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臨沂斥候

第二天中午,張鉉一行抵達了諸城縣,諸城縣位於膠東半島的南部山區,這一帶山勢起伏,翠木參天,鄣日山、烽火山、盧山、徐山,一座座連綿不絕的雄偉大山成爲高密郡和琅琊郡的天然屏障。

但在一座座大山中,又有一條條穿山小路連接着高密郡和琅琊郡。

張鉉之所以要來巡視諸城縣,是因爲下一步飛鷹軍即將發動對盤踞在琅琊郡的悍匪孫宣雅的戰役,張鉉也答應了裴仁基,他將從東線配合裴仁基的主力作戰。

張鉉一行人剛到諸城縣外,駐紮在諸城縣的羅士信帶着十幾人騎馬飛奔出來,老遠笑道:“張大哥,怎麼不先派人來說一說啊!我都沒準備午飯呢!”

羅士信出任高密軍史沒有幾天,他也剛剛纔熟悉情況,他手下有兩千人,主要駐紮在諸城縣和西面的東莞縣,這兩座縣城琅琊匪衆進入高密郡的必經之路,只要守住這兩座縣城,高密郡就安然無恙。

羅士信騎馬飛奔上來,一下子看見了馬車,他不由愣了一下,立刻便明白過來,對張鉉擠擠眼低聲笑道:“是帶大嫂出來散散心嗎?”

張鉉帶着盧清從京城返回北海郡,大家一路同行,彼此都很熟悉了,羅士信當然知道盧清是張鉉什麼人,他話音剛落,張鉉便‘抽’了他一記頭皮,笑罵道:“你這渾小子,才幾天不見,皮又開始癢了。”

衆人見羅士信被打得狼狽,不由都笑了起來,羅士兵‘摸’‘摸’被打得生疼的後腦勺嘟囔道:“我好歹也是一方諸侯了,能不能留點面子?”

張鉉笑道:“既然想當一方諸侯,就得拿出點一方諸侯的樣子來,別說討打的話。”

“卑職遵令!”

羅士信沒‘精’打采地迴應一聲,帶着張鉉一行人進城了。

諸城縣不大,只有一千餘戶人家,因爲地處琅琊郡和高密郡的‘交’界處。商業比較繁華,到處是買賣皮‘毛’的鋪子,大街上隨處可以看見收購皮‘毛’的商人,這裡出產的琅琊狐皮最有名氣。

由於羅士信自己還住在軍營內。一時找不到合適房子安置他們,張鉉便將諸城縣最大的一座客棧包下來,讓士兵和盧清主婢休息,他們從北海郡過來,一路走了三天。着實也有點疲憊了,

盧清和阿圓去了內院休息,但張鉉卻無法閒下來,他立刻和羅士信一起趕去了軍營。

大帳內,羅士信一反平時的嘻哈玩笑,變得嚴肅起來,他將一幅地圖掛起來,這是高密郡的軍隊佈防圖。

張鉉需要了解高密一線的防禦情況,如果攻打琅琊郡,他們的主力不會從高密郡出兵。主要是路途繞遠,糧食後勤供應困難,不過可以從高密郡出奇兵,繞到敵軍身後。

高密郡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孫宣雅軍隊的反擊,北海郡一線張鉉並不擔心,但從高密郡也同樣可以殺入張鉉控制的勢力腹地,只要張鉉軍隊守住諸城縣和東莞縣,孫宣雅軍隊就無法進入高密郡,這也是張鉉這次巡視高密郡的主要原因,他暫時還無法估計高密郡的民生狀況。大戰在即,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羅士信指着地圖道:“目前在東莞縣佈防了五百人,剩下一千五百人集中在諸城縣防禦,在高密郡的其他縣城內暫時沒有駐防兵力。”

張鉉眉頭一皺。“爲什麼東莞縣只有五百人?”

張鉉還沒有去過東莞,對那邊的情況還不是太熟悉,但從常理考慮,東莞縣的駐兵還是太少了一點。

羅士信笑道:“將軍可能不知道,東莞縣其實是修建在半山腰,地勢十分險要。是琅琊郡進入高密郡北道的必經之路,五百人守衛就足夠了。”

張鉉點了點頭,他又仔細查看地圖,指着兩縣之間的一片山巒問旁邊諸城縣令郭藺,“郭縣令,這邊山勢並不高,應該有通道吧!”

郭藺連忙躬身回答:“有一些小道可以穿過山巒。”

“諸城縣和東莞縣相距多遠?”

“大約三百里左右。”

張鉉沉‘吟’一下,對羅士信又道:“將諸城縣的駐軍削減三百人,在諸城縣和東莞縣之間建立十個哨卡,並修建簡易烽燧,希望在十天之內把這件事辦好。”

“將軍,恐怕十天修不好哨堡。”羅士信急道。

“哨卡一定要有,現在天氣也暖和了,可以先用營帳,但哨卡一定要有,時間很緊張,今天下午就開始部署。”

“卑職遵令!”

張鉉笑着點點頭,又道:“下午我會在軍營和附近走走,明天去東莞縣,然後就從東莞縣回北海郡了,你如果有什麼要求,儘量在今天下午提出來。”

羅士信咬了一下嘴‘脣’,低聲道:“我現在就想提!”

