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考校(23/62)

孟子濤拿出50塊錢給了攤主,其實,憑這個價格也能證明這並不是什麼贗品,道理很簡單,從先前說的玉質,沁色和工藝三方面觀察,能夠做到如此逼真的,成本也不太可能會低於50塊錢,想想也知道做生意不可能虧本出售。

買下這件玉璇璣,孟子濤又打量了一下攤位上的其它東西,都是一些雜件,價錢都不貴,可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思。臨走時,他又瞄一眼,發現攤主腳邊有個銅火鍋,表面是一層很厚的黑色油泥,看起來品相不好,但好像沒什麼殘缺。

孟子濤看到這個火鍋的式樣,心裡微微一動,於是討要過來,研究了一下,沒感覺有什麼毛病,哪也不缺,問了下價格,攤主說一樣也只要50塊錢,他就買了下來,到不是這東西很珍貴,而想要研究一番。

孟子濤拿着東西走到正一軒門口的時候,正好看到王之軒和一位和他年紀相仿,差不多五十歲左右模樣的男子聊着天。

王之軒擡起頭來正好注意到孟子濤,連忙請孟子濤進了屋。

孟子濤進來之後,王之軒就爲雙方做了一下介紹,那男子名叫伍允雄,是他多年的好友,西京人,同樣也是行里人,在西京做古玩生意。

雙方寒暄了幾句,王之軒注意到孟子濤手上拿着的火鍋,笑言:“你怎麼想到買這麼一隻火鍋啊?”

孟子濤笑道:“覺得它可能直接比較久遠了,而且也不貴,買下來研究一下。”

伍允雄聽了這話,說道:“孟掌櫃,我到不是質疑你,不過你怎麼知道這東西年代久遠呢?”

孟子濤笑着解釋道:“雖然這隻火鍋還沒有被清理出來,但還是能夠看得出一些端倪,這隻火鍋整體是用生黃銅澆鑄成。鍋壁很厚且重,上面隱約可見弦紋,應該是澆鑄成型後又經旋削加工的。圓度很規範,中間的煙囪是用紫銅片捶制搣(讀wei)成。”

“火鍋上面有一兩個小窟降眼那是長時間使用的痕跡,鍋蓋中心部分是閃黃的一個後鑲銅圈口,以前有句老話說‘銅鑲銅,瞎糊弄’,意思是說銅和銅鑲在一起不會太牢固,這大概是清代晚期或民時候的匠人手藝不佳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這個鍋蓋的鑲銅圈口的確很結實,看不出有‘瞎糊弄’的地方。王叔,麻煩借我一塊棉布。”

“好。”

王之軒明白孟子濤的意思,找了一塊乾淨的棉布給了孟子濤。

孟子濤用棉布在火鍋上的一處地方探試了一會,接着說道:“真正的老東西只要不施以硬器比如砂紙,刀、打以及強酸、強鹼溶液腐蝕,上面的包漿是不會輕易被破壞的。你們看,我用棉布擦拭了這麼一會,厚重的包漿就出來了,老味兒老相赫然在目,說明存在的時間已經不短了。”

伍允雄顯然還想考校一下孟子濤,問道:“那你知道這是什麼時期的銅火鍋嗎?”

孟子濤馬上就給出了答案:“具體的時間不好說,但我認爲製作時間應該是清早期,最晚不晚於清中期。”

伍允雄又問道:“哦,爲什麼這麼說?”

孟子濤微笑着解釋道:“一般來說,一件實用器,都必須符合今勝於昔的規律,簡單來說,產品的設計應該越來越趨於人性化和實用的科學原理。利用這個設計進化理念我們可以推論,火鍋的結構經過了幾百年的使用和改進,清晚期的產品設計原理一定比清早期的更爲合理適用。”

“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清晚期的銅火鍋,那個時候的銅火鍋,一是爐膛高,二是煙囪高。爐膛高進風進氧量大;而煙囪高則‘拔火’,能保持一定的火勢,使鍋中的水能長時間地持一定的溫度。這種火鍋就比較實用,現在的銅火鍋也基本上延續了這種樣式。”

“再看這隻銅火鍋,素銅煙囪短粗,缺少‘拔火’的功用;爐的壼(kin)口高度僅在3釐米都不到,不會有更多的氧氣進入爐膛助燃。這種鍋肯定不太好使,製作工匠對燃燒與助燃原理的認識應用,與清代晚期相比較,顯然要低上一個水平,還處於比較原始的設計理念。”

