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戚金練兵

第67章 戚金練兵

“怒髮衝冠、憑欄處啊!瀟瀟雨歇……”

泰昌元年十月十四日清晨、萬人齊聲的軍歌嘹亮響起,這一日風雪也停下了。

燕山大營校場上,上萬人正在訓練。

校場高臺、戚金和朱由檢端坐在高位,而場下的羽林三衛、騰驤左衛正在浙兵的教導下訓練。

四千人訓練一萬一千人,速度不可謂不快。

不過三天的時間,羽林三衛和騰驤左衛已經初見雛形,比起三日前,說不上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也是變化極大。

一萬五千餘人的明軍隊伍,所有人都換上了嶄新的鴛鴦戰沃,浙兵爲了提前適應遼東的天氣,因此內穿棉甲、鎖子甲、外穿布面甲、臂鎧。

相較於浙兵,羽林三衛和騰驤左衛則是各不相同。

羽林三衛作爲禁軍,本身就身着魚鱗甲,雙手着臂鎧,頭戴鳳翅盔看起來十分威武。

爲了讓大軍都整齊劃一,朱由檢叫騰驤左衛也穿上了魚鱗甲。

朱由檢的想法中,他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身披七十斤重甲,但六十斤最少要有的。

“在行軍途中如果遇到三岔路口,全軍即停,派遊兵前往高處瞭望。”

戚金則是解釋道:“這樣做是因爲騎兵速度快,他們出營後、能迅速前進到距離營地二三裡的地方,然後停止立定,擺好隊列後開始警戒。”

大明更多的,是被士紳和中小地主,以及藩王盤剝的只能當佃戶的可憐人。

“末將看過兵部的塘報,建虜之死兵,往往作爲先鋒撕開我軍缺口,隨後引之後的建虜大軍進入,搗亂陣型。”

“殿下、那孫應元是一員悍將啊。”

“他身穿兩重甲冑,卻與大軍操練了兩個時辰,不曾坐下。”

說到這裡、他又指向孫應元道:

“山文甲重三十斤,而孫指揮使內裡穿着的甲冑,想必應該是魚鱗或者布面甲,不然不會如此臃腫。”

“要指揮這麼多人出營是一個技術活,而這個技術活不能着急。”

“再往後、就不曾提及。”

但是他想了想、還是覺得沒有必要。

“以殿下的御馬監來說,若是編制健全,那麼在外打仗紮營時,第一個出營的必須是各部騎兵。”

“要是大雪天,那就騎兵在前踏雪開道,步兵在後跟隨。”

內穿棉衣,外披魚鱗甲,手執長槍、金瓜錘,看起來十分唬人,但重量也是對等的。

“何以見得?”朱由檢沒看出什麼名堂,好奇詢問。

“五支人馬,若是按一營三千人來算,便也是一萬五千人。”

近四十斤的裝備穿在人的身上,叫人十分難受,行動遲緩不說,跑數百米就開始氣喘吁吁,着實難爲這羣“新兵”了。

“因此、以末將來看,便是建虜的死兵,頂多也就上陣兩刻鐘罷了。”

另外按照時間、明日滿桂就應該抵達燕山大營了,不過估計他趕到的時候會有些傻眼。

這樣的軍餉,只要幹上一年,等於當十年的佃戶,只要放話出去,有的是人想當。

“按照末將所說的前後左右中編制,行軍時也按照這個方向名依次行軍。”

“這是爲何?”朱由檢明知故問,想看看戚金能不能說出什麼竅門。

戚金一見到楊漣來了,便沒有再開口說話,而楊漣更是無視戚金,坐在了朱由檢的左側椅子上。

楊漣對戚金和朱由檢的關係十分不屑,或許在他看來,武將與親王這麼親密確實不好。

若是出營、那必然是前往慶陵,祭拜明光宗朱常洛。

“這樣套下來,重量在六十斤左右,而所謂的激戰……”

“別的不說、單憑這耐力,就足以做先鋒大將。”

