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

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

“多少?四十三萬兩?”

第二日、當陸文昭拿着改好的賬本送到文華殿的時候,正在上課的朱由校被說愣住了。

他的內帑一年收入也不過六百萬兩,結果自家弟弟去了御馬監沒幾天,就給自己送來了四十三萬兩,朱由校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別說朱由校,就是被安排來給他上課左庶子講官孫承宗都不由發愣。

見狀、陸文昭只能微微鞠躬回答道:

“回萬歲、五殿下命王承恩、曹化淳與南鎮撫司檢查御馬監諸位太監。”

“最後查到犯事太監和胥吏127人,所查抄的銀兩總計六十萬兩,另外還有牧場6萬4971畝,耕地2萬5322畝。”

“宅邸三百七十二處,在京一百四十五處,京外兩百二十七處。”

“宅邸、五殿下說不日清查完皇店後,掛到牙行出售,想來應該能賣個十來萬兩。”

“至於所查抄的銀兩,因爲御馬監開銷,五殿下截留十七萬兩,命臣押運四十三萬兩入京,已經交由內承運庫貼條了。”

陸文昭回答的井井有條,將朱由檢想說的全部都一五一十說給了朱由校聽。

“內帑年初入銀六百萬有餘,神宗皇帝發九邊軍餉兩百餘萬,先皇又發兩百萬,眼下尚有221萬兩。”

原本以爲發了軍餉後,只欠147萬9400兩餉銀的局面,卻還積欠近一百六十萬兩。

當然、被分豬肉的那二十來萬兩是不能說的。

“內帑還有多少銀子?”朱由校喝了一口茶詢問,而魏忠賢雖然不識字,記性卻很好,連忙回答道:

孫承宗也沒有想到、朱由校居然真的讓朱由檢去修建皇陵,因此也不好說什麼,只是準備繼續講課。

萬曆四十八年又加派遼餉五百二十多萬兩,已經超過了朝廷全年的正常開支數額。

算上明歲的軍費,需要發九百一十四萬兩有餘。

倒是魏忠賢、聽到朱由校的話後,連忙鞠躬回道:

“若是加上五殿下讓人送來的43萬兩,便還有264萬兩。”

“命戶部和兵部即日發餉,所有餉銀都要交到邊防將士的手中。”

這件事情、朝野上下差不多都知道了,類似楊漣等人並沒有說什麼,因爲此刻魏忠賢還沒有展露什麼頭角。

“臣聽兵部說、月前熊廷弼裁汰老弱、查空餉,爲朝廷減少了不少負擔,眼下遼東只有大軍十六萬。”

他側頭看了一眼魏進忠詢問道:“忠賢、夏稅的漕銀入賬沒有?”

“內帑金花銀入142萬8200兩,其他雜項112萬4700有奇,共入252萬2900兩有奇。”

就這樣,明朝在軍事上的投入已經佔據了全國歲入的80%。

【欽賞九邊軍士銀每名二兩薊遼昌易四鎮賞銀86萬6244兩,宣大山西三鎮賞銀42萬8044兩,延綏寧夏二鎮賞銀15萬5684兩,固原甘肅二鎮賞銀27萬2746兩,共計133萬7518兩】

反正這話說出以後,站在朱由校旁邊的魏進忠牙都咬碎了,他沒想到御馬監這麼賺錢。

倒是講官孫承宗聽後,爲朱由校高興慶賀道:

“賀喜萬歲,有了五殿下押運的這四十三萬兩,想來對半月後發餉能減輕不少朝廷的壓力。”

“萬歲、若是九邊軍餉已經沒了問題,那麼先皇的慶陵修建就需要撥銀了。” ωwш• tt kan• ¢O

魏忠賢說完,朱由校微微皺眉,隨後只能先嘆氣開口道:

朱由檢看着兵部的奏疏,簡直想要罵人。

不過畢竟是爲自己的父親修皇陵,自然也不可能吝嗇,因此只能點頭對魏忠賢道:

“告訴皇五弟,等國喪七日結束後,讓他去工部和戶部看看慶陵的修建想法。”

等朱由檢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

明末的皇帝,經常需要用自己的私房錢補貼朝廷,這倒也就罷了,可明朝官員並不想着稅收改制,而是每每有事情就找內帑。

【尚積欠159萬9882萬兩,明歲需發餉754萬8000兩,明歲需發914萬7882兩】

“奴婢領旨。”魏忠賢連忙行禮應下,而孫承宗卻突然開口道:

再看清朝、唐朝、宋朝諸多皇帝,只要皇帝不開口,哪裡有官員敢開口就讓皇帝掏錢的。

其他六部和光祿寺,太僕寺的折色銀也不過四百餘萬兩。

“奴婢領旨。”魏忠賢規規矩矩的行禮,知道自家萬歲是不相信戶部和工部的官員,想叫五殿下去監管。

“一下子就減了二十萬軍餉,實在是朝廷之福。”

孫承宗所說的、是朱由校早就知道的事情了,不過他對孫承宗敬重,雖然早早知道了,但見孫承宗說起,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其中歸入內帑作爲皇帝和宮廷奢侈享樂的約六百餘萬兩,真正屬於戶部作爲朝廷開支的四百餘萬兩。

“按照戶部和工部的上疏,慶陵需要出銀一百五十萬兩。”

九百多萬兩的軍費,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明代自萬曆中期以來,每年正常的歲入額爲1461萬兩。

總之、朱由檢送到內帑的四十三萬兩,朱由校還沒有焐熱,就給都花了出去。

好在北方秋稅是收上來了,皇帝的內帑加國庫一共收了406萬兩。

“另外除了南直隸、浙江一帶的秋稅還沒有起運,其他各省的秋稅共入154萬3219兩5錢8分8釐。”

明代國庫繁瑣,六部各有自己的小金庫,而皇帝也有自己的小金庫,稅收收取繁瑣,朱由校也是聽得頭疼。

朱由校稱呼魏進忠爲魏忠賢,只因爲前些天客氏吹了些耳邊風,他便給魏忠賢改了名字。

這奏疏是朱由校讓人拿給他看的,他還以爲是什麼戰事,卻不想是要錢的。

“你大爺的……”

朝廷總共就六百萬兩銀子,九邊軍餉近一百五十也就罷了,皇陵也需要一百五十萬兩。

“……”孫承宗的話說完,朱由校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內帑加上秋稅,一共670萬兩有奇。”

“另外諸如太僕寺的常盈庫入25萬3202兩,還有各部皆有入賬。”

“南直隸和浙江的漕銀已經押運到內承運庫了,共計63萬4200兩”

雖然朱由檢知道這時代是家天下,皇帝掏錢是正常操作,但這玩意純屬治標不治本。

按照明朝的財政歲入,明年發完遼餉,再運些糧食,得了、朝廷剩下一整年都不用幹別的事情了。

若是尋常也就算了,朱由檢懶得管,但明年不出意外的話,西南的土司奢崇明會舉兵兩萬造反,甚至一度攻打到成都城下。

因此、他必須得想辦法爲朝廷增加收入了……

(本章完)

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2章 百般無奈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52章 直諫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7章 戚金練兵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0章 海運之爭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98章 黨爭再起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章 難兄難弟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06章 愚民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352章 直諫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75章 回京
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2章 百般無奈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08章 緝拿抄家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352章 直諫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7章 戚金練兵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0章 海運之爭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98章 黨爭再起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章 難兄難弟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376章 心力交瘁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106章 愚民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130章 調兵援遼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352章 直諫第68章 海納百川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550章 治戎爲長李定國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75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