說到這,孟子濤又問王之軒要了一枚康熙通寶和一枚乾隆通寶,接着把兩枚銅錢都放到了火鍋上面。

“大家應該也瞭解,黃銅的冶煉純度到了清代中期的乾隆時期,曾經達到了一個高峰的水平,表現爲顏色金黃純淨,而且密度大、質量比重也大,有時我們見到乾隆時期的黃銅鏡,或者清中期傢俱的原裝銅活,都能產生這種對比感受。”

“鑑定銅器的最好辦法就是與銅質標準器的對比,而清代銅質標準器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銅錢,我選了兩枚清代黃銅製錢,一枚是康熙通寶、一枚是乾隆通寶,在包漿都完好無損的自然狀態下,把這兩枚銅製錢同時放到火鍋的鍋蓋上,觀察銅色的差別。”

“通過對比觀察,康熙通寶的銅質閃紫,與鍋體比較接近,而乾隆通寶的銅質閃黃,與鍋蓋鑲口的銅質顏色比較相近,很可能是後補的,這樣簡單的銅質對比,想必你們應該可以很直觀地從材質的純度上,大致推測出銅火鍋的製作時間。”

對孟子濤的這番解釋,伍允雄思考了片刻之後,表示了贊同,接着他又問到了這隻火鍋表面油漬的清理。

孟子濤告訴他,油漬只要回去先用稀釋的白醋水泡上一段時間,上面的陳年油漬應該可以從鍋體表面剝離了,如果還有一些污垢,可以又用洗衣粉水清洗,而他也是這麼做的,最後清理出來,發現這是一件清早期相當完整而且精美的銅火鍋,裡外沒有任何的缺損。

銅火鍋的事情解釋了之後,伍允雄又詢問了孟子濤幾個古玩方面的問題,孟子濤有些想不明白他的問題爲什麼這麼多,不過見王之軒沒有表示,他估計裡面應該有什麼隱情,於是也耐心地做了回答。

閒聊了好一會,王之軒笑着問道:“小孟,你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孟子濤回道:“昨天剛回來,不過明天有事又要出門了。”

“這麼急。”

“沒辦法,這次的事情挺急的。”

“那什麼時候回來呢?”

“估計最多也就十天吧。”

“哦。”

王之軒點了點頭,接着說道:“你在京城呆了有段時間了,事情比較多,我就不耽誤你了。”

“行,有什麼事情給我打電話就行了。”

等到孟子濤出了門,王之軒笑着對伍允雄說道:“老伍,現在你應該能夠對小孟有信心了吧?”

伍允雄感慨道:“確實不愧爲名師高徒,基本功很紮實,而且什麼都懂,我都有些難以置信。照理說,他應該是一位合適的人選,但我就怕他臨場發揮有問題啊。”

“這點你放心。”王之軒擺了擺手:“以我對小孟的瞭解,他的心性完全過關,你讓他幫那個忙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那他會答應嗎?”

“又不是什麼犯罪的事情,以我的面子,除非他時間上有衝突,不然的話肯定會同意的。”

“哦,那行,我再考慮一下,反正還有好一段時間呢。”

“行,不過我勸你還是儘早決定比較好,我總要給他一點準備的時間。”

“好的,我儘快……”

另一邊,孟子濤有些疑惑地走出了正一軒,搖了搖頭就接着向自己的古玩店走去。

到了那,孟子濤從胡遠亮口中得知,古玩店主這段時間生意很正常,而且營業額也穩中有升。他查了一下賬本,確實不錯,表揚了胡遠亮,笑稱照這個趨勢,過年一定給大紅包。

解決了店裡的一些瑣事,孟子濤就準備前往何婉奕那邊去,一解相思之苦,不過他剛準備起身,就看到老牛帶着剛纔那位攤主走了進來。

孟子濤給了老牛一個詢問的眼神,老牛就笑着說道:“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老六的遠房親戚,你叫他四指就行了。”

孟子濤剛纔就注意到攤主左手只有四根手指,因此也能明白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聽說四指是老六的親戚,他表現的很客氣,不過他心裡對剛纔從四指撿個小漏其實並沒有多大負擔,畢竟他先前又不認識四指,不過是正常的交易而已。

況且,四指剛纔答應的那麼爽快,也知道他應該是賺了錢的。

四指也沒有提剛纔的事情,臉上堆着笑容說道:“孟掌櫃,咱們一回生二回熟,您看看這幾件東西怎麼樣?”

