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一章 建盞

張天元自然是知道的,這種建盞可是宋時爲皇室御用茶具,以福省建陽建窯燒製的黑釉瓷茶盞最負盛名。

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

窯址在福省建陽縣水吉鎮。

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

遺址位於今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村,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於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

建州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御茶,“建盞”又是當時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們都認爲是鬥茶最佳的珍品。

這樣有名的宋代建盞,當時已由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

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

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爲天目;今天“天目瓷”已成爲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詞。

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變”、“油滴”等四隻建盞已被定爲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免毫盞反居次位。

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於j.m.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

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上浦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一似乎可以認爲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這樣好的東西居然會出現在這一次的堂口拍賣之上,張天元簡直有點不太相信。

所以在別人還沒有動彈的時候,他就第一個衝上去,仔細對那所謂的建盞觀察了一遍。

確認,沒有問題!

儘管只有一分鐘的鑑賞時間,可是張天元看出來的東西,絕對比任何人都要多。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

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

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從這一點上來判斷,絕對沒有問題。

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爲:

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爲含鐵量較高所致;

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

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爲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

建盞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

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緻美觀。

這裡所說的“銀星斑”正是此種油滴盞,一般用石灰石配釉,鐵爲呈色劑。

生坯掛釉,入窯焙燒到一定溫度,釉料中的鐵形成結晶體,並聚合成黑色油滴新狀,降溫熄滅後,結晶顆粒保留在釉層中,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爲貢瓷。

而拍賣會上的這件東西,就有“供御”,分明就是貢瓷,其質量自不必說。

畢竟貢瓷是上供給皇帝的,如果東西不好,那鬧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宋人制作的黑釉茶盞極具藝術表現力,色似墨玉,彩如夜空,通過窯火的自然造化,在黑色釉面上產生鐵結晶花紋,或明、或潤、或金、或銀,如絲絲玉發,順通暢達,具有極高的觀賞品位。

正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爲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圈足較淺,足根有修刀(俗稱倒角),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

油滴盞的釉面密佈着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直徑從數毫米之微至針尖大小,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銀白色晶斑者稱“銀油滴”。

《君臺觀左右賬記》裡記載:

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

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

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而拍賣會上的這件東西,就是所謂的第二重寶,也就是油滴建盞。

從臺下下來的時候,別人還在那裡鑑賞,張天元卻已經盤算着要如何花費比較低的價格來把這東西拍下來了。

畢竟好東西,價格肯定不會低。

尤其這種東西,在日本地位是相當之高的!

“師父,那個小碗有那麼好嗎,你怎麼看得那麼入迷?”

劉金寶在旁邊壓低了聲音問道。

“當然好了,這是宋代建窯產黑釉油滴盞。

說起宋代瓷器,衆所周知是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除了定窯是白瓷外,其他四個都以青瓷出名。

但五大名窯之外,建窯的黑瓷茶盞也是別負盛名的一代名器。

建窯在宋代名氣之盛,足以與汝窯、定窯等名窯相媲美。

在當時建窯瓷盞就被文人們津津樂道,蘇軾、蔡襄、黃庭堅、楊萬里,甚至著名的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都曾留下過詩文讚美建窯瓷器。

可以說,在宋代當時,建窯瓷器的的名聲和被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今天一般人所熟知的五大名窯。

倒是在日本,今天建窯瓷盞依舊保持了極高的地位。”

“怎麼回事兒?咱們中國的東西怎麼倒是城了日本的寶貝了?”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解釋道:“日本的文物主要分爲四個級別,即國寶、重要文化遺產、重要美術品和一般美術品。

2001年6月,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爲國寶。

其中包括8件中國古代陶瓷,分別爲宋代建窯曜變茶盞3件、油滴茶盞1件;

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牡丹紋茶盞1件;

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1件、青釉鳳耳瓶1件;

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1件。

8件國寶級中國古代瓷器中,建窯瓷盞4件佔一半,加上建窯系的吉州窯瓷盞,建窯系瓷盞佔八分之五。

可見的在日本,建窯瓷盞的地位高到什麼程度。”

