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投稿香港紙媒(保底2更)
因爲是第一次去戛納,也是美影廠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魏明表示理解,但肯定也希望能夠避免,如果他們這次能打出中國動畫的聲勢,摸索出一條精品國產動畫的海外發行之路,對後面的《天書奇譚》也有好處。
所以在大家聊得火熱之際,魏明建議:“到時候可以提前聘請一位歐洲電影界的顧問,省的鬧出什麼國際笑話,傳回來就不好了。”
這時候你說別的他們可能不怕,但要是在國際上丟人,那事情可就大了,凡是涉及外事大家都很小心。
也就魏明不當回事兒,留學生照辦。
王樹忱一邊吃菜,一邊鄭重點頭:“魏作家你提醒的對,回頭我得跟電影局的領導請示一下。”
魏明的話也就說到這了,畢竟他也不清楚前世到底出了什麼樣的錯誤,接下來只能寄希望於領導了。
回到招待所後,魏明給北大那邊打了個電話,問彪子和小梅到了沒。
“到了,貨都賣完了,”彪子接了電話,語氣裡洋溢着喜氣,看來沒少賺,“明哥,我們回來後發現這幾天收到了一封信,來信人是龔樰。”
他現在已經知道龔樰是什麼人了,語氣裡帶着調侃的意味。
魏明:“妥善收藏,另外如果有一個叫朱霖的也記得單獨放起來。”
一旁的梅文化馬上道:“有,有一封,還是雲南過來的!”
魏明樂了,看來兩位姐姐還挺心有靈犀呢。
之後門崗的同事又告訴魏明都有誰給他打電話了,北影廠的樑曉生、西影廠的吳天明,還有就是一些編輯。
樑曉生是詢問《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劇本,魏明已經寫完了,不過他想再緩一緩,看看爺爺那邊的反饋。
至於吳天明,他應該是想聊魏明其他小說的改編,這個倒是可以談。
~
香港,老鬼剛剛幫周惠敏母女倆搬了家,沒想到搬了家,他們離得更近了,老鬼也住在同一個公屋區內,只不過不是同一棟樓。
回到自己家後,老鬼這纔有空看早上收到的孫子寄來的包裹。
他也正要給那小子寫信,告知他自己已經去監獄看過他同學的父親了。
拆開包裹,裡面是一本書和一沓信紙。
書的名字叫《動物兇猛——魏明中短篇小說集》。
打開目錄一看,《雙驢記》《二牛》《春江水暖鴨先知》《牧馬人》《放羊班的春天》,小說名字裡都有動物,難怪叫《動物兇猛》。
誒,書裡面好像夾着什麼東西。
老鬼打開一看,竟是一張黑白照片,看着照片裡的兩個青年,老鬼一眼就認出了他們是誰。
狗蛋和狗剩!
拍照的時候他們應該還不到二十歲,距離自己離開也纔不到十年,依稀可以看出他們小時候的模樣。
看着他們,老鬼又想到他們的母親,不禁有些眼眶溼潤,秀兒、子顏,委屈你們了。
老鬼抹了一把臉,又拿起那迭信紙,看到第一頁寫着《自古英雄出少年》幾個大字。
“這應該就是小明說的那部武俠小說了。”
魏明還附了一封短信。
“除了供您閱讀解悶兒,另外還可以投給香港媒體,筆名‘魏狂人’,所得稿費可以用來改善您的生活,我們遠在北方,無法在您身邊伺候,這也算是兒孫的一點心意。”
魏明寫這段話的心態大概就像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城裡打工的兒子孝敬給父母發紅包,希望父母在高興過後能說一句“你有這份心就好了,我們用不着”,然後把錢退回來。
老鬼倒是沒有這種心理,他只覺得老天對自己不薄,那這筆錢自己就收下了。
大哥的錢他分文不想要,但孫子的錢必須要收,不能寒了孩子的一片孝心啊!
就是不知道這厚厚一沓子能換來多少稿費,老鬼先自己看看。
他越看越覺得有意思,雖然故事外殼比較傳統,但內容和人物很新鮮,應該會有一些市場,老鬼已經想到投給哪家合適了。
在香港的左派報紙中,《大公報》和《文匯報》是雙強格局,而《大公報》有一個子刊叫《新晚報》。
早期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大公報》編輯,他們的作品《龍虎鬥京華》和《書劍恩仇錄》就是發表在《新晚報》上的,於是《新晚報》一時洛陽紙貴。
雖說現在金庸已經有了《明報》並且封筆,不過樑羽生前兩年的《絕塞傳烽錄》依然是在《新晚報》上發表的,所以《新晚報》是一家有着武俠小說傳統的報紙,而且發行量很高。
老鬼從家裡翻出一份去年的《新晚報》,指着上面的地址道:“就你了!”
