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商人(四)

事實上,像阿健蘇祿這樣帶着別樣目的而來的商人並不在少數。

乃蠻人不僅曾向回鶻人請援,西夏人,金國人也都曾見到過他們的求援信使。

北地大國,對於草原部族的動靜想來關注有加,只是近些年來,秦人強盛,壓的西夏,金國喘不過氣來,內裡又不安靜,這才放鬆不得不收回了放在草原的目光。

金國人已經丟掉了半壁江山,去歲又面對蒙古諸部的劫掠,可以說,日暮窮途之像已顯,更可怕的是,蒙古諸部劫掠過後,金國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上的一些將領的控制。

割據之勢漸露,尤其是一些漢軍將領,或據地而守,不受金國朝廷徵調,或與外地暗通款曲,爲禍日烈。

加之各州府漢人飽受金人欺壓,一旦金人勢弱,立即便是暗流涌動,揭竿而起之勢已是不可避免。

在此風雨飄搖之際,已經有人動議,欲請皇帝陛下率衆退居祖宗龍庭所在,休養生息,以待來日。

當然,這樣說的都是些女真貴戚,效忠於金國的漢人官吏,卻在奔走不休,想要挽狂瀾於既倒,成就一番絕世之功勳。

當然,這些人已經是被名利燒壞了腦子,金人之糜爛,始於國祚初建之時,如今百多年過去,久病成疾,已是到了積重難返之地步,這樣一個時候,即便誰有着經天緯地之才,又能有什麼用處?

此時。一個漢人藉着這樣一個時機,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

他叫張柔,字德剛,河北定興人,蒙古諸部入寇河北,河北大亂,女真貴戚藉此橫徵暴斂,搜刮民財,徵調民夫,無所不用其極。河北之地,就此流民四起。

張柔年紀輕輕,身有勇力,又出身定興大姓。見河北紛亂,民不聊生,遂與同族友好,徵三千壯士,結寨自保。

和另一個時空不同的是,這一支兵馬,在河北迅速壯大了起來,封定興令,不受,斬女真貴戚數人。積蓄糧草。流民嘯聚,張柔此人也有才幹,訓練兵卒,整飭軍伍,明晰法度。數次擊潰來伐之金兵,於河北英雄中躍然而出,崢嶸畢露,跋扈之勢漸顯。

還是南京留守李任權。密遣其從弟李任鳴往招,收其爲義子螟蛉,督親軍牙衛,知南京北城軍事。

開始時張柔還不情願,密會數次,這才被說服了下來,歸於南京留守將軍府統轄。

此人方一崛起,便鋒芒盡顯,李任權收得此人,多了一條有力臂助之外,其人之胸懷,也就此顯露無疑。。。。。。。。。

外有強敵,內有叛臣,金國根基已然崩塌,雖還名義上撫有河北,遼東各處,但到底有多少地方還聽朝廷諭令,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情形,金國人其實已經無力關注草原諸事,甚至於,對陳兵於河東,虎視眈眈的秦人,金人防備也已鬆懈了下來。

這次蒙古諸部入寇河北,帶給金人的傷痛,以及後續的影響,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丟掉河中,河東諸地。。。。。。。

金國人如此,西夏人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內憂外患,疲態盡顯。

但西夏與金國到底不一樣,他們的外敵並不算多,內裡雖然紛爭不休,但自西夏立國以來,從來就是這麼過來的。

貴族權貴之間,相互爭鬥,黨同伐異,朝堂之外,草莽之間,屢有豪傑揭竿而起,爲禍地方。

到得如今,雖然國力日漸衰竭,但西夏人好像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他們倚仗地利之優,佔據着河西走廊,河套等戰略要地,沙漠戈壁環繞,無論是吐蕃,大秦,還是西遼,回鶻,都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他們還有着餘力環顧左右。

草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並不十分清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判斷,秦人陷太原,大同兩座河東重鎮。

環顧當今天下,能在草原上掀起風風雨雨的,除了秦人,又能有哪個?

