此外,蘇江北部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安州薛家崗文化、東山、北河、晉州等省的龍山文化、以及東廣石峽文化和其它史前遺址墓葬,也偶有玉琮發現,不過數量都遠較良渚文化爲少。由此可知,玉琮的分佈中心是在江南一帶,而且大多數都出自於良渚文化。”

“洛州偃師二里頭遺址曾出土一件殘玉琮,由於過分殘破而且圖版不夠清晰,形制紋飾都難於辨別。有的考古工作者將二里頭文化大約在夏,商時期的玉臂環稱爲琮,顯然是不恰當的。陝州紅城發現的玉器不限於琮,尚有其它種類。但全部屬於收集品,年代不一,可能包括夏代、商代及周代。紅城玉琮的形制接近良渚文化玉琮,故有可能是夏代遺物,當然了,也不排除是更早的遺存。”

“商代玉琮的發現,出自洛州、西山、東山、川州等地的商代墓葬或祭祀坑,其中以殷墟婦好墓和廣漢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稍多。如果考慮到經過發掘的商代墓葬和窖藏爲數較多,則出土的商代玉琮之數量,相形之下便顯得微不足道了。這一事實說明:在商代,玉琮已不流行。換句話說,琮作爲玉器的一個種類,在商代已經式微。出土的西周玉琮較之商代更少。春秋戰國玉琮也同樣罕見,可以說成了鳳毛麟角。”

“漢代墓葬經清理的數以千計,但迄今只在北河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及蘇江漣水三裡墩西漢一個王侯的墓裡,各出土一件玉琮。前者近似圓筒狀,外表面仍有不甚清晰的獸面紋,當屬良渚文化遺存。後者內圓外方,爲商周玉琮的形式。較別緻的是,上面扣有鎏金的銀蓋,蓋面還嵌有一粒水晶泡;下面套有鎏金的銀底座並連着圈足,由四個展翅的銀鷹承託。這兩個事例充分表明:琮在西漢前期已成爲‘古董’,甚至經加工後派作其他用場。顯然。琮在西漢已成了絕響。”

“漢以後的墓葬中,雖仍偶有玉琮出土。不過是利用傳世古物隨葬而已。至於宋代出現的銅質或瓷質的琮形瓶,則是仿古的工藝品。用途與瓶同或供擺設用,其功能與史前及三代玉琮,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明末至清代的僞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體玉琮爲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時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習慣的不同,僞品多數顯得圓滑有餘而古意不足,熟舊的程度更難做得逼真。”

“基本上綜上所述,我就可以判斷出。玉琮最繁華的時代就是在良渚文化時期,在加上這個玉琮的特點,基本可以判定,應該就是良渚文化時期的東西了。”

“沒想到考古學還有這用處。”馬雍笑道。

“考古學雖然與鑑寶不太一樣,但是卻教會了我許多有關古代文化的知識,其實很多寶貝,只要結合當時的文化狀況,就很容易可以判定了。如果再加上出色的鑑定能力,那麼成爲一個出色的鑑寶師。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張天元笑道。

“說得好,說得好啊!你的想法與我們一樣,我們也覺得這玉琮應該是真品,當然了。我們只是從玉琮本身來判斷的,屬於古玉,距今大概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你的判斷就更加全面了。”馬雍哈哈笑道。

“這東西值錢嗎?”持寶人問道。

“玉本來就是好玉,再加上這東西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肯定是值錢的,好好收藏吧。如果不是特別缺錢的話,還是不要隨便賣了的好。”張天元笑道。

“不過這東西到底是幹啥用的啊,我剛聽了小張老師說的功能,可還是沒搞明白啊?”那老頭又問道:“現在還能用嗎?”

