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要抓住林家其他人的把柄,將林家一鍋端,便只能促成林家“劫刑場”這件事。
而要促成這件事,肯定不能將林家人關起來。
這正是那道聖旨沒有剝奪林家人自由的原因。
想要林家因爲劫刑場而被定罪,就只能放他們自由,讓他們去劫刑場。
這是皇室的目的。
而林知清的目的是,讓皇室以爲他們要劫刑場,給他們自由。
有了自由,她才能做接下來的事情。
因爲萬事總有意外,林知清原來怕皇室不上鉤,提前準備了兩套方案。
但如今,她的目的達到,自然不用選擇更加麻煩的那套方案了。
在四叔被斬首之前,她有了自由,便能夠以身入局,推動接下來的計劃,做最後一搏了。
“哦~我懂了!”林泱泱拍了一下手:
“怪不得你讓我們一定要在宣讀聖旨後,做出萬念俱灰、冷靜的樣子。”
“你是不是想讓那些狗官以爲我們已經哀莫大於心死了,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劫刑場上,所以才面無表情的?”
“聰明。”林知清打了個響指。
人總是會通過對其他人表情和狀態上的主觀判斷,去猜測裡面包含着的意思。
林知清所做的,便是提前利用心理暗示,在大理寺的官員心中種下了自己要劫刑場的事。
在特定的時機,只要林家人表情不對,那些官員便會通過這個心理暗示自己腦補,從而說服自己:
沒錯,他們之所以這麼冷靜,就是覺得劫刑場之後還有一絲生機。
所以,他們就是要劫刑場!
這個邏輯在那些人的腦海裡形成了閉環,所以他們不願意放過這個可以一口氣將林家連根拔起的機會。
而當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時,林知清便成功了。
這就是心理學的巧妙之處。
比起劉邙依靠各種感官和物體來創造催眠的環境,林知清這種心理暗示的手段要更高明一些。
它的好處就在於,目標人物甚至自己都意識不到他中了心理暗示。
因爲事情的發展趨勢是按照他自己腦海裡的邏輯走的。
換句話來說,這跟自己催眠自己也沒什麼區別了。
林知清將這些東西向林泱泱仔細解釋了一遍。
其他人也側耳聆聽,在這個過程當中,倒是明白了不少同鑑心學有關的知識。
林泱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清妹妹,若是換別人同我解釋這些東西,我肯定聽不明白。”
“但那些聽得人犯困的東西怎麼一到你嘴裡我就有興趣了?”
“小清兒這張嘴我是服氣的,若是改日我去採買藥材,定要帶上你好好講講價。”陸南月也忍不住讚歎。
林知清卻搖了搖頭:“哪有你們說得那麼誇張,這還只是第一步呢。”
“第二步是什麼來着?清妹妹,你再說一遍,我忘了。”
“哎呀,林泱泱你真笨,小清兒已經說過好幾遍了。”
林十安看着打打鬧鬧的三個人,心中鎮定了不少,因那道聖旨籠罩着的惆悵彷彿也消散了許多。
他剛想加入討論,可一眨眼,恰巧看到了對面的江流昀和陸淮正用一種十分欣賞的眼神看着林知清。
不!
不是欣賞!那種眼神分明是……愛慕。
這個念頭出現的那一瞬間,林十安一愣。
他又怎麼知道那是愛慕呢?
正在他走神的時候,林知清點了點桌子:“堂兄,你還記得白日間我們討論好的佈置嗎?”
“記得,記得。”林十安回過神來,連忙點頭。
“那你們呢?”林知清看向陸淮與江流昀。
這二人異口同聲道:“記得。”
“如此,我便放心了,大伯,四叔行刑當日你需得多注意一下,看看有哪些官員到場了。”林知清看向林從禮。
林從禮微微頷首。
現在他明顯已經對林知清比較信服了。
林泱泱和林從禮這父女倆倒是有一個共同點,在他們全心全意相信林知清時。
無論林知清說什麼,他們在事成之前都不會問“爲什麼”,只會點頭去做。
林知清之所以會額外叮囑這麼一句,是因爲她懷疑,四叔的事不完全是劉邙的手筆。
或者換種說法,劉邙背後很可能還有大人物。
這不是林知清憑空想象出來的。
自從她在劉邙府上拿到證據之後,便產生了這種懷疑。
因爲一般人做了壞事以後,第一時間肯定是會銷燬證據的。
但劉邙不同,他將證據放到了他自以爲安全的地方。
當然,一般人確實沒辦法從催眠陣當中脫身,又從武功高強的白髮男子手中逃脫。
拋開林知清會心理學這一點不談,這個世界上能拿到證據的人屈指可數。
這就牽扯出來第一個疑點,他留着證據幹什麼?
林知清思來想去,從另外幾封記錄着朝廷某些官員把柄的書信來看,她只想到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說法。
那就是劉邙要將那些證據作爲他自己握着的把柄,在關鍵的時候說不準可以拿出來用。
當然,僅從這一點推測出來劉邙背後還有大人物是支撐不住的。
最難以解釋的一點便是,自己拿到證據以後,劉邙是有所行動的。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林知清手裡的證據與劉邙有關。
但不管是大理寺還是皇室,對此並無任何想要動他過查他的意思。
即使他們恨不得將林家連根拔起,但依照帝王之術來看,對於一個老謀深算誣陷同僚、禍亂朝堂的人,即使不懲處,也應當有所警告。
可據林知清這幾天的觀察來看,劉邙那邊根本無事發生。
由此,林知清心中有了兩種猜測。
第一,劉邙背後的人勢力很大,所以才能將他從皇室的目光中摘出去。
第二,劉邙就是在幫皇室算計林家,所以不管他做什麼皇室都不鳥他。
林知清一時半會兒還不能確定,劉邙到底屬於哪一種情況。
所以,他想要從四叔被處斬那天,到場的人當中下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線索。
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有些兇手確實會到現場欣賞自己的傑作。
第一是爲了確認還有沒有遺留的證據,第二是爲了滿足心理上的快感。
即使這種可能性很小,林知清也不想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