事實上,乃蠻人的使者並未去到西夏京師,覲見西夏皇帝以及權傾一時的西夏國相李元康。

乃蠻人使者去到的是,西夏左廂軍司駐地,見到了剛剛重回此地,爲國相李元康晉爲東北路經略使,總領左廂軍司及豐州等地守軍兵權的李元翰。

這位當年曾在大秦慶陽府南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慘敗的西夏名將,此時已然成爲西夏諸將中,兵權最盛的一位。

向以精擅韜略,果敢勇毅著稱於西夏軍中。

其人最發跡之始,並非只來自叔父李元康的支持,而是十年前,回鶻侵沙洲,敗西平軍司,圍瓜州。

那時,秦人終於改變了一直以來的軍事策略,將目光轉而向金國,併爲平蜀做着準備。

西夏東南邊塞日漸平靜,而那時的李元翰,經歷過了慶陽府一戰之後,因罪貶於肅州,那時李元康權勢並未穩固,不過雖不能削其罪責,卻還是委其鎮守肅州之重任。

李元翰痛定思痛,於肅州練肅州軍五千,又與吐蕃貿易,易其軍馬無數,招攏肅州各處邊民,平滅匪患,無論漢人,党項人,吐蕃人,回鶻人,皆平等相交,並不因自己出身党項貴族,而對其他各族邊民另眼相看。

如此,不數年間,便已得肅州各族邊民擁戴,名聲著於邊地。。。。。。。。

回鶻入寇西疆,立即便給了這位党項貴族一個展露鋒芒的機會。。。。。。。。

當李元翰知曉瓜州被圍,西平軍危在旦夕之時,一面派人急報右廂軍司,一邊聚集兵馬,得六千人,除留一千守城之外,自己率五千精騎千里奔襲。

他並未率兵直解瓜州之圍,而是趁夜繞過瓜州,直襲沙洲,一日間,便到沙洲城下,親冒矢石,率兵激戰半日,重奪沙洲,截斷回鶻大軍退路。

回鶻統帥莫尼羅聽聞沙洲失守,大驚之下,立即退兵回攻沙洲。

沙洲城下,激戰十餘日,回鶻人七萬大軍,頓兵於城下,屍骸狼藉,血流成河,損傷慘重。

李元翰率軍死戰,外城,內城,十日之內,將沙洲城整個變作了戰場,終是等到了右廂軍司大軍來援。

當回鶻大軍腹背受敵,驚慌失措之時,李元翰率一千騎兵,悍然而出,襲回鶻帥帳。

此戰,李元翰身披十餘創,於回鶻帥帳親軍拼死堵截之下,斬斷回鶻人帥旗,于帥帳之前,陣斬回鶻統帥莫尼羅,此時,其身邊只餘二百餘兵卒,皆疲憊若死。

但回鶻人膽喪之下,竟不敢近其身旁一步,當李元翰將回鶻統帥莫尼羅首級高高舉起的時候,回鶻人心膽皆喪,星散而去,回鶻殘部再無戰心,穿過殘破的沙洲,於右廂軍司大軍圍追堵截之下,往西北逃去。。。。。。

這一戰,肅州李元翰之名,遍傳於西北山川,也奠定了其西夏名將之威名。

隨後十年間,李元翰率部征戰於各處,與西夏悍將阿綽平右廂軍司之亂,於柔狼山下,剿平悍匪李巨人。

撫西涼,大破西涼八路亂匪,保西涼重地無憂,經略東北數載,又破亂匪無數,權位漸重,隱已爲西夏諸將之首。

唯一可惜的是,這些年來,再未能與秦人交手,已洗刷當年戰敗之辱。。。。。。。

而當秦人再度攻夏,大破西夏西南各處邊寨之時,他卻經略於西夏東北數州,雖一直在打着金人大同重鎮的主意,奈何,卻只能眼瞅着西夏將將與金人結盟稱臣。。。。。。。。

當秦人悍然出兵,四處攻城略地,西夏西南,東南,東北局勢劇變之時,他才被召回京師,爲的卻非是抵禦外辱,而是被委以剿匪之責。

一年時間,李元翰轉戰各處,剿平匪患無數,然大廈將傾,又如何是一人兩人能挽救的了的?

各處亂匪,卻是越剿越多,即便是李元翰這等身經百戰,心志堅凝之人,也覺得焦頭爛額,被弄的筋疲力竭,幾乎有種,除了党項一族之外,西夏各個部族,都已成爲仇寇的感覺。。。。。

當秦人大將軍趙石率部大破金兵,陷太原,克大同的消息傳來,西夏朝野之震恐可想而知。

即便是李元翰,也是聞之失色,誰能想到,帶甲百萬的金國,竟是如此不堪一擊,西夏謀奪大同重鎮數十年而不得,而今卻是被秦人一舉而下,金國西部屏藩盡失且不去說他,西夏側後,卻是處在了秦人兵鋒之下。

