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分權制衡

衆人告辭而去,李世民卻留了下來,李淵負手站在地圖前,半晌淡淡問道:“皇兒剛纔有什麼話要說嗎?”

李世民苦笑一聲道:“父皇,兒臣只是覺得,張鉉的心機很深。”

“他的心機一向很深,但你爲什麼這樣說?”

“父皇還記得韋雲起出使長安一事嗎?當時父皇覺得很奇怪,韋雲起出使長安有什麼意義,兒臣也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兒臣終於明白了,韋雲起來長安的真正目的,就是挑唆關隴貴族造反。”

“難道張鉉還真以爲關隴貴族能推翻朕的社稷?”李淵冷笑一聲道。

“父皇,張鉉的心機可不是這個,他是想借我們之手除掉關隴貴族。”

李淵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了,好一會兒他才冷冷道:“唐周逐鹿中原,鹿死誰手還爲未可知,他未免想得太多了吧!”

李世民也意識到自己失言了,他慌忙跪下道:“兒臣沒有半點氣餒,絕無輕視大唐之意。”

“皇兒起來吧!其實不用解釋,朕心裡明白,你和朕的利益完全一致,你不會有二心,朕只是還沒有考慮清楚,處理關隴貴族到什麼程度最好,皇兒的想法呢?”

李世民站起身,低聲道:“兒臣認爲關隴貴族的戰略物資必須全部沒收,包括土地、糧食、兵甲、戰馬、生鐵等等物資,甚至黃金銅錢也沒收大半作爲軍費,父皇,這次是削弱關隴貴族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留給他們元氣,將來他們必然會報復,爲了後世江山,索性一次就徹底將他們打垮,我們也有了和周軍抗衡的本錢。”

李淵點點頭,“爲父和皇兒所想一致,奪取了他們的軍隊,朕就不用對他們客氣了,楊堅父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把關隴貴族徹底消滅,最後導致大隋亡在他們手上,朕絕不會再重蹈覆轍。”

這時,李世民又道:“父皇,兒臣還有一個請求。”

“你說!”

“兒臣想立刻進軍延安郡,打通一條支援太原之路,請父皇恩准!”

李世民不敢說是去接應屈突通大軍西撤,只能換一種說法,去支援太原,這個建議正好說到了李淵的心坎上,李淵念念不忘就是保住太原龍興之地,他當即欣然同意了李世民的請求,“這是個非常好、非常及時的建議,朕準了!”

李淵沉吟一下又問道:“皇兒打算幾時出兵?”

“父皇,太原形勢危急,兒臣打算今晚就出兵北上!”

“今晚?”

李淵有些不解,“那數萬投降的士兵怎麼辦?皇兒不是說要重新整編他們嗎?”

李世民也有點爲難,他是想重新整編投降的數萬軍隊,但救兵如救火,他必須立刻北上,太原一刻也不能耽誤,兩下權衡,李世民也不得不放棄整編軍隊的權力。

“父皇,軍隊整編可以交給孝恭去做,他的統帥能力不亞於兒臣,相信他不會讓父皇失望。”

李淵之所以啓用李孝恭,也是迫不得已,但他骨子並不信任李孝恭,李孝恭是太子的支持者,一旦讓李孝恭掌握大量軍隊,就等於是太子控制了軍隊,李淵怎麼能容忍?

他笑了笑道:“軍隊整編之事皇兒就不用操心了,朕會安排好,既然今晚就要出兵,就趕緊回去準備,朕也很擔心太原的安危。”

李世民行一禮匆匆離開御書房,他剛走到殿門處,卻迎面遇到了四弟李元吉,正負手在臺階前來回踱步,很明顯,四弟並沒有離去,也等候在這裡,李世民心中升起一絲疑慮,四弟等在這裡想做什麼?

這時,李元吉也看見了李世民,連忙笑着迎了上來,“二哥要北征了嗎?”

李世民一怔,“你怎麼知道我要北征?”

李元吉打了個哈哈,“小弟主管情報,如果連這點消息都不知道,也太不合格了,很多人都知道二哥要北征,小弟爲何不知?”

李世民心中狐疑,他要北征的決定並沒有幾個人知道,自己也只是在中軍帳內和幾個大將以及幕僚說了說,難道他們中間有人泄露了自己的計劃?

李世民微微一笑,“爲兄確實要北征了,關中叛亂雖然已經結束,但還是不太穩定,希望四弟能好好輔佐父皇,儘快使關中穩定下來。”

“二哥放心吧!二哥主外,小弟主內,我們兄弟攜手合作,還怕社稷不穩嗎?”

這話令李世民聽得十分刺耳,他肅然道:“四弟這話就不對了,社稷穩定可不能只靠我們兄弟,對外要靠衆多大將奮勇殺敵,對內要靠大臣們兢兢業業,朝廷纔是主體,我們可千萬不能因私而廢公,四弟記住了嗎?”

李元吉臉上有些尷尬,勉強笑了笑道:“二哥金玉之言小弟銘記於心,小弟要去和父皇商議善後之事,先走一步了。”

他向李世民拱拱手,轉身便揚長而去,李世民回頭望着四弟背影走遠,心中着實有些擔憂,獨孤懷德說關隴貴族造反,很大程度上是被楚王逼反,所以他們纔打出除奸王的口號,從四弟的所作所爲來看,獨孤懷德並非誣陷,四弟有些事情確實做得過份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四弟不過是忠心執行父皇的旨意,如果說過份,也是父皇過份了,他心中暗暗嘆了口氣,只得怏怏而去。

李元吉來到父皇的大門前,只稍等片刻,一名宦官出來道:“殿下,聖上宣進!”

李元吉笑道,“多謝公公了!”

他趁人不備,悄悄塞給宦官一樣東西,便走進御書房了。

宦官叫趙德忠,頗知文筆,原是前隋朝太子楊勇的貼身宦官,楊勇死後,他便失意了,一直在皇宮內做雜役,李淵登基後,將從前楊廣的重用的官員都貶黜了,而啓用不得志的宦官,趙德忠因爲知書懂禮,便被李淵器重,一步步升爲御書房執事,職務雖然不算高,但他能接觸到很多核心內容,位置十分關鍵。

趙德忠一直等李元吉進了御書房,這才藉口上茅廁找了個無人處,他偷偷看了一眼手中之物,竟然是顆鴿卵大的明珠,冰涼而又晶瑩剔透的珠子閃爍着淡淡光澤,雖然不是夜明珠,但也是一顆罕見的極品明珠。

趙德忠昨天才和幾名宦官開玩笑,說自己攢錢後去買顆明珠玩一玩,沒想到今天楚王便送給自己一顆明珠,趙德忠心中又是歡喜,又是吃驚,歡喜是這顆明珠着實令他愛不釋手,吃驚則是李元吉耳目如此衆多,自己一點心意他便立刻知道了。

而且楚王居然還這麼看重自己,直接拉攏,其中緣由不言而喻,這又讓趙德忠心中感到一陣陣不安,被楚王看中,不知自己是福還是禍?

李元吉走進御書房跪下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李淵看了兒子一眼,淡淡道:“起來說話!”

“謝父皇!”

李元吉起身,垂手站在一旁,李淵對這個兒子頗爲滿意,忠心貫徹自己的意圖,雖然揹負了奸王的罵名,卻毫無怨言,這纔是貼心的兒子,不像長子整天盯着自己的天子之位,這樣的兒子才值得自己信任和重用。

李淵緩緩道:“朕讓你留下,是要具體和你說一說查抄關隴貴族一事,朕向你交代三個原則,第一,徹底原則,不僅剝奪他們全部土地,還有除了本宅以外的所有財物,所有佃農

轉爲自耕農,所有奴隸都燒掉賣身契,選青壯者從軍,手段不妨狠辣一點,總之一句話,絕不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

“兒臣記住了!”

李淵又道:“土地、糧食和生鐵交給朝廷,兵甲以及青壯奴隸交給軍隊,金銀珠寶以及銅錢則進朕的御庫,這是第二個原則,第三個原則,要約束士兵,不要侵犯其妻女,要保障他們人身安全,朕希望他們以後像豬一樣老老實實過日子,所以要留一點豬食給他們,他們的商業店鋪就不要動了,記住了嗎?”

“父皇的每一個字兒臣都銘記於心。”

李淵點點頭,“朕已經給你神通二叔說過了,這件事他就不要參與了,朕讓他負責整編投降的軍隊,你和陳相國全權負責此事。”

李元吉猶豫一下,欲言又止,李淵便問道:“你想說什麼?”

“父皇,關隴貴族莊園遍佈關中和隴右,緊靠兒臣手中的五千玄武精衛遠遠不夠,兒臣還要負責城內治安,父皇能不能給兒臣增加一點人手?”

李淵沉默,負手望着窗外不語,李元吉心中緊張到了極點,這纔是他今天想說的話,他要趁機擴大自己軍隊,好處不能讓李神通一人獨吞。

“或者父皇暫時調撥一點軍隊給兒臣也行!”李元吉又退卻一步道。。

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934章 首戰爆發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5章 武川之府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54章 強行北上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1159章 天下大戰(十七)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1004章 爭取民心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77章 神槍公子第28章 初見蕭後第54章 強行北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049章 戰略欺騙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201章 北海新政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49章 發現秘密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43章 青石之經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86章 都督郭絢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9章 殊死決戰
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934章 首戰爆發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5章 武川之府第1139章 緊急求和(下)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54章 強行北上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1159章 天下大戰(十七)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1004章 爭取民心第1061章 永興之戰(一)第1177章 天下大戰(三十五)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77章 神槍公子第28章 初見蕭後第54章 強行北上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049章 戰略欺騙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156章 天下大戰(十四)第201章 北海新政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873章 官場鐵律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170章 兵臨高密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49章 發現秘密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294章 英雄大會(十)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735章 殘忍出賣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1162章 天下大戰(二十)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339章 出兵條件第813章 唯一隱患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43章 青石之經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86章 都督郭絢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083章 拼死突圍(上)第825章 風雷之軍第59章 殊死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