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節 辦班(一)

呼羅珊行省總督!

烏利希大喜過望,假惺惺地道:“豈敢當,沒有這樣本事喲。”

“我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就不行!”韋晞講了一句頗有深意的話,讓大家都深有感悟。

最終烏利希接受下來,他立即表現道:“薩布澤瓦爾城、塞姆南城、太阿巴德城三座城池的城主與我有舊,若是王爺相信我,讓我派個人帶信回去,讓他們舉城歸正。”

“甚好。”韋晞當即就同意了。

這三座城池都算是中等以上的城池,防範還算堅固,要打下去,可能花費不少的軍力。

暫緩進攻三城,先讓烏利希派人到城裡送信,講述唐軍對他的、對城裡軍民的待遇,恐嚇要不歸正的話,那就是木鹿城的結局!

之後,唐軍分遣諸將進軍三城。

韋晞暫停在尼沙布爾城,參觀了一下城池,見到城防堅固,僅投石機就有百部以上,對史萬超和烏利希大加讚賞。

若果攻城,哪怕能夠打下去,也要死傷不少人!

接連數日,捷報頻傳,烏利希發信勸降的三城,皆殺了前去監督的大馬士革方面的人員,軍民臣服!

唐軍兵不血刃,連下三城。

韋晞大喜,下令約束軍隊,嚴格按照之前對待軍民方法,好生愛護百姓,勿要濫殺無辜。

收起庫房,軍隊集中學習,維持秩序。

這三座城池都是進軍途上的重要關隘,三城城主肯降,主要是信服烏利希,畏懼唐軍軍威,他們爲了保住榮華富貴,立作牆頭草。

不則於唐朝地方是郡縣制,甚至有本地人不能出任本地主官的制度要求,但白衣大食的地方官則沒有大唐的嚴謹,多是地方實力派充任,在白衣大食統治牢固時,他們對大馬士革方面是俯首貼耳,當白衣大食危機時,他們勢必爲了保住家族勢力,就拋棄了大馬士革。

佔據三城,韋晞的遊騎兵即進至先前參謀長姜諮所畫出一條線道:“裡海邊往南,到達納馬克湖、伊斯法罕(波斯中部地區)和阿巴丹(波斯灣)”,與白衣大食軍隊相接觸。

得到了伊郎高原的一半,另外一半,則是白衣大食所有,再往西,是富饒的兩河流域、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

……

呼羅珊總督府位於尼沙布爾城的城主府裡,但只是暫時,新的氣勢宏偉,佔地面積廣大的總督府在緊張地施工當中。

會客室裡,豎起了一塊黑板,可以上面用白堊(碳酸鈣沉積物)做成的粉筆書寫東西。

一位儒雅的文官,舉止十分從容淡定,站在以總督烏利希爲首的大食高級降官面前侃侃而談,由翻譯將他話一一翻譯出來。

除了翻譯,每位官員面前都有一份已經翻譯成爲阿拉伯文的“學習材料”,還有一份則是中文的,與阿拉伯文相同,那個文官用中文,可以很方便地對照翻譯,因此,跟上進度不難。

除開歸順官員,還有漢官,即歸順地方主官的副手。

由韋嗣立主持,將漢官們一一介紹下去,大家坐一起,將會與歸順官員同舟共濟,共同把工作做好。

“我叫韋嗣立!太平府從事中郎(從四品官),我代表王爺千歲和公主殿下給諸位開課,講解我們官府治理之道,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一起進步,有什麼講得不到的,希望大家指出來。”

韋嗣立,字延構,鄭州陽武人,以進士入仕,追隨韋晞西進,有殊功。

他現在的行動,沒錯,就是富有天/朝特色的辦班學習!

由於韋晞主張融合政策,因此地方官員不設傀儡,照樣給權,而如何行使權力,對上是治國的理念,對地方官員則是施政的方向,必須學習。

大家鼓掌後,韋嗣立講開了。

首先是政治結構。

皇帝最高,現任皇帝是武則天,女帝!