“哈哈哈,您這個問題倒是把我給問住了啊。實際上,關幹玉琮最早出現時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統一認識。有人認爲是古代紡織機器上的零件,有人說它是古建築縮影,曰本考古學者中則有人認爲玉琮是窺測天文的窺管。1915年,法國學者吉斯拉刊文認爲,琮是‘中霤’崇拜的禮器,是古代穴居時屋子中央的煙筒,也是家族祭祀的對象。1928年,安克斯認爲琮是象徵地母的女.陰。1930年,瑞典學者高本漢認爲,琮是盛男子.性.器之函。1931年,安克斯進一步認爲,琮本身象徵女.陰.性.器,代表女的祖先,並是地祇與死人有關,琮爲祭祖之禮器,很容易想到地母的子宮,爲人死魂的歸宿…”

“這個叫安克斯的可真是個奇葩。”老頭呵呵樂了。

“其實他說的也未必就是錯的,不過通常的話,學者認爲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她的功能與意義主要還是以下兩點:其一,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玉琮成爲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琮在祭祀天神地祇的儀式裡,用木柱穿插玉琮於上端,用作祭祀天神地祇或祖先象徵的‘神柱’。

玉琮的造型是內圓(孔)外方,似是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而它的通孔表示天地之間的溝通。巫師也常用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斂屍防腐、避兇驅鬼

這其二嘛,玉琮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玉琮於墓葬中出土時有如下特徵:墓葬規格高,規模大,隨葬品較豐富;墓主人多爲男性;琮常於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現象。

種種現象說明琮式與原始宗教及祭祀禮儀密切相關,它的主人必屬部族酋長,大祭司巫師之上層人物,從發掘現場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顯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顯示生前的一切,用於隨葬恰好說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財富與權勢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時期的一種葬制。”

“反正就是說很厲害了?”持寶人撓了撓頭道。

“也可以這麼認爲吧,這東西絕對是很好的,你可以好好保存,別說是傳家寶了,這東西當作國寶都沒有問題,當然了,如果急缺錢的話,可以來找我,我絕對會以合適的價錢收購的。”張天元這又是看上了一件寶貝了。(未完待續。。)

