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局勢艱難

第10章 局勢艱難

勖勤宮,這是朱由檢的寢宮,他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這宮殿屬於東宮之一的宮殿,規模實際上並不大,頂多容納一位皇子、以及兩位宮女和一位伴讀太監居住,面積不過兩三百平。

儘管規模不大,但已經算是皇子能入住宮殿中最好的幾座了。

朱由檢帶着王承恩和十幾名錦衣衛回宮,才坐下,他就對王承恩吩咐道:

“你現在被提拔爲御馬監掌印太監了,過後我會讓皇兄把一個叫做曹化淳的人,提拔爲御馬監的提督太監。”

“你待會知會一聲陸文昭,叫他調一支總旗的錦衣衛給你,另外帶着你手底下信得過的太監,把御馬監的所有掌場太監全給我換了。”

“告訴他們,給我好好籠絡下面的民夫和貼場、籤書太監。”

“給我盯緊了這羣傢伙,誰再敢在其中貪污,檢舉者可分抄家後的三成家產!”

“奴婢領命!”聽到朱由檢的話,王承恩心中一悚。

朱由檢也懶得評價這個荒廢武備的祖宗,他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御馬監那紙面上所記載的25400人裡,有沒有五分之一能用。

朱由檢不知道能從這裡着手弄出多少銀子,但他更在意的,還是四衛一營的編制。

要知道這還是記錄在案的明面銀兩,私底下不知道被那些太監貪墨了多少。

這樣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最後毀在只知道修道的嘉靖皇帝手中。

因此對於他來說、現在最好的老師,就是曾經跟着戚繼光南征北戰,既對抗過倭寇,又對抗過海盜,又打過北虜和鎮守過薊遼的戚金!

到時候就算他不出兵,等個幾年小冰河徹底爆發,努爾哈赤和他手底下十幾萬建奴都要餓死在遼北。

實際上、只有這三個人他能用,至於孫傳庭、盧象升這兩人,眼下還只是紙上談兵的幹吏,用他們太不現實了。

眼下的他們、還是以少量重裝步兵、重裝騎兵爲輔,大量輕裝步兵爲主的漁獵部隊罷了。

他之所以說要帶領御馬監四衛一營的人修建皇陵,也是爲了給他騰出時間,來找一個可以練兵的人。

所謂四衛一營,便是由騰驤左右衛、武驤左右衛,以及勇士營組成的一支軍隊。

眼下是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朱由檢記得,這兩支南兵部隊,是年初開始北上的。

這樣做之後、他不管是西進攻伐內喀爾喀蒙古,還是東出打朝鮮,又或者北上收拾野人女真,都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他不是不能幹事情,而是他只知道現代軍隊的流程,不熟悉明代軍隊的流程。

在朱由檢的心裡,明末的一流部隊只有三支,即遼東鐵騎,戚家軍、白桿兵三支。

明武宗北巡宣大、南下淮揚,也均由御馬監太監隨行。

宣宗征討漢王高煦,御馬監扈從,並受命與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領兵二萬爲前鋒。

這就好比在這個時代玩婦女解放,真的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

被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有名有姓被斬殺的後金將領則是九人。

後金的八旗,最少在天啓年間,還只是一支二流部隊。

不戰而勝纔是朱由檢的想法,只要能不打,他就不會選擇去打。

只是擺在他面前的難題就是、按照接下來的歷史進程,努爾哈赤會大規模的發動對瀋陽和遼陽的進攻,以謀求奪取遼東半島。

按照史書的記載,他們會在通州停留,隨後因爲雙方士兵採買後勤的事情大打出手,因此結怨。

想到這個問題,朱由檢倍覺頭疼,只能先對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的能力有限,讓他檢閱軍隊,選兵選材肯定是不行的。

戚繼光的侄子,渾河之戰戚家軍的實際統帥戚金。

所謂的女真滿萬不可敵,卻不見在渾河之戰,數萬人圍攻加起來才七千人的戚家軍和白桿兵,卻被打的人仰馬翻,

他是要放戚金去遼東,還是把戚家軍留下幫他練兵。

儘管熊廷弼自稱在遼東練兵十八萬,但這裡面能不能拉出五萬能打的都是問題。

除了這些、御馬監還有耕地、皇莊、皇店上百處,加上草場和牧場,每年能穩定收入二十三萬兩。

努爾哈赤的戰略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奪下遼東半島後,隔着遼河與明朝對峙,並且將朝鮮和明朝連成一線的戰線給斬開。

這些草場中,有的是草料場,有的是牧場,每年能收到馬料十八萬二千餘石、乾草四百九十六萬餘束。

這也導致了,這兩支明末一流部隊,在渾河之戰互相慪氣而戰敗。

他沒有想到、自家殿下爲自己討了這樣的一個差事。

要知道御馬監在內宦二十四衙門中,僅次於司禮監。

御馬監手下在北直隸這塊河北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几十萬畝的草場。

甚至朱由檢自己也不太行,畢竟他未穿越前,也就是當了兩年大頭兵,然後退伍會大學讀書,畢業考公、當了兩年基層罷了。

這個人,他心裡已經有人選了。

白桿兵援遼的統帥,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

僅僅這些,御馬監就有十幾萬兩的收入。

御馬監、這是一個集財政、軍隊、後勤爲一體的衙門。

打仗不是兒戲,他不可能把現代的制度,一板一眼的套在這個時代。

戚金手底下的戚家軍,以及秦邦屏的白桿兵,是肯定要前往遼東支援的,所以問題就給到朱由檢了。

這支軍隊最輝煌的時刻,或許就是在明成祖、明宣宗、明憲宗、明武宗四人的帶領下,不斷的南征北討。

另外、牧場中還有大象、軍馬、挽馬、驢、耕牛、羊等一共一萬八千餘頭。

成祖五次征討蒙古,御馬監至少三次隨徵。

明末練兵強勁的人選,數來數去就那幾個。

後金的八旗真正一躍爲東亞頂流部隊,得等到皇太極繼位了。

在朱由檢看來,他不需要編練幾十萬能戰善戰的兵馬,哪怕只要有三萬戚家軍這種實力的兵馬,就能夠死死的把努爾哈赤困死在遼北地區。

或者換句話來說、後金的八旗,就是明成祖北征時,明朝正常邊軍的實力。

“你出城之後,記得讓人問問兵部,就問川兵和浙兵到哪了,問了結果後立馬告訴我。”

“奴婢領命。”

王承恩有些木訥的點頭,而朱由檢見狀,只能擺手讓他下去了。

至於他自己,則是在坐了一會兒後,終究還是覺得太困,直接在榻上撤下桌子,午睡了起來……

(本章完)

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0章 局勢艱難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609章 秋風起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150章 大小曹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8章 海納百川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53章 分憂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78章 葉向高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79章 出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76章 浙黨勢大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8章 海納百川
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26章 截胡工部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0章 局勢艱難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609章 秋風起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524章 老謀深算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150章 大小曹第64章 孜孜不倦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8章 海納百川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250章 生擒朱由檢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53章 分憂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78章 葉向高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79章 出兵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80章 少年縱馬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衛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76章 浙黨勢大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8章 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