其下分了十八等級的官員階級,中央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爲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設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尚書(亦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他稍稍展開來講。

官員的來源分兩大類,一類是科舉,亦即考試,現正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官員出身科舉。

“另一種來源則是非科舉,有門蔭(世襲制度),親貴、高官(五品以上)子孫的入職方式、雜色入流(六品以下官員子孫,通過輪流擔任三品以上親貴的侍從、親事、帳內或者交納品子課錢,十年期滿,再通過銓試,授予官職。”

“未來,官員非考勿入,中央執政大臣非進士不可任職!”韋嗣立自豪地道,他就是進士出身。

“所以,大家多多珍惜現在兩府殿下打江山時代,等於開國功臣,可授予爵位,傳之子孫!”

韋嗣立環顧大家道:“王爺親口說過,將來平定江山以後,非軍功者不得封爵。”

“而目前,文官亦能封爵!”

“爵位是每代減一等,功勞大者則可世襲罔替,世代相傳!”韋嗣立鼓勵道:“大家要努力啊!”

他這是誘惑大家努力辦事,開國之時,百戰餘生,高風險帶來高收益,封爵的機會不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地方行郡縣制,軍政分開,戰爭年間,爲方便計,部分地區行總督制,統一軍權。

郡縣長官爲刺史和縣令,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十年!

聽到他這句話,下面的降官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

不得任職十年,意味着不可能當土霸王了。

他們之前往往是世代任職,其實唐代也有不少邊境地區是這麼辦,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妥協,但在韋晞控制的西方,他決定絕不讓任何一個家族長期霸佔地方!

不從者,殺之!

開國皇帝的豪氣,讓他不會將難題交給後代,就在他手裡解決。

大不了就將地方清空,殺光!

事實上,他清楚地看到了大唐到武周的許多問題,比方說均田制的被破壞,因爲人越來越多,地卻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權貴逃稅,它的瓦解就敲響了唐代衰落的鐘聲(沒錢不倒纔怪),所以他乾脆一步到位:攤丁入畝!

管你有多少人,反正有多少地,就得交多少稅。

再有調高商稅,不幹什麼三十稅一,而學習天/朝,來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百分之十七增值稅,還有百分之二十計起的奢侈稅,夠狠!

但他保證了生產環境和商業環境,交稅後,正常的生產和商業受到官府保護,不被騷擾。

很多新制度是得罪人的,在他手裡實行開來。

憑藉着他的軍隊,他不怕得罪人,倒是人怕他。

而長於深宮婦人之後的皇帝,豈能夠有他這等強硬態度:“勞資大不了就重煉地水風火,換個世界!”

此乃強者語,洪荒三清之一的通天教主所言。

大有紅朝太祖氣概:“你們都不聽我的話,我就上山打游擊!”

