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節 放眼(2)

看見朱紫玫臉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無鋒略略歪頭,上下打量了一下對方纔緩緩道:“怎麼,紫玫似乎對我這番話很有些感觸似的呢?”

“不,無鋒,我只是覺得,人的變化是很大的,而你的變化尤其大,也許你自己不覺得,但是作爲旁觀者,我能夠感覺到你從城守到節度使,從節度使到秦王,每一個身份的變化似乎都能夠給你帶來許多新的東西,也許你正是在這種變化中漸漸成長起來的,而現在你即將登上自己一手締造的大唐帝國皇帝寶座,難道你沒有覺得自己這一段成長史也是很值得回味的麼?”輕輕笑了起來,宮廷禮儀官的笑容很迷人,尤其是笑容中充滿了那種淡淡的從容悠然,更是讓人迷醉。

“人總是在前進中成長,沉湎於往昔並不能讓自己真正成熟起來,我只能說我自己這十年來很幸運,能夠得到很多朋友、下屬的支持,才能夠一步一步走到如今,正如你方纔所說的那樣,充分感受成長的過程纔是最幸福的,現在也應該是給我自己確定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了,大唐帝國因我而締造,但絕不會就此止步,唐民族和大唐帝國秉承了我們這片土地上千百載來的積澱醞釀的文明厚重,現在似乎是該讓這些文明的光輝沐浴到整個大陸的時候了,紫玫,你覺得呢?”此時的無鋒目光深沉悠遠,似乎是在和朱紫玫一人娓娓談心,又像是在世界宣示着什麼。

心中微微一驚,朱紫玫認真的瞅了對方一眼,看得出對方並不是在和自己的開玩笑,但是像如此龐大嚴肅的話題對方爲什麼卻又向自己這個似乎沾不上什麼邊的人用這種態度提及,朱紫玫有些不明白,但是涉及的話題實在太過敏感,當整個帝國上下都在爲大唐帝國今後的國策懷疑爭論不休的時候,誰也未曾想到這位皇帝陛下竟然早已經將目光轉向了整個大陸。

“無鋒。你真的打算在帝國甫一成立就要要對外用兵?”這個問題上,朱紫玫縱然知道這樣問不太禮貌,但是還是忍不住。

“紫玫,你也許覺得我今天向你談及這些似乎有些奇怪吧,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保密的,帝國一旦成立,這些東西就會漸漸浮出水面。臣僚們也好,士紳們也好,工商精英們也好,他們都需要一個明確地方向,一個確保他們利益得到保障的政策,而現在我們唐民族應該說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是就此止步還是不懈進取,就看我們如何引導了。”無鋒覺得這一場爐邊談話很是讓自己能夠放下心中的一些包袱,彷彿將這些包袱解開來敞一敞就能讓自己更加輕鬆。

“印德安地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利益沒有人能夠捨棄和無視,失去了這裡。我們帝國和民族都將遺憾終生,所以我不得不派出大軍,崔文秀能夠捍衛帝國的利益。更能夠讓我們唐民族的文明光澤被及那片土地。海洋權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東洋和大南洋現在是帝國地一雙翅膀,它們將是帝國騰飛的動力,倭人也好,南洋聯盟也好。都不能阻擋我們的腳步。利伯亞人和馬其汗人終究會和帝國一戰,但機會得由我們來選擇。西南的咽喉地帶同樣只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那將是帝國獲取營養的生命線。”

每一件都足以震撼大陸的構想在無鋒口中說來卻是如同信手拈來那麼簡單一般,朱紫玫承認眼前此人有這個資格說這番話,但是她還是爲對方如此宏大的想法震驚了,如果說這還不是窮兵黷武,那她不知道這個詞意味着什麼了。難道帝國的利益真的就只能建立在這一切之上?這些問題她只能默默的藏在心裡,也許她永遠不懂,也許她永遠不想懂。

大陸公曆700年3月3日,大唐帝國皇帝登基大典如期在帝都中州城內紫禁城太和殿中舉行,唐民族歷史最年輕地開國皇帝李無鋒登基成禮,國號唐,定都中州。

就任皇帝第二天。首任帝國皇帝李無鋒宣佈了一系列官員任命,任命北原才子蕭唐(談笑)爲帝國政務院(內閣)首席大臣(首相),江東名士蘇秦爲帝國政務院次席大臣(副相),詹姆斯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原唐河帝國財政大臣田易繼續出任財政大臣,與此相同,原唐河帝國商務大臣曾國鴻也繼續出任帝國商務大臣,王繚爲外交大臣,楊正彬爲經濟發展大臣,原南海總督鍾文靜出任吏務大臣,原中南總督金寧爲文教衛生大臣,剛剛擔任了一個多月中州留守的燕青出任內政大臣,莫倫就任法務大臣,拉奧出任戰備大臣,勞民出任禮務大臣。

在一系列的政府官員任命後,李無鋒又宣佈了軍方、司法部門和其他直屬機構主要官員地任命,任命了凌天放爲帝國樞密院左樞密使,薄近塵爲右樞密使,令狐翼出任帝國監察院監察長,米豐出任帝國審理院(大法院)院長,刁肅爲帝國國家安全總署署長,古全出任帝國國家情報總署署長,顧登雲出任帝國軍事情報局局長,而最讓人感到驚訝的卻是新成立的帝國保安局局長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許斌,誰也不知道這個青年人是從何處來的,居然能夠一躍成名擔當起足以與帝國國家安全總署相抗衡地帝國保安局局長一職,除了極少數人知曉這位許斌的來歷外,外界更是有很多傳言稱這位許斌是皇帝陛下的同父異母兄長,也有人懷疑他是皇帝陛下暗中培養制衡國家安全總署這支力量的秘密組織首領。