第一七五七章 浮力板第八一九章 寄名鎖第七五一章 財帛動人心第三五八七章 絹畫第三六八一章 龍的兒子第一八五五章 六堂之主第四三零八章 四千五百萬的豪宅第三九九四章 劫富濟貧?第三九二三章 邪門的洞窟第三八零七章 祖墳第二九六七章 陳摶秘術第三七八五章 緣分第四一九七章 扎紙人(三)第五七五章 陌生的國度第二六四零章 收藏的境界第四零八二章 紀曉嵐的倒黴事兒第三零二零章 報復第一三九一章 遺囑第二二二七章 反水第六零九章 不怕大裂怕小綹第四五零一章 訓象第四八五章 “無名”鉅富第七六六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一零九章 一石四鳥第六九三章 緬甸大佬第四七一六章 那些年沒說的事兒第二一七九章 非正常手段第四八四零章 老教授的心思(二)第一五九八章 鄉下土娃成了香餑餑第四七三八章 附庸風雅第二一六零章 龍潭虎穴也得闖第三二零五章 黑市來電第一九二三章 魔性的拍賣第三四一六章 悠閒的師父第一四九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七九章 三喜臨門第一二一零章 安全防盜第一五零五章 媳婦兒的心結解開了第二三五零章 爲了看一眼一擲千金第一五四八章 東西太多挑花眼了第二五四四章 幽靈海域第九三三章 老穆的寶貝石頭第三三六二章 攤位上的東西還不錯第四二五九章 純屬巧合第二九三一章 鏡子第一八九四章 偷天換月第三二五五章 假專家第四一八七章 瘋狂的盜洞第三一一九章 最富有的幕後組織第三一七零章 老傢伙把人都得罪全了第二五七四章 曉妝染梅第三七六六章 珍妃之印第二五一四章 奇妙的巧合第三二零九章 好大排場第七四二章 野人山狂奔第六五八章 有料子沒錢第二九六六章 阿達之死第一九二七章 老外之間的鬥爭第三六九八章 紫砂暖硯第一五五六章 莫名其妙當老師?第四六一一章 罪惡的聚會第四八四零章 老教授的心思(二)第一四八二章 被雪豹嚇暈的可憐人第四五二八章 監工第三七二一章 古代的熨斗第四三一八章 用心良苦的屬下第二十五章 鑑寶開始第二九九八章 跳蚤拍賣會第二五三六章 東陵秘聞第二三二三章 衆裡尋翠千百度第四四一三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 1第二八四六章 真品還是仿品?第一七七一章 誕生第二五八八章 以假亂真的民國瓷器第十章 菩薩顯靈?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第二五零七章 一半密碼本第三九八章 面具下的真相第一三四六章 地利人和第二一二零章 搶救性發掘第四三七五章 歐洲古董展櫃第三九六四章 可怕的事實第六五三章 否極泰來第三一二五章 轉運第四五二章 朝陽公主號第四四六七章 寒切帖第三零四六章 魔鬼的禮物第四八三二章 魔鬼城第二六四五章 惡人磨惡人第四七五七章 三個翡翠大師的禮物第四二一三章 蠱真人的藏品第四七六二章 不要命的盜墓第二六二二章 狼頭人身第三五二八章 青銅器熱潮第五二九章 保姆和園丁第三零二七章 獨特的冰裂紋第一八二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七七一章 古錢冊子第一八八三章 老師傅也被難住了第十八章 價值百萬
第一七五七章 浮力板第八一九章 寄名鎖第七五一章 財帛動人心第三五八七章 絹畫第三六八一章 龍的兒子第一八五五章 六堂之主第四三零八章 四千五百萬的豪宅第三九九四章 劫富濟貧?第三九二三章 邪門的洞窟第三八零七章 祖墳第二九六七章 陳摶秘術第三七八五章 緣分第四一九七章 扎紙人(三)第五七五章 陌生的國度第二六四零章 收藏的境界第四零八二章 紀曉嵐的倒黴事兒第三零二零章 報復第一三九一章 遺囑第二二二七章 反水第六零九章 不怕大裂怕小綹第四五零一章 訓象第四八五章 “無名”鉅富第七六六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一零九章 一石四鳥第六九三章 緬甸大佬第四七一六章 那些年沒說的事兒第二一七九章 非正常手段第四八四零章 老教授的心思(二)第一五九八章 鄉下土娃成了香餑餑第四七三八章 附庸風雅第二一六零章 龍潭虎穴也得闖第三二零五章 黑市來電第一九二三章 魔性的拍賣第三四一六章 悠閒的師父第一四九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六七九章 三喜臨門第一二一零章 安全防盜第一五零五章 媳婦兒的心結解開了第二三五零章 爲了看一眼一擲千金第一五四八章 東西太多挑花眼了第二五四四章 幽靈海域第九三三章 老穆的寶貝石頭第三三六二章 攤位上的東西還不錯第四二五九章 純屬巧合第二九三一章 鏡子第一八九四章 偷天換月第三二五五章 假專家第四一八七章 瘋狂的盜洞第三一一九章 最富有的幕後組織第三一七零章 老傢伙把人都得罪全了第二五七四章 曉妝染梅第三七六六章 珍妃之印第二五一四章 奇妙的巧合第三二零九章 好大排場第七四二章 野人山狂奔第六五八章 有料子沒錢第二九六六章 阿達之死第一九二七章 老外之間的鬥爭第三六九八章 紫砂暖硯第一五五六章 莫名其妙當老師?第四六一一章 罪惡的聚會第四八四零章 老教授的心思(二)第一四八二章 被雪豹嚇暈的可憐人第四五二八章 監工第三七二一章 古代的熨斗第四三一八章 用心良苦的屬下第二十五章 鑑寶開始第二九九八章 跳蚤拍賣會第二五三六章 東陵秘聞第二三二三章 衆裡尋翠千百度第四四一三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 1第二八四六章 真品還是仿品?第一七七一章 誕生第二五八八章 以假亂真的民國瓷器第十章 菩薩顯靈?第三六零章 大唐香道第二五零七章 一半密碼本第三九八章 面具下的真相第一三四六章 地利人和第二一二零章 搶救性發掘第四三七五章 歐洲古董展櫃第三九六四章 可怕的事實第六五三章 否極泰來第三一二五章 轉運第四五二章 朝陽公主號第四四六七章 寒切帖第三零四六章 魔鬼的禮物第四八三二章 魔鬼城第二六四五章 惡人磨惡人第四七五七章 三個翡翠大師的禮物第四二一三章 蠱真人的藏品第四七六二章 不要命的盜墓第二六二二章 狼頭人身第三五二八章 青銅器熱潮第五二九章 保姆和園丁第三零二七章 獨特的冰裂紋第一八二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七七一章 古錢冊子第一八八三章 老師傅也被難住了第十八章 價值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