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

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

戚金畢竟是縱橫疆場的老將,眼眶溼潤後,便要強的擦了擦道:

“眼中進了沙子,讓殿下看笑話了。”

“哪裡的話……”朱由檢無奈,隨後也談起了正事道:

“老將軍此次北上遼東,可曾瞭解努爾哈赤麾下後金八旗?”

“嗯……”聽到朱由檢說起正事,戚金也嚴肅了起來:

“實不相瞞,末將此次北上,也是熊經略向先帝多次上疏的結果。”

“熊經略也寄了塘報給末將,此次叛亂的建州衛龍虎將軍努爾哈赤麾下軍隊,按萬曆四十四年之前,足額兵不過一萬六千八百人,之後三年時間疾速擴充到眼下十萬之衆。”

“雖然塘報之中也曾說過,老奴在赫圖阿拉城下,建有十餘里的軍械所、盔甲廠,但末將以爲,三年時間,以建虜之實力,必然不可能將重甲裝備全軍。”

“依末將所見,眼下老奴麾下大軍中,披重甲者,不過三四萬有餘。”

戚金說完了自己的見解,而朱由檢也暗自點頭。

和後世很多人認爲的後金是野蠻人不同,在李成樑的扶持下,建州衛人口早就突破了二十萬。

努爾哈赤的部隊爲明朝的建州三衛,明朝一個衛一般是五千六百兵,則建州部三個衛原本大概是一萬六千八百兵。

戚金想到了軍餉,便猶豫道:

不過一想到分兵之後,浙兵就沒有四千人馬了,朱由檢便道:

加上海西女真那邊大概有三四萬男丁,而東海女真又歸附了努爾哈赤,這麼算下來,努爾哈赤手中有個十萬男丁是正常的。

這樣的數據更符合歷史,換算之後,男丁最多不到十六萬人。

沒有。

按照浙兵的編制,一官人馬就是192人,這人數已經不少了。

“這點末將已經清楚了。”戚金回禮道:

自從他辭官之後,已經不再敢想象自己能領兵破萬了,不過領兵破萬雖然,但……

“眼下朝廷依仗老將軍,將軍之兵又在浙江招募。”

“老將軍等人只需要在遼東堅守,老奴被平定只是時間問題。”

“老將軍未來之前,我已經將御馬監、羽林三衛的將士篩選,留下了一萬一千餘人。”

若是有足夠的野戰軍,實際上是可以一舉蕩平後金的,但尷尬的就是……

想到這裡、朱由檢只能對戚金道:

以後金的體量,是不可能裝備這麼多重裝步卒的,因此朱由檢分析的結果就是,眼下後金依舊是以少量重甲死兵爲主要前鋒,次以披甲兵爲兩翼,其餘都是輕裝步卒。

“一月的時間確實太短,不過末將可以派幼子元弼、領一官浙兵在之後幫助殿下練兵。”

但需要考慮的是,努爾哈赤手下還有李永芳這個漢奸,他手下已經聚集了上萬遼人軍隊,也就是說真實兵力在七萬到九萬。

如果朱由檢沒有記錯,前世看書的時候說過,後金在入關前記載是,八旗牛錄共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總計400牛錄。

“自萬曆四十六年至今歲十月,遼鎮已用遼響近一千兩百萬兩。”

“軍餉不用擔心。”朱由檢擡手安慰道:

“將軍可知道,自萬曆四十六年到如今,遼響花費了多少?”

“只要訓練一月,之後本部將領知道怎麼練兵了,那麼之後便能以此法練兵。”

眼下後金軍中,能披三重甲的士兵都能被成爲白甲巴牙喇,可見甲冑稀缺。

如果是記反了,那麼東北女真應該是20個衛,184個所,也就是三十二萬人不到。

當然、這個輕裝不是指沒有甲冑,而是指只有一面布面甲或者棉甲的普通步卒。

或許是誇大了東北女真人的實力,又或者是抄錄的時候記反了,總之按照這上面的記載,女真人已經突破了百萬人,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仔細想了想,兵部的塘報至今所得到的建奴斬首,也不過兩千餘人罷了,平均一個人頭六千兩銀子。

說着戚金看向了自己的小兒子戚元弼,而戚元弼也起身行禮道:

“額……末將不知……”朱由檢有些爲難戚金了,而見戚金如此,他要搖頭道:

“這……”聽到遼響居然用了一千兩百多萬兩銀子,在坐除了朱由檢、王承恩、陸文昭三人,其餘人無不震驚。

“這次請皇兄派老將軍來,便是希望老將軍能帶着浙兵訓練他們一月。”

“好!好……”聽到戚金願意在一個月後留下一支隊伍幫自己帶兵,朱由檢也有些高興。

“實不相瞞”朱由檢繼而開口道:

“此次調老將軍駐守遼陽,調白桿兵駐守瀋陽,就是爲了裁撤當地遼兵。”

那麼也就是說、後金在皇太極初期的八旗男丁,能參戰的人數是有九萬左右的,而眼下努爾哈赤沒有休養生息,也沒有併入北山女真,因此手中的八旗兵力應該在六萬到八萬左右。

“哨總統領戚元弼,拜見殿下。”

《明史兵制》中曾經記載、大明在東北各部族設有184個衛、20個所,而一個所戰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因此整個東北地區有近百萬女真人。

一千兩百萬兩銀子,便是一個建虜人頭一百兩銀子,也能買下十二萬建奴人頭了。

“若將軍願意,我可向皇兄獻策,從浙江一地再募兵八千。”

“若是如此,那真的太好了!”戚金沒想到自己還能有領兵上萬的時候。

“招兵固然好,可若是大軍再招募八千,我部便有一萬兩千人,所需軍餉或許……”

這十六萬男丁,在萬曆二十五年到萬曆四十五年間、經過努爾哈赤吞併、覆滅了無數女真人部落,再考慮統一戰爭的戰損。

後金的300戶1牛錄,5牛錄1甲喇,5甲喇1固山2固山1色,8固山1首領,理論上兵丁12萬。

朱由檢又爆出一個消息,並解釋道:

“雖然熊廷弼已經將遼東的大軍裁撤到了十六萬,並且在進一步裁撤,但其中許多遼兵依舊不堪重用。”

“調將軍前往遼陽後,遼陽駐守兵馬,老將軍可以裁撤所有,只留下敢戰之兵,無論數量多少,都可送往遼南。”

“甚至浙江所幕八千兵馬,訓練得法後,老將軍也可派他們駐守遼南,將遼南三萬餘遼兵盡數裁撤。”

(本章完)

шшш¤ттkan¤c○

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90章 師徒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15章 攤牌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23章 荊棘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2章 百般無奈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6章 佈局西南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64章 事畢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93章 大仇得報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6章 佈局西南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18章 犁庭掃穴
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90章 師徒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6章 佈局西南第115章 攤牌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23章 荊棘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32章 百般無奈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531章 國事艱難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161章 投石問路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46章 佈局西南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64章 事畢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93章 大仇得報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99章 爭鋒相對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6章 佈局西南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218章 犁庭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