便如西夏重臣嵬名令公所言,自太祖立國以來,西夏情勢之險惡,當以今日爲最。。。。。。。。。

隨即,朝廷調令便到了李元翰軍中,除剿匪都督之責,重任原職,經略豐州,勝州等處,掌左廂軍司兵權。。。。。。。。。。。。

(阿草回來了,明天,恢復正常更新,歇一個晚上,明天生活恢復正常,略微看了看訂閱,唉,不忍猝睹啊,阿草需要大家的支持,斷更兩天,隨後會陸續補上,嗯,還是得調整一下思路,大家耐心些。

———————————————————————————————

第987章 退卻第1096章 商人(二)第5章 大雪第1336章 努力第353章 祝壽(三)第1014章 戰報第574章 去意第1103章 商人(六)第1090章 終結(三)第175章 壽筵(二)第1052章 拖延第909章 人心第1422章 太子第348章 大虎第1500章 運氣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500章 運氣第974章 商議第1565章 相議(二)第1317章 孩子第469章 貴客(二)第三百七十四章第602章 歸家第466章 準備第1146章 國策(二)第476章 大戰(二)第984章 戰術第107章 長安第772章 鏖兵(五)第1021章 遊說第765章 入甕(三)第1185章 家事第418章 聖旨第751章 崎路第917章 序幕第1041章 對戰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699章 田賦第1111章 盟約(六)第113章 夜宴(四)第1401章 歸程第195章 音境(一)第736章 細數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382章 倒黴第772章 鏖兵(五)第651章 教武第1189章 廷議第1201章 祭祖(二)第157章 比鬥(三)第71章 狠辣第350章 山寨第1541章 怨恨第1260章 韋州(六)第321章 相見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931章 見客第1406章 夜宴(二)第315章 香侯第1470章 稱病第652章 多事第275章 爭強第693章 重遇第385章 歸去第1002章 戰場第412章 李府第1389章 兄弟(三)第1160章 主從第192章 故人(二)第227章 進京(二)第95章 說破第1421章 建軍第1565章 相議(二)第1408章 商人第1387章 兄弟第966章 衝鋒第3章 血色都市第463章 洞房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847章 百態第672章 勘議第1062章 天下第372章 歸來第338章 遇敵(三)第1512章 宮闈第848章 巾幗第1098章 商人(四)第1190章 廷議(二)第610章 出城(一)第1136章 回京第902章 勇烈第504章 雲涌(四)第886章 靖佳第310章 心結第1522章 長亭(四)第440章 演武(二)第1009章 功勞第160章 羣戰第1372章 調侃第1077章 分封(三)
第987章 退卻第1096章 商人(二)第5章 大雪第1336章 努力第353章 祝壽(三)第1014章 戰報第574章 去意第1103章 商人(六)第1090章 終結(三)第175章 壽筵(二)第1052章 拖延第909章 人心第1422章 太子第348章 大虎第1500章 運氣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500章 運氣第974章 商議第1565章 相議(二)第1317章 孩子第469章 貴客(二)第三百七十四章第602章 歸家第466章 準備第1146章 國策(二)第476章 大戰(二)第984章 戰術第107章 長安第772章 鏖兵(五)第1021章 遊說第765章 入甕(三)第1185章 家事第418章 聖旨第751章 崎路第917章 序幕第1041章 對戰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699章 田賦第1111章 盟約(六)第113章 夜宴(四)第1401章 歸程第195章 音境(一)第736章 細數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382章 倒黴第772章 鏖兵(五)第651章 教武第1189章 廷議第1201章 祭祖(二)第157章 比鬥(三)第71章 狠辣第350章 山寨第1541章 怨恨第1260章 韋州(六)第321章 相見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931章 見客第1406章 夜宴(二)第315章 香侯第1470章 稱病第652章 多事第275章 爭強第693章 重遇第385章 歸去第1002章 戰場第412章 李府第1389章 兄弟(三)第1160章 主從第192章 故人(二)第227章 進京(二)第95章 說破第1421章 建軍第1565章 相議(二)第1408章 商人第1387章 兄弟第966章 衝鋒第3章 血色都市第463章 洞房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847章 百態第672章 勘議第1062章 天下第372章 歸來第338章 遇敵(三)第1512章 宮闈第848章 巾幗第1098章 商人(四)第1190章 廷議(二)第610章 出城(一)第1136章 回京第902章 勇烈第504章 雲涌(四)第886章 靖佳第310章 心結第1522章 長亭(四)第440章 演武(二)第1009章 功勞第160章 羣戰第1372章 調侃第1077章 分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