所以,許多方面的勢力,哪怕心中不滿,在他不斷打勝仗的時期,根本無力反抗他,只能看着他一步步地按照他設計的道路,達到他的目的。

第四二六節 紀念碑前的血誓第八一七節 血戰阿巴丹(三)第四九五節 殺入倭京(二)第七十三節 想增添人手第九七八節 兵臨君士坦丁堡第四四九節 有什麼吃什麼第六六一節 修鐵路第三八六節 獻俘第八八八節 破援第二六四節 老小狐狸第六二四節 叔父在上第五五三節 高宗治病第五六三節 兄弟相聚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二六三節 騎兵破城第四四五節 屋漏恰逢夜雨第六一七節 實在話第三六六節 捷報(二)第三十九節 過年(跪求收藏和推薦)第一八五節 攻城戰第七三八節 騎射逞威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一三九節 帝與後第六四七節 老油條有大用第三九三節 公主大婚(四)第一八九節 攻佔馬邑第六五七節 太平公主罵人第八十六節 學習騎射第九十九節 唐家來人第九九五節 法蘭克人的對策第七六八節 武懿宗想虎口撥牙!第五九一節 再度出擊第二五三節 三女將逞威(一)第千四七節 (十七)第一四四節 吐谷渾人(二)第五八四節 營救程務挺第千五六節 攻法蘭克(三)第四十八節 不是我殺的第三七五節 公主不見您第五十五節 路遇打劫(一)第三二二節 嘿嘿,表哥!第五十節 伏路截殺第一六一節 嫡庶之爭第三百節 諸事了了第三三一節 舉猛士(三)第二五六節 與吐蕃人作買賣第四二八節 開始行程第一八三節 李瑾行與高侃第三一二節 攻不攻?第五十三節 分贓第三八六節 獻俘第二八四節 餘波(祝大家十一快樂)第九九六節 我們做了好大事啊!第六二六節 道士之事第六二九節 又進讒言第三六二節 致命一箭第八九二節 優素福降唐第七十六節 過府第四七九節 戰前準備第八十三節 事情挑明第四七二節 婚禮湊熱鬧(一)第七十二節 買馬記第八六八節 嫌我老土?!第八六七節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八七三節 火炮不咋地第二四八節 天后十五條第四六五節 他不是人第一四四節 吐谷渾人(二)第千二一節 過山岩第三九九節 家事(一)第貳戰第三三二節 肉骨頭第八五八節 你也一樣第九四三節 準備起事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一六三節 大唐軍樂第三五七節 唐吐大戰(七)第八三五節 武則天之野望第八一一節 胡大的故事(二)第四五七節 唐蕃大決戰(三)第八七三節 火炮不咋地第一九六節 劉夫人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第七六九節 武懿宗的牙反被撥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八二三節 過雪山第六三一節 憋屈酷吏第八四一節 大和尚歸西第九六六節 突襲城堡第七六十節 大決戰(十二)第千三六節 (六)第貳戰第六五八節 光榮歸於太后第五百八節 徵倭歸來第五八五節 武家三侄兒第二六零節 戰鬥!第五百九節 回到登州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四二十節 一個好漢三個幫
第四二六節 紀念碑前的血誓第八一七節 血戰阿巴丹(三)第四九五節 殺入倭京(二)第七十三節 想增添人手第九七八節 兵臨君士坦丁堡第四四九節 有什麼吃什麼第六六一節 修鐵路第三八六節 獻俘第八八八節 破援第二六四節 老小狐狸第六二四節 叔父在上第五五三節 高宗治病第五六三節 兄弟相聚第六四十節 李顯之死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二六三節 騎兵破城第四四五節 屋漏恰逢夜雨第六一七節 實在話第三六六節 捷報(二)第三十九節 過年(跪求收藏和推薦)第一八五節 攻城戰第七三八節 騎射逞威第六八十節 王子復仇記(一)第一三九節 帝與後第六四七節 老油條有大用第三九三節 公主大婚(四)第一八九節 攻佔馬邑第六五七節 太平公主罵人第八十六節 學習騎射第九十九節 唐家來人第九九五節 法蘭克人的對策第七六八節 武懿宗想虎口撥牙!第五九一節 再度出擊第二五三節 三女將逞威(一)第千四七節 (十七)第一四四節 吐谷渾人(二)第五八四節 營救程務挺第千五六節 攻法蘭克(三)第四十八節 不是我殺的第三七五節 公主不見您第五十五節 路遇打劫(一)第三二二節 嘿嘿,表哥!第五十節 伏路截殺第一六一節 嫡庶之爭第三百節 諸事了了第三三一節 舉猛士(三)第二五六節 與吐蕃人作買賣第四二八節 開始行程第一八三節 李瑾行與高侃第三一二節 攻不攻?第五十三節 分贓第三八六節 獻俘第二八四節 餘波(祝大家十一快樂)第九九六節 我們做了好大事啊!第六二六節 道士之事第六二九節 又進讒言第三六二節 致命一箭第八九二節 優素福降唐第七十六節 過府第四七九節 戰前準備第八十三節 事情挑明第四七二節 婚禮湊熱鬧(一)第七十二節 買馬記第八六八節 嫌我老土?!第八六七節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八七三節 火炮不咋地第二四八節 天后十五條第四六五節 他不是人第一四四節 吐谷渾人(二)第千二一節 過山岩第三九九節 家事(一)第貳戰第三三二節 肉骨頭第八五八節 你也一樣第九四三節 準備起事第六九六節 武三思的憂愁第一六三節 大唐軍樂第三五七節 唐吐大戰(七)第八三五節 武則天之野望第八一一節 胡大的故事(二)第四五七節 唐蕃大決戰(三)第八七三節 火炮不咋地第一九六節 劉夫人第二六八節 死亡行軍第七六九節 武懿宗的牙反被撥第四四一節 會說唐話的都是唐人第八二三節 過雪山第六三一節 憋屈酷吏第八四一節 大和尚歸西第九六六節 突襲城堡第七六十節 大決戰(十二)第千三六節 (六)第貳戰第六五八節 光榮歸於太后第五百八節 徵倭歸來第五八五節 武家三侄兒第二六零節 戰鬥!第五百九節 回到登州第十二節 紫氣東來第四二十節 一個好漢三個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