第一八五二章 失竊第二九九二章 石頭記手稿第二零九一章 法器之書第八六二章 賜字第六四五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三六五章 一場誤會?第三六四四章 老於掌櫃收“破爛”第三八三章 貴公子與小烈馬第二九零六章 豪族李氏第四四九六章 百年寸檀,寸檀寸金第三二四一章 畫價跟人品沒關係第一二零六章 大買主還是大坑?第三七六九章 傲慢議員,笨蛋管家第二七九八章 列賓的神秘作品第二四二三章 狐狸尾巴第四一零三章 出牆的薔薇花第八七四章 回禮第一三一七章 帝都的大喜事兒第一九零四章 霸氣第二三三一章 放水?第九一六章 燒香曲第三六三零章 清代龍盤第四四三零章 玉香鐲(二)第一三二九章 青銅器展館第四五八九章 滿口英雄話,一心小倉庫第一零零一章 獵人學校第五二三章 天子腳下沒小事第二五二九章 這書生脾氣不好第四十五章 田黃印章第五零七章 都是同花順!第七一七章 野味大餐第二八四五章 宣德爐的劫難第二八九七章 真正的好人第三零七章 文房佳具第三零零六章 全是乾隆制第二九三章 一手遮天第三四一九章 將軍的佩刀第四六二七章 續命之法 4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沒錢第二三二七章 珍貴如國寶第一零五八章 天堂的朋友也得哭活了第六七七章 血玉玻璃種第一五二二章 名品陶器第一四一章 古董行裡的內幕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一八一零章 讓你一招!第四六六三章 水塘怪事兒(一)第二一九二章 棄牌第一二四七章 香道第二九八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三四九七章 被邀請喝咖啡第四七零五章 小狐第七一九章 魔鬼居住的地方第三九九二章 葫蘆煞第二二八九章 都是牛人第三九八二章 可怕的水庫第三四二一章 明代畫冊第二九三八章 袁大頭銀幣第二二六三章 重見天日的深海沉船第一五三四章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四五二七章 地下巨墓第九六八章 假石頭和爛石頭第二四六五章 居心叵測第一九零章 賭石三絕技第二二四六章 “釣魚”第四二四一章 熊第四七四八章 騙子專家 2第三五七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第三六一章 店面轉讓第三一三五章 入局第一七九五章 博物館遇到對手了第四一七四章 筆仙附體(三)第一一七一章 價值數十億的捐贈第七五一章 財帛動人心第三八四九章 貪心不足第六八零章 爲了搶翡翠臉都不要了第一五二四章 蛇羹第一三五八章 太后娘娘第四三五八章 玉石的收藏學問第一四九章 二十萬換個人才第五九五章 男人的冒險因子第二九零章 帝都第一泉第三七四六章 揉手核桃第一七八四章 私人動物園第一零三三章 移動的博物館第四六四九章 蜘蛛第四四三二章 寶玉和英雄(一)第四一一六章 水膽瑪瑙第三二八四章 寶石歐泊第二七七七章 十大隱士(二)第三零九五章 自取其辱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二五七七章 六分半書第五三六章 去緬甸第四二三章 胡半仙第九一一章 內有乾坤第一五七二章 酒桌上不談工作第一九六零章 明器第二一七八章 找熟人幫忙第三七七章 命犯桃花?
第一八五二章 失竊第二九九二章 石頭記手稿第二零九一章 法器之書第八六二章 賜字第六四五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三六五章 一場誤會?第三六四四章 老於掌櫃收“破爛”第三八三章 貴公子與小烈馬第二九零六章 豪族李氏第四四九六章 百年寸檀,寸檀寸金第三二四一章 畫價跟人品沒關係第一二零六章 大買主還是大坑?第三七六九章 傲慢議員,笨蛋管家第二七九八章 列賓的神秘作品第二四二三章 狐狸尾巴第四一零三章 出牆的薔薇花第八七四章 回禮第一三一七章 帝都的大喜事兒第一九零四章 霸氣第二三三一章 放水?第九一六章 燒香曲第三六三零章 清代龍盤第四四三零章 玉香鐲(二)第一三二九章 青銅器展館第四五八九章 滿口英雄話,一心小倉庫第一零零一章 獵人學校第五二三章 天子腳下沒小事第二五二九章 這書生脾氣不好第四十五章 田黃印章第五零七章 都是同花順!第七一七章 野味大餐第二八四五章 宣德爐的劫難第二八九七章 真正的好人第三零七章 文房佳具第三零零六章 全是乾隆制第二九三章 一手遮天第三四一九章 將軍的佩刀第四六二七章 續命之法 4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沒錢第二三二七章 珍貴如國寶第一零五八章 天堂的朋友也得哭活了第六七七章 血玉玻璃種第一五二二章 名品陶器第一四一章 古董行裡的內幕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一八一零章 讓你一招!第四六六三章 水塘怪事兒(一)第二一九二章 棄牌第一二四七章 香道第二九八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三四九七章 被邀請喝咖啡第四七零五章 小狐第七一九章 魔鬼居住的地方第三九九二章 葫蘆煞第二二八九章 都是牛人第三九八二章 可怕的水庫第三四二一章 明代畫冊第二九三八章 袁大頭銀幣第二二六三章 重見天日的深海沉船第一五三四章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第四五二七章 地下巨墓第九六八章 假石頭和爛石頭第二四六五章 居心叵測第一九零章 賭石三絕技第二二四六章 “釣魚”第四二四一章 熊第四七四八章 騙子專家 2第三五七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第三六一章 店面轉讓第三一三五章 入局第一七九五章 博物館遇到對手了第四一七四章 筆仙附體(三)第一一七一章 價值數十億的捐贈第七五一章 財帛動人心第三八四九章 貪心不足第六八零章 爲了搶翡翠臉都不要了第一五二四章 蛇羹第一三五八章 太后娘娘第四三五八章 玉石的收藏學問第一四九章 二十萬換個人才第五九五章 男人的冒險因子第二九零章 帝都第一泉第三七四六章 揉手核桃第一七八四章 私人動物園第一零三三章 移動的博物館第四六四九章 蜘蛛第四四三二章 寶玉和英雄(一)第四一一六章 水膽瑪瑙第三二八四章 寶石歐泊第二七七七章 十大隱士(二)第三零九五章 自取其辱第七十七章 皇陵旅遊區裡的交易會第二五七七章 六分半書第五三六章 去緬甸第四二三章 胡半仙第九一一章 內有乾坤第一五七二章 酒桌上不談工作第一九六零章 明器第二一七八章 找熟人幫忙第三七七章 命犯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