朱由檢本想着叫騰驤左衛換扎甲,畢竟扎甲厚重,是實實在在的重裝。

“這時候大軍全部出營,順序又必須發生變化。”

見朱由檢再問兵馬,戚金便解釋道:

“大軍的行軍順序是十分重要的,殿下不了解很正常,因爲一般兵書也不會說這些。”

戚金笑着撫了撫須,而與此同時,身穿藍衣官袍的楊漣也走進了校場。

登上了戰場,再把魚鱗甲換成鎖子甲、棉甲和布面甲的三重甲。

“這人身高力大,殿下仔細看,他的甲冑臃腫,說明在山文甲之中還有一重甲冑。”戚金解釋道:

“步兵收陣越過騎兵走在最前面,然後騎兵護衛帶領輜重隊,與步兵保持兩裡的距離行軍。”

“可我聽聞,後金中十分精銳的死兵和白甲巴喇牙身披三重甲還能激戰數個時辰,難道是假的嗎?”朱由檢好奇詢問,戚金只能笑道:

“建虜的三重甲和北虜的三重甲,往往是以棉甲、鎖子甲、布面甲一層套一層。”

因此、三日前迎接戚金的時候他並沒有去,這幾日也是在自己的屋子裡呆着。

“如此一來、加上那兵器,全身近七十斤軍械,卻閒庭散步兩個時辰,這耐力難道不難得嗎?”

朱由檢作爲學生,率先問道:

“老將軍,我這幾日觀看你指揮大軍出營,似乎每次指揮都有不同的要求,這是爲何?”

“以我大明來說、一支完整的人馬,必然有前鋒、左掖、右掖、中軍、後軍等五支人馬。”

他一來,朱由檢和戚金也就不再聊訓練的事情了,而是開始討論起了行軍打仗的各種要點。

“前鋒爲首、右軍次之、中軍爲中、左軍再次之、後軍最次。”

眼下編制兩萬多的御馬監,只有四千多人,還被朱由檢全部劃到了騰驤左衛給孫應元,屬於滿桂的兵可以說一個沒有。

說到這裡、戚金開始按照流程開講道:

“等步兵出營後,最後是輜重隊出營。”

正在朱由檢作想的時候,戚金突然誇讚了一句孫應元,而朱由檢看去,便見到了身披山文甲的孫應元正在執着一杆大槍巡邏。

不過朱由檢倒是不擔心,只要他張榜,天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前來參軍。

就眼下這些新兵的體力、穿上扎甲也行動不了,還是先穿着更爲輕便的魚鱗甲比較好。

朱由檢如果沒有記錯、努爾哈赤手下的白甲巴喇牙就是內穿鎖子甲、中披棉甲,外套布面甲,身負七十斤重甲的精銳步卒。

“在他們的警戒下、步兵各部按照位置方向遠近依次出營,在距離營地二十步距離四面列陣警戒。”

一年十五兩,這軍餉可以說比邊軍還高出三兩銀子,而大明普通農戶便是有三畝地,耕種一年交稅之後,頂多也只有四兩銀子不到的收入,更別提有三畝地,已經算是富農了。

“如果遇到密林幽谷,那麼要先派塘騎前往深處搜索探查,沒有異常後再行軍。”

“爲了保險起見,主將還會給各部設置暗號,在主客兵互不相識的情況下用以辨認,並避免敵人僞裝。”

說到這裡、戚金停下了解釋,而朱由檢也點了點頭,想了想後又道:

“我大明軍隊近些年來,少有遠征的戰事,因此我想問問,若是遠征,輜重應該怎麼配置?”

(本章完)

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7章 戚金練兵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48章 狂攬人才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65章 帝者不怒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66章 終末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95章 藩王質問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564章 西征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
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1章 噩夢開局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67章 戚金練兵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48章 狂攬人才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170章 時不我待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65章 帝者不怒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66章 終末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0章 海運之爭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95章 藩王質問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564章 西征第57章 解決兵員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