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

“下官明白……”

見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也鬆了一口氣。

只要朱由檢爲他撐腰,駱思恭那方面的威脅就幾乎沒有了,而他只需要帶好南鎮撫司的六百人,再慢慢擴大就行。

他能看出、自家殿下需要的不止六百人那麼簡單。

“萬歲宣五殿下進殿~~~”

突然、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幹清門門口,魏進忠吊着嗓子對朱由檢宣口諭。

見朱由檢看向他、這傢伙還露出了諂媚的笑容。

“我先進去,記住我說的。”

朱由檢倒是沉得住氣,絲毫不在意自己好皇兄對客氏的關心。

他交代了一句陸文昭,就走向了幹清宮門,宮門兩旁的淨軍對着他作輯,他並不在意而是瞥了一眼魏進忠,朗聲道:

此刻的他,正在對着一個架在凳子上的木頭刨木頭,昂貴的幹清宮地磚上,鋪滿了廉價木頭的碎屑。

天啓元年十二月的時候,內閣首輔葉向高曾經給朱由校上疏說:

歷史對朱由校的評價作者杜車別一、輿論一直給他的灌輸印象就是,朱由校大概是一個只會做木匠的皇帝,還是個文盲,喜好的除了做木匠,就是吃喝玩樂。

“嗯、多注意李康妃和鄭貴妃。”朱由檢應了一聲,便不再問其他的問題,而他們也走到了幹清宮門口。

不曾想朱由校轉身的時候,手裡居然一手拿着刨子,一手拿着一本奏疏。

畢竟就明朝晚期的政治局面,上朝就是看一羣人吵架,吵到最後還想不出一個解決事情的辦法。

倒不如直接在深宮處理朝政,覺得事情可以就下旨,被內閣駁回就換一批聽話的內閣。

之後朱由校退居深宮也沒有荒廢朝政,只是懶得上朝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朱由校心靈手巧,善於機械設計,精於建築傢俱的製造,具有這方面的天才是事實,但說朱由校爲了做木匠就不理朝政,這不過是輾轉傳聞之後,對事實的歪曲。

他只記得住一些大事,個人的小事是很難記住的。

從真正嚴肅的史料來判斷,朱由校文化水平是高的,頭腦也是聰敏的,他對軍事、對用人的許多意見往往比他的臣下更高明。

“弟弟來了?快來,幫哥哥我看看這奏疏。”

朱由檢更是沒想到、自己的好皇兄還能一手刨木頭,一手處理奏疏。

“奴婢知道,多謝五殿下提醒。”說着、魏進忠諂媚的爲朱由檢引路,並不敵視他。

因此、哪怕朱由檢對明末歷史有些熟悉,但作爲一個需要工作的人,他不可能天天抱着《明實錄》、《明史》來翻看。

“皇兄?”

朱由校對着朱由檢露出笑容,順帶招呼了起他,揮着手裡的奏疏對他催促。

不過當他看見朱由校在內廷休息也會批閱奏疏的時候,會經常傳諭,說明朱由校即便在宮內都是非常留神關心國事政務。

“當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暱近者不得窺視,或有緊切本章,體乾等奏文書,一邊經管鄙事,一邊傾耳注聽。”

朱由檢整理了一下心情,對於這個被稱爲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喊了一聲。

朱由校或許在意客氏的感受,但如果魏進忠敢在朱由檢面前擺架子,朱由檢完全可以讓陸文昭把這傢伙當場打死。

“皇兄既然給了你機會,就要好好使用,內廷的一些事情,你和王掌印好好看着辦,別讓一些對皇兄不好的事情再出現。”

見朱由校問他意見,他也上前看了一眼。

“百官奏請畢,玉音即曰:‘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大部分人印象裡朱由校因爲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說法得自於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談》:

“有老宮監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製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制作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東宮太監,是你調過來的?”

不過這沒有必要,他要留着魏進忠,他之後要做的事情,總需要有人背黑鍋,魏進忠顯然是個不錯的人選。

實際上朱由檢也是被後世一些網絡輿論給帶偏了。

朱由檢走在前面,心不在焉的問了一句,走在他後半個身位,有些卑躬屈膝的魏忠賢也獻媚道:

“是奴婢調來的,客巴巴說內廷不太安全,奴婢就調來了。”

也就是葉向高也承認天啓很勤奮,經常上朝,也經常聽講,可他又擔心朱由校會像萬曆和嘉靖一樣退處深宮,荒廢時間。

就這樣、他在魏進忠的引路下,重新踏上了幹清宮的宮道,不過這次幹清宮的所有太監,都換成了東宮的太監。

說到底、他現在不過是靠着客氏的一條老狗罷了。

不過讓他尷尬的是,站在宮門口的他,看到的卻是一個背對着自己,穿着單薄袖衫打底的朱由校。

然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談》記載的源頭又當是出自明太監劉若愚在崇禎年間寫成的《酌中志》一書。

《酌中志》的原文是:“先帝好馳馬,好看武戲,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

然而《明熹宗實錄》中的朱由校卻並不是那樣,實錄中記載朱由校御文華殿講讀的記載比比皆是,對軍國大事親自發表議論更是史不絕書。

“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今之嘗朝,既是套數具文,無關於政事。而日講開陳,時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於義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戶部奏遼東新餉自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起至泰昌元年九月止共發過一千五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三兩有奇,尚積欠遼東餉銀一百二十八萬七千四百兩,其餘各邊一百六十五萬兩,請帝發內帑犒賞九邊沿途十一鎮兵馬。】

這奏疏很是新奇,當然、朱由檢指的不是其中的內容,而是其中的文體,居然是繁體摻雜着簡體文字。

“沒想到明代就有把簡體文字寫在公文上的操作了,不過這簡體文字和後世的簡體文字還有一點區別……”

感嘆了一聲簡體文字和繁體文字共用的奏疏後,朱由檢就關注起了其中的內容。

(本章完)

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0章 局勢艱難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34章 奸宦毒婦第106章 愚民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206章 殺遼商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6章 佈局西南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75章 回京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93章 大仇得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
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261章 天災不斷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84章 保住熊廷弼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0章 局勢艱難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329章 風雨欲來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280章 貪心的魏忠賢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34章 奸宦毒婦第106章 愚民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206章 殺遼商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98章 黨爭再起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197章 西南援遼第46章 佈局西南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75章 回京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93章 大仇得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