而隔壁樓裡周惠敏正在給媽媽唱普通話版本的《鄉戀》。
“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這是周惠敏根據魏明送來的簡譜向音樂老師請教學成的。
雖然跟李古一的原版不是完全一樣,但還是挺好聽的,音色很漂亮,還有種當年老魔都的味道,這可能也跟媽媽經常聽魔都老歌有關。
身爲魔都人的母親捧場地給她鼓掌,女兒平時就喜歡唱歌畫畫,她還是支持孩子培養興趣愛好的,這樣也能少看會兒電視。
而且將來阿敏會成爲一個白領,肯定要有一些愛好和特長的,不能像自己一樣只知道做工。
周媽媽完成手上的針線活後對女兒道:“我已經跟鋼琴老師說好了,從這個禮拜天開始你去她那邊上課,每個禮拜上半天。”
“謝謝媽媽,媽媽萬歲!”
抱着媽媽,周惠敏想的是,這麼多天了,不知道阿明收到了自己的信沒有。
~
第二天,魏明先給西影廠的吳天明回了個電話。
“魏作家,聽說你不在燕京,下廣州了?”
“嗯,不過這會兒正在魔都,過幾天就回去了,”魏明問,“吳導找我是爲了改編的事嗎?”
“是的,”吳天明道,“我覺得《二牛》是一部很有改編潛力的作品,不知道魏作家你的態度。”
魏明:“我看過吳導的作品,把《二牛》交給你我是很放心的。”
吳天明鬆了口氣,又道:“不過我希望魏作家你能親自改編這個本子。”
其實他不提,魏明也會這麼要求的,這筆劇本稿費他也捨不得拱手讓人啊,畢竟是準備買房的男人。
“這個沒問題,吳導你也可以說一下對劇本的具體要求。”
之後兩人又談了幾分鐘,當魏明打完電話走出招待所,突然發現天上開始飄起雪花。
三月中旬,魔都竟然開始下雪了,不過並不大,飄了幾朵小雪花就停了。
魏明突然想到龔樰名字的由來,她該不會是三月的生日吧?
可惜自己沒法直接聯繫她,只能回頭寫信詢問了。
隨後魏明來到了上影廠,找謝進導演聊了聊,瞭解了一下《牧馬人》的進度,並參觀了在攝影棚內搭的景。
不過對於謝導想拍《放羊班》這件事魏明沒有鬆口。
他的出現引起了上影廠不少演員的關注,起初還以爲是演員呢,後來還是宋崇導演宣揚了一下:“是作家,魏明魏作家!我們在文代會上見過。”
而且還有照片爲證呢!
包括張渝在內的幾朵小花眼睛都亮了,大名鼎鼎的魏明竟然這麼高大帥氣呀!
魏明這次來其實並不是特意來看謝導的,當然也不是看女明星的,而是想看一看上影廠保留的建國前的紀錄片。
除了文字資料,視頻資料也非常重要,而且更加具象化。
雖然中國第一部電影是在燕京拍的,不過華語電影的第一個繁榮期是在魔都,包括香港的邵氏最早也是從魔都起家的。
很多建國前魔都電影人拍攝的影像資料最後都隨上影廠的建立而被上影廠珍藏了起來,也包括很多紀錄片。
如果不是有謝進在上影廠的威望,哪怕魏明是個有些名氣的作家估計都很難獲得觀看機會。
得知魏明是爲了寫新作品,謝進自然是全力支持的,他們首先看了一批淮海戰役時期的紀錄片,不僅有我軍方面拍攝的,還有國軍視角,那是打贏之後繳獲的。
通過這些紀錄片,劉帥、粟大將、杜聿明、黃維、邱清泉等人物在魏明眼裡都鮮活形象了起來。
他開始思考要把哪位大人物寫進故事裡,創作的時候要如何進行刻畫。
中間換膠片的時候謝導對魏明道:“要說那個時期的紀錄片,其實北影和長影也不少呢,比如遼瀋戰役,長影廠可是全程參與拍攝的。”
魏明點點頭:“我會去的。”
尤其是長影廠,45年就成立了,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也意味着他們擁有最全的解放戰爭時期的影像記錄。
不過自己在長影廠沒什麼人脈啊,也就雪姐跟他們合作過。
在上影廠看了一天的紀錄片,魏明記了很多東西,收穫滿滿。
當他剛準備離開的時候,謝進導演的辦公室有人打電話過來。
謝導讓魏明等一下,等她說完,纔對魏明道:“是小龔的,你要不要聊兩句~”