與此同時,《帝國貴族冊封制度》、《帝國元老院代表選舉法》、《帝國公民院代表選舉法》正式公佈,一天之內,無鋒冊封了六十餘名從男爵到伯爵的貴族,其中大多是以軍方和政府官員爲主,也包括一些對帝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工商人士如文革、魏東臣等,甚至還包括一名因爲探險而發現了位於摩洛以南四百海浬處一座面積達六百平方公里無人海島的探險家,而以陶亭之、楊時等對西疆教育作出了相當貢獻地學者文士被第一批冊封爲貴族也讓許多人咋然。

雖然冊封爲貴族的衆人們獲得封地都在海外如馬汶羣島或者帕米爾這些土地上,但是相比起來土地的價值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榮譽足以讓他獲得進入帝國元老院的資格,而這種榮譽光環似乎也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連商人、學者、探險家都可以獲得貴族爵位,讓很多人開始將目光從土地轉向更廣闊的天空,這也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真正到來!

第2節 前夜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47節 霸勢(3)第7節 絕代雙嬌第44節 應對第30節 渾水第27節 暗箭(全)第85節 窮途末路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114節 變生肘腋第23節 天機第7節 攬士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12節 政權架構第24節 說客第33節 帝國反擊第115節 喪鐘第26節 戰車第37節 相惜第74節 大會戰(5)第39節 借雞生蛋第91節 重兵第37節 引狼相鬥第91節 崔木論戰(2)第28節 分配第27節 情慾之河第14節 風波第73節 強弱之勢第24節 謀略第12節 比肩(3)第101節 揭幕戰第17節 毒手第14節 謀官第40節 亡羊補牢第103節 包餃子(1)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5節 分道揚鑣第1節 危如累卵(1)第104節 伏諜第120節 還價第48節 變起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04節 亂!亂!亂!(2)第3節 時代潮流第16節 遭遇第10節 學院軼事第123節 內鬼第75節 對策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68節 武林第96節 秘商第27節 前奏第44節 反撲第6節 大躍進第39節 太平聖教第2節 前夜第47節 獨角獸第55節 殖民地(2)第15節 技術革命第85節 釣鉤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35節 王與僕(3)第26節 算盤第53節 全殲第36節 戰火烈(1)第84節 骯髒第63節 海軍(2)第37節 聯手第82節 石家(2)第61節 東下第108節 直面第16節 安全第14節 鞏固第11節 奇正(1)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84節 兵變第13節 伏鋒第10節 虛實相間第80節 僕役第27節 名將誕生第76節 戰起第12節 換血第1節 攬才第92節 苦戰第84節 風滿樓(3)第89節 歹毒第81節 大會戰(12)第66節 異變(1)第86節 錯綜複雜第110節 失望第28節 壓力即動力(1)第75節 大會戰(6)第84節 骯髒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105節 瘟疫第29節 爭議第108節 新月半島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50節 隱忍待發
第2節 前夜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47節 霸勢(3)第7節 絕代雙嬌第44節 應對第30節 渾水第27節 暗箭(全)第85節 窮途末路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114節 變生肘腋第23節 天機第7節 攬士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12節 政權架構第24節 說客第33節 帝國反擊第115節 喪鐘第26節 戰車第37節 相惜第74節 大會戰(5)第39節 借雞生蛋第91節 重兵第37節 引狼相鬥第91節 崔木論戰(2)第28節 分配第27節 情慾之河第14節 風波第73節 強弱之勢第24節 謀略第12節 比肩(3)第101節 揭幕戰第17節 毒手第14節 謀官第40節 亡羊補牢第103節 包餃子(1)第40節 兵進克爾曼第5節 分道揚鑣第1節 危如累卵(1)第104節 伏諜第120節 還價第48節 變起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104節 亂!亂!亂!(2)第3節 時代潮流第16節 遭遇第10節 學院軼事第123節 內鬼第75節 對策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68節 武林第96節 秘商第27節 前奏第44節 反撲第6節 大躍進第39節 太平聖教第2節 前夜第47節 獨角獸第55節 殖民地(2)第15節 技術革命第85節 釣鉤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35節 王與僕(3)第26節 算盤第53節 全殲第36節 戰火烈(1)第84節 骯髒第63節 海軍(2)第37節 聯手第82節 石家(2)第61節 東下第108節 直面第16節 安全第14節 鞏固第11節 奇正(1)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84節 兵變第13節 伏鋒第10節 虛實相間第80節 僕役第27節 名將誕生第76節 戰起第12節 換血第1節 攬才第92節 苦戰第84節 風滿樓(3)第89節 歹毒第81節 大會戰(12)第66節 異變(1)第86節 錯綜複雜第110節 失望第28節 壓力即動力(1)第75節 大會戰(6)第84節 骯髒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105節 瘟疫第29節 爭議第108節 新月半島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50節 隱忍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