說着,就見他從口袋裡拿出了幾件用布包起來的東西,打開一看都是玉器。

孟子濤掃了一眼,就知道這幾件東西是什麼了,它們都是玉琥。

玉琥一詞見於把它作爲“六器”之一的《周禮》,“以白琥禮西方”。現無法證明古代禮器中的“琥”具體屬於已發現的哪一類玉琥。

考古發現的最早玉琥是良諸文化玉琮上的虎頭圖案。其後歷朝均有圓雕或片狀虎形器,其中以商代爲多,周至漢代虎形題材的玉器也較多。唐至清代,玉琥常作佩飾賞玩之用。

孟子濤點頭示意道:“那我先看看。”

四指笑呵呵地說:“行,您先看。”

孟子濤花了一點時間,把四指拿來的六件玉琥都仔細研究了一下,擡起頭來問道:“你是想這幾件玩意都讓給我嗎?”

四指笑着點了點頭:“您給個數就行了。”

孟子濤問:“咱醜話說在前面,我這人對剛出土的生坑是有忌諱的。”

四指連忙說道:“您放心,這幾件玉器都不是剛出土的生坑器,這一點相信以您的火眼金睛都就看得出來。”

孟子濤微微一笑,他當然能夠看得出來,不然的話,他就不會像剛纔那麼說了。

“既然你是老牛帶來的,又是老六的親戚,那也不佔你便宜,這六件東西我給你三萬,你覺得怎麼樣?”

四指先是一怔,緊接着就眉開眼笑起來,對着孟子濤豎起了拇指:“先前聽牛哥說孟掌櫃您很仗義,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孟子濤笑着朝老牛看了看,接着說道:“好了,你也別恭維我了,你想要現金還是轉賬?”

四指有些激動地說:“如果有現金的話最好了,沒有的話轉賬也行。”

孟子濤直接拿出三疊鈔票,放在桌上道:“你點點吧。”

“嗨,這有什麼好點的,我信您。”說話間,四指直接把錢收了起來。

孟子濤笑道:“萬一出了錯那可別怨我。”

“那哪能。”

四指呵呵一笑,接着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地說:“孟掌櫃,我中午請您吃飯可好?”

孟子濤看出他有事,直截了當地說:“有事你就直說。”

四指朝老牛看了下,見老牛示意沒事,這才說道:“這個……我想麻煩您件事兒,這幾件玩意兒您能不能指點我一下?”

孟子濤相信老牛有分寸,而且他一直認爲,除了一些獨門絕活之外,也沒什麼不好說的,有付出總有回報。

“我今天還有事情,吃飯就免了,不過這幾件東西,我給你說道一下也沒關係。首先,玉琥是什麼我就不多做解釋了,你自己查一下吧,商代玉琥有片狀和圓雕之分,圓雕王球常爲寫實狀,周身琢有別地陽線紋般作回紋,雲紋、鱗紋等。琥多爲張口狀形象較爲兇猛,尾巴較長,腿較短,片狀玉琥有點抽象,身體顯得緊促。粗壯般呈張口卷尾狀。”

“西周玉琥多爲片狀形體較小紋飾有云雷紋和陰線捲雲紋,西周玉琥多有穿孔,應爲佩飾而用,所以說,這兩件玉琥應該是商周時期的。”

孟子濤把其中兩件玉琥拿了出來,接着把春秋時期的玉琥特點一筆帶過,之後說道:“其它這四件玉琥不出意外應該是戰國時期的,戰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玉器製作更是異彩粉呈。此期玉琥琢制更加精美,造型新穎多變,常與玉組佩組合使用……”

孟子濤侃侃而談,把各個時期的玉琥特徵都講解了一番,並說了一些鑑定的小技巧,另外他乾脆把剛纔從四指那買來的東西也都講了一下。

第九百八十四章 連環殺人案第九百五十六章 囑託第九百章 撬牆角第兩百三十一章 程啓恆的煩惱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復原第六百七十章 無恥行徑第五百六十章 擺上一道(8/62)第兩百四十七章 說和第一百九十四章 過河拆橋第三十三章 好事成雙第九百零四章 民國高仿第七十八章 白賺了個店面第八百七十章 毛瓷第兩百三十五章 牽扯第八百三十章 老照片中的信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蔣健學第六百六十三章 比試醫術(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救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鐵皮的消息第七百七十五章 冒昧第五百三十四章 鬼市尋寶(三)(20/60)第一百四十六章 輕巧第七百四十九章 認親第五百零九章 瓷鴨第十八章 不適合賭石第八百三十七章 元兇第三百三十章 幫忙解決(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軍迎親第六十二章 神奇的上清珠第九十九章 原委第三百零三章 確實有人搞鬼第兩百六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九百六十三章 美國之行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軍的消息第兩百一十七章 波折第五百九十八章 肖利凱其人(2/62)第四百八十四章 黑心腸第六百七十三章 救援(二)第一千九十五章 找到人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淺絳彩第五百七十二章 一鳴驚人(四)(20/62)第九百七十三 皇家同花順第七百零四章 家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商榷第五百七十七章 成化鬥彩雞缸杯(25/62)第六百零七章 猜測和消息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希望之鄉(七)第九百零九章 跽坐人型印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始之前第九十二章 請去掌眼第五十九章 倒流壺第兩百零三章 有隱情?第三百六十五章 鄭仲鋒的家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孟宏昌撿漏第六百二十六章 影樓衝突第兩百八十章 寶藏的位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委託第四百四十章 葛青雲的遭遇(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成化鬥彩雞缸杯(續)(26/62)第三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四十五章 土豹第八十七章 後加彩第兩百三十四章 以貌取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王維的畫作?第四百三十二章 閻昔凡第七百九十三章 李思訓作品!第六十七章 “鑑寶活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強行解釋第三百九十八章 意外所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希望之鄉(一)第九百六十八章 青銅冰鑑第四百二十九章 有人想鬧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李思訓作品(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東西不對第一千五十七章 特殊的玉鏡第九百五十六章 囑託第九百七十一 遇步超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農家樂偶遇第六十二章 神奇的上清珠第八百九十四章 龍涏香配方第九百四十三章 石老大的請求第一千二十章 金鐘第九百六十章 殺妻第一百零四章 還有秘密第一千一十八章 拜訪龔老第四十五章 壓軸拍品 續第六百零三章 前往瓷都(7/62)第一百五十六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九百章 撬牆角第九百二十三章 畫中秘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農家樂偶遇第九百一十五章 五彩玉第一百六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汝窯粉青釉羅漢碗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改良方法第八百三十章 老照片中的信息第十四章 故事第兩百二十七章 線索又中斷
第九百八十四章 連環殺人案第九百五十六章 囑託第九百章 撬牆角第兩百三十一章 程啓恆的煩惱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復原第六百七十章 無恥行徑第五百六十章 擺上一道(8/62)第兩百四十七章 說和第一百九十四章 過河拆橋第三十三章 好事成雙第九百零四章 民國高仿第七十八章 白賺了個店面第八百七十章 毛瓷第兩百三十五章 牽扯第八百三十章 老照片中的信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蔣健學第六百六十三章 比試醫術(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救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鐵皮的消息第七百七十五章 冒昧第五百三十四章 鬼市尋寶(三)(20/60)第一百四十六章 輕巧第七百四十九章 認親第五百零九章 瓷鴨第十八章 不適合賭石第八百三十七章 元兇第三百三十章 幫忙解決(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軍迎親第六十二章 神奇的上清珠第九十九章 原委第三百零三章 確實有人搞鬼第兩百六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九百六十三章 美國之行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軍的消息第兩百一十七章 波折第五百九十八章 肖利凱其人(2/62)第四百八十四章 黑心腸第六百七十三章 救援(二)第一千九十五章 找到人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淺絳彩第五百七十二章 一鳴驚人(四)(20/62)第九百七十三 皇家同花順第七百零四章 家事第七百三十九章 商榷第五百七十七章 成化鬥彩雞缸杯(25/62)第六百零七章 猜測和消息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希望之鄉(七)第九百零九章 跽坐人型印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始之前第九十二章 請去掌眼第五十九章 倒流壺第兩百零三章 有隱情?第三百六十五章 鄭仲鋒的家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孟宏昌撿漏第六百二十六章 影樓衝突第兩百八十章 寶藏的位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委託第四百四十章 葛青雲的遭遇(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成化鬥彩雞缸杯(續)(26/62)第三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四十五章 土豹第八十七章 後加彩第兩百三十四章 以貌取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王維的畫作?第四百三十二章 閻昔凡第七百九十三章 李思訓作品!第六十七章 “鑑寶活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強行解釋第三百九十八章 意外所得第八百四十二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希望之鄉(一)第九百六十八章 青銅冰鑑第四百二十九章 有人想鬧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李思訓作品(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東西不對第一千五十七章 特殊的玉鏡第九百五十六章 囑託第九百七十一 遇步超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農家樂偶遇第六十二章 神奇的上清珠第八百九十四章 龍涏香配方第九百四十三章 石老大的請求第一千二十章 金鐘第九百六十章 殺妻第一百零四章 還有秘密第一千一十八章 拜訪龔老第四十五章 壓軸拍品 續第六百零三章 前往瓷都(7/62)第一百五十六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九百章 撬牆角第九百二十三章 畫中秘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賭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農家樂偶遇第九百一十五章 五彩玉第一百六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七十四章 汝窯粉青釉羅漢碗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改良方法第八百三十章 老照片中的信息第十四章 故事第兩百二十七章 線索又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