“提什麼?”

wωω⊕ тt kān⊕ ¢○

羅士信猶豫一下,最終鼓足勇氣道:“我也要參加對琅琊郡的戰爭!”

山東地區是最早爆發造反大‘潮’,但由於‘亂’匪肆虐太狠,人口大量消亡,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相應也就大大削弱各路‘亂’匪的生存基礎。

一旦隋軍反撲,各路造反‘亂’匪也迅速地冰消瓦解。短短數年時間,張須陀率領的飛鷹軍已經殲滅了大部分山東地區的‘亂’匪。

山東七郡只剩下琅琊郡沒有被收復,本來在楊廣和兵部的軍隊部署中,琅琊郡的‘亂’匪應該由楊義臣去剿滅,主要是因爲孫宣雅大多肆虐徐州,對北面的齊魯地區影響不大。

但隨着張須陀被調回朝廷,裴仁基掌控飛鷹軍,楊廣便放開了飛鷹軍的控制範圍,決定讓裴仁基去剿滅琅琊郡的孫宣雅,這實際上就是給裴仁基一個鞏固權力的機會。

琅琊郡就是今天山東臨沂地區,中北部是沂‘蒙’山區,沂水和沭水兩條大河縱貫全境,琅琊郡是山東七郡中人口最少,經濟最弱的一個郡,但面積卻是最大,主要以山地丘陵爲主。

郡治臨沂縣位於琅琊郡的最南端,緊靠下邳郡和彭城郡,孫宣雅的老巢便坐落在這裡,由於北方山地太多,行軍不便,孫宣雅的兵源和財源也主要來自於徐州地區。

不過孫宣雅只是琅琊郡匪衆的總代表,事實上,琅琊郡內其實有兩支匪軍,一支是孫宣雅的軍隊,另一支是王薄軍隊。

王薄在齊郡被張須陀擊潰後,率殘軍逃到琅琊郡,又漸漸壯大起來,目前王薄擁有兩萬五千軍隊,老巢在琅琊郡東面的顓臾縣,靠近魯郡不遠。

另外,孫宣雅還各派一支軍隊駐紮在北面的莒縣和東安縣,各有千餘人,王薄也有一支軍隊駐紮在北面新泰縣,大約有三千人,這樣,整個琅琊郡都被匪軍所控制。

臨沂縣是一座大縣,城池周長二十餘里,人口近二十萬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孫宣雅匪兵的家眷,他們在城池附近織布種地,生產出的大量布匹和糧食維持着孫宣雅的數萬軍隊,商業在臨沂縣城內也十分發達,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店鋪,酒肆、客棧、青樓有數十家之多,每天縣城內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這天中午,從西城外來了一支小商隊,二十幾頭騾子,四五個夥計,騾子運着數十隻竹箱,這也是山東地區最常見的小商隊,大多是某地一個小家族派出來賺點錢補貼家族所需。

但這支小商隊的另一個身份卻從北海郡過來的飛鷹軍斥候,爲首之人正是斥候偏將沈光。

沈光是張鉉手下斥候頭目,他在朝廷的官職依然是校尉,但張鉉卻封他爲偏將,主管三百名‘精’銳斥候軍,這次是沈光出動請纓南下,他是吳郡人,幾名同來的手下也是江南一帶人,都是南方口音,這樣不容易引起守軍懷疑。

付了兩百錢的進城府,一行人牽着騾子進了城,沈光是第一次來臨沂,對這裡不太熟悉,他看見城‘門’不遠的大街旁有一家客棧,便回頭對幾名手下道:“我們先住下來!”

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415章 公孫上哲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10章 少年皇族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71章 獵殺敵酋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54章 強行北上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780章 兄弟暗鬥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574章 元慶抉擇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54章 強行北上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5章 小事變大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41章 皇后軟語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33章 誰是真兇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574章 元慶抉擇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45章 宇文太保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80章 山路偶遇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42章 錦上添花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60章 馬邑參軍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357章 再派臥底
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756章 創造底牌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666章 接受和談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830章 叔寶啓用第202章 考察河灘第415章 公孫上哲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10章 少年皇族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71章 獵殺敵酋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54章 強行北上第824章 政治交換第780章 兄弟暗鬥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574章 元慶抉擇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54章 強行北上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900章 奇襲並北(九)第431章 三歲鼠郎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35章 小事變大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998章 可汗之死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805章 危急時刻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767章 抓住戰機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41章 皇后軟語第915章 達成妥協(下)第33章 誰是真兇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542章 積極備戰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1073章 變本加厲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634章 兩個消息第574章 元慶抉擇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148章 竇慶之謀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45章 宇文太保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1228章 宮內消息第546章 長江水賊第924章 防禦漏洞(中)第80章 山路偶遇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42章 錦上添花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60章 馬邑參軍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954章 緊急議事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681章 不省君意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613章 何去何從第623章 緊急出城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587章 兵圍南皮第516章 盧崔分道第1153章 天下大戰(十一)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361章 聲